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清雲
TRAN THI THANH VAN
論文名稱: 越南《李陳詩文》佛教文學研究
A Study on Buddhist Literature of Vietnamese “Thơ Văn Lý Trần”
指導教授: 黃敬家
Huang, Jing-Jia
口試委員: 蕭麗華
HSIAO, LI-HUA
梁麗玲
LIANG, LI-LING
楊琇惠
YANG, HSIU-HUI
林仁昱
LIN, REN-YU
黃敬家
Huang, Jing-jia
口試日期: 2023/01/13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8
中文關鍵詞: 李陳詩文越南佛教李陳時代李陳佛教思想佛教文學
英文關鍵詞: Thơ Văn Lý Trần, Vietnamese Buddhism, Buddhist Literature, the Li Dynasty the Tran Dynasty, Thoughts of Buddhism during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14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陳時代是越南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在被外國統治一千年之後,國家獲得獨立的主權,李陳文學就在此時誕生。這段時間,是越南文學的初始階段,而李陳時代的佛教文學是越南文學最為先鋒的兩種文學之一(另一種是筆記文學),其非凡的文學成就在於形塑了獨一無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越南佛教文學風格。
      越南《李陳詩文》至今雖然有很多人關注研究,獲得可貴的成就,但對於其文學歷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本文從廣義的角度進行研究,包括:佛教與文學的關係;越南與東亞各國地區佛教文學的交流關係;概括研究越南佛教文學;闡述佛教文學階段性的歷史背景。以及從狹義的方向來談,就作者、作品、體裁、藝術語言特徵等角度進行研究。本文所提出的論點概括性的研究越南長達五個世紀的文學類型,並且要深度具體的描述作品、作者的思想內容、藝術、體裁、語言,指出其真正面貌和特點。
      本論文的具體研究結構如下:第一章是緒論介紹整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架構。第二章是對李陳時代佛教發展狀態及其文學環境做詳細說明。其次,陳述李陳之前的交州佛教文學,李陳之前的越南佛教形況及其演變過程。這時代佛教在社會保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進一步概說李陳的佛教盛況,並略述李陳佛教和印度、中國佛教的關係,以及其佛學、禪學、文學的特點。同時也在本章的第三節談及李陳的文學特點和當時的社會特徵。第三章說明《李陳詩文》的編纂者以及全書的成書過程和内容架構,進一步述評和介紹李陳詩文的作者類別,其創作者的身份非常特殊,有皇帝、貴族、官吏、禪師、僧人、儒者等,最後再論及全書的內容架構。第四章詳細討論《李陳詩文》的文學特色,包括創作題材與文學體裁(傳遞佛教教理,宣教詩偈;描寫自然環境,情理詩歌;反映家國意識,社會歌詩;反省現世人生,駢散文類),以及談到佛教思維的藝術表現(佛教與文學思維交融,心靈直覺的藝術思維),再論及李陳詩文的語言特徵與典故運用,包括︰禪哲理語言、隱喻手法、超邏輯語言、善用典故等手法特徵。第五章研究李陳詩文的思想特色,分為幾個面向來討論:一者,體現佛性思想(心佛一如,凡聖不異);二者,融合禪淨精神(佛教各宗派思想的融合,佛儒道思想的融合);其三,行道不離愛國(呈現隨緣樂道生活,發揚佛教入世精神)。第六章是論文的總結論。
      整體而言,《李陳詩文》不僅繼承之前文學的成就,還影響後期文學,給越南文學帶來豪氣、開放、隨俗等元素和樂觀的精神,創造禪門談世事詩文,並給各代讀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可以說,《李陳詩文》是一個獨特聲音,那聲音是佛教盛行時代的精華,讓越南文學內容更精彩多樣化。

    Vietnamese feudal society thrives during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when Vietnam become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fter ruled by foreign authorities for a thousand year. It is this period that Vietnamese literature booms. Notably,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Vietnamese literature during Li and the Tran Dynasty are two pioneering and unique literary styles. “Thơ Văn Lý Trần” not only succeeds spirits from previous research but also impacts tremendously on later works, which gives Vietnamese literature the open, vivid and optimistic visions. Furthermore much impresses readers. “Thơ Văn Lý Trần” diversifies the variety of Vietnamese literature, placing it as a unique essence during the Buddhism era. Although a vast amount of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Thơ Văn Lý Trần," in the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viewpoints, those studies did not engage thoroughly. This study aims to fill the knowledge gaps of known researches. Taking a broad view, this study is constituted with four aims: 1)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2) dissec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Vietnamese and other regional Buddhist literature, 3) general research on Vietnamese literature and 4) elucidation of the phas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Buddhist literature. In a narrow view, this study also aims to individually dissect issu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hose of authors, works, forms, and artistic languages. Arguments rai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those from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elements. Moreover, this study covers literary forms across five centuries and reveal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works by thoroughly dissecting the mind of the author, types of the work, and arts and language.
