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婉琦
Wanchi Hong
論文名稱: 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之研究(1967-1999)
The Study a Prostitute Regulations of Taipei(1967-1999)
指導教授: 賴澤涵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6
中文關鍵詞: 娼妓賣淫性觀光特定營業掃黃、色情性病、婦職所女性主義、婦女運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64下載:2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除緒論外,第一章討論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前政府對於娼妓所實行的管理辦法,說明臺灣娼妓業的發展與臺灣墾荒時期的開發的密切相關性,娼業多聚集於商船往來頻繁之處,在台北地區且隨著河床的淤積而使娼業興盛的地點有所轉移。臺灣一些特殊的社會環境如:男多於女、婚姻論財、「寬於婦責」以及社會的舊慣和陋習等促成「臺地多娼」的現象,進一步造成臺灣變相的娼妓來源。臺地屢見婢女、童養媳、養女等被逼為娼的情事,從當時留下的契約(紅契、白契)與官員的文字記錄中皆可見端倪。面對社會多娼、民風淫亂以及因宿娼而引發的一些治安問題,清代政府如同內地的管理政策一樣,採行放任的態度,雖然在清初也曾頒訂一些禁止「賣良為娼」的律令,但實際約束力並不大。蒞臺的官員也僅在一些政令的宣導上嚴飭惡習,但並無全面性針對娼妓制訂的法律規範。
    日據娼妓業的發展延續清中葉產生的娼妓間分化的脈絡,再加上日本娼妓文化的影響,大致可區分為兩個相對的系統:日本娼妓=藝妓(料理屋)、酌婦(飲食店)、娼妓(貨座敷);臺灣娼妓=藝旦(藝旦間、酒樓)、土娼(妓院)。而在日據時期留下了一頁璀璨卻又短暫的娼妓「文人化」、「人格化」的藝旦,有其存在的特殊文化,與臺灣近代娼妓以性交易作為主要內容的方式迥異,但卻在戰後的臺灣社會中逐漸消逝,藝旦所留下的女性文學以及其彰顯的民族意識,僅能留在文人的回憶與嘆息中。另外,1895年後的臺灣也延續著晚清經濟近代化的發展,並且更進一步往現代化經濟體系邁進。台北地區因貨物的外銷以及政治中心的北移,而產生經濟與社會結構上的變化,娼妓業的發展也呈現了應變的趨勢。隨著經濟快速成長,臺灣出現許多新興的女性職業,產生了藝旦往這些職業流動的現象,而造成娼妓「除娼妓化」的一個歷程,臺灣增加了許多「從良」後的女性服務人員。
    最後,導源於日本自德川時代就成熟發展的「遊廓」制度被引進臺灣,臺灣的公娼制度因而建立 。公娼制的內容涵蓋了兩個部分,一是娼妓檢驗制度,及對娼妓的身體檢查,另一則是集中管理制度,對於娼妓的人身自由形成約束,在接客的方式、地點以及活動的區域都透由「檢番」而進行統一的管理。隨著19世紀以來日漸成形的廢娼論述與運動逐漸在世界各地引起火花,包括日本以及其殖民地臺灣。雖然有這些廢娼運動者及以「臺灣文化協會」為中心的文人的努力,廢娼運動仍告失敗,不過,它卻象徵了臺灣女權運動及階級抗爭的一個新歷程。
    在戰後,由於文化區隔的認知,台灣省長官公署的官員認為在日人的遺毒下臺灣產生的不良風俗應予糾正。因此,配合當時省婦女會廢娼的訴求以高道德的訴求進行肅娼的工作。戰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省婦女會就在這種不甚瞭解臺灣歷史與社會的情況下,冒然執行廢娼的政策自然面臨了失敗。而臺灣戰後特殊的時空環境使當局陷入兩難的窘境,一方面隨著大陸人口的遷移,臺灣性比例出現失調,造成臺灣性需求的社會問題;而一方面臺灣又簽署了國際公約,承諾廢除國內的公娼。因此,政府獨創了一種「特種酒家」的政策,結合了酒家供應飲食以及娼寮滿足性交易的功能,但其內容卻僅是掛「特種酒家」之名而行「賣淫」之實,實施不久就被淘汰了。
    到了1956年在務實的作法下,臺灣省政府頒佈了《臺灣省管理妓女辦法》有條件承認公娼的存在,但限時兩年內必須完成的取締工作無法落實,1962年省政府修改條文為「各縣市取締娼妓,由本省視實際情況另行規定」,自此,臺灣廢娼遂成無限期的延長。從此,臺灣政府在「寓禁於管」的原則下,允許臺灣各地出現公娼的經營型態,並且又配合其他「特定營業」的管理規則,期望在嚴管之下肅清臺灣的色情風月。為使這些「特定營業」逐漸淘汰,遂採行了「寓禁於征」的高年費與稅捐的作法,只可惜成效不彰,反造成了地下非法營業的猖獗。
    1956年省政府頒訂《臺灣省管理妓女辦法》的同時,也頒行了《台省現行養女習俗改善辦法》,並透由中央婦工會、保護養女運動委員會及其它的民間組織,希望改善臺灣養女被迫為娼的惡習。
    第二章分析嚴管時期與相關辦法的配合(1967~1984年),台北市改制後對於娼妓的管理辦法並未有大幅度的調整,仍然繼續實行公娼管理、肅清私娼、寓禁於征的管理辦法。在這段時期內由於台北市政府幾度加重了「特定營業」的許可年費,卻又無法有效管制地下特種營業,遂使得業者走上街頭抗爭,於是在1985年改變特種營業的主管機構,由原先的警察單位改為建設局,而另外針對舞廳、酒家、酒吧、旅館及咖啡茶室訂定了新的管理規則,使得許多從業人員獲得「除娼妓化」後的身份。不過,「寓禁於征」的原則並沒有改變,這些營業的業者每年仍必須繳付高額的年費,而其中的舞女、服務生仍必須取得「執業許可證」,對於特種行業轉入地下的情形並沒有很大的改善。
    另外,臺灣的娼妓問題不仍僅單從臺灣的社會環境來做瞭解,必須放置在國際間互動的時空下,臺灣的娼妓型態才能有更明確的圖貌。隨著韓戰以及越戰的爆發,美軍來臺「R&R」的度假軍人逐漸增多,這種外來需求又引發了臺灣娼妓業鼎盛發展的契機,接續著美軍腳步而來的日本觀光客,也使得台灣成為另外一個國際色情輸出的區域。隨著經濟發展力與國內女性意識的提升,在北投廢娼輿論仍處於紛擾當中,1977年台北市政府宣佈「北投特種女侍應生」於兩年後廢止,使得台北市的公娼區僅餘江山樓、寶斗里兩處。
    第三章的時序為轉變與迴盪時期(1985年~1999年),隨著臺灣經濟的高度發展,臺灣娼妓業也受到了影響。工商業的社會型態取代了舊有的農業社會,應酬文化逐漸產生,消費力量的提升更刺激了色情行業多元型態的發展。「陪侍」的營業空間逐漸增多,新興的特種營業場所也不斷侵蝕著公娼的生存。經濟力量的強勢也使得臺灣男人繼日本之後,成為另一群至東南亞買春的國家;而國內情色刺激的增加,擴大了性需求的空間,來自於外地的女掏客也在臺灣的夜生活中大放異彩。
    而隨著國內女性主義與婦女意識的提升,許多社會問題也成了女權運動者挑戰的對象,一些社會議題在媒體的投射燈下受到公眾輿論的注目,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雛妓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山地少女賣春問題。許多新興婦女團體紛紛成立,為臺灣的婦運撐起一片天空。在政治勢力與婦女運動交錯的背景下,直接訴求改善的焦點來到了公娼的身上,在對公娼文化不甚瞭解的狀態下,台北市市長與議會之間又陷入意識型態的大牢籠,公娼的去向被倉促決議,而致引發了一連串的迴響與社會運動。公娼婦女走上街頭,這意味了些什麼呢?本章中嘗試著做最後的回顧與探討。
