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侯世傑
論文名稱: 我國國會黨團協商機制之研究以立法院第二屆至第五屆第二會期為例
指導教授: 紀俊臣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8
中文關鍵詞: 國會黨團黨團協商朝野協商立法院會期立法院法案審議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65下載:7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主政治中「服從多數,尊重少數」是很重要的原則,國會中席次的多少代表政黨之實力,在法案爭議時,多數黨可經由表決取得多數支持以貫徹其意志,但也可經由協商對於少數表示尊重,減少政黨間對立與抗爭,使得國會議事進行順利,故國會的「黨團協商」便日受重視。
    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先由非正式「朝野協商」之形態開始,之後演進到由「立法院組織法」給予黨團正式名稱與定位,再到制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對黨團協商運作及效力加以規定,成為立法院黨團協商運作重要的法律依據。
    黨團協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化解立法審議過程的紛爭,縮短冗長的議事程序及減少朝野之間非必要的議事抗爭,增進立法議事效能,使法律案、預算審議及議事進行順利;相對的它也會遭少數人或團體操控及杯葛,癱瘓議事進行或阻撓法案的通過。
    本論文將就「國會黨團協商之民主機制理論建構」、「立法院黨團協商機制之設計模式與功能運作」及「黨團協商機制之檢視與策進」等方面加以研究,比較民主先進國家有關黨團協商之運作方式,及比較立法院各黨團之組織規程,並再舉立法院黨團協商運作之實例說明,另外配合訪談相關人士對黨團協商制度進行深入了解,期能對立法院黨團協商之制度深入研究,並將其結果供各界參考。

    第一章 結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國內相關文獻分析‧‧‧‧‧‧‧‧‧‧‧‧10 第二章 國會黨團協商之民主機制理論建構‧‧‧‧‧‧‧‧‧‧19 第一節 國會黨團的基本概念‧‧‧‧‧‧‧‧‧‧‧‧‧‧‧‧20 第二節 民主政治中之協商‧‧‧‧‧‧‧‧‧‧‧‧‧‧‧‧‧29 第三節 黨團協商之理論基礎‧‧‧‧‧‧‧‧‧‧‧‧‧‧‧‧34 第三章 英美日國會黨團協商的政治運作模式‧‧‧‧‧‧‧‧‧41 第一節 英國國會之黨團協商‧‧‧‧‧‧‧‧‧‧‧‧‧‧‧‧42 第二節 美國國會之黨團協商‧‧‧‧‧‧‧‧‧‧‧‧‧‧‧‧48 第三節 日本國會之黨團協商‧‧‧‧‧‧‧‧‧‧‧‧‧‧‧‧54 第四節 英美日國會黨團協商制度之評議‧‧‧‧‧‧‧‧‧‧‧60 第四章 立法院黨團協商機制之設計模式與功能運作‧‧‧‧‧‧63 第一節 立法院黨團之沿革與政治角色‧‧‧‧‧‧‧‧‧‧‧‧63 第二節 黨團協商之沿革與設計模式‧‧‧‧‧‧‧‧‧‧‧‧‧79 第三節 黨團協商之功能運作‧‧‧‧‧‧‧‧‧‧‧‧‧‧‧‧106 第五章 黨團協商機制檢視與策進‧‧‧‧‧‧‧‧‧‧‧‧‧‧117 第一節 黨團協商機制對立法院之影響‧‧‧‧‧‧‧‧‧‧‧‧117 第二節 黨團協商機制之檢視‧‧‧‧‧‧‧‧‧‧‧‧‧‧‧‧125 第三節 黨團協商機制之策進‧‧‧‧‧‧‧‧‧‧‧‧‧‧‧‧134 第六章 結論‧‧‧‧‧‧‧‧‧‧‧‧‧‧‧‧‧‧‧‧‧‧‧14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9

    1、丁大維等譯,1953,《美國政治制度》,香港:新世紀出版社。
    2、中國國民黨,2002,《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組織運作規則》,台北: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3、王拓,2002.12.25,〈國會再不改革 廢掉算了!〉,台北: 《中國時報》15版。
    4、王金平,2002.11,〈漫談立法院之生態變遷、國會改革及面臨之挑戰 〉,台北: 《立法院院聞》30卷11期, 頁22-29。
    5、王金平,2003.2,〈多黨生態下的立法院 --談立法院黨團運作〉,台北: 《立法院院聞》31卷2期, 頁10-21。
    6、王金平,2003.3,〈立法院的功能與改革方向〉,台北: 《立法院院聞》31卷3期, 頁8-12。
    7、王逸舟譯,1993,《政治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8、王雲五, 1992,《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9、王業立,1996,《我國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台北:五南圖書。
    10、王業立,2001.06.04.,〈立法院政黨協商淪為密室分贓〉,台北: 《自由時報》15版。
    11、王業立,2001.11,〈國會中的政黨與政黨協商,〉台北: 《當代月刊》171期,頁78-85。
    12、王業立,2002.7,〈國會中的政黨角色與黨團運作〉,台北: 《月旦法學》86期,頁82-96。
    13、古登美、沈中元與周萬來等, 1997,《立法理論與實務》,台北:空中大學。
    14、台灣團結聯盟,2002,《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組織規程》,台北: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
    15、民主進步黨,2002,《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組織規程》,台北: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
