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童鈺雯 Tung, Yu-Wen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evant Factors and Status of the Dietary Behavior Among the Senio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陳政友
Chen, Cheng-Y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7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高年級學生 、身體意象 、飲食行為 |
英文關鍵詞: | the senio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body image, dietary behavior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7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4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的關係。以103學年度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共得有效問卷1076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7%,而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為主,其經常提醒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含糖飲料」。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每天吃早餐」、「不會把零食當正餐」及「每天固定吃三餐,不會省略某一餐」等表現較佳;而「喝含糖飲料」、「吃零食」及「吃蛋糕、麵包、甜甜圈、可頌等」等表現較差。
二、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女生優於男生、高社經家庭者優於低社經家庭者;重要他人對其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愈高,飲食行為的表現就愈佳。另外,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為也愈好。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解釋其總變異量的7.1% ;其中「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
一、中文部份:
王士珉、林薇 (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研究。家政教育學報,13(4),52-60。
王元玲(2003)。兒童肥胖與自尊關係及影響減重成效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中壢市。
王秀紅、王瑞霞、許俊傑、陳慧霞、林子郁(2000)。以結構性方程式模式建立並比較城鄉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飲食行為模式及其預測因子之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科技研究發展計劃。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古琪雯(2003)。青少女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行政院衛生署(2006)。新聞:少年ㄟ 你會吃飯嗎?。取自http://tp2-pp021.24drs.com/txt/HealthyHeadlineZone/HealthyHeadlineDetai.aspx?TopIcNo=2809
行政院衛生署(2010)。2001-2002國小學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取自http://www.fda.gov.tw/tc/siteList.aspx?pn=1&sid=279
行政院衛生署(2010)。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與國民飲食指標。取自http://www.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11)。學校健康體位教戰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巫雯雯、李寧遠 (1987)。營養教育和飲食行為。中等教育,38(5),35-42。
巫菲翎 (2000)。台北市國小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呂佩霖 (2005)。台灣地區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呂倩如 (2008)。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對零食的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明禹 (1999)。台灣地區13-17歲青少年飲食型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李坤霖(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李淑靜 (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零食飲料消費狀況以及與父母和學校態度相關性之探討-以臺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社會碩士學位班,臺中市。
李碧霞、陳靜敏(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自尊與身體活動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7(1),43-55。
李麗琴 (2007)。自我調整學習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屏東市。
李麗惠 (2011)。 國小高年級學生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李蘭、潘文涵、葉文婷 (1999)。1993-1996年台灣民眾之營養飲食知識及飲食行為調查結果。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修訂版)。行政院衛生署。
何英忠 (2004)。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何英忠、賴世偉、林正介 (2004)。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4,95-111。
吳芳菁 (2000)。 桃園縣國中學生飲用市售飲料狀況與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源美(2010)。 桃園縣某國中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吳慧嫻 (1996)。台北縣國中學生肥胖盛行率調查、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林宜親(1998)。青少女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宜親、林薇 (2000)。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衛誌,19(1),33-41。
林佳蓉、陳瑤惠(2001)。影響學前兒童特殊飲食習慣養成之相關因素探討。公共衛生,28,77-90。
林明舜、黃韶顏、倪維亞、林素一(2012)。臺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51,1-27。
林美嫺 (2006)。臺灣地區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薇、周麗端、陳惠欣 (2003)。青少年飲食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國民健康局九十一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研究報告。
林薇、林宜親 (2004)。台灣地區青少年節制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初探。家政教育學報,6,1-21。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7)。兒童日常飲品與飲水習慣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9)。台灣兒童零食消費習慣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兒童外食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周玥靚(2010)。屏東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教養方式與幼兒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南市。
邱詩揚、陳富莉、劉潔心(2012)。促進小學生健康飲食行為之研究:整合跨理論模式及問題導向學習模式。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1(6),581-596。
施秀如 (2009)。台中縣立某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國民營養調查: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 。取自http://consumer.fd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92
唐妍蕙 (2003)。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臺南市。
祝年豐、吳德敏、申慕韓 (2003)。青少年營養狀況、飲食型態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研究。行政院衛生署九十二年度科技發展研究計畫。
祝年豐(2004)。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Taiwan。論文發表於中華醫事學院「E世代減重新趨勢」研討會,台南。