    Structurally, this study is separat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overall introduction.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during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which includ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es of “Giao Châu”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Vietnamese literature before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During such era, Buddhism plays essential roles in the Vietnamese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splendid period of Vietnamese Buddhism during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Indian or Chinese Buddhism or other fork religion. The focus shifts into detail analyses of authors and literary works during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in the third chapter. Worth mentioned some of the authors have specific titles, such as the emperor, the royalty, the authority, the master of Buddhism, the monk, and the scholar of Confucianism. I perform analyses and comparisons of rhetoric and theme (including Buddhism, nature, life, and lives) towards the works. In the fourth chapter, I disentangle the thoughts of the authors during the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The instinctive religious, artistic thoughts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and instinctive artistic mindsets) reveal the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and other thoughts (the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or the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the impact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of nation and the philosophy). Besid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also engaged with the discussion of the aesthetics during Li Dynasty and the Tran Dynasty (symbolistic nature or realistic nature) and other special occasions and achievements (such as religious preach influenced by poetry). I discuss the artistic languages or rhetoric performed in “Thơ Văn Lý Trần”, which includes Buddhist language, metaphor, non-logic language, and literary quotation. Lastly, I summarize the findings in the sixth chapte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1 第二章 李陳時代佛教發展狀態及其文學環境……………………15 第一節 李陳之前的交州佛教文學… …………………………………16 一、李陳之前的越南佛教概況… ……………………………………19 二、李陳之前交州文學的演變以及特點……………… ……………21 第二節 李陳之佛教盛況… ……………………………………………29 一、李陳佛教和印度、中國佛教的關係…………………………… 30 二、李陳的佛學和禪學… ……………………………………………33 第三節 李陳的文學概況… ……………………………………………36 一、李陳的社會特徵………………………………………………… 36 二、李陳文學的特點………………………………………………… 43 本章小結 ………………………………………………………… 48 第三章 《李陳詩文》的編纂者與內容架構 ………………………51 第一節 《李陳詩文》的編纂者及成書過程 …………………………51 一、《李陳詩文》的編纂者 …………………………………………52 二、《李陳詩文》的成書過程 ………………………………………53 第二節 《李陳詩文》的作者類別 ……………………………………54 一、皇帝、貴族………………………………………………………57 二、官吏、儒者 ………………………………………………………59 三、禪師、僧人 ………………………………………………………60 第三節 《李陳詩文》的內容架構 ……………………………………77 本章小結 …………………………………………………………………90 第四章 《李陳詩文》的文學特色……………………………………93 第一節 創作題材與文學體裁 …………………………………………94 一、傳遞佛教教理,宣教詩偈……………………………… …………95 二、描寫自然環境,情理詩歌………………………………………102 三、反映家國意識,社會歌詩………………………………………105 