    16、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2002,《改造國會推動憲政 公聽會會議資料》,台北:民主進步黨。
    17、田麗虹,2001,《國會助理工作手冊 : 國會生態地圖總導覽》,台北市: 新自然主義。
    18、石美恩譯 ,1990.6,〈法國參議院〉,台北: 《立法院院聞》18卷6期, 頁28-45。
    19、立法院,1996,《第三屆立法委員手冊》,台北:立法院。
    20、立法院,1999,《第四屆立法委員手冊》,台北:立法院。
    21、立法院,2002,《第五屆立法委員手冊》,台北:立法院。
    22、立法院法制局編,2001,《立法院常用法規彙編》, 台北:立法院。
    23、立法院秘書處,1998,《立法院朝野黨團法案協商重點記錄彙編》,台北:立法院。
    24、立法院程序委員會,2003,《立法院議案審議概況表》,台北:立法院。
    25、立法院會計處編, 2002, 《立法統計年報》, 台北:立法院。
    26、朱志宏, 1995,《立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27、朱浤源等編,2000,《撰寫博碩士論文》,台北:正中書局。
    28、江丙坤,1998,《從日本國會運作談我國立法效率之提升-政府再造專題系列》,台北:經建會。
    29、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30、吳典蓉,2002.2.20,〈建立協商機制取代覆議對決〉,台北: 《中國時報》4版。
    31、吳坤鴻,2000,《我國立法院「政黨協商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32、呂亞力, 1997,《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33、呂亞力,1995,《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
    34、李允傑,2002.05.26,〈黨團制度改革是國會改革核心策略〉,台北: 《中央日報》3版。
    35、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台北:時英出版。
    36、李國雄,1997,《比較政府(全)》,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37、李登輝等,2002,《邁向正常國家》,台北:群策會。
    38、李鴻禧譯,蘆部信喜著,2001,《憲法》,台北:元照出版。
    39、周陽山,1997,《憲政與民主》,台北:台灣書店。
    40、周萬來,1999,《立法院議事運作大要》,台北:立法院。
    41、周萬來,2000,《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台北:五南圖書。
    42、周萬來,2002.5, 〈立法院會其與會議剖析〉,台北: 《立法院院聞》30卷5期, 頁50-71。
    43、易君博,1984,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44、林子傑,2001.10.4,〈改革黨團制度提升問政品質〉,台北: 《中國時報》15版。
    45、林水波,2002.3,〈多黨體系-政府組成與府院關係上 〉,台北: 《立法院院聞》30卷3期, 頁28-37。
    46、林水波,2002.4,〈多黨體系-政府組成與府院關係下〉 ,台北: 《立法院院聞》30卷4期, 頁17-34。
    47、林水波、何鴻榮,2003.1,〈我國政黨關係健全化的發展〉,台北: 《立法院院聞》31卷1期, 頁37-67。
    48、林金莖,1992.7,〈日本國會制度概述〉,台北: 《法令月刊》第四十三卷第七期,頁14-23。
    49、林秋水,2001,《日本國會權限》,台北:水牛出版。
    50、林瑞雯,2002,《立法院委員會與黨團協商制度之研究(1999-2002)》,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51、林嘉誠,1991.8,〈國會黨團的定位〉,台北: 《國家政策雙週刊》,15期,頁1-2。
    52、林嘉誠等, 1992,《國會黨團之地位》,台北:業強出版社。
    53、林碧炤,1998,《英國保守黨內部運作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54、林劍秋譯,Ranney,Austin著,1991,《政治學》,台北:桂冠圖書。
    55、邱榮金,1992.9,〈日本的國會與派閥〉,台北: 《問題與研究》31卷9期,頁30-45。
    56、前瞻政策中心,1992,《立法院黨政關係與議事協調》,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57、施正鋒,1998,《當代政治分析》,台北:前衛。
    58、施焜松,1999.2,〈簡介國會改革五大法案〉, 台北: 《政策月刊》43期,頁35-37。
    59、施焜松,1999.8,〈立法院議事品質之探討〉, 台北:《政策月刊》49期,頁64-65。
    60、洪莎嫚,2001,《國會功能運作之研究(從法制規範與實務操作談起)》,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碩士論文。
    61、紀俊臣,1995,〈中華民國立法院之組織與職權〉, 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6期,頁361-372。
    62、范佐雙,2002,《論立法院協商機制-以行政院客委會組織條例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63、風雲論壇,2001,《日本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
