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傑隆
Jye-lone Liao
論文名稱: 都市原住民族語政策研究—以臺北市語言巢為例
The study of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policy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何英奇
Ho, Ying-Chyi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7
中文關鍵詞: 都市原住民語言巢族語教育族語政策
英文關鍵詞: urban indigenous people, language nest, indigenous education, indigenous language poli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6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最近幾年,政府開始重視原住民語言復興的問題,目前已經實施「族語師資認證」、「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以及「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原住民族語九階教材」等族語教育政策與措施,臺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自2001年開始實施的原住民語言巢政策,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也從2007年開始於全國實施。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原住民族語教育之理論,建立族語教育政策評估之架構,針對原住民語言巢之政策執行以及現況和問題,分析其實施概況、相關影響因素和問題,並根據研究發現提供主管原住民族語教育之行政機關以及相關人員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對主管原住民語言巢政策的官員,以及參與原住民語言巢之族語教師以及學生加以訪談;並輔以內容分析法、教室觀察法等方法,以探討臺北市原住民族語政策語言巢之執行情形,並分析影響臺北市語言巢政策的相關因素和問題。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語言巢政策修正實施方向,以族語家庭化為目標。
    二、台北市原住民人口日多,族群語言多樣化。
    三、語言巢政策相關問題眾多。
    四、語言巢政策已達振復目標。
    五、九階教材無法滿足臺北市語言巢需求。
    六、語言巢環境不佳需要改善。
    七、語言巢教師缺乏在職進修。
    八、語言巢教師對於政策看法具有前瞻性。
    依據上述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在語言巢政策規劃與策略方面
    (一)規劃家長參與語言巢管道,落實族語家庭化。
    (二)整合教育局以及原民會的資源,共同規劃與執行相關語言傳承政策。
    (三)規劃各區語言巢師資,改善待遇條件。
    (四)訂立原住民學生升學輔導計畫。
    (五)規劃語言巢評鑑,評鑑與改革合一。
    (六)語言巢向下扎根,規劃族語幼稚園。
    二、在語言巢政策實施的方面
    (一)因應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改變,以及文化及語言能力測驗結果,修正語言巢和族語輔導班制度。
    (二)增加族語教師的在職訓練機會。
    (三)結合民間團體或部落力量,辦理教材編輯計畫。
    (四)設立原住民文化中心,改善語言巢教室環境。
    (五)輔導各族成立耆老會議,規劃各族語言巢相關問題。
    (六)建立友善的族語環境,辦理迴游計畫。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approached and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policy in Taipei City, as will as to evaluate the related theories. Then the study tried to interpret the factors of interference with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policy implementation. Some members (including indigenous administrative staff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mainly tested with interview method.
    Furthermore,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were also applied to detect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policy execution status, issues, and related impact factors.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may contribute to indigenou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relative staffs, and follow-ups.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 The policy of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in Taipei City had been revised to be implemented in family.
    2. The popul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Taipei City grows up day by day, and the indigenous language various one by one.
    3.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 of the policy need to be solved.
    4. The aim of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policy had been achieved.
    5. The textbooks of indigenous people language of 9-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are not appropriate to the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ers.
    6.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of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in Taipei City should be improved.
