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玉婷 Tsai, Yu-Ting |
---|---|
論文名稱: |
行動學習運用於國中七年級體育課運動技能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f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Sports Skills of 7th-Gra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Mobile Learning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
指導教授: |
郝永崴
Hao, Yung-Wei |
口試委員: |
崔夢萍
Tsui, Meng-Ping 趙貞怡 Chao, Chen-Yi 郝永崴 Hao, Yung-Wei |
口試日期: | 2022/07/02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7 |
中文關鍵詞: | 行動學習 、學習成效 、表現類型運動 、學習策略 、體育 |
英文關鍵詞: | mobile earning, learning effect, performance-type sports, learning strategies, physical education |
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116 |
論文種類: |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
相關次數: | 點閱:158 下載: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行動學習輔助體育課程之跳繩動作學習成效,與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產生學習策略來應對困境解決問題,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動作技能學習態度的改變。利用網路賽事影片、行動載具之影像錄製功能、搭配無線網路做即時上傳,透過影片練習與修正技能動作。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某班學生20人,進行8週(16堂課)的教學實驗。過程中透過大跳繩三分鐘兩循環耐力賽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的體育課程態度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後進行課程修正、課堂觀察、教師扎記,以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統整與分析。研究結論為:一、利用行動學習輔助後,結果比歷年大跳繩耐力賽成績來得更高,學生反饋學習效率高出以往。二、行動學習輔助課程使得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學生能依照當時狀況產生學習策略調整學習方式以解決問題,培養出自主學習的態度與能力。三、學生對行動載具輔助課程的情意、認知、行動意向之整體態度均有顯著差異性。研究發現可幫助教師在未來利用行動載具輔助相關課程,以提升學生學習表現與態度。
關鍵字:行動學習、學習成效、表現類型運動、學習策略、體育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on 7th-gra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ports skills for the rope-skipping learning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and investigated how the students gener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difficulties and solve problem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Changes i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motor skills learning were examined as well. This study utilized the video recording function of the online game, the video recording function of the mobile vehicle, and the wireless network for the students’ real-time uploading, and practicing and correcting the skills and movements through the video. The study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20 people from the 7th-grade clas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During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three-minute two-cycle endurance competition of rope skipping before-and-after tests, before-and-after questionnair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curriculum attitu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pendent sample t-tests,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followed by curriculum revision,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teachers’ notes to collect relevant data for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After using the aid of action learning, the results were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years’ rope skipping endurance competition, and the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was higher than before. 2.The supplementary course of action learning enabled the students to change their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students can generat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adjust learning methods to solv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ttitude and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attitudes of students' affection, cognition, and action intention to the courses supplemented by mobile devic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can provide guidelin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use mobile devices to improve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Keywords: mobile earning, learning effect, performance-type sports, learning strategies, physical education
王文科(1991)。教育心理學。五南。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雜誌,77,36-46。
白宗恩(2012)。數學科適性行動學習系統成效分析-以國小「體積」單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石井藤吉郎(1990)。跳繩教室。聯廣圖書。
朱彩馨(2002)。以科技中介架構探討線上學習成效之詮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
江盈潔(2013)。智慧型手機遊戲App在英語學習的成效研究:以英語動名搭配詞學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余泰魁(2007)。科技媒介學習環境之學習成效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1),69-90。
吳怡儒(2012)。彰化縣偏遠地區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論文。
呂紹達(2015)。驚人の燃脂跳繩減肥操:1 週跳 3 天,2 週瘦 1 圈。蘋果屋。
李宏盈、掌慶維、吳采陵(2020年6月)。體育師資生與科技教學內容知識(TPACK) 關係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4(2),89-98。
李書維、黃長福(1995)。不同高度赤腳斫地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體育學報,20,213-224。
沈竹安(2006)。肢體律動應用在國小節奏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沈佳萍(2006)。行動學習應用於數學步道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周宏室(1995)。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師大書苑。
尚憶薇(2009)。探索體驗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之效益。大專體育,103,30-33。
林本源(2002)。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信宏、黃美瑤、石國棟、周建智(2006)。國小學童動作技能表現、運動技能概念與學習動機之關聯。大專體育學刊,8(1),47-58。
林建豪、張世聰(2012)。體育教學與數位學習之應用。中華體育季刊,26(2),259-269。
林國欽、洪暉鈞、楊叔卿(2014)。帄板電腦融入體育課程羽球技能教學效果之研究。體育學報,47(3),437-449。
洪燕竹(2002)。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2016年2月20日,取自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primary/info_edu/cy_sa/pro/pro/p1/page1.htm.
洪韻蕎(2011)。傳統體育教學與科技中介體育教學 對國中生學習成效影響之比較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名安、陳五洲(2006)。網路服務在體育上的運用與發展。大專體育,82,41-48。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東華。
張國恩、宋曜廷、侯惠澤、陳裕隆(2010)。臺灣中小學行動學習實施與運用現況探討。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報,6,92-109。
張新仁(1989)。學習策略訓練之初探。教育文粹,18,86-94頁。
張慶旭、陳五洲(2009)。3D VR 結合 Wiimote 的桌球輔助學習設計之可行性探討。大專體育,100,166-173。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編輯。教育部。
許樹淵(2001)。運動技術智略。師大書苑。
陳五洲(1994)。多媒體科技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3(3), 103-109。
陳五洲(1994)。多媒體科技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3(3),103-109。
陳景星(2000)。智慧程式在啟動WISDOM FORMULAS IN ACTION。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陳祺祐、林弘昌(2007)。行動學習在教育上應用與分析。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0(5),3-5。
陳嘉弘(2005)。資訊融入體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學習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陳榮章、王琦正、譚醒鴻 (2010)。影像回饋介入精熟學習對不同能力學生在棒球揮擊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南科大學報,29,179-190。
陳鴻仁(2009)。台中市公私立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成效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3),84-92。
傅楷諭(2020)。行動學習融入國中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ukj64.
曾世偉(2005)。數位學習應用於果小健康與體育教學。屏師體育,9,195-198。
游聖瑾(2003)。高等教育分層在傳統與非同步教學環境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黃政傑(1997)。課程評鑑。師大書苑。
黃美瑤、石國棟、林信宏、陳嘉弘(2006)。以資訊融入體育教學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動作技能表現。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5,110-115。
黃美瑤、楊宗文、周建智(2009)。以電腦影音多媒體介入體育課教學後對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休閒研究,1(2),1-16。
黃國禎、陳德懷(2014)。未來教室、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高等教育出版。
黃國禎、蘇俊銘、陳年興,2012,《數位學習導論與實務》,新北:博碩。
黃清雲(1999)。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踐。教學科技與媒體,46,2-12。
楊昌珣(2004)。資訊科技融入運動技能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市仁愛國民中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正中書局。
樊正治(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0,225-262。
潘玉龍、陳五洲(2016)。論我國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之應用。大專體育,138,40-54。
蔡宗憲(2009)。體育教學目標發展策略初探。屏東教大體育,12,359-379。
盧秋如(2005)。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桌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明達、陳五洲、邱文信(2008)。跳繩動作關鍵因素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2(1),97-105。
英文文獻
Park, Y. (2011). A pedagogical framework for mobile learning: Categorizing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mobile technologies into four types.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12(2),78-102.
Hay,J,G.(1993).The Biomechanics of sports techniques(4th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