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承淑
Chou, Chen Shu
論文名稱: 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
A Study on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Municipal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chung
指導教授: 張明輝
Chang, Ming-Hu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7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家長參與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parent involv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6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中市各國民中學(含三所市立高中附設國中部)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現況與相關問題,調查分析台中市各國民中學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之意見,據以提出具體建議,供有關單位及人員參考。本論文以自編之「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輔以訪談研究進行實證調查,有效樣本包括家長260人、教師349人、訪談對象5位。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事後多重比較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以α = .05的顯著水準進行考驗之後,獲致以下幾項結論:
    一、台中市公立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其整體運作績效良好,且助力多於阻力。
    二、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範圍與內涵」中,屬教師專業部分及學校人事部分,仍持保留態度。
    三、教師及家長均希望家長不僅參與班級事務且能協助全校性事務。
    四、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最大的問題,在於未曾參與學校事務的家長欠缺認同感。
    五、教師及家長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看法都有差異存在,學校應努力建立共識。
    六、研究對象均認同「干預」的存在,但普遍認為可防範於未然。
    本研究並提出下列各項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重視家長組織,辦理幹部研習。
    (二)肯定家長付出,予以公開表揚。
    (三)重視家長成長,主動關懷協助。
    (四)提升教師知能,落實導入活動。
    二、對校長的建議
    (一)依法公正治校,防範參與變干預。
    (二)運用溝通技巧,化差異為共識。
    三、對學校人員的建議
    (一)落實教育改革,形塑人文校園。
    (二)規劃親師座談會,強化彼此合作。
    (三)廣設溝通管道,重視家長意見。
    四、對教師的建議
    (一)了解家長需求,迅速反映意見。
    (二)做好經師人師,全面參與關懷。
    五、對家長會的建議
    (一)建全組織運作,建立各種制度。
    (二)專人負責業務,建置資源網站。
    六、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納入私立國中,增加校長或學生。
    (二)研究方法方面:可採用個案研究及觀察法。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parent involvement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chung , (2)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opinions toward parent involvement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3)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parent involvement for authorities concerned.
    The study has adopted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ersonal interview. Firstly, the subjec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ed 311 parents and 385 teachers from 26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chung, with the return of 260 parents and 349 teachers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method, using SPSS for Windows 10.0 package. Secondly, conquested one principal, one teacher, two leaders of parents’ associations and one parent excluding involvement from school affairs participated the semi-structure personal interview.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s follows:
    1. The parent involvement management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chung is scaled as highly performance.
    2. The teachers won’t consent to have the parents involved with instruction belonging special field of study.
    3. The worse level of parent involvement is estrangement in the excluding parents. The barrier is that the parents who didn’t participate have no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parents who involved.