四、反省現世人生,駢散文類………………………………………116 第二節 佛教思維的藝術表現…………………………………………128 一、佛教與文學思維交融……………………………………………128 二、心靈直覺的藝術思維……………………………………………130 第三節 語言特徵與典故運用…………………………………………134 一、禪哲理語言………………………………………………………135 二、超邏輯語言………………………………………………………140 三、隱喻手法…………………………………………………………142 四、善用典故…………………………………………………………147 本章小結 ………………………………………………………………154 第五章 《李陳詩文》的思想特點 …………………………………156 第一節 體現佛性思想…………………………………………………156 一、心佛一如…………………………………………………………157 二、凡聖不異…………………………………………………………162 第二節 融合禪淨精神…………………………………………………164 一、佛教各宗派思想的融合…………………………………………165 二、佛儒道思想的融合………………………………………………167 第三節 行道不離愛國…………………………………………………174 一、呈現隨緣樂道生活………………………………………………174 二、發揚佛教入世精神 ……………………………………………180 本章小結 ………………………………………………………………187 第六章 結論 ………………………………………………………190 參考文獻 ……………………………………………………………194 附錄 …………………………………………………………………208 附錄一:越南朝代年號表(939年~1398年) ……………………208 附錄二:越南竹林禪派的傳承 ………………………………………212 附錄三:越南竹林禪派三祖 …………………………………………214 附錄四:嶺南摭怪列傳 ………………………………………………216 附錄五:聖燈語錄 ……………………………………………………219 附錄六:三祖實錄 ……………………………………………………220 附錄七:全越詩錄 …………………………………………………221 附錄八:精選諸家侓詩 ………………………………………………222 附錄九:越音詩集 ……………………………………………………223 附錄十:皇越律例 ……………………………………………………225 附錄十一:大越史記續編 ……………………………………………226 附錄十二:大越史記全書 ……………………………………………227 附錄十三:課虚錄 ……………………………………………………232 附錄十四:上士語錄 …………………………………………………238 附錄十五:皇越文選 …………………………………………………240 附錄十六:禪苑集英 …………………………………………………242 附錄十七:李陳碑文 …………………………………………………246 附錄十八:陳仁宗〈居塵樂道賦〉 …………………………………249

    一、漢文佛典(依冊數排列)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01,第01號。
    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02,第125號。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法句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第210號。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8,第235號。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8,第250。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9,第262號。
    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0,第279號。
    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大般涅槃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2,第374號。
    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4,第475號。
    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四十二章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7,第784號。
    佛陀多羅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7,第842。
    沙門般剌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9,第945號。
    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8,第2007號。
    明教大師契嵩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8,第2008號。
    釋慧皎撰,《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0,第2059號。
    釋道宣撰,《續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0,第2060號。
    釋道宣撰,《續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0,第2060號。
    釋道源撰,《景德傳燈錄》,《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1,第2076號。
    京師西明寺釋氏撰,《大唐內典錄》,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5第2149號。
    沙門釋靖邁撰,《古今譯經圖紀》,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5第2151號。
    釋普濟集《五燈會元》,《卍新纂續藏經》冊80,第1565號。
    釋淨覺集《楞伽師資記》,《大正新脩大藏經》冊85,第2837號。
    《法王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85,第2883號。