    第四章將焦點轉注在台北市管理娼妓之輔助機構上,在中央保護養女、取締娼妓理念的運動下,於黨國體制中扮演宣導國民黨政權政令角色的婦女團體,大力在社會高舉保護的旗幟,並為養女/娼妓安置問題提出設立相關機構的訴求。在克服種種興建的困難後,「台北市婦女職業輔導館」正式成立,後因為擴大收容對象將其編置在台北市綜合救濟院(廣慈博愛院)底下。婦職館之成立是臺灣社會福利政策中相當重要一個歷程,但從一開始問題便不斷發生,無論是所內收容少女過於複雜的保護問題、課程或設備問題、出所後的出處等都嚴重地威脅婦職館輔導教養的成效。另外,承繼日據時期娼妓身體檢驗的作法,對公娼進行定期的檢查也是管理辦法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再加上美國大兵來台性消費所引發更多的性病危機,台北市性病防治所成立,而負擔起執行降低臺灣性病感染的工作。防治所在臺灣歷經數十載的歲月時光,在性病防治的工作上有其重要的成效,也見證了臺灣公娼的存廢。在廢娼之後,性防治所除了面臨轉型的問題之外,該如何在無法令強制性的配合之下,推展性病防治工作並繼續保護性工作者,將是一大考驗。

    緒 論…………………………………………………………………………………1 第一章 台北市改制前的娼妓管理辦法……………………………………………16 第一節 清治時期台灣娼妓業的源流與管理………………………………………16 第二節 日據台灣娼妓業的發展與管理辦法………………………………………28 第三節 戰後初期(1945~1956年)臺灣管理娼妓辦法…………………………48 第四節 寓禁於管時期(1956~1967年)……………………………………………57 第二章 嚴管與相關辦法之配合(1967~1984年)………………………………73 第一節 台北市管理娼妓辦法及相關法規…………………………………………73 第二節 性觀光的發展與北投廢娼…………………………………………………82 第三節 特定營業的管理規則………………………………………………………99 第三章 轉變與迴盪時期(1985~1999年)……………………………………115 第一節 色情行業型態的轉變……………………………………………………115 第二節 政府與婦女運動者的回應………………………………………………130 第三節 掃黃/廢娼政策的迴盪………………………………………………….155 第四章 台北市管理娼妓之輔助機構……………………………………………174 第一節 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婦女職業輔導所…………………………………174 第二節 台北市性病防治所………………………………………………………189 結 論…………………………………………………………………………….212 徵引書目………………………………………………………………………….217 附錄

    1.不著撰人,《臺案彙錄巳集》卷七,臺灣文獻叢刊第191種,台北:臺灣銀行,
    1964年。
    2.不著編人,《民俗臺灣》(中文版)第2輯,台北:武陵出版,1988年。
    3.李漁,《資治新書》卷13(康熙二年刊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線裝書)。
    4.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07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5.林豪,《東瀛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8種,台北:臺灣銀行,1957年。
    6.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台北:臺灣銀行,1961年。
    7.曾友正,《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警政篇〉,臺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86年。
    8.蔣師轍,《臺遊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種,台北:臺灣銀行,1957年。
    9.藍鼎元,〈與吳觀察論台灣事宜書〉,《平台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4種,台
    北:臺灣銀行,1958年。
    10.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卷二,臺灣文獻叢刊第140種,台北:臺灣銀行,1962年。
    11.台北市政府,《二年來台北市政概要》,台北市政府秘書室編輯,1952年。
    12.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3)婦第066號,1954年。
    13.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3)婦第066號,1954年。
    14.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婦工會五十年度工作總報告,《組訓類》工作報告(附件二),第95卷宗,1961年。
    15.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婦工會,《組訓類》講稿,第56卷宗,1957年。
    16.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8)秘字第58240號,1959年。
    17.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4)台女字第249號〈取締娼妓及改善養女制度草案研究會議紀錄〉, 1955年
    18.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婦工會第二次工作會議決議第19案,〈協助政府輔導娼妓改業從良及保護養女應如何積極推行案〉,婦工會《組訓類》177卷宗二次幹部會議,1956年
    19.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婦工會《組訓類》56卷宗講稿〈推行社會改造運動的重要工作—保護養女、取締娼妓〉,1957年。
    20.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組訓類》第200卷,〈愛國運動〉,1968年。
    21.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組訓類〉第十六卷婦女工作會籌設「婦女之家」計畫大綱,1954年。
    22.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9)婦第400號,1960年。
    23.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3)婦第840號,1954年。
    24.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4)婦第1711號,1955年。
    25.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婦女職業館〉第17卷,服務類,(43)婦工二字第649號,1954年。
    26.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4)婦第1736號民國44年8月15日籌設「市立婦女職業輔導館」座談會,1955年。
    27.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4)婦第1902號籌設「市立婦女職業輔導館」座談會會議記錄,1955年。