    4. Parents and teachers agree that the involvement must include not only the class affairs but also the school affairs.
    5. Parents and teachers hold diverse viewpoints toward the parent involvement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void some difficulties that may occur, the principal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can adopt some methods making parents and teacher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6. Parents and teachers recognize that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parents involved to interfere with school affai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should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the meddling in adva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principals, administrators in school, the teachers and the parents are offered.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0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意涵…………………………………11 第二節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演進與法源…………………………24 第三節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相關問題……………………………40 第四節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相關研究……………………………6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81 第二節 研究對象……………………………………………………83 第三節 研究工具……………………………………………………85 第四節 實施程序……………………………………………………90 第五節 資料處理……………………………………………………9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教師、家長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同意程度之分析… 97 第二節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分析……………101 第三節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分析……………………123 第四節 「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之分析……………133 第五節 「對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之分析………155 第六節 訪談研究結果之分析…………………………………… 163 第七節 綜合討論………………………………………………… 1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83 第二節 建議………………………………………………………185 參考文獻………………………………………………………………191 附錄 附錄一 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現況調查問卷 (專家效度用卷)…………………………………………203 附錄二 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現況調查問卷 (正式用卷)………………………………………………210 附錄三 學者專家審查推薦函………………………………………227 表 次 表2-1 家長參與之法令依據一覽表…………………………………… 32 表2-2 美國家長參與之發展一覽表…………………………………… 44 表2-3 校務參與規準、程度、類型…………………………………… 60 表3-1 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調查研究對象 一覽表……………………………………………………………84 表3-2 訪談研究對象一覽表…………………………………………… 85 表3-3 專家效度檢核人員一覽表……………………………………… 87 表3-4 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調查預試人數 一覽表…………………………………………………………… 89 表3-5 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 問卷處理一覽表…91 表3-6 本研究教師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佈情形……………………… 92 表3-7 本研究家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佈情形……………………… 94 表4-1 教師和家長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同意程度之分析………… 98 表4-2 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同意程度之分析……………… 99 表4-3 家長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同意程度之分析………………100 表4-4 不同性別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t考驗分析102 表4-5 不同性別變項之家長對於「有關協助訓導處業務方面」之 差異分析…………………………………………………………103 表4-6 不同性別變項之家長對於「有關協助校務發展方面」之 差異分析…………………………………………………………104 表4-7 不同年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 變異數分析………………………………………………………105 表4-8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 變異數分析………………………………………………………106 表4-9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於「有關協助訓導處業務方面」之 差異分析…………………………………………………………108 表4-10 擔任不同組織職務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 之變異數分析……………………………………………………110 表4-11 擔任不同組織職務的家長對於協助校務發展之差異分析…112 表4-12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 變異數分析………………………………………………………113 表4-13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協助校務發展之差異分析………114 表4-14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t考驗 分析………………………………………………………………115表4-15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有關協助校務發展方面」之差異分析…116 表4-16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 變異數分析………………………………………………………117 表4-17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 變異數分析………………………………………………………118 表4-18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協助校務發展之差異分析……………120 表4-19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範圍與內涵之 變異數分析………………………………………………………121 表4-20 不同性別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t考驗分析………123 表4-21 不同年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變異數分析……124 表4-22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 變異數分析………………………………………………………124 表4-23 擔任不同組織職務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 變異數分析………………………………………………………125 表4-24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 變異數分析………………………………………………………126 表4-25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 差異分析…………………………………………………………128 表4-26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t考驗分析………129 表4-27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有關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方面之 差異分析…………………………………………………………130 表4-28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變異數分析 …………………………………………………………………131 表4-29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變異數分析……131 表4-30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 變異數分析………………………………………………………132 表4-31 不同性別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之 t考驗分析………………………………………………………133 表4-32 不同性別變項之家長對於「我認為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可能 