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詹慧蓮 CHAN HUI LIEN |
---|---|
論文名稱: |
臺灣仕紳望族傳統漢文化的繼承與衝突──以五大家族為中心的討論 Inheritance and Conflict of Han Cultural Tradition at Gentry Family in Taiwan:Discussion on Five Major Families |
指導教授: | 莊萬壽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9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五大家族 、衝突 、儒教 、家庭倫理 、中國情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25 下載:5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的仕紳階級,從清代發展而來,經科舉、任官制度的洗禮,主要是繼承漢文化的中原傳統。臺灣的開發,以海島之地理位置,具有海商貿易的特色。在這樣的背景所發展的大家族,一方面具有儒教的傳統背景,一方面又不斷面對新的文化與思潮的衝擊。臺灣的歷史,除了原本在這塊土地生存的南島語系的原住民,這四百年來,又分為荷治時期、明鄭治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一方面是一個非常多元的元素組合;另一方面卻又在不同的統治與政權中,遭受壓制與迫害。
本論文以五大家族作為研究對象,大家族一方面為維護家族既有的地位與利益,具有保守性;另一方面又以其擁有龐大的資源,對於新思潮吸收快於一般人民,而具有開放性。在大家族的崛起、經營與分產的過程中,儒教家族倫理是否對家族企業發展有所助益?抑或與現實社會產生矛盾?家族倫理則顯現在宅第空間的安排,傳統孝道、男女有別的觀念,是如何被實踐?又面臨什麼樣的現實衝突?在現代化中又有什麼突破與局限?在大一統的中國情節下,大家族懷抱著傳統漢文化的情感,不論是祖國派、待機派、親日派,各自又面臨了什麼困境?
今日在臺灣民主社會中,傳統漢文化仍是臺灣重要的元素之一,客觀審視傳統倫理中對環境倫理與公民意識的不足,父權對於子女、婦女的壓迫,同時在民族運動中得到啟發,對金權勾結的監督與批判,以建立臺灣的主體性,使臺灣成為現代化具有理性精神公民意識的社會。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左傳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區,1986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戴德,《大戴禮記》。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王弼注《老子》。臺北:學海,1989年。
晉.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廣文,1971年。
宋.朱熹,《詩集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9年。
明.黃宗羲,《賜姓始末》。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25種,1958年。
明鄭.楊英,《從征實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32種,1958年。
清.《清實錄》第六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丁紹儀,《東瀛識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2種,1957年。
清.允陶、傅恆、張廷玉、蔣溥、陳大受、阿克敦等編纂,《欽定大清會典》。臺北:臺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19冊),1983年。
清.王松,《臺陽詩話》。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34種,1959年。
清.朱仕玠,《小琉球漫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3種,1957年。
清.朱景英,《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1958年。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0種,1960年。
清.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1962年。
清.吳子光,《臺灣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1957年。
清.呂子振輯,《家禮大成》。臺北:武陵,1989年。
清.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1961年。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1962年。
清.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1962年。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清.胡建偉,《澎湖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9種,1961年。
清.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1961年。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1959年。
清.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1960年。
清.崑岡等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文海,1992年。
清.張汝誠輯,《家禮會通》。臺北:大立,1985