    28.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4)婦第2219號「市立婦女職業輔導館」籌設工作報告, 1955年。
    29.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4)婦第2294號民國44年12月9日籌設「市立婦女職業輔導館」座談會記錄,1955年。
    30.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5)婦第3571號,1956年。
    31.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5)婦第3601號,1956年。
    32.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5)年婦字第3664號,1956年。
    33.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6)年婦字第0187號,1957年。
    34.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6)年婦字第0246號,1957年。
    35.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6)婦第0677號,1956年。
    36.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6)婦第1067號,1957年。
    37.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9)婦第400號,1960年。
    38.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49)婦第400號,1960年。
    39.中央黨史委員會庫藏史料,《組訓類》第196卷宗,〈黨工會議〉附件三〈繼續推行民主主義現階段社會福利政策及加強服務工作〉,1968年。
    40.中央委員會:〈當前重要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與各方反映意見的綜合研判—妨害風化及特定營業管理問題〉,《社會動態專題研究報告》第四號,台北:中央委員會第五組印,1969年。
    41.中央委員會:〈妨害風化及特定營業管理問題〉,《社會動態專題研究報告》第四號,台北:中央委員會第五組印,1969年。
    42.中央委員會第五組,《發展觀光事業》,中央委員會編印,1957年。
    43.司法行政部犯罪問題研究中心,《妨害風化問題之研究》,台北:司法行政部,1967年。
    44.台北市社會局,〈研討本市婦女職業輔導館展開收容工作技術問題座談會記錄〉,(46)北市社福字第013號,1957年。
    45.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北市遏止色情氾濫途徑之研究》,1983年。
    46.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概況》,台北市政府秘書室編輯,1948年。
    47.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69年度紀要》,台北市政府秘書處編印,1981年。
    48.台北市政府,《一年來的台北市政》,台北市政府秘書室編輯,1955年。
    49.台北市政府,《二年來台北市正概況》,1952年。
    50.台北市政府,《台北市志》卷3〈政制志‧警政篇〉,台北市政府編印,1988年。
    51.台北市政府,《台北市志》卷3〈政制志‧警政篇〉,台北市政府編印,1988年。
    52.台北市政府第859次市政會議,北府掃蕩住宅區涉營色情場所(859)專案函, 1996年。
    53.台北市政府公報第14期(1967年)~台北市政府公報秋字第29期,(1993年)。
    54.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1卷第14期(1986年)~台北市議會公報第55卷第26期(1997年)。
    55.台北市議會第4屆第8次定期大會業務質詢,1985年,14 - 1155。
    56.台北市議會第5屆第1次定期大會業務質詢,1986年,20 - 1284。
    57.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21次臨時大會第7142案,1986年,頁 - 458。
    58.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4次大會第5次《會議記錄及速記錄》,1996年,5 - 114。
    59.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4次大會第6次《會議記錄及速記錄》,1996年,5 - 139。
    60.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4次大會第7、8次《會議記錄及速記錄》,1996年。
    61.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17次臨時大會議決案第29案,1987年,4 – 609~611。
    62.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6次大會第1次會議紀錄,1997年,5 - 005~5 - 035。
    63.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6次大會第2次會議紀錄,1997年,5 - 037~5 - 076。
    64.台北市議會第7屆第6次大會第4次會議紀錄,1997年,5 - 194~5 - 195。65.台北市性病防治所編印,《七十六年度年報》,1987年。
    66.台北市性病防治所編印,《八十年度年報》,1991年。
    67.台北市性病防治所編印,《八十一年度年報》,1992年。
    68.台北市性病防治所,《十週年專輯》,1979年7月編印。
    69.台北市衛生局編,《台北市衛生行政》,1959年,頁59。
    70.臺灣省、台北市、台北縣、臺中縣、南投縣、台南縣、屏東縣各縣市之《歷年統計要覽》(1957~1990年)
    71.行政院衛生署著,《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1995年。
    72.臺灣省衛生處性病防治中心印行,《性病防治手冊》,1968年。
    73.臺灣省政府,《臺灣警務》,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警務處出版,1946年。
    74.臺灣省保護養女運動委員會編,(45)台保收自第122號〈詹阿珠陳情書〉,《養女求助的呼聲(迫良為娼)》,1957年。
    75.臺灣省保護養女運動委員會編,(47)台保收字第118號〈黃月美陳情書〉,《養女求助的呼聲(迫良為娼)》,1958年。
    76.臺灣省保護養女運動委員會編,(46)台保收字第128號〈邱宮陳情書〉,《養女求助的呼聲(迫良為娼)》,1957年。
    77.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臺灣光復廿年》,1965年。

    1.大華晚報,民國53年4月10日~民國76年6月22日。