    7. The opportunities of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ers' vocational studies are not enough.
    8. The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ers showed lots of foresight on the language nest curriculum policy.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目的與待答問題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9 第二節 語言的消失與危機 10 第三節 多元文化教育與語言復興 15 第四節 臺灣原住民族語政策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 42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4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的建立 45 第六節 研究角色與研究倫理 47 第四章 臺北市語言巢之政策分析 50 第一節 臺北市原住民語言巢之實施背景分析 50 第二節 臺北市原住民語言巢之政策規劃分析 55 第三節 臺北市語言巢之實施策略分析 67 第四節 臺北市語言巢族語之課程實施分析 82 第五章 臺北市語言巢政策影響因素分析 107 第一節 政策設計因素分析 109 第二節 政策環境分析 127 第三節 執行組織因素分析 141 第四節 標的團體因素分析 146 第六章 綜合討論 156 第一節 原住民語言巢的政策規劃與實施策略 156 第二節 實施情形 164 第三節 影響因素分析 16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81 第一節 結論 181 第二節 建議 184 參考文獻....................................................................................................................190 附錄…………………………………………………………………………………202

    中文部分
    內政部(1993)。紐西蘭毛利人政策概況及法案輯要。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6)。內政統計週報:94年第28週。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8)。內政統計月報:97年3月(現住原住民人口數)。臺北:內政部。
    巴札克‧吉靈(1997)。用母語薪傳原住民文化。收錄於呂金福、呂張才、李清文編輯,阿美母語教材。臺北:臺北市原住民委員會。
    王俊斌(2006)。 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問題的微觀分析--以日月潭邵族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主辦「95年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南投:埔里。
    王淑美(1996)。花蓮縣原住民校長在主流文化中的學校適應經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新聞報(1999)。實施國小母語教育的商榷 [教育版] (1999年5月11日)。台灣新聞報,第12版。
    瓦歷斯˙尤幹(1993)。語言、族群與未來—台灣原住民族母語教育的幾點思考。收錄於高德義主編,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1993國際原住民年「台灣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硏討會」實錄。190-211。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瓦歷斯˙貝林(2006)。原住民族教育史的重要里程碑。收錄於林修澈主編,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朱志宏(1991)。公共政策。臺北:三民。
    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1)。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辦法。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5)。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a)。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96年度原住民族語言學習暨語言巢實施計畫。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b)。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新聞稿:96學年度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新辦法如何取得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答客問。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c)。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新聞稿:96年度原住民學生語言能力證明考試6,580位考生通過,合格率77.22﹪。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a)。2008/01/17新聞稿:讓全國各級行政單位一起來檢視96年度族語復振績效。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b)。97年度推展原住民族語言學習家庭化、部落化與社區化實施計畫。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吳乃德(1993)。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臺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收於張茂桂編,族群關係和國家認同,27-51。 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吳天泰(1999)。原住民民族學院規劃研究期末報告書。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吳天泰、李文富(1998)。原住民教育體制的發展 : 民族學苑的規劃。花蓮: 東華大學。
    吳定(2003)。政策管理。臺北:聯經。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吳堯峰、郭秀岩、張勝吉(1991)。澳紐少數民族政策措施。南投縣:台灣省山胞局。
    呂木琳(2006)。記錄過去的足跡 展望族語的未來。收錄於林修澈主編,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呂金福、呂張才、李清文(1997)。阿美母語教材。臺北:臺北市原住民委員會。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五南。
    李文富(1998)。原住民教育體制的發展 : 民族學苑的規劃。花蓮: 東華大學。
    李台元(2002)。臺灣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之評估。臺北:政治大學語言所碩士論文。
    李季順(2005)。原住民教育體系一條鞭體制之建構--走出一條生路。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李淑儀(2000)。原夢圓夢:原住民研究生自我實現歷程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杜正勝(2006)。海洋國家教育—從原住民語言課本出航。收錄於林修澈主編,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汪秋一(2004)。學習型部落方案規劃之研究—以屏東縣原住民部落學習團體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
    周淑卿(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周維萱(2001)。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玉華(1999)。政策網絡:政策執行的新典範。行政暨政策學報,1,135-184。
    林光輝(2001)。推動泰雅母語教學面面觀。原住民教育:22,132-142。
    林修澈(2001)。原住民的民族認定。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修澈(2006)。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臺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林進材(1999)。從形式課程到實質課程-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初等教育學報,12,105-124。
    林鍾沂(1991)。政策執行評估兩種視野的比較。研考雙月刊,15(6),14-21。
    洪惟仁(2002)。臺灣的語言何去何從。收錄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501-542。臺北:前衛。
    孫大川(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北:聯合文學。
    徐信德、施瑞雲(1992)。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關懷社會文獻 1971-1992。台南:人光出版社。
    翁聿煌(2006年12月13日)。鄉土語言教學問題一籮筐。自由時報, C7版。
    高清菊(2007年8月)。九年一貫課程賽夏語九階教材分析。林修澈(主持人)。原住民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臺北市。