    二、越南出版著作(依年份排列)
    金山,《禪苑集英》,河內現藏在越南漢喃院圖書館,1337年。
    金山,《聖燈錄》,河內現藏在越南漢喃院圖書館,1375年。
    潘浮先,《越音詩集》,河內現藏在越南漢喃院圖書館,1433年。
    法螺編,《竹林慧中上士語錄》,現藏在越南漢喃院圖書館,1683年。
    釋廣典與釋海量重刻,《三祖實錄》,1765年。
    釋福田〈校訂〉,《大南禪苑傳燈集錄》,河內現藏在越南漢喃院圖書館,1851年。
    北越佛教總會編,《陳朝佚存佛典》,越南河內佛教出版,1943年。
    陳太宗,《課虛錄》,河內佛教總會印行,1943年。
    陳國桑,《上士語錄》,行大學出版社,1969年。
    陳太宗,《課虛錄》,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74年。
    陳太宗著、陶維英譯,《課虛錄》,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74年。
    越南文學院編撰,《李陳詩文》、第一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77年。
    越南文學院編撰,《李陳詩文》、第二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越南文學院編撰,《李陳詩文》、第三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78年。
    阮惠芝等人編撰,《李陳詩文》 (三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課虛錄》,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年。
    吳德壽、阮翠娥譯注《禪苑集英》,越南文學出版社,1990年。
    《大越史記全書》,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
    越南佛學研究院,《三祖實錄》,1995年。
    黎孟闥,《禪苑集英研究》,胡志明出版社,1999年。
    阮有山,《禪苑集英的作品類型》,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禪苑集英》,越南佛學研究院,2005 年。
    《禪宗本行》,胡志明市文學出版社,2009 年。
    《陳朝慧忠上士語錄》,胡志明市東方出版社,2010 年。
    《明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2014 年。
    《安南地志》,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阮定心,《大越考鑑》,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吳士連等撰,《大越史記全書》,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吳時仕等編,《大越史記》,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李濟川,《越甸幽靈集》,開智出版,影印本。
    陳世法,《嶺南摭怪》,開智出版,影印本。
    武瓊,《大越通鑑通考》,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聖跡實錄》,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國史館阮朝《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越史略》,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歷代名賢譜》,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鄧春榜,《越史綱目節要》,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黎崩,《安南志略》,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禪苑傳燈輯錄》,,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禪苑集英語錄》,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御製禪苑統要繼燈錄》,胡志明市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三、現代論著
    (一)近人專著(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中文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臺北新文豐,1985年。
    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1983年。
    王熙元,《論語通釋》,臺北學生書局,1981年。
    王開府,〈佛教「會通」「和會」釋義〉,慶祝莆田黃錦鋐教授八秩嵩壽論文集,2001年,頁133-148。
    中國佛敎影印續藏經協會(主編),《卍新纂續藏經》,1968年。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電子佛典》,臺北CBETA 協會,2006年。
    黃敬家,《唐代詩禪互涉現象──文學發展史的側面考察》,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
    黃敬家,《詩禪‧狂禪‧女禪:中國禪宗文學與文化探論》,臺北學生書局,2011年。
    蕭麗華,〈禪宗公案的創造性思維〉,收入《佛學與科學論文集》,佛光出版社,1998年10月,頁441-465。
    蕭麗華,〈禪宗公案中的人文精神〉,收入林鴻信主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儒、佛、耶、猶的觀點與對話芻議》,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10月,頁75-94。
    蕭麗華,《「文字禪」詩學發展的軌跡》,新文豐出版社,2012年。
    蕭麗華,〈越南儒學名臣黎貴惇的詩學觀〉,收入鍾彩鈞主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學與哲學研究所,2012年12月,頁87-107。
    蕭麗華,《東亞漢詩與佛教文化之傳播》,新文豐出版社,2013年。