產生的問題」方面之差異分析……………………………………134 表4-33 不同年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之 變異數分析………………………………………………………135 表4-34 不同年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可能產生的問題之 差異分析…………………………………………………………136 表4-35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之變異數分析……………………………………………………137 表4-36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於家長為何不願參與學校事務之 差異分析…………………………………………………………138 表4-37 擔任不同組織職務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 相關問題之變異數分析…………………………………………139 表4-38 擔任不同組織職務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家長組織的問題 之差異分析………………………………………………………141 表4-39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之變異數分析……………………………………………………142 表4-40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可能產生的問題之 差異分析…………………………………………………………143 表4-41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之 t考驗分析………………………………………………………144 表4-42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我認為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可能產生的 問題」方面之差異分析……………………………………………144 表4-43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我認為家長參與學校家長組織 所面臨的問題」方面之差異分析………………………………145 表4-44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家長為何不願參與學校事務」方面 之差異分析………………………………………………………146 表4-45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之變異數分析……………………………………………………147 表4-46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對於家長為何不願參與學校事務之 差異分析…………………………………………………………148 表4-47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之 變異數分析………………………………………………………149 表4-48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可能產生的問題之 差異分析…………………………………………………………150 表4-49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家長組織的問題之差異分析…152 表4-50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所面臨的相關問題之 變異數分析………………………………………………………153 表4-51 不同性別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之 t考驗分析………………………………………………………155 表4-52 不同年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之 變異數分析………………………………………………………156 表4-53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 辦法之變異數分析………………………………………………157 表4-54 擔任不同組織職務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 解決辦法之變異數分析…………………………………………158 表4-55 不同學校規模的家長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 辦法之變異數分析………………………………………………159 表4-56 不同性別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之 t考驗分析………………………………………………………159 表4-57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 辦法之變異數分析………………………………………………160 表4-58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之 變異數分析………………………………………………………161 表4-59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於參與學校事務相關問題的解決 辦法之變異數分析………………………………………………162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
    方慧琴(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學校學務活動之研究。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王木榮(2000)。開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新紀元。台中市家長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刊,4-7。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麗雲(2000)。家長學校選擇權的政治與社會意涵分析。第三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南華大學。
    王麗雲(2002)。教育改革中「家長參與」概念分析。第七屆社會學論壇:「教育改革的社會學分析」,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史英(1996)。父母如何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行動計劃。人本教育札記,89,8-11。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2000a)。台中市各中小學學生家長會設置要點(2000年10月31日訂定,2004年3月10日修訂第八點)。台中市:作者。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2000b)。台中市國民中小學校務會議實施要點(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臺中市政府八九府教學字第四七九五八號函修訂全文十八點)。台中市:作者。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2003)。台中市市立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計畫(92.03.10核定)。台中市:作者。
    台中市家長協會(2004)。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草案總說明。台中市家長協會,6-10。
    田光復(1996)。如何開創三贏的局面-家長行政教師三者之間。教師天地,86,46-47。
    任秀媚(1985)。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新竹師專學報,12,125-180。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二期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
    余安邦(1995)。恢復家長會地位是教改的重要工程。教改通訊,15,36-37。
    余豐賜(2002)。台南縣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著(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

    參考文獻
    吳清山(1994)。有興趣,大家一起來–談美國家長會組織。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27,6-9。
    吳清山(1998)。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馬車跑得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者良性互動之探究。載於現代教育論壇(第五集)。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87年10月28日)
    吳清山(1999)。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學校行政,2,28-41。
    吳清山(2002)。當前校長遴選制度的迷思與省思。教師天地,118,7-12。
    吳清山、林天祐、張德銳、劉春榮、蔡佳霖、鄭望崢(1998)10月。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互動模式之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未出版。
    吳清山、黃旭鈞(1999)。「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初步建構。台灣師大教育系主辦教育行政論壇第四次研討會。
    吳清山、林天祐、黃旭鈞、張正霖(1996)。全面品質教育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3-H-133-006)。未出版。
    吳清山等人(1997)。有效能的學校。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璧如(1996)。教師效能、學校氣氛與幼稚園、國小低年級教師實施家長參與活動之關係。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璧如(1997)。校長及教師對家長參與的態度與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的類型及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6-2413-H-018-010。