    2.中央日報,民國55年7月12日~民國87年3月9日。
    3.中國時報,民國58年9月22日~民國90年3月26日。
    4.中華日報,民國53年3月9日~ 民國71年12月6日。
    5.中時晚報,民國83年4月13日。
    6.中時電子報社會新聞,民國90年4月10日~民國90年4月12日。
    7.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聞稿,民國89年3月2日。
    8.民族日報,民國75年5月3日。
    9.民族晚報,民國53年1月18日~民國73年12月7日。
    10.自立早報,民國77年9月28日。
    11.自立晚報,民國55年7月17日~民國84年9月19日。
    12.東森新聞報,民國90年2月8日~民國90年3月6日。
    13.性病防治所網站(http://vdci.health.ntcn.edu.tw/main/main.shtm)四月份重要消息,民國90年4月30日。
    14.勁報社會新聞,民國90年4月10日。
    15.新生報,民國56年6月26日~民國77年6月18日。
    16.徵信新聞,民國55年9月11日~民國57年1月17日
    17.聯合報,民國52年8月10日~民國89年4月11日。
    18.聯合晚報,民國78年7月22日~民國84年9月19日
    19.臺灣新生報,民國84年10月7日1.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
    2.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洪範書店,1994年。
    3.王雅各,《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圖書,1999年。
    4.中國時報,《臺灣:戰後五十年:土地、人民、歲月》,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5.池宗憲,《流行的色情》,台北:焦點出版社,1986年。
    6.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公娼與妓權運動》,台北: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出版,1998年。
    7.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日日春:九個公娼的生涯故事》,台北: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出版,2000年。
    8.沈美真,《臺灣被害娼妓與娼妓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
    9.余俊亮編《風化管制》,行政幹部講習班講習錄,台北:中央警官學校出版,1972年。
    10.李泳泉,《臺灣電影閱覽》,台北:玉山社,1998年。
    11.李敖,《中國性研究》,台北:知道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12.莊永明,《臺北老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1年。
    13.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1976年。
    14.何春蕤,《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15.何春蕤,《性/別研究的新視野》(上)、(下),台北:元尊文化,1997年;
    16.何春蕤,《呼喚臺灣新女性—《豪爽女人誰不爽?》》,台北:元尊文化,1999年。
    17.何春蕤,《不同國女人 性/別、資本與文化》,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
    18.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19.武舟《中國妓女生活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年。
    20.林滿紅,《茶、糖、樟腦與晚清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8年。
    21.林東辰,《臺灣舊事譚》,高雄:大舞臺書苑,1979年。
    22.性/別研究室:性/別研究第一、二期合刊《性工作:妓權觀點》,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性/別研室出版,1998年。
    23.性/別研究室:《性侵害性騷擾之性解放》,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性/別
    研究室出版,1999年。
    24.邱旭伶,《臺灣藝妲風華》,台北:玉山社出版,1999年。
    25.邵寶林:《臺灣社會面面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26.周揮彥,《觀光事業論集》,台北,中國文化學院,1966年。
    27.柯瑞明,《風月臺灣》,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1年。
    28.段承璞編著,《臺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
    29.馬玉山,《中國古代人口買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30.孫定渥,《娼妓與法律》,台北:民眾日報,1980年。
    31.黃武忠輯,《美人心事》,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32.黃春明,《莎呦哪啦‧再見》,台北:皇冠文化,1985年。
    33.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臺灣商務,1937年。
    34.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1979年。
    35.陳惠雯,《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台北:博揚文化,1999年。
    36.陳盛韶,《問俗錄》,台北:武陵出版社出版,1991年。
    37.陳開農,《如何推展特殊婦女輔導業務之研究》,斗南:臺灣省立婦女習藝教養所出版,1979年。
    38.陳炯彰,《英國史》,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39.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台灣慰安附報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40.單光鼎,《中國娼妓—過去和現在》,北京:法律,1995年。
    41.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台北:時報出版,1993年。
    42.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1991年。