    64、唐士其,1998,《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65、張世賢、陳恆鈞合著,1998,《比較政府》,台北:五南圖書。
    66、張佐華,1983,《各國政府》,台北:覺園出版社。
    67、張治安,1992,《中國憲法及政府》,台北:五南圖書。
    68、張金鑑,1995,《歐洲各國政府》,台北:三民書局。
    69、張樹新,2000,《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高點文化。
    70、曹瑞泰譯,沖野安春著,2000 ,《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 台北:國立編譯館。
    71、曹達文譯,1970,〈共識、衝突與合作〉,台北: 《憲政思潮》第49期,頁115-121。
    72、許介鱗,1991a,《日本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
    73、許介鱗,1991b,《戰後日本的政治過程》,台北:黎明文化。
    74、許劍英,1996,《立法院委員會立法審查權限之研究》, 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5、許劍英,1998,《立法審查論》,台北:五南圖書。
    76、郭淑敏,1994.7,〈日本國會與美國國會之比較〉,台北: 《日本研究雜誌》355期,頁26-28。
    77、陳水逢,1985,《戰後日本政黨政治》,台北:中日文教基金會。
    78、陳玉燕,1998,《我見我思日本政情》,台北:幼獅文化。
    79、陳希文,1996,《立法院組織法之研究-兼論國會改革之方向》, 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80、陳俊明,2001.5,〈民進黨的政黨關係初探〉,台北: 《國家政策論壇》90年5月號,頁39-46。
    81、陳春生,1996,《台灣憲政與民主發展》,台北市 , 月旦出版。
    82、陳淑芳,2001.12,〈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國會內協商機制的改革芻議〉,台北: 《新世紀智庫論壇》16期,頁49-60。
    83、陳淑芳,2002.6,〈國會改革五法實施之成效與檢討〉,台北: 《月旦法學》85期,頁26-41。
    84、陳淑芬,1999.6,〈國會議事規範之規範形式〉, 台北:《政大法學評論》 61期,頁87-108 。
    85、陳淞山,1992,《國會組織與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6、陳淞山,1994,《國會制度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
    87、陳聖堯,1986,《英國國會》,台北:商務。
    88、陳翠蓮,2002.7,〈第五屆立法院政治生態分析〉,台北: 《月旦法學》86期,頁62-72。
    89、陳德禹,1980, 〈論政治衝突〉, 台北: 《憲政思潮》49期, 頁7-18。
    90、陳鵬仁,1990.10,〈日、美、英、法、西德的國會制度〉,台北:《憲政論壇》,頁29-31。
    91、陳鵬仁,1995.9,〈日本的國會〉,台北:《理論與政策》36期, 頁39-53。
    92、彭百顯,1993,《追求效率政府》,台北:新社基金會。
    93、彭錦鵬等譯,1987.10,〈美國眾議院民主、共和兩黨黨團規則〉,台北:中山社會科學譯粹》2卷4期,頁93-108。
    94、彭懷恩,2001,《比較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
    95、曾濟群,1995,《中華民國憲政法制與黨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
    96、曾濟群,2001,《國會立法與程序》,台北:台灣書店。
    97、游雨鈴,1999,《國會黨團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 兼論我國立法院黨團》, 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8、無黨聯盟,2002,《無黨聯盟組織章程》,台北:無黨聯盟。
    99、華力進,1992,《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
    100、黃炎東,1987.3.28,〈就政黨政治觀點看我國未來民主政治發展方向〉,台北: 《台灣日報》2版。
    101、黃德福,1990,《世界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102、黃麗香,1998,《國會政黨的組織誘因與立法團結:以第二屆立法院為例的探討》,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103、楊念祖,1987.10,〈英國下議院的守護者-議長〉, 台北: 《中山科學譯粹》2卷4期, 頁51-56。
    104、楊泰順,2001,《被誤解的國會》,台北:希代書版。
    105、楊泰順,2002.05.22,〈朝野協商-利益包裝或分歧整合〉,台北: 《中央日報》3版。
    106、楊國樞等編,199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東華書局。
    107、楊婉瑩,2002,《英國國會委員會之地位與角色》,台北:韋伯文化。
    108、楊開煌,1994,《談判策略研究》,台北:冠志出版社。
    109、葛永光,1993,《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台北:正中書局。
    110、葛永光,2001,《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空中大學。