陳玉欣 (1999)。國中生飲食行為及相關因子的流行病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妍伶 (2007) 彰化縣國中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陳政友 (2001)。臺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陳俐君 (2008)。青少年身體意象困擾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陳惠欣、林薇、周麗端(2008)。Demographic and Family Factors Affecting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Adolescents in Taiwan。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7(6),5431-555。
陳慧媛(2010) 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教育部體育司(2006)。九十四學年度全國國民中小學學生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報告。取自http://140.122.72.62/history?id=1e9111151233ed67dcf69e1a05d6b4da483a62afba091
張伶妃 (2005)。某藝術大學學生體型意識、體重控制信念、飲食態度、飲食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張春興 (主編) (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富琴(2001)。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琪敏 (2009) 。台北地區國小高年級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張維揚(2003)。北區某醫學校院學生身體意象對減重意圖之影響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綠絹 (2007)。肥胖與非肥胖國中生之身體活動與飲食行為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許秀卿(2011)。青少年肥胖其相關行為探討。台灣家庭醫學雜誌,21(2),2-11。
許惠玉(2003)。台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臺北市。
許瑞芬 (2008)。以圖像式兒童身體意象量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的知覺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郭蕙慈 (2003)。花蓮縣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習慣與幼兒飲食習慣之相關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花蓮市。
陸偉明 (2007)。 高中/高職/五專學生身體質量指數與身體意象知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梁藝馨 (2004)。台北地區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飲食教養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
單文珍 (2003)。 桃園市國中學生含糖飲料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傅安弘、簡嘉靜(2009)。臺灣地區大學生屬性對營養知識、飲食態度與飲食行為之影響。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4(4),142-154。
傅安弘、簡嘉靜(2009)。臺灣北部大學生飲食行為之研究。民生論叢,1,41-61。
傅安弘、簡嘉靜(2012)。臺灣小學高年級生體型認知與飲食行為影響因素之分析。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7(1),36-50。
曾明淑、高美丁、葉文婷、潘文涵 (1999)。 臺灣地區居民之飲食特性-NAHSIT1993-1996。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4(1),59-80。
曾美娟(2006)。國中生體型意識、身體活動及飲食行為相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曾美娟、高毓秀、李裕菽(2007)。桃園縣國中生外表取向、身體滿意度與飲食行為。衛生教育學報,27,1-26。
黃淑貞、姚元青(1999)。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研究。師大學報,44(1&2),43-53。
黃淑貞、洪文綺、殷蘊雯(2003)。大學生身體意象之長期追蹤研究:性別差異的影響。學校衛生,43,24-41。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賈文玲 (2000)。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
詹淑敏(2005)。不同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身體心像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詹慧冠(2008)。國中學生身 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葉麗珠(2006)。青少年身體意象、社會影響因素運動參與行為與自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葉麗芳、陳政友、郭李堂 (2009) 台北市某完全中學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與肥胖之研究。學校衛生,55,87-105。
維基百科。飲食。2013年3月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3%B2%E9%A3%9F
廖慧琳(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意象及減重意圖對飲食控制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廖彬如 (2009)。 臺灣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體型意識、飲食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衛生福利部(2013)。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取自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rticle.aspx?id=201308300012&parentid=201109290001
衛生福利部(2013) 。 新聞:國小學生近3成血糖過高‧近2成血脂異常。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Hot_News/h_NewsDetailN.aspx?TopIcNo=6812
衛生福利部 (2014)。衛生統計:民國103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取自http://www.fda.gov.tw
蔡杏汶(2007)。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完全中學國中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蔡佩珊 (2001)。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淑娟 (2004)。影響社區婦女身體意象及採取減重行為之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劉建功 (1999)。年輕人對飲料口感嗜好性調查。元培學報,6,115-133。
劉影梅、張博論(2007)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三之一:台灣中小學生健康體位現況及促進行為指標監測。台北:教育部。
樂冠華、 潘怜燕、林明珠、張新儀、石曜堂(2003)。台灣地區兒童特殊靜態活動、高熱量飲食攝取及身體質量指數之分析:2001年NHIS之結果。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2(6),474-482。
賴明美、李燕鳴、劉秋松、林正介 (1997)。台中市某國中國一學生體位與飲食習慣之關係。中國醫藥學院雜誌,61(1),55-62。
賴靖薇 (2002)。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蕭旭伶(2005)。身體、權力與認同:台北飲食男女社會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系,臺北市。
薛凱文 (2007)。臺北市某國中學生之危害健康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PRECEDE模式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簡介瑞 (2002)。某國小學童對父母飲食教養方式的認知和同儕團體的認同與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羅雅玲 (2003)。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羅惠丹(2004)。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羅惠丹,姜逸群(2007)。大學女生身體意象、社會文化因素與體重控制行爲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8,17-42。
蘇琮傑、王怡文、李明聰(2005)。夫妻的人際關係導向與家庭購買決策之研究─以速食餐廳為例。2005年全國學生休閒、觀光、遊憩學術論文研討會,彰化。
藺寶珍(1997)。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高雄市。
藺寶珍、王瑞霞(2002)。衛教介入對肥胖國中生的肥胖知識、飲食與運動行為之影響。華醫學報,16,24-34。
二、英文部份
Abell, S. C., & Richards, M. H. (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and class difference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5(5), 691-703.
Ata, R. N., Ludden, A. B., & Lally, M. M. (2007).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family, friend, and media influences on eating behaviors and body image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36(8), 1024-1037.