    43.福田和彥編著,《中國春宮畫》中文版,(台北:芳賀書店出版,出版年不詳)。
    44.廖碧英編,《亞洲的難題—觀光與賣春》,台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編印,1986年。
    45.蕭國亮《中國娼妓史》,台北:文津,1996年。
    46.鍾逸人,《辛酸六十年》,台北:前衛出版,1993年。
    47.薛理勇,《上海妓女史》,香港:和平圖書‧海峰出版,1996年。
    48.謝康,《賣淫制度與臺灣娼妓問題》(台北:大風出版社,1972年)。
    49.嚴明《中國名妓藝術史》台北:文津,1992年。
    肆、期刊論文
    1.于志中,〈禁忌的關懷〉,《聯合文學》第7卷第11期,1991年。
    2.王一剛,〈萬華游里滄桑錄〉,《臺北文物》第2卷第1期,1952年。
    3.王秀絨,〈臺灣私娼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1984年。
    4.王鴻泰〈青樓:中國文化的後花園〉,《當代》第一三七期,1999年。
    5.王敏川,〈對於廢娼問題的管見〉,《臺灣民報》第3卷第3號,1925年。
    6.王敏川,〈宜廢止公娼制度〉,《臺灣民報》第3卷第10號,1925年。
    7.王雅各,〈婦女研究對社會學的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
    8.王秀絨,〈臺灣私娼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9.王雅各,〈學生運動與社會改革〉,《社區發展》第59期,1992年。
    10.王清峰,〈從法律的觀點談雛妓問題〉,《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1993年。
    11.幻余,〈台北酒家演變史〉,《臺灣風物》17:3,1967年。
    12.尹慶春,〈雛妓問題引申出來的另一些社會問題〉,《中國論壇》第280期,1987年。
    13.尹慶春,〈雛妓問題之防治途徑〉,《律師通訊》第187期,1995年。
    14.方雅麗、鄭麗珍,〈社會工作專業「案主自決」之實踐—以台北市公娼事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86期,1999年。
    15.玉鵑,〈猛醒吧!黑甜鄉裡的女青年〉(下),《臺灣民報》第93號,1926年。
    16.史久龍著、方豪教訂,〈憶臺雜記〉,《臺灣文獻》第26卷4期、第27卷1期合訂本。
    17.本刊,〈婦女買賣和公娼制度〉,《臺灣民報》第72號,1925年。
    18.本社,〈迅速遏制農村的色情〉,《民間知識》第384期,1968年。
    19.本刊記者,〈可憐酒家女 天涯歸何處〉,《婦友》第2期,1954年。
    20.本刊,〈養女娼妓收容問題座談會〉,《婦友》第3期,1954年。
    21.本刊,〈亞洲愛滋病驚心動魄〉,《亞洲週刊》第8卷第33期,1994年。
    22.本刊,〈反擊臺灣雛妓歪風〉,《亞洲週刊》第8卷第31期,1994年。
    23.本刊,〈北投公娼存廢問題〉,《中國論壇》第8卷第10期,1979年。
    24.本刊:〈地下色情行業面面觀〉,《時報週刊》第207期,1982年。
    25.本刊,〈娼妓是色情禍源〉,《時代雜誌》第42期,1989年。
    26.本刊,〈妓女戶問題〉,《鏡報》1987年11月號,1987年。
    27.本刊,〈「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三讀通過條文之特色〉,《終止童妓月刊》第1期,1995年。
    28.本刊資料室,〈養女娼妓收容問題座談會〉,《婦友》第3期,1954年。
    29.江美芬,〈台灣慰安婦之研究—慰安所經驗及影響〉,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0.朱元鴻,〈娼妓問題的另類提問〉,《台灣社會研究》第30期,1998年。
    31.朱筱鈺,〈從婦女工作的發展看臺灣婦女的進步〉,《臺灣文獻》第19卷第2期,1968年。
    32.朱鈴珠,〈孤雛有淚〉,《張老師》第10卷第6期,1982年。
    33.朱復良,〈臺灣防治性病成功〉,《警光》第157期,民42年。
    34.成令方,〈女性主義歷史的挑戰:概念和理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 期,1993年。
    35.成露茜、熊秉純,〈婦女、外銷導向成長和國家:臺灣個案〉,《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4期,1993年。
    36.光華,〈可怕的臺灣娼妓問題〉,《臺灣農工商報》第11期,1949年。
    37.任培道,〈對於養女問題的商榷〉,《中華婦女》第2卷第1期,1951年。
    38.伊豪,〈大陸妹跨海淘金走紅臺灣〉,《鄉情報導》第5期,1989年。
    39.江兒,〈花蓮善牧中心—讓雛妓永遠在社會上消失〉,《行動大學》第21期,1995年。
    40.台北市律師公會憲法及行政法委員會,〈「台北市廢娼事件中之憲法問題」研討會之會議紀錄〉(上)、(下),《律師雜誌》第228、229期,1998年。
    41.呂英敏,〈臺灣娼妓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官警政學校碩士論文,1976年。
    42.呂英敏,〈臺灣娼妓之管理〉,《今日中國》第60期,1976年。
    43.呂英敏,〈臺灣娼妓之源流及演變〉,《社會問題研究》第75期,1975年。
    44.宋光宇,〈清末和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與善書〉,《臺灣文獻》第49卷第1期,1998年。
    45.李永熾,〈從巫女到遊女~日本文化史的一章〉,《當代》第138期,1999年。
    46.李永熾,〈從「遊廓」到「賣春防止」〉,《當代》第122期,1997年。
    47.李國祁,〈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認識台灣歷史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
    48.李騰嶽,〈媳婦仔&養女〉,《民俗臺灣》第3卷第12期。
    49.李又寧,〈婦女史之研究回顧與檢討〉,《60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
    50.李貞德,〈超越父系家庭的藩籬—臺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第7卷第2期,1996年。
    51.李杏花,〈養女摘錄〉,收錄於《民俗臺灣》第2輯,台北:武陵出版,1998年。
    52.李甲孚,〈古代、現代收養制度與臺灣收養養女問題的綜合研究〉,《法學叢刊》第24卷第2期,1979年。
    53.李麗芬,〈重拾陽光—談外籍女性在台賣春之關懷工作〉,《終止童妓》第2期,1995年。
    54.李麗芬,〈買春團歪風〉,《終止童妓》第22期,1998年。
    55.李美枝,〈剖析『色情』本質與現象〉,《中國論壇》第260期,1986年。
    56.李清泉,〈「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內容與特色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72期,1995年。