    吳璧如(1998a)。師資培育過程中「家長參與」知能之理論與實務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7-2413-H-018-016)。10-14。
    吳璧如(1998b)。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1-36。
    吳璧如(1998c)。校(園)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態度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6(4),8-29。
    吳璧如(1999a)。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原理探究。中等教育學報,6,69-105。
    吳璧如(1999b)。師資培育過程中「家長參與」知能之理論與實務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長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3-H-018-016)。
    吳璧如(2000)。師資教育學程中家長參與與知能之內容分析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8(5),15-38。
    吳璧如(2003a)。師資職前教育中實施家長參與之教學成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2),63-90。
    吳璧如(2003b)。家庭-社區-學校之夥伴關係:理論、涵義及研究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52,84-91。
    參考文獻
    吳璧如(2003c)。家長參與之師資培育初探。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2),49-65。
    吳璧如(2003d)。母親參與子女學校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5),85-112。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淑卿(1995)。美國公元2000年教育目標法案。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3(3),143-147。
    周愫嫻(1996)。家長會與學校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20-24。
    周耀昌(1996)。搭起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樑-談親師合作的實施。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51-76)。高雄市:復文書局。
    林天祐,(1997a)。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
    林天祐(1997b)。學校家長關係。載於吳清山(主編),教育政策論壇,1(2),155-178。
    林天祐(1998)。校務參與規準,參與程度及參與類型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學校行政與教師會、家長會共謀校務健全發展研討會」報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文虎(1997)。教師、行政和家長共創三贏––學校經營的新觀念。教師天地,86,35-37。
    林明地(1997)。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51,30-40。
    林明地(1998a)。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林明地(1998b)。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9(1),93-136。嘉義:中正大學。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明地(2000)。美國教育改革運動中的「參與」策略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281-312。台北市,楊智。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市,五南。
    林海清(1985)。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林海清(1990)。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海清(1995)。研討校務發展計畫實務探討。教育研究,46,53-58。
    林海清(2002)。知識管理與教育發展。台北市:元照。
    參考文獻
    林惠貞(1994)。家長如何走進老師教學之中。台北:小暢書房。
    林雯涓(2002)。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高中(職)學生觀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義男(1989)。國小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高雄市:復文出版公司。
    林義男(1992)。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1-0301-H-018-10-J1)。
    邱書璇(1995)。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揚智。
    柯貴美(2000a)。從學校教育典範移轉論家長教育參與。載於研究生論文集第三輯,73-87。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柯貴美(2000b)。讓教育湧出活水。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柯貴美(2003)。家長教育參與。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洪瑞(2000)。台北縣市國小教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福財(1996)。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的功能。教育資料文摘,37(1),148-174。
    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明發(1973)。公共關係在學校行政中的應用。師友,70,22-26。
    胡清根(1993)。英國教育。台南:台南縣政府教育局。
    秦夢群(1992)。教育行政理論與運用。臺北市:五南。
    張文榮(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家長會運作績效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侃(1998)。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0)。英語系國家公元兩千年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2004年3月22日,取自http://web.cc.ntnu.edu.tw/-minfei/ 學術作品.html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台北市:學富。
    張春雄(1989)。美國小學的親師會。教師天地,40,15。
    張愈敏、張慧初、黎明(1991)。是牽制?還是協調?-各自角力的三頭馬車與穩定運轉的三輪車。師說,99,19-21。
    張德銳(1998)。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21,1-7。

    參考文獻
    教育部(1995)。教師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5890號令公布)。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9)。教育基本法。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法(2003年2月6日修正)。台北市:作者。
    許水和(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參與校務之研究–家長與教師的觀點。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維倩(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家長會參與校務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明科(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佩琪(1995)。父母在學校教育上之權利。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
    陳果真(2002)。再創台灣教育的春天家長參與教育事務邁向法制化。師說,163,24-27。
    陳麗欣(1997)。國小學生家長參與校務發展可行模式之建立-----臺灣地區國小家長參與校務之現況暨教師與家長對家長參與校務的意見之分析與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麗欣、鍾任琴(1997)。台灣地區國小家長參與校務之現況暨教師對家長參與校務之意見之分析與比較。八十六度國科會教育革新整合型研究成果分析研討會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朝霖(1995)。家長參與學校的各項權利之探討會議記錄。教師人權,67,25-26。
    黃昆輝(199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凱霖(1995)。父母效能感、父母參與,以及子女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溫明麗(2000)。教育理念與實踐Q&A。台北:師大書苑。
    葉學志(1985)。美國教育。載於林清江(主編)。比較教育。53-100。台北:五南。
    楊瑩(1995)。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臺北市政府(1995)。臺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辦法。臺北市政府公報春字第十四期,2-3。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989)。為家長會把脈。教師天地,40,57-58。
    參考文獻
    臺灣省教育廳(1990)。教四字第二三一八號函。臺灣省中小學推展「義工制度」實施原則。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承武(2001)。為何推動「學生家長參與教育法」?。家長聯報,14,42-43。
    劉毓秀(1997)。家長與社區應如何參與學校教育-從一個實例談起。教師天地,86,27-31。
