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兆宣
論文名稱: 光影寫實下的共生理想
指導教授: 蘇憲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寫實共生心理的距離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5下載:4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近年風行「共生」、「樂活」的潮流,興起對團體、環境、生命皆須更為尊重體諒以達永續生存的運動,然人類與自然卻是以「偏害」的模式「共生」多年,造成許多不可逆的環境破壞。筆者生長於人口密度高的都會中,步調快、競爭大,感到大家已習慣合理化過度消耗、掠奪資源的事實,但可悲的是在擁有後,感覺滿足與幸福的人卻寥寥可數,亦如在科技發達後人類並沒有比較健康一樣。
    筆者鑒於自然法規,認為「互利共生」才是物種共生理想的模式,於是在此次研究中,藉由城市角落植物圖像與人造無機物的併置,象徵被掠奪的自然資源及盲目生存的現代人類,以微觀描繪的手法紀錄在「偏害共生」關係下的不適,並以詩意寫實筆法紀錄光影交錯灑落的景緻來美化現實,表達物我「互利共生」的期盼。
    本文共分述為六個章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筆者對世紀末「共生」觀念匱乏產生憂慮,以城市角落植物圖像為材,透過詩意的寫實風格,將其在人類掠奪其生存空間下掙扎求生的現實經由理想化反映在畫作之上,藉此引發觀者憐憫之意,且體會筆者「互利共生」的理想。並以光線、陰影、榮枯暗喻時間無形的存在,導出「一草一世界,一歲一枯榮」之自然定律所延伸的生命哲學。
    此研究所描繪的內容有三,內容一是角落花葉生長的景緻,內容二是光線灑落枝葉所構成的疏影趣味,內容三是以象徵物隱喻現實生活中異質物件、生命、價值觀需共存的現實。
    第二章 創作理念及理論基礎
    為呈現物我「偏害」的關係以導出「共生」的理想,筆者依據布洛「心理的距離」推論,選擇令自身感動且一般觀賞者習於接觸的片段、角落、元素、思考、發想等,運用傳達理念最為清晰簡易的寫實形式描繪畫作。且為增加作品的敘事性,筆者以超現實手法,將幻想情境帶入寫實的空間,隱喻思考的脈絡。在技法上取法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技法,創作出符合後現代主義反現代精神的作品。此章除闡述布洛美學觀、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後現代主義的背景與內容外,亦說明筆者於其取法之處。
    第三章 創作元素與思想背景
    此次研究中以當代現實生活物件、光影紀錄、角落花葉等為主要構成元素,並以古代文人借物喻義、造化心源的手法讓畫作不只具有裝飾美化的功能,更有「畫以載道」的期待,也讓作品與觀者的溝通共鳴更多元、深入,達到「筆墨當隨時代」的理想境界。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此次研究主要是以具像寫實的形式,分為三個系列表達理念,第一個系列是以超現實主義手法並置有機與無機物的「絲帶系列」,第二個系列是取景較寫實,重點在描繪光影趣味的「藤蔓系列」,第三個系列則是部份使用自動性技法描繪的「光影系列」,此章除詳述三個系列的內容外,亦於創作技法與媒材上作了剖析與紀錄。
    第五章 作品解說
    分為「絲帶系列」、「藤蔓系列」、「光影系列」介紹作品之創作理念、色彩、構圖與使用技法。
    第六章 結論
    分享此次研究之收穫與心得,將來欲結合異質素材,更貼切全面的說明物我「共生」的理想,並對此次研究省思與檢討。
    關鍵字
    共生
    心理的距離
    寫實