    57.李俊賢,〈蒲公英專線 關懷性創傷者〉,《大眾週刊》第548期,19956年。
    58.李子春,〈從司法官點談雛妓處遇〉,《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1993年。
    59.沈文慈,〈第一大服務業—八大特種〉,《卓越》第5期,1992年。
    60.林維紅,〈婦女運動與歷史研究〉,《婦女研究通訊》第25期,1992年。
    61.林滿紅,〈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1860 - 18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第54期,1987年。
    62.林弘勳,〈日據時期臺灣煙花史話〉,《思與言》第33卷第3期,1995年。
    63.林弘勳,〈臺灣地區「風塵次文化」之社會基礎〉,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64.林慎,〈評管理娼妓及保護養女辦法〉,《臺灣婦女通訊》第22期,1956年。
    65.林海音,〈養女在臺灣〉,《婦工的新動向》,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印行,1954年。
    66.林衡道,〈北投的歷史和古蹟〉,《北投社》特刊,1996年9月。
    67.林合棟,〈外籍女子偷渡入境賣淫案件研析〉,《警光雜誌》第494期,1997年。
    68.林小鶯,〈雛妓問題形成原因及其輔導策略之探討〉,《諮商與輔導》第86期,1993年。
    69.林芳玫,〈當代臺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第
    27卷第1期,1998年。
    70.林明禎,〈雛妓於教養機構期滿出院後的適應問題探索〉,《社會福利》第108期,1993年。
    71.吳逸生,〈閒話藝旦間〉,《美人心事》,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72.吳漫沙,〈台北藝旦〉,《聯合文學》第3期,1985年。
    73.吳瀛濤,〈江山樓‧臺灣菜‧藝旦〉,收錄於《美人心事》,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74.吳瀛濤,〈稻江百業雜談〉,《台北文物》8:1,1959年。
    75.吳松谷,〈「艋舺遊廓」回顧談〉,《台北文獻》第9、10期合刊,1969年。
    76.吳學燕,〈臺灣地區當前色情問題之探討—從警察人員的觀點論述之〉,《刑事科學》第26期,1988年。
    77.吳聰敏,〈美援與臺灣的經濟發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1期,1988年。
    78.吳婉瑜,〈再會吧!溫泉鄉的溫柔〉,《天下雜誌》第189期,1997年。
    79.范碧玲,〈解析臺灣婦女體制—現階段婦女運動的性格之分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碩士論文,1990年。
    80.周冠印,〈變色的台北東區〉,《商業週刊》第383期,1995年。
    81.紀慧文,〈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82.紀惠容,〈火坑中雛菊救援困難〉,收錄於《給他一片成長的土地》,台北:雅歌,1993年。
    83.柴松林,〈臺灣婦女調查報告書〉,《自由青年》第75卷第3期,1986年。
    84.洪文惠,〈未成年少女從娼原因之探討〉,《律師通訊》第187期,1995年。
    85.唐五〈臺灣藝旦滄桑史話〉、等文,皆收錄於《美人心事》,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86.唐羽,〈清代臺灣移民生活史之研究〉(上),《臺灣文獻》第39卷第1、2期合刊,1988年。
    87.唐羽,〈清代臺灣移民生活史之研究〉(中),《臺灣文獻》第39卷第1、2期合刊,1988年。
    88.唐學斌,〈台北市的色情問題及其解決〉,《政治文化》第四期,1983年。
    89.唐啟明,〈雛妓問題與防治〉,《社會福利》第110期,1994年。
    90.莫希平,〈創刊獻詞〉,《中華婦女》第1卷第1期。
    91.徐聖熙,〈論臺灣省現行養女習俗之改善〉,《警民導報》第241期,1956年。
    92.高里鈴代講,廖碧英譯,〈瞭解娼妓制度〉,《亞洲的難題—觀光與賣春》,台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編印,1986年。
    93.黃得時,〈臺灣歌謠與家庭生活〉,《臺灣文獻》第6卷第1期,1955年。
    94.黃得時,〈大稻埕發展史~古往今來話臺北之二〉,《臺北文物》第1卷第2期,1952年。
    95.黃武忠整理,〈美人心事~「文人與藝旦」座談會〉,《聯合文學》第3期,1985年。
    96.黃師樵,〈大稻埕繁華記〉,《台北文物》2:3,1953年。
    97.黃淑玲,〈臺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2期,1996年。
    98.黃淑玲,〈未成年少女從事色情行業的原因與生活狀況之探討〉,《律師通訊》第187期,1995年。
    99.黃淑玲,〈妓女、娼妓制度與女性主義的矛盾關係〉,《婦女通訊研究》第21期,1990年。
    100.黃淑玲,〈娼妓問題與政策的探討〉(上)、(下),《婦女新知》第100、101期,1990年。
    101.黃于玲,〈女人、國家與性工作—1946年至1960年台灣公娼政策的轉變〉,收錄於《「女性主義與台灣社會的關係:社會學的觀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
    102.黃琴,〈臺灣北投的鶯鶯燕燕〉,《香港新聞》第15期,1950年。
    103.黃年,〈北投妓女們的粉紅色罷工〉,《綜合月刊》五月號,1976年。
    104.莊金德,〈清代臺灣的婚姻禮俗〉,《臺灣文獻》第14卷第3期。
    105.莊金德,〈清初嚴禁沿海人民偷渡來臺始末(上)、(下)〉,《臺灣文獻》第15卷第3、4期,1986年。
    106.莊金德,〈台北市人口的性別比例〉,《臺灣文獻》第14卷第1期,1963年。
    107.許丙丁,〈臺南教坊記〉,《臺南文化》第3卷第4期,1954年。
    108.許雪姬,〈評介《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期,1994年。
    109.許雪姬,〈評介竹忠信子《殖民地臺灣的日本女性生活史(明治篇)》〉,《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
    110.許雪姬,〈評介竹忠信子《殖民地臺灣的日本女性生活史(大正篇)》〉,《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5期,1996年,頁252。
    111.許慧琦,〈臺灣地區有關於近代中國婦女史碩博士論文研究評介(1991-1997)〉,《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
    112.許芳庭,〈戰後臺灣婦女運動與女性論述之研究(1945~1972年)〉,私立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7年。