    高淑芳、裘友善(2003)。九十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高敬文(1999)。質化研究方法論。臺北:師大書苑。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7)。族語教育。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2)。九十一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試務工作期末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如慧(2001)。原住民女學生學校生活經驗中之潛在課程研究:以山海中學原住民藝能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耐,魏春枝 (1999)。都市原住民對青少年子女的期盼。 師友月刊,389,54-56。
    張善娟(1999)。中澳原住民教育政策之比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善楠(1998)。臺灣地區勞工原住民母語學習經驗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11,31-50。
    張源泉(2001)。多元文化之合理性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煌熙(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問題與展望。收錄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420-427。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張學謙(1996)。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劃。收錄於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267-292。臺北:前衛出版社。
    張學謙(2002)。Aotearoa / 紐西蘭的語言規劃。收錄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151-198。臺北:前衛。
    張學謙(2007)。雙言社會與族群語言的保存與發展。2007/4/11擷取自母語家庭資源中心網站:http://203.64.42.21/TG/MTFamily/Lun-sut/lunbun/f.htm
    張學謙、楊允言、廖秋娥(2007)。從紐西蘭毛利人經驗看母語幼稚園的必要性。2007/2/24擷取自http://iug.csie.dahan.edu.tw/TG/Hakkhiam/chokphin/lunbun/MAO3.htm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師能力認證作業要點。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臺灣地區原住民籍學生升學優待辦法(2002年修正)。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a)。教育部2006/03/09新聞稿:為落實原住民族文化與族語保存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辦法將維持既有精神持續實施。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b)。原住民教育及特殊教育實施概況報告。教育部施政報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c)。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許雅惠(2004)。探討我國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現況與問題。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0。2007/5/15擷取 http//: www.nhu.edu.tw/~society/e-j/40/40-13.htm
    郭評儀(2006年4月20日)。認證與優待脫勾 原民會未允。中國時報,第C4版。
    陳向明(2002)。質的社會科學研究。臺北:五南。
    陳威任(2008年4月7日)。原民會澄清族語考試公正性。臺灣立報。
    陳美如(1996)。臺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如(1998)。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陳勝榮(2002)。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成效與推展模式之相關研究—以烏來鄉泰雅語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誼誠(2007)。96年族語加分考試的考生表現分析。原住民語言發表論叢 理論與實務,101-120。台東:台東大學華與文學系。
    單文經(2000)。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其對策-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7(45),15-33。
    彭富源(2002)。我國國中小學課程政策執行模式之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童春發(1998)。原住民宣教的歷史背景。收錄於酋卡爾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史,497-498。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道委員會。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黃美金(1995)。台灣地區本土語言教材編纂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32-36。
    黃美金(2003)。原住民族語言教育。九十二年度原住民地區學校、校長會議實錄,76-83。臺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黃美金(2007)。臺灣原住民族與能力認證考試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論文集。台東: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研究所。
    黃森泉(1999)。原住民教育內涵之理論基礎。原住民教育季刊,13,45-59。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臺北:揚智文化。
    黃森泉(2006)。我國原住民族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主持人),2006年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楊淑玲(2001)。破殼而出:14位日出師院原住民女學生的教育經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楊智穎(2002)。我國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維達(2005)。美國種族優惠性差別待遇-兼論我國原住民升學優惠制度。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2006a)。95年市政白皮書。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2006b)。臺北市近年來重要統計指標。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2007)。市政統計週報(第258號)。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6)。九十四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6)。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簡報。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7a)。2008年臺北市原住民語言巢教學評鑑實施計畫。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7b)。九十七學年度臺北市語言巢考生族語檢測成績一覽表。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7c)。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施政報告,96年11月份。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7d)。臺北市原住民語言巢族語教師遴用注意事項。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7e)。臺北市原住民委員會95年12月施政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8a)。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新聞稿:「96年度第2次原住民學生優待取得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考試」本市合格率。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8b)。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新聞稿:2007年臺北市原住民語言巢教學評鑑績優老師出爐了!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8c)。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新聞稿:語言巢金榜。臺北: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7)。94學年度臺北市各級學校原住民學生統計。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7)。 臺北縣九十四年度推動原住民族語課後及假日班(語言巢)實施計畫『大家來學原住民語』。臺北:臺北縣政府。
    臺灣立報(2006)。原住民族語教材 政大發表成果。2007/2/27擷取自:http://blog.ohaiya.com/Index.asp?BlogID=FID&wID=11&wSID=1919