    111、詹文雄,1990,《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112、雷飛龍,1991.11,〈英、美、日三國國會黨鞭制度〉,台北: 《理論與政策》六卷一期, 頁1-36。
    113、雷飛龍,1991.4,〈英國國會黨鞭制度上〉,台北: 《理論與政策》五卷三期, 頁14-23。
    114、雷飛龍,1991.7,〈英國國會黨鞭制度下〉,台北: 《理論與政策》五卷四期,頁15-30。
    115、雷飛龍,1993,《英國政治制度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16、雷飛龍譯,Giovanni Sartori著,2000,《政黨與政黨制度(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台北:韋伯文化。
    117、廖峰香、葉明德編著,1998,《政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118、廖達琪,1997,《立法院衝突現象論衡》,高雄,復文出版社。
    119、劉文仕,1993.10,〈國會朝野協商的法律定位〉,台北: 《立法院院聞》21卷10期, 頁35。
    120、劉淑惠,1996,〈立法院與台灣民主化〉,台北: 《國策雙週刊》138期,頁2-3。
    121、劉淑惠、廖益興,1999.3,〈立法院黨團協商機制的演變與發展,〉台北: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立法院─新國會、新規範、新挑戰研討會。
    122、蔡勇美編譯,1979,《協商行為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
    123、蔡茂寅,1996.5,〈立法院委員會制度的改革與其前題要件〉,台北: 《國家政策雙週刊》138期,頁8-9。
    124、鄭明德,1998.8,〈論立法院黨團的法律意義與地位〉,台北: 《律師雜誌》236期,頁90-98。
    125、鄭淑麗譯,1985,《談判的策略》,台北:遠流出版。
    126、鄭樑生譯,岩井奉信著,1995,《日本國會的立法過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127、鄧榮進,1993,〈美國國會的黨黨團結投票〉,台北: 《美國月刊》8卷3期,頁89-98。
    128、黎珍珍,2001.10.31,〈國會改革 換湯不換藥〉,台北: 《中國時報》3版。
    129、盧偉斯、詹中原譯,1994,《權力遊戲規則 : 國會與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
    130、親民黨,2002,《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組織暨內部規範》,台北:親民黨立法院黨團。
    131、謝芙美,2002.4,〈概述國會改革法案修正重點〉,台北: 《立法院院聞》30卷4期, 頁114-122。
    132、謝俊義,2003.2,〈政策執行民化理論的探討 〉,台北: 《立法院院聞》31卷2期,頁45-57。
    133、謝瑞智,1999,《憲法新論》,台北:文笙書局。
    134、鍾宜家,2001,《國會預算審查權限之研究 - 由肉桶立法等相關法制以論》,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135、魏秋佩,1996,《國會黨團制度之研究─英、美、日三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136、魏鏞, 1993,《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37、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五南圖書。
    138、羅志淵,1982,《美國國會立法程序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139、羅孟浩,1980,《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
    140、羅傳賢,1991.10,〈英國國會平民院委員會制度〉,台北: 《立法院院聞》19卷10期, 頁36-42。
    141、羅傳賢,1991.9,〈英國國會平民院之組織〉,台北:《立法院院聞》19卷9期,頁44-48。
    142、羅傳賢,2001,《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 五南圖書。
    143、羅傳賢,2002,〈法案審查程序與立法技術〉,台北: 《月旦法學》,頁61-74。
    144、羅傳賢,2002.12,〈立法計畫之基本原理〉,台北: 《立法院院聞》30卷12期, 頁71-78。
    145、羅傳賢,2003.1,〈論立法與立法程序〉,台北: 《立法院院聞》31卷1期, 頁19-36。
    146、羅傳賢、周萬來等,2002,《立法原理與制度》,台北:立法院。
    147、關中,1992,《國會改造論》,台北:民主基金會。
    148、關中等,1994,《立法院的危機與轉機-我們對修訂立法院組織法的看法》,台北:民主基金會。

    外文部分

    1、Almond, Gabriel A. & G. Bingham Powell, Jr. , 1966 , Comparative Politics:A Development Approach,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Baker, Ross K. , 1995, House and Senate , N.Y. ,W.W. Norton 。
    3、Bogdanor, 1987,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V. ed., New York:Basil Blackwell。