    113.許春金,〈色情專業區的法令糾結〉,《中國論壇》第260期,1986年。
    114.游鑑明,〈近廿年來大學研究所有關中國近代婦女史研究概況〉,《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8期,1989年。
    115.游鑑明,〈廿年來臺灣地區出版之期刊論文中有關中國近代婦女史的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1期,1991年。
    116.游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
    117.游鑑明,〈臺灣地區的婦運〉,收錄於鮑家鄰等著,《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年。
    118.游千慧,〈一九五○年代臺灣的「保護養女運動」:養女、婦女工作與國/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19.陳逢源,〈茶前酒後〉,《臺灣藝術》第1卷第5期,1950年。
    120.陳瑞明,〈廢娼的私見〉,《臺灣民報》卷3號3,1923年。
    121.陳慧女,〈從娼少女之個人及家庭特質與其逃家行為之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122.陳炳宏,〈如何改進社會風化管制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60年。
    123.陳蕙芬,〈臺灣的娼妓問題〉,《警民導報》第242期,1956年。
    124.陳則東,〈從法律觀點說到保護養女(上)、(下)〉,《法律半月刊》第3卷第1期、第3期,1956年。
    125.陳樺、施寄青,〈臺灣男人買春現形記〉,《終止童妓》第10期,1996年。
    126.陳皎眉,〈雛妓的家庭與個人因素及其對策之探討〉,《律師通訊》第187期,1995年。
    127.連溫卿,〈婦人的地位和社會的關係〉,《臺灣民報》第67號,1925年。
    128.連溫卿,〈關於媳婦與養女的習慣〉,《民俗臺灣》第2輯,台北:武陵出版,1998年。
    129.傅世賢,〈從娼少女對處遇之需求研究—以廣慈博愛院婦女職業輔導所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30.梁肅庵,〈保護養女的法律觀〉,《警民導報》第246期,1956年。
    131.梁望惠,〈雛妓問題大小之推估〉,《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1993年。
    132.梁望惠,〈現有安置保護措施之檢討與建議〉,《給他一片成長的土地》,台北:雅歌,1993年。
    133.符芝瑛,〈無所逃於色情污染〉,《中國論壇》第260期,1986年。
    134.章光明,〈娼妓管理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分析〉,《警學叢刊》第29卷第3期,1998年。
    135.曾我部靜雄著,鄭清茂譯,〈溺女考〉,《文星》第10卷第1期。
    136.曾軟軟,〈臺灣的養女制度〉,《社會研究》第3卷第1期,1963年。
    137.曾淑美、鍾俊陞,〈雛妓奴隸籲天錄〉,《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1993年。
    138.程宗明,〈新聞紙的壟斷生產與計畫性供應,1945 – 1967〉,《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6期,1999年。
    139.楊牧,〈養女與私娼,一例破春風〉,《親民半月刊》第46期,1958年。
    140.楊翠,〈日據臺灣娼妓問題初探〉,《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32期,1994年。
    141.楊雅慧,〈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42.楊百元,〈從保護養女看臺灣養女問題〉,《臺灣文獻》第18卷第4期,1967年。
    143.楊士隆,〈女性少年犯罪行為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72期,1995年。
    144.楊儒賓,〈性與文明〉,《聯合文學》第7卷第11期,1991年。
    145.楊富耀,〈香港賣淫婦女現況探討與愛滋病之預防〉,《社區發展季刊》第73期,1996年。
    146.張穎〈清代初期治臺政策的檢討〉,《臺灣文獻》第21卷第1期,1970年。
    147.張家銘,〈色情現象與生活世界:一個分析類型的提出及其意義〉,《思與言》第33卷第3期,1995年。
    148.張鵬程,〈台省娼妓問題之探討及其對策〉,《警民導報》第278期,1957年。
    149.張文環,〈老娼撲滅論〉,收於《民俗臺灣》第2輯,台北:武陵出版,1998年。
    150.張雄潮,〈臺灣省的養女問題〉,《臺灣文獻》第14卷第3期,1963年。
    151.張毓芬,〈女人與國家—臺灣婦女運動史的再思考〉,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52.張滿玲、陳皎眉,〈雛妓的家庭背景、個人經歷與價值信念〉,《臺灣性學學刊》第4卷第2期,1998年。
    153.張碧琴,〈女性主義與防治雛妓問題的民間行動之關係〉,《思與言》第35卷第1期,1997年。
    154.試音,〈特種酒家的始末〉,《警民導報》第39期,1963年。
    155.葉榮鐘,〈臺北藝旦〉,《小屋大車集》,台北:中央書局,1967年。
    156.葉榮鐘,〈養女問題〉,《小屋大車集》,台中:中央書局,1967年。
    157.葉漢明,〈文化史與香港婦女的研究〉,《新史學》第2卷第4期,1991年。
    158.詹純鑑,〈當前發展觀光事業的途徑〉,周揮彥編《觀光事業論集》第一冊,台北:中國文化學院,1966年。
    159.廖漢臣,〈劉家謀的海音詩〉,《臺南文化》創刊號,1951年。
    160.廖漢臣、賀嗣章,〈國內旅台文人及其作品〉,《臺灣文獻》第10卷第3期,1959年。
    161.廖仁義,〈日據時期臺灣的廢娼論述〉,《當代》第138期,1999年。
    162.廖怡萍、陳宜民,〈台北市公娼空間之再現—木屐、秘道與七塊錢的故事〉,《當代》第137期,1999年。
    163.蔡淵洯,〈清代台灣的移懇社會〉,《認識台灣歷史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
    164.翟本瑞,〈中國人「性」觀初探〉,出自《思與言》第33卷第3期,1995年。
    165.翟海源,〈色情與娼妓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1991年。
    166.鄭志敏,《唐妓探微》,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1996年。
    167.鄭志敏,〈中國娼妓史研究在臺灣(1949-1999)〉,《大陸雜誌》第100卷第6期,2000年。
    168.鄭瑞隆,〈少女從娼原因及防治策略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3期,1997年。
    169.蔡鶯鶯,〈從法律看婦職所的地位〉,《張老師》第10卷第6期,1982年。