    蕭麗華,〈安南與唐朝僧侶往來的傳法活動研究〉,越南‧河內‧越南佛教教會下屬佛教學院和《匡越》雜誌與越南國家大學共同舉辦「匡越國師與在越南獨立紀元初的佛教」國際研討會(”Supreme Master Khuong Viet and Vietnam Buddhism in Early Independ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1年3月18-19日。
    蕭麗華,〈越南丁、黎、李三朝詩僧與唐宋詩僧「文學自覺」之比較〉,收入鍾彩鈞主編《東亞視域中的越南》,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學與哲學研究所,2015年11月,頁9-42。
    朱謙之,《老子校釋》,臺北中華書局,1984年。
    吳怡,《禪與老莊》,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台北商務出版,1967年。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出版,1964年。
    洪修平 ,《佛教禪宗思想形成與發展》,臺北佛光出版,1954年。
    洪啟嵩,《禪的世界:禪宗的歷史傳承及參禪方法》,臺北阿含文化,1954。
    張廷仕,《越南佛教的歷史與現況》,香港新亞出版社,2005年。
    張曼濤(主編),《東南亞佛教研究》,臺北大乘文化,1987年。
    賀聖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唐一玄,《六祖壇經》,高雄淨心弘法會,1993年。
    曹仕邦,《李、陳、黎三朝的越南佛教與政治》,香港新亞學報,1981年。
    陳文新,《禪宗的人生哲學:頓悟人生》,臺北揚智文化,1995年。
    郭慶藩,《莊子集注》,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
    虛雲老和尚 ,《參禪要旨》,美國法界佛教,1987年。
    薩德賽著,蔡百銓譯《東南亞史》,麥田出版,2001。
    釋星雲,《禪學與淨土》,臺北香海文化出版,2006年。
    釋聖嚴,《禪的世界》,臺北法鼓文化,1998年。
    釋聖嚴,《禪的生活》,臺北法鼓文化,1999年。
    釋善議(編譯),《越南佛教史略》,臺北華宇出版,1988年。
    顧偉康,《禪淨合一流略》,臺北東大圖書,1987年。
    劉貴傑,《禪宗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2.越文
    釋如山著、釋福田寫序,《御製禪典統要繼燈錄》,越南佛典叢刊,嗣德十二年(慈曇寺複印本)。
    丁嘉慶,《越南古文學》,河內教育出版社,1964年。
    丁嘉慶,《越南詩文合選》,河內文學出版社,1976年。
    丁加慶(主編),《越南文學,從十世紀到十八世紀前半葉》,第一、二集,河內大學與專業高中出版社,1978年。
    日照,《日本詩歌》,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方廇,《越南古文學的觀點》,教育出版社,1985年。
    方廇(主編),《文學理論》(三集),教育出版社,1986-1988年。
    方廇,《建立越南中代文學觀念系統的一些貢獻》,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史學院,《越南歷史》,第一集,社會科學出版社,1971年。
    阮文幸、黃如芳,《文學理論》,教育出版社,1995年。
    阮光玉,《越南歷史進程》,河內教育出版社,1981年。
    阮才書(主編),《越南佛教歷史》,越南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阮董芝,《越南文古史》,西貢文化負責國務卿府,1942年。
    阮范雄,《禪學與禪詩的領會》,河內文學出版社,1992年。
    阮范雄,《運用體裁觀點來研究越南李陳文學》,文學院博士答辯,1995。
    阮范雄,《越南禪詩–歷史、思想和藝術問題研究》,國家大學出版社,1998年。
    阮范雄,《中代文學行程上》,河內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2001年。
    阮登熟,《文化哲理概論》,西貢亞洲文友出版社,1959年。
    阮登熟,《越南禪學》,西貢貝葉出版社,1967年。
    阮登熟,《萬行的禪》,西貢出版社,1973年。
    阮登熟,《越南佛教》, 西貢地面出版社,1974年。
    阮登熟,《越南思想歷史》(二集),西貢文化負責國務卿府文學部,1967-1969年。
    阮登熟,《陳太宗禪學》,資訊文學出版社,1996年。
    阮維馨,《越南佛教思想》,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阮維馨,《越南佛教哲學》,河內文化資訊出版社,2006年。
    阮春敬,《歌謠詩法》, 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阮公理,《李陳禪宗文學中的民族特色》,河內文化出版社,1997年。
    阮公里,《李陳時代佛教文學面貌與特點》,胡志明國家大學出版社,2002。
    阮潘景,《詩歌語言》,河內︰教育出版社,1987年。
    阮鴻峰,《越南文學史》,河內科學出版社,1963年。
    杜松柏,《唐宋禪詩》,同奈出版社,2000年。
    杜德孝,《文學批評與革新》,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杜賴翠,《詩的眼睛》,教育出版社,1997年。
    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四集),社會科學出版社,1972年。
    吳時任,《竹林宗指源聲》,河內現藏在越南漢喃院圖書館,1796年。
    吳畢訴,《李代文學》, 河內梅靈出版社,1942年。
    吳畢訴,《陳代文學》, 河內梅靈出版社,1942年。
    武文士,《越南詩詩法的幾個特徵》,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佛學委員會,《陳代禪學》,越南佛學研究院,1992年。
    越南佛教會,《陳代禪學》,河內越南佛教研究院,1995年。
    越南社會科學院編撰,《李陳時代的越南社會研探》,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越南社會人文科學中心,《越南文學總集》(二集),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胡志明市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中心,《慧中上士與越南禪宗》,學術研討會。