    歐用生(1999)。新世紀的學校。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誾(1989)。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芳坤(1996)。親師協會之功能與運作探討。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高雄市:復文。
    蔡添順(1989)。為家長會把脈。教師天地,40,57-58。
    鄭英敏(1989)。我國省市學校家長會組織與功能的比較分析。教師天地,40,10-13。
    鄭淵全(1999)。從教育權論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之互動。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互動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校編印。
    鄧運林(1995)。家長在開放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北縣教育,9,4-8。
    閻自安(1999)。學校社區化之基本理念、策略與實施。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薛化元、周夢如(1997)。父母參與教育的權利與限制-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民教育,37(6),20-28。
    薛化元、劉炳華、周志宏、周夢如、陳佩琪、何希皓(1996)。家長會功能與父母參與教育之法治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究會。
    薛曉華(1995)。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台北:前衛。
    薛曉華(1996)。民間教育改革運動發展沿革。教育關懷者實務手冊。台北市:行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謝文全(1984)。教育行政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1996)。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制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
    Bandura, A.(1997).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Becker, H., & Epstein, J.(1982). Parent involvement: A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6-102.
    Berger, E.H.(1991). 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 (3 rd ed.).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Berger, E. H. (1995). 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HJ: Prentice-Hall.
    Berninger, J. M., & Rodriguez, R. C. (1989). The principal as catalyst in parental involvement. Momentum, 20, 32-34.
    Brandt, R.(1989). On parents and schools: A conversation with Joyce Epste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2), 24-27.
    Brittle, L. V. (1994). Attitude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toward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in the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 TN.
    Brittle, L. V. (1995). Attitude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toward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in the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5(12), 3692A.
    Cervone, B. T., & O’leary, K. (198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0, 48-49.
    Chavkin, N. F. & Williams, JR.D.L. (1987). Enhancing parent involvement -guildeliness access to an importance resource for school admin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64-184.
    Chavkin, N. F. & Williams, JR.D.L. (1988). Critical issues in teacher training for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Horozons, 66(2), 87-89.
    Chavkin, N. F. & Williams, JR.D.L.(1989). Community size and parent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The Clearing House, 63(4), 159-162.
    Chrispeels, J.H.(1991). Distric leadership in parent involvement:Policies and action in San Diego. Phi Delta Kappan, 72(5), 367-371.
    Chrispeels. J.(1996). Effective schools and hom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 roles: A framework for parent invol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lmprovement, 7(4), 297-323.
    Cochran, M. & Dean, C. (1991). Home-School relations and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61-269.
    Comer, J. P. & Haynes, N. M.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1-277.
    參考文獻
    Conkwright, C. L. (1993). The difference in parent involvement between high-achieving and low-achieving secondary schools. University of Georgia. DAO: AAC93-29763.
    Crim, J. (1992). Parent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 analys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Cutright, M. J. (1989). The National PTA talks to parents: how to get the best education for your child. New York: Doubleday.
    David, M. (1998). Involvements and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Journal for a just and caring Education, 4(1), 30-46.
    Davies, D.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public school: Opportunities for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47-163.
    Edwards, V. & Redfern, A. (1988). At home in school: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primary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Epstein, J. L. (1984). School policy and parent involvement: Research results. Educational Horizons. Winter, 70-72.
    Epstein, J. L. (1985). Effects of teacher practices of parent involvement on change in reading and math.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hool.
    Epstein, J. L. (1986). Parents’ reactions to teacher practices of parent invol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6(3), 277-294.
    Epstein, J. L. (1987). What principals should know about parent involvement. Pricipal, 66, 6-9.
    Epstein, J. L. (1990). School and family connections: Theory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ng, sociologies of education and family. 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15, 99-126.
    Epstein, J. L., & Dauber, S. L. (1991). School programs and teacher practices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inner-city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89-306.