    光影寫實下的共生理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的意圖…………………………………………………4 第三節 創作研究的範圍…………………………………………………5 一、 創作內容的範圍………………………………………5 二、 創作形式的範圍………………………………………6 第二章 創作理念及理論基礎 第一節 創作理念…………………………………………………………8 第二節 創作理論基礎……………………………………………………9 一、 布洛「心理的距離」論……………………………….9 二、 超現實主義…………………………………………….14 三、 抽象表現主義………………………………………….16 四、 後現代主義…………………………………………….18 第三章 創作元素與思想背景 第一節 當代現實生活…………………………………………………….22 第二節 自然物件………………………………………………………….24 第三節 光影紀錄………………………………………………………….25 第四節 造化心源………………………………………………………….28 第五節 借物喻義………………………………………………………….30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第一節 創作的內容………………………………………………………..32 一、 絲帶系列………….…………………………………………32 二、 藤蔓系列……………….……………………………………35 三、 光影系列………………….…………………………………36 第二節 創作的形式……………………………………………………..39 一、二十世紀前之寫實形………………………………………..39 二、戰後寫實形式.………….……………………………………40 三、照相寫實主義…………….…………………………………41 四、光影寫實下的共生理想研究中的寫實形式……………….42 第三節 創作技法與媒材…………………………………………………43 一、 厚薄相襯……………………………………………………43 二、 自動技法……………………………………………………44 三、 間接技法……………………………………………………46 四、 增厚劑的使用………………………………………………47 五、 運用媒材……………………………………………………49 第五章 作品解說 第一節 絲帶系列. 一、 站在肩頭看未來 50P 2006…………………………..50 二、 復活之旅 80F 2005…………………………………..51 三、 相約 50F 2005………………………………………..52 四、 夢土 50P 2006………………………………………..53 五、 街頭光影 50P 2006…………………………………..54 六、 我以輕歌試探你 50P 2005…………………………..55 七、 年華之夢 50M 2006………………………………….56 八、 想望 30F 2006………………………………………..57 第二節 藤蔓系列 一、 知風草 80P 2006……………………………………..58 二、 愛,群聚 40F 2006…………………………………..59 第三節 光影系列 一、 留連你的影 50F 2006………………………………..60 二、 夏日午後 20F 2004…………………………………..61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創作觀感…………………………………………………………….62 第二節 未來展望…………………………………………………………….63 圖次…………………………………………………………………..……….65 參考書目…………………………………………………………………..69 網路文獻…………………………………………………………………..70

    1.Ludovici ,Anthony M.。《Nietzsche and Art》。London。1912
    2.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1997
    3.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2004
    4.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2004
    5.姚一葦。《藝術批評》。台北。2003
    6.王受之。《寫實主義的發展與現況》。台北。藝術家282期
    7.Bullough Edward。《Aesthetics》。1957
    8.高尚谷。《西洋美術》。先登出版社
    9.高尚谷。《現代美術》。先登出版社
    10.潘東坡。《20世紀美術全覽》。台北。2002
    11.E. H.GOMBRICH。雨芸譯。《藝術的故事》。台北。1997
    12.赫伯特‧理德 著。劉萍君 譯。《現代繪畫簡史》。1979
    13.林麗輝。《後現代藝術的寓言性》。〈論〉。2000
    14.謝東山。《台灣當代藝術》。台北。2003
    15.王受之著。《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市
    16.陳英偉。《藝術寓言中的拼湊迷惑》。藝術家261期
    17.張彥遠。《歷代名畫錄》
    18.劉思量。《藝術心理學》。台北
    19.魯道夫‧亞因海姆。《Art and Visual 》。
    20.陳抱一。《和亞丁談法國詩》
    21.陳英德。《日照下的實在》
    22.俞崑。《中國畫論編類》
    23.黑格爾著。梁志學等譯。《先驗唯心論體系》。1980
    24.陳相奇。《歐洲後現代藝術》。台北。2000
    25.蘇憲法。《視象與心象》。2003
    26.Victoria Finlay 著。周靈芝譯。《Violet》。2004
    27.John Gage。《Color and Culture》
    28.曾長生。《拉丁美洲現代藝術》台北。1997
    29.陳兆復。《中國畫研究》。1988
    30.郭繼生。《藝術史及藝術批評》。1990
    31.黃麗娟 譯。《抽象表現主義》
    32.Veron,Eugene。《Aesthetics》。London。1879
    33.嘉門安雄。呂清夫譯。《西洋美術史》
    34.Rebert Atkuns 。《Art Speak》。 New York 。1990
    35.葉穎霓。《理查‧伊斯特司(Richard Estes, 1936-)紐約城市風景繪畫研究》〈論〉。2004
    36.Edward Lucie-Smith。《American Realism》 London。1994
    37. Diana Crane著。張心龍譯。《前衛藝術的轉型》台北。1996
    38.Louis K. 。《Meisel, Phototrealism,》New York。 1989.
    39..Brendan Prendeville。《Realism in 20th Century Painting》 London 。2000
    40..鄭愁予。《鄭愁予詩集》

    網路文獻
    1.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B1%E7%94%9F&variant=zh-tw,2006/11/25
    2.http://www.gdepb.gov.cn:82/gate/big5/www.gdepb.gov.cn/ztzl/stzs/jbzs/t20051012_8238.htm,2006/11/25
    3.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HOMEWORK/2003/giahua/pp/elephant.htm,2006/11/5
    4.http://www.aerc.nhctc.edu.tw/2-0-1/A/a10-index.htm,2006/11/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