    陳仲金,《越南史略》,河內文化通訊出版社,2002年。
    陳仲金,《古代佛教與現在佛教》,新越出版社,1952年。
    陳文鐘,《陳朝竹林禪派的禪學思想》,河內國家政治出版,1998年。
    陳文鐘等人,〈越南李陳時代思想〉,河內國家政治出版,2008年。
    陳文甲,《越南佛教史略》,河內市,1942年。
    陳文甲著、慧士譯,《越南佛教-自起源到XIII世紀初》,西貢萬行大學出版社,1968年。
    陳文富,《自XIX世紀到八月革命越南思想的發展》(二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73年。
    陳文富,《哲學與思想》,胡志明出版社,1988年。
    陳文富,《現代佛教道德》,胡志明出版社,1993年。
    陳孟浩,《文學批評與認面》,文學出版社,1999年。
    陳廷史,《詩法學教程》,胡志明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廷史,《素有詩的詩法》,越南作家學會新作品出版社,1987年。
    陳廷史,《文學與時間》,文學出版社,2001年。
    陳廷史,《越南中代文學詩法的幾個問題》,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陳氏冰青,《探試分定越南富有佛教印象文學的主流兩脈》,河內文學出版社,1992年。
    春妙,《評論越南古典詩家》,胡志明市年輕出版社,2001年。
    楊廣含,《越南文學史要》,文學出版社,1941年。
    楊廣含,《越南文學史要》,胡志明市教育部出版,1968年。
    楊廣含,《越南文學史》,文學出版社,1954年。
    楊廣含,《越南詩文合選》,西貢教育部與學料中心,1968年。
    楊廣含,《越南文學史要》,越南同塔總合出版社,1993年。
    鄧台梅,〈一個文學時代的一些心得〉《李陳詩文》、第一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77年。
    范世伍,《越南文學史簡略新編》,越南國學叢書出版,1961年。
    范文姚,《李朝文學歷史的二百年》,胡志明市教育部出版,1970年。
    范文姚,《陳胡朝代文學》,胡志明市教育部出版,1971年。
    范玉蘭,《禪詩中的抒情》,河內文學出版社,1986年。
    喬收獲,《李陳僧侶詩文研究》,文學雜出版社,1965年。
    明芝,《李朝禪詩》,河內文學出版社,1985年。
    釋密體,《越南佛教史略》,西貢明德出版社,1960年。
    釋一行,《佛教深入生活》,葉輩出版社,1964年。
    釋一行(阮琅),《越南佛教史論》(三集),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釋清慈,《越南禪詩》,頭頓真空禪院出版,1973年。
    釋清慈,《佛教與民族》,胡志明市佛教會出版,1992年。
    釋清慈,《越南禪師》,胡志明市佛教會出版,1992年。
    釋清慈,《竹林禪法的問答》, 越南佛教研究院出版,1995年。
    釋清慈(等人),《陳代禪學》,河內宗教出版社,2003年。
    釋清慈,《竹林三祖講解》,胡志明市出版社,2008年。
    釋清檢,《印度佛教略史》,家鄉出版社,1971年。
    釋山華譯與注,《楞嚴經》,胡志明市佛教會出版,1990年。
    釋山華,《唯識學》,河內宗教出版社,2016年。
    釋善超,《佛教理論學》,河內宗教出版社,2006年。
    釋福山譯與注解,《三祖實錄》,越南佛學研究院出版,1995年。
    釋福山,《佛教的智慧與人文性質》,西貢萬行大學出版社,2013年。
    釋心善,《佛教心理學》,越南佛教會中央文化委員會出版,1998年。
    釋真善,《楞嚴經思想》,河內宗教出版社,1998年。
    釋真善,《金剛經思想》,河內宗教出版社,1999年。
    釋福全,《佛教道德》,河內洪德出版社,2017年。
    釋智淨譯與注解,《金剛經》,越南佛教會出版,1970年。
    釋明珠等著,《原始的禪與發展的禪》,胡志明專業佛學委員會,1994年。
    釋明珠、釋清慈、釋福山、明芝同著,《原始禪與發展禪》,胡志明市佛學委員會出版社,1996年。
    釋滿覺,《佛學,禪學,詩歌》,西貢萬行大學出版社,1974年。
    釋慧士,《性空的哲學》,安遷出版社,1970年。
    釋慧士,《禪論》(二集),胡志明綜合出版社,2005年。
    釋日光,《竹林泉聲》,胡志明市綜合出版社,2010年。
    釋行平,《越南佛教思考與認定》,胡志明市東方出本社,2013年。
    釋行平,《佛陀與時代問題》,胡志明市東方出本社,2014年。
    秋江、阮輝勤,《佛學精華》,越南社會出版社,2021年。
    陳廷佑,《儒家與越南中近代文學》,河內文化資訊出版社,1995年。
    陳孟嘗,《人類大文明》,河內文化資訊出版社,2010年。
    陳順,《越南佛教歷史與文化的視角》,胡志明市綜合出版社,2019年。
    陳國旺,《越南文化的探索與考慮》,河內文學出版社,2003年。
    陳玉添,《越南文化基礎》,河內教育出版社,2000年。
    穆帝,《空性佛教哲學的精髓》,河內洪德出版社,2019年
    陳仁宗院,《入世佛教與當代社會問題》,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2017年。
    張文鍾,《陳朝竹林禪派的哲學思想》,河內政治出版社,1998 年。
    張文鍾,《瞭解吳時任的禪學思想》,河內政治出版社,2003 年。
    段氏秋雲,《李陳禪詩》,胡志明市文藝出版社,1998年。
    段氏秋雲,《越南中代文學(十世紀~十九世紀末)》,胡志明教育出版社,2008年。
    裴文元,《越南文學歷史》,河內教育出版社,1962年。
    裴文元,《越南文學歷史》(二集),教育出版社,1978年。
    裴絳,《長歌沙漠》,安遷出版社,1970年。
    黃春瀚 ,《李常傑-李朝外交與宗教歷史》,二江出版社,1949–1950年。
    臨濟義玄,《臨濟語錄》,胡志明出版社,2004年。
    梅國蓮,《陳朝詩人》,義平資訊文化所,1986年。
    黎文休、吳士蓮等(編),《大越史記全書》,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黎玉茶,《文學理論》,年輕出版社,1990年。
    黎長發,《民間文學詩法》,教育出版社,2000年。
    黎孟闥,《禪苑集英研究》,胡志明出版社,1999年。
    黎孟闥,《越南佛教文學總集》,胡志明出版社,2001年。