    4、Carole Pateman ,1970 ,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 Cambridge 。
    5、Charles Wesley Harris, 1995, "Congress and the Governace of the Nation's Capital" ,the Congress of Federal and Local Interests, Washington D.C.: Georgeton University Press。
    6、Dahl, Robert A.,1984 , Modern Political Analysis, 4th 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
    7、Davidson, Roger H., 1992,The Postreform Congeress , N.Y. : St. Martin's Press。
    8、Habermas , Jurgen ,2001,On the Pragmatics of Social Interaction: Preliminary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
    9、Hall, Richard , 1996 ,Participation in Congress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0、Hanson, H.& Malcolm Walls,1990, Governing Britain-A Guide Book to Political Institutions. London: Fontana Press。
    11、Harold J. Laski,1974,Parlimentary Government in England,N.Y. :Vikings Press。
    12、HuntingtonS. P., 1996,"Democracy for the Long Haul",CA: Journal of democracy。
    13、Laver, Michael & I. Budge. , 1992,Party Policy and Government Coalitions. London :St. Martin’s Press。
    14、Laver, Michael & Norman ,Schofield, 1990,Multiparty Government:The Politics of Coalition in Europ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5、Loewenberg, G. & Patterson, S.,1979,Comparing legislatures,Boston: Little Brown 。
    16、Randall B. Ripley,1969,Majority Party Leadership in Congress,Boston:Little Brown。
    17、Ranney,Austin,The Governing, CA,UC Berkeley, 1991。
    18、Riemer,Neal & Simon, Douglas, 1994 , The new world of politics ,C.A. : Colleiate 。
    19、Roskin, Michael G. , 2000,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Prentice-Hall, Inc.。
    20、Sartori, Giovanni ,1976,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San Giuliano:Weber Pubilcation。
    21、Smith, Steven S. & Deering, Christopher J. ,1990, Committee in Congress , Washington D.C. : CQ press 。
    22、Strom, Kaare, 1990, Minority Government and Majority Rul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3、Thaysen, Uwe, Roger H. Davidson, and Robert Gerald Livingston ed., 1990, The U.S. Congress and the German Bundestage, Comparisons of Democratic Processe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24、Threatt, A. G.,1998,The impact of term limits on the congressional committee system,Geo. Mason :Law Review。

    網站

    1、日本參議院網站(http://www.sangiin.go.jp/)
    2、日本眾議院網站(http://www.shugiin.go.jp/)
    3、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http://npl.ly.gov.tw/)
    4、立法智庫/立法院資料庫/(http://www.ly.gov.tw/)
    5、美國參議院網站(http://www.senate.gov/)
    6、美國眾議院網站(http://www.house.gov/)
    7、英國國會網站(http://www.commons.gov.uk/)
    8、中央通訊社資料庫(http://www.cna.com.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