Boutelle, K., Neumark-Sztainer, D., Story, M., & Resnick, M. (2002).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mong obese overweight, and non-overweight adolescents. Journal of disease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7(6), 531-540.
Cash,T.F.(1994). Body image attitudes: Evaluation, investment and affect.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78(3),1168-1170.
Clark, L., & Tiggemann, M. (2007).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and body image in 9- to 12-year-old girls: The role of appearance schemas.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6(1), 76-86.
Croll, J., Neumark-Sztainer, D., Story, M., & Ireland, M. (2002). Prevalence and risk prot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 Relationship to gender and ethnicity. Journal of Adolescence Health, 31(2), 166-175.
Cullari, S., Rohrer, J.M., & Bahm, C. (1998). Body image perceptions across sex and age group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87(3), 839-847.
Fear, J. L., Bulik, C. M., & Sullivan, P. F. (1996). The prevalence of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urs and attitudes in adolescent girl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ology, 25, 7-12.
Fiegal, K. M., Graubard, B. I., Williamson, D. F., & Gail, M. H. (2005). Exercise deaths associated with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3, 1861-1867.
Forshe, R. A., & Story, M. L. (2003). Total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beverage choic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54(4), 297-307.
Frank, G. C. (1997).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garding eating behavior of high-risk adolescent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ncy of Science, 817, 66-82.
Horm, J. &Anderson, K. (1993). Who in America is trying to lose weigh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19(7 pt 2), 672-676.
Jones, D. C., Vigfusdottir, T. H., & Lee, Y. (2004). Body image and the appearance culture among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 An examination of friend conversations, peer criticism, appearance magazines,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appearance ideal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19, 323-339.
Latner, J. D. & Stomkard, A. J. (2003). Getting worse : the stigmatization of obese children. Obesity Research, 11, 452-456.
Lauren, B. Z., MsphCarol, A. B., Robert, J.M., & Jennie, A. H. (2008). Dietary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youth: the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survey.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8(1), 9-18.
MacFarlane, Abbie; Crawford, David; Worsley, Anthony (2010)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Concern for Adolescent Weight and the Home Food Environment and Dietary Intake.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 42(3), 152-160.
McCabe, M. P., & Ricciardelli, L. A. (2001). Self-esteem and negative affect as moderators of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on body dissatisfaction, strategies to decrease weight, and strategies to increase muscles amo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Sex Roles, 44, 189-207.
McCabe, M. P., & Ricciardelli, L. A. (2003). Body Image and Strategies to Lose Weight and Increase Muscle Among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2(1), 39-46.
McCabe, M. P., & Ricciardelli, L. A. (2005).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ssures from parents, peers, and the media on extreme weight change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3(5), 653-668.
Mikkila, V., Lahti-koski, M., Pietinen, P., Virtanen, S.M., & Rimpela, M. (2003). Associates of obesity and weight dissatisfaction among Finnish adolescents.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6(1), 49-56.
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 (2002). Body Image Handout. Seattle. WA: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
Neumark-Sztainer,D., Story, M., Perry, C., Casey MA. (1999). Factors influencing food choices of adolescents: findings from focus-group discussions with adolesc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99 (8), 929-937.
Paxton, S. J., Schutz, H.K., Wertheim, E. H., & Muir, S.L. (1999). Friendship clique and peer influences on body image concerns, dietary restraint, extreme weight-loss behaviors, and binge eating in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8(2), 255-266.
Rinderknecht, K., & Smith, C. (2002). Body-image perception among urban Native American youth. Obesity Research, 10(5), 315-327.
Robison, T., Killen, J., Litt, I., Hammer, L., Wilson, D., Haydel, F., Hayward, C,. & Taylor, B. (1996). Ethnicity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 Are Hispanic and Asian girls at increased risk for eating disorder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19, 384-393.
Smolak, Linda, and Sarah K. Murnen. (2002). "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sexual abuse and eating disor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31(2), 136-150.
Solnick, S. J., & Hemenway, D. (2014). Soft drinks, aggression and suicidal behaviour in US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jury control and safety promotion, 21(3), 266-273.
Story, M., Neumark-Sztainer, D., & French, S. (2002).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rs on adolescent eat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02(3 suppl), 40-51.
Tiggemann, M., & Miller, J. (2010). The Internet and adolescent girls’ weight satisfaction and drive for thinness. Sex roles, 63(1-2), 79-90.
Tucker, K., & Sanjur, D. (1988).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 nutrition in Panam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6(6), 605-612.
Wardle, J.(1995). 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diets.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54, 747-75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Global Strategy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vailable 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en/index.html
Wright, M.R. (1989). Body image satisfication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8(1), 71-83.
Wyatt, C. J., & Triana, M. A. T. (2000). Nutrient intake and growth of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regions in the city of Oaxaca, Mexico. Annals of Nutrition & Metabolism, 44(1), 14-20.
Young, E.M., & Fors, S.W. (2001). Factors related to the eating habits of students in grades 9-12. JSCH Health, 71(10), 48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