    黎孟闥,《越南佛教歷史》,三集,胡志明出版社,2002年。
    黎貴敦,《見文小錄》, 河內︰ 社會科學出版社,1977年。
    黎智遠,《越南中代文學特徵》,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黎氏秋燕(主編),《越南中代文學–研究論文集》,教育出版社,2000年。
    劉勰 ,《文心雕龍》,文學出版社,1999年。
    馮貴壬,《文學理論》, 胡志明國家大學出版,1997年。
    懷清,《越南詩人》, 華仙出版社,1967年。
    Aristote,《詩歌藝術》,河內︰文學出版社,1999年。
    Guirievita,《中古文化範疇》,教育出版社,1996年。
    Kenneth Kraft,《日本思想歷史,大燈國師與日本禪宗初期》,綜合出版社,2004。
    Khrapchenko,《現實人的藝術創造》(二集),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M.BakhTin,Doxtoepxki,《詩法的幾個問題》,河內教育出版社,1993年。
    R.Jakobson ,《詩法學》,胡志明師範大學,1994年。
    Suzuki ,《禪論》(三集),安遷出版社,1970-1971年。
    Suzuki ,《佛教精髓》,安遷出版社,1971年。
    越南史學院,《李陳時期的越南社會》,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多作者 ,《越南思想歷史》,順化出版社,2007年。
    一組作者,《越南佛教入世精神》,胡志明綜合出版社,2015年。
    釋福達,《竹林禪派作品的文學價值》,胡志明市洪德出版社,2013年。
    釋福達,《從文學角度——談陳太宗的《課虛錄》》,胡志明市洪德出版社,2016年。
    釋行慧,《《竹林宗旨元聲》的文學價值》,胡志明市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釋行慧,《越南佛教文學——新接近的方向》,胡志明市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
    釋福達、釋行慧、釋清桂、梁貴玉《越南佛教文化概說》,胡志明市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釋福達、釋行慧、釋清桂,《越南佛教思想大綱》,胡志明市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
    釋福達、釋行慧、釋清桂,《越南佛教禪學總論》,胡志明市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釋福達、釋行慧、釋清桂、丁文遠,《越南佛教歷史總論》,河內國家大學出版,2022年。

    3.英文
    Dutt,《Buddhist Education-2500 years of Buddhism》 Delhi,Ministry of information,1956年。
    Patriarch Ou-i,《Mind-Seal of the buddhas》,Sutra translation committe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1997年。
    Peter Della Santina,《The tree of Enlightenment》,Chico dhrama study foundation,1997年。
    Le Manh That ,《The Phylosophy of Vasubandhu》,HoChiMinh,2003年。
    Ven.Master Chin Kung,《Buddhism: the Wisdom of compassion and awakening》,Adited by silent voices,2003年。
    Narada,《The Buddaha and his teachings》, Buddist missimary society Malaysia,2003年。.
    Patriarch Yin Kuang,《Pure-Lanhd Zen, Zen Pure-Land》, translated by master Thich Thien Tam forrest smith, Editor,2003年。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開府,〈《維摩詰經》中直心、深心及其相關概念的探討〉,《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期,1996年,頁89-109。
    毛翰,〈國祚如藤絡,南天理太平——越南歷代漢詩概說〉,《安徽理工大學》第3期,2009年,頁49–53。
    阮惠芝,〈陳嵩-李陳時代禪詩的奇面〉,《文學雜誌》第4期,1977年,頁116-135。
    阮惠芝,〈儒、佛、老教的要素在李陳時代思想與文化生活中如何深入以及轉化〉,《文學雜誌》第6期,1978年,頁67-72。
    阮芳芝,〈玄光,僧人兼詩人〉,《文學雜誌》第3期,1982年,頁75-78。
    阮廷朱,〈近代越南文學的「我」與「非我」問題〉,《文學雜誌》第5期,1999年,頁38-43。
    阮范雄,〈禪詩的領會〉,《文學雜誌》第4期,1990年,頁39-43。
    阮登那,〈中代越南文學的幾個特點〉,《新作品雜誌》第8期,1996年,頁62-64。
    阮維馨,〈安子竹林陳皇帝〉,《歷史研究雜誌》第2期,1977年,頁10–21。
    杜文喜,〈玄光故事與禪詩的讀法〉,《文學雜誌》第1期,1975年,頁62-70。
    陳雨,〈從文學作品瞭解李陳時代越南佛教思想的特點〉,《文學雜誌》第2期,1972年,頁47-60。
    陳氏冰青,〈分析中代時期佛教文學脈絡〉,《文學雜誌》第4期,1990年,頁30-35。
    陳清雲,〈越南李陳時代禪詩的多元意涵〉,《佛光人文學報》第三期,2020年1月,頁33-71。
    范玉蘭,〈李朝禪詩的抒情性〉,《文學雜誌》第4期,1986年,頁92-97。
    范玉蘭,〈陳仁宗與其詩中的禪感興〉,《文學雜誌》第4期,1992年,頁44-47。
    段氏秋雲,〈李陳禪詩的幾個特點〉,《文學雜誌》第2期,1992年,頁35-40。
    喬收獲,〈瞭解李陳僧侶詩文〉,《文學雜誌》第6期,1962年,頁56-65。
    黃敬家,〈禪宗語言態度的轉變對宗門修行方式的影響〉,《宗教哲學季刊》第31期,宗教哲學研究社印行,93年11月,頁177-196。
    黃敬家,〈禪觀與詩境──禪修體驗對唐代詩人創作方法的啟發〉,《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2卷第1期,98年3月,頁153-178。