    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1998)。跨世紀原住民政策白皮書。臺北: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84)。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2008)。關於我們--年度事工計畫:臺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2008/4/26擷取自:http://www.pct.org.tw/ab_lan.htm。
    臺灣教會公報(1988)。母語是族群的身份證【社論】。(1988/2/28)臺灣教會公報,1878期。引自:鄭惠美(1999)。臺灣光復後原住民語言政策演變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仲成(2004)。英美及台灣近年來國民教育改革的趨勢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68-90。
    劉唯玉、陳麗娟、徐家驊、鄭淑芸(2004)。阿美族族語教學與學童學習族語初探。九十三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記研討會論文集,19-1-28。
    劉曉倩(2007)。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教材之編纂評鑑:以北部阿美語之九階教材為例。原住民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歐用生(1991)。從「課程實施」的概念談國小課程標準的修訂。臺灣教育,492,1-5。
    蔡春蘭(2005)。都市原住民後代的族群認同-以十二位都市原住民後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臺北:五南。
    蔡慧君(2002)。原住民知識精英之學校經驗與族群認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惠美(1999)。臺灣光復後原住民語言政策演變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慶安(2002)。雙語教學對兒童族語學習與族群認同之影響─以屏東縣一所排灣族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謝幸芳(2001)。多元文化課程的省思。教育社會學通訊,29,29-33。
    謝維和(2002)。教育社會學。臺北:五南。
    簡宏江(2006)。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闕河嘉、浦忠勇(2006)。原住民研究倫理學─以毛利人方法學為例。2006年原住民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東:臺東師院。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譚光鼎(2006)。原住民語言文化復興-─毛利幼兒養護所經驗的借鏡。2006年原住民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東:臺東師院。
    英文部分
    Banks, J. A. & Banks, C. A. M. (2004).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Hoboken, N.J. : Wiley.
    Banks, J A.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sini, A.(1996).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undation subjects. In J. Docking (Ed.), National school policy—Major issues in education policy for schools in England and Wales, 1979 onward (pp. 1-14).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Cornbleth , C. (2000). National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as Cultural Containment. Curriculum Politics, Policy, Practices: Cases in Comparative Context.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Daugherty, R. Phillips, R. & Rees, G. (2000).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in Wales : explorations in devolved governance. Cardiff :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Davidman, L. & Davidman, P.T. (1994). Teaching with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a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Longman.
    DEET (1995). 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Final Report. Canberria: AGPS.
    Durie, M. (1998). The Politics of Maori Self-Determination. Auck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dwards Ⅲ, G. C.(1980).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Fishman, J.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Assistance to Threatened Languages (Multilingual Matters).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Fullan, M. (199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A. Lewy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378-384). New York: Pergamon.
    Fullan, M. (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third edi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Gallagher, J. J., Trohanis, P. L., & Clifford, R. M. (1991). Policy Implementation PL 99-457 : planning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Baltimore:Brookes Pub. Co.
    Gollnick, D. M.(198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Viewpoi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56, 1-17. 引自吳天泰、李文富(1998)。原住民教育體制的發展 : 民族學苑的規劃。花蓮: 東華大學。
    Kanu,Y. (2002). In their own voices: First Nations students identify some cultural mediators of their learning in the formal school system.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2), 98-114.
    La Belle, T. J. & Ward, C. R. (1996). Ethnic studies and multiculturalism. New York: SUNY.
    Luke, A. (2005). Curriculum, Ethics, Metanarr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yond the Nation. In Y. Nozaki, R. Openshaw, and A. Luke (eds.) Struggles over difference : curriculum, texts, and pedagogy in the Asia-Pacific.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osner, G. J.(1995).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New York:McGraw-Hill Inc.
    Sarason, S. B.(1996). Revisiting the culture of school and problem of change.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Schneider, A.L. & Ingram, H.(1988). Systematically pinching idea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olicy design.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8(1), 61-80.
    Smith, T. B. (1973).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4(2),203-205.
    Snyder, J., Bolin, F.& Zumwalt, K.(1992).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 W.Jacks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402-435. New York:Macmillan.
    Van Meter, D. S., & Van Horn, C. E.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6, 445-48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