    170.鄧文儀,〈三十年來的臺灣觀光旅遊事業〉,《臺灣光復三十年》,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年。
    171.賴惠敏、徐思冷,〈情慾與刑罰:清前期犯奸案件的歷史解讀(1644 - 17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
    172.賴慶源,〈保護少女、綻放童顏〉,《警光雜誌》第488期,1996年。
    173.劉捷,〈舞女金雀〉、〈藝旦〉,《美人心事》,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174.劉捷,〈臺北藝旦社會學〉,原文以日文發表於1934年,鄭清文譯,收錄在《聯合文學》第3期,1985年。
    175.劉錚雲,〈從物價看乾隆前期雇傭勞工的生活〉,《「檔案利用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宣讀 論文》,1987年。
    176.劉至瑜,〈臺灣作家筆下的妓女形象—以呂赫若「冬夜」、黃春明「莎呦哪啦‧再見」、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和李喬「藍彩霞的春天」為例〉,《臺灣人文》第4號,2000年。
    177.劉華,〈北投溫泉的鴛鴦浴〉,《香港新聞》第17期,1950年。
    178.劉明師,〈談風化整頓〉,《警察叢刊》第4卷第1期,1970年。
    179.鍾俊陞,〈臺灣的娼婦經濟〉,《人間》第37期,1988年。
    180.歐芬,〈改善養女與民眾服務工作〉,《服務通訊》第2卷第1期,1957年。
    181.謝永年,〈煙花滄桑(二)~娼妓制度小史〉,《中外雜誌》第22卷第2期,1977年。
    182.謝娥,〈工作報告:本省婦女會工作報告〉,《臺灣婦女月刊》第1卷第1期,1946年。
    183.蘇省行,〈艋舺街名考源〉,《臺北文物》第2卷第1期,1953年。
    184.簡華明,〈對設置「特定目的事業專區」之我見〉,《警光雜誌》第487期,1980年。
    185.顧燕翎,〈從移植到生根—婦女研究在臺灣(1985-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
    186.勵馨基金會,〈淺談「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之訂定緣由及立法過程〉,《律師雜誌》第212期,1995年。
    187.龔偉,〈漫談禁娼問題底癥結〉,《中國內政》第17卷第4期,1959年。
    188.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年)》,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年。

    1.AIDS Servises Development Committee (1994) A Review of Services Provided to people with HIV/AIDS in Hong Kong. Advisory Council on AIDS,P5。
    2.Cottingham , Jane 1981 Sex Included , Development Forum , June 1981.轉引自楊祖珺譯,〈「性」觀光,第三世界的妓女〉,《時報雜誌》第113期,頁28。
    3.Dale, Jennifer & Peggy, Foster 1986 Feminists and State Welfare. London : Routledge& Kegan Paul .
    4.Dubois, E. & Gordon, L. 1983 Seeking ecstasy on the battlefield : Danger and pleasure in nineteenth – century feminist sexual thought. Feminist studies, 9(1) , p.7-25。
    5.Gulik,R.H.V(高羅佩),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Leiden: E.J. Brill.,1974年(中譯本:《中國古代房內考》,台北:桂冠出版社編譯,1985年),頁294 – 296。
    6.Levy,H.S.,Chinese Footbinding – The History of a Curious Erotic Custom,N.Y.:W.Rawls,1986年,頁34、62、169。
    7.George F. Will. The Good Prohibition . Newsweek. June 20 , 1988. P.4.
    8.Hobson, B. M. 1990. Uneasy virtue : The politics of prostitution and the American reform tradition.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M.Foucault,Histoire de la sexualite’ I : La volonte’ de savoir,尚衡譯,《性意識史第一卷: 導 論》,台北:桂冠圖書,1990年,頁76。
    10.Merton , Robert K.,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from Kelly Delos H. Deviant Behavior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79,P.682。
    11.M. & Seeley K. 1986. Prostitution policy and women’s movement : Histo Musheno rical analysis of feminist thought and organization, Contemporary crises, 10, p.237-255.
    12.Susan Alice Watkins, Feminism,《女性主義》,朱侃如譯本,台北:立緒文化,1995年,頁9。
    13.Time(Asia Edition),Directory of Taiwan ,Taipei:The China News,1963,P.178-180。
    14.Time(Asia Edition),Rest & Recuperation For Us Fighting Men,Taipei:The China News,1967年,P.41 - 45。
    15.Walkowitz, J. R. 1980. Prostitution and Victorian society : Women, class, and the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陸、口述訪問
    1.筆者訪問,吳秀英口述訪問記錄,民國90年4月14日,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2.筆者訪問,楊莉莉口述訪問記錄,民國90年4月15日,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3.筆者訪問,魏孫震口述訪問記錄,民國90年4月15日,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