    黃敬家,〈空際無影,香中有情:八指頭陀詠梅詩中的禪境〉,《法鼓佛學學報》第7期,99年12月,頁107-147。
    黃敬家,〈禪宗語言態度的轉變對宗門修行方式的影響〉,《宗教哲學季刊》第31期,宗教哲學研究社印行,2004年11月,頁177-196。
    黃敬家,〈佛教傳記文學研究方法的建構──從敘事的角度解讀高僧傳記〉,《世界宗教學刊》第10期,南華大學宗教所印行,2007年12月,頁99-138。
    黃敬家,〈禪觀與詩境──禪修體驗對唐代詩人創作方法的啟發〉,《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2卷第1期,2009年3月,頁153-178。
    黃敬家,〈《禪宗頌古聯珠通集》的語言特色〉,「第十四届靑年學者國際學術硏討會」,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語學院、中國研究所等主辦,2017年10月27-30日。
    蕭麗華,〈論詩禪交涉──以唐詩為考索重心〉,《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1期,1996年6月,頁185-208。
    蕭麗華,〈禪宗公案的創造性思維〉,《佛學與科學》期刊第4期,1996年。
    蕭麗華,〈六祖壇經的語言藝術與思考方法〉,元智工學院《人文與管理學報》1卷1期,1997年3月。
    釋福安,〈玄光禪師以及秋天沉默之路〉,《文學雜誌》第4期,頁48–52。
    釋福達,〈法羅禪師以及弘法之路〉,《文學雜誌》第4期,頁54-60。
    釋行慧,〈越南佛教三教同源思想〉,《佛教文化雜誌》第118號,頁7-10。
    釋行慧,〈越南中代佛教文學的「無我」思想〉,《研究佛學雜誌》第5號,頁28-34。
    陶維英,〈李陳時代的喃字〉,《文學雜誌》第6期,1974年,頁44–48。
    T.P.Grigorieva,〈日本Haiku詩的禪學〉,《文學雜誌》第4期,1992年,頁60-64。
    鄭成梨,〈從本地區的角度看越南中古代文學〉,《文學雜誌》第1期,1992年,頁2-8。
    謝玉蓮,〈關於禪宗與竹林安子教派的幾個認定〉,《歷史研究雜誌》第4期,1977年,頁51-62。
    施維國,《字喃與越南佛教》,《東南亞縱橫》第1期,1991年。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于在照,《越南漢詩與中國古典詩歌之比較研究》,北京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研究博士論文,2007年。
    阮氏荷安,《越南陳朝慧忠上士之禪學思想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阮玉美,《越南佛教初傳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阮福德,《中國惠能與越南竹林派禪學思想與修習方法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阮清風 《越南李陳時代文學著作中之「天人」思想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年。
    阮福心 ,《越南陳朝佛教「入世精神」之思想研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
    胡玄明,《中國文學與越南李朝文學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
    胡順萍,《六祖壇經思想之承傳與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胡順萍,《宗密教禪一致思想之形成與影響》,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1996年。
    孫士覺,《古越漢詩史述及文本輯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2006年。
    陳氏秋賢,《慧忠上士對越南禪詩之貢獻》,胡志明市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黎江,《越南中代古典文學意識》,胡志明市國家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
    黎氏玉幸,《李、陳朝禪詩中解脫思想與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胡志明國家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黎玉山,《越南陳朝竹林禪派之研究》,臺灣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孫士覺,《古越漢詩研究》,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
    段氏秋雲,《考察越南禪詩從十一世紀至十四世紀的藝術特徵》,胡志明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5年。
    黃文景,《《法寶壇經》對越南陳朝禪學影響之研究》,河內國立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歷史哲學博士論文,2003年。
    釋圓雅,《越南陳仁宗與竹林禪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釋清達,《陳朝竹林禪派》,河內國家研究中心史學院博士論文,2000年。
    釋清決,《越南禪宗史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
    釋淨如,《陳太宗《課虛錄》禪學思想研究》,臺灣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阮玉協,《越南陳朝禪宗三書研究》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論文,2013年。
    阮春紅,《士燮時代越南佛教研究》,福建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論文,2015年。
    武春白楊,《越南陳仁宗禪法的傳承與轉型—兼論當代竹林禪派的構成與實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8/02/0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