    Epstein, J. L. (1992).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In M. C. 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p. 1139-1151). New York: Macmillan.
    Epstein (1995).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 Phi Delta Kappan, 77(9), 701-712.
    Epstein, J. L., & Connor, L. (1995).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in the middle grades. In B Rutherford (Ed.), Creating family/school partnerships (pp. 137-16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1 361).
    Epstein, J. L., (2001).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參考文獻
    Fullan, M. G., and Stiegelbauer, S. (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2nd.).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olby, M. (1993). Parents as school governors. In Munn, p. (Ed.), parents and school-customers, managers or partner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65-86.
    Goldring, E. B. (1988). Evaluating principals using parental reactions: An incentive for principal-parent engagement? Administrator’s Notebook, 32(3), 1-4.
    Goldring, E. B. (1993). Principals, parents,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io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1), 93-117.
    Goldring, E. B., and Rallis, S. F. (1993). Principals of dynamic schools: Taking charge of change. 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Goldring, E. B. & Shapira, R. (1993). Choice, empowerment , and involvement: What satisfies parents ?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5, 396-409.
    Greenwood, G. E., & Hickman, C. W. (1991).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9-288.
    Gronlick, W. S., & Slowiaczek, M. L. (1994). 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65, 237-252.
    Hiatt-Michael, D. (2001). Preparing teachers to work with par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0 123).
    Henderson, A. T. (1987). The evidence continues to grow: Parent involvement improves student achievement.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Columbia, Maryland.
    Henderson, A. T., Marburger, C. L., & Ooms, T. (1987). Building a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Principal, 66, 12-13.
    Hollingsworth, P. M. & Hoover, K. H. (1991). Elementary teaching methods. Boston: Allan and Bacon.
    Hoover-Dempsey, K. V., Bassler, O. C. & Brissie, J. S.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Contribution of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417-435.
    Kagan, S. L. (1984). Parent involvement research: A fild in search of itself (IRE Report No. 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7 569.
    Lareau, A. (1989). Home advantage: Social class and parental interven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Falmer Press.
    Leitch, M. L., & Tangri, S. S. (1988). Barriers to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Educational Horizons, 66(2), 70-74.

    參考文獻
    Lin, Ming-Dih (1996): School principals’ response strategies and parent involvement in Taipei municipality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iller, L. (1998). Redefining teachers, reculturing schools: connections, commitments and challenges. In Hargreaves, A. (Ed) (1998),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hange. Great Britai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Mitchell, B. (1990). Loss, belonging, and becoming: Social policy themes for children and schools. In: L. L. Cunningham and B. Mitchell (e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changing contexts in families,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Eighty-nin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 19-51).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itchell, T. R. (1973).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An intergr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6(4), 670 679.
    Moles, O. C. (1982). Resource information service: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 on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education. Education Leadership 40(2), 44-49.
    Moles, O. C. (Ed.). (1996). Reaching all families: Creating family-friendly school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rdine, F. E. & Morris, R. D.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States : How firm is the commitment? Phi Delta Kappan, 72(5), 363-366.
    Olmsted, P. P.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follow through program.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21-232.
    Potter, G. (1989).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language arts program. Language Art, 66, 21-28.
    Rhine, W. R. (1981). Making school more effectiv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ergiovanni, T. J. (1994). Building community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Sumption, M. R. & Engstrom, Y. (1996). School-community rel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Swap, S. M. (1987). Enhancing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wap, S. M. (1990). Parent involvement and success for all children: What we know now. Boston: Institute for Responsive Education.
    Swap, S. M. (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 practice. London: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PTA. (1987). Parental involvement: What your PTA can do?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9(4), 17-24.

    參考文獻
    Thorne, G. B. (1993).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the schools: A new approach for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DAO 933 212.
    Tschannen-Moran, M., Hoy, A. W., & Hoy, W. K. (1998). Teacher 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2), 202-248.
    Vroom, H. V.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 Sons.
    Weibly, G. W. (1979). 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s: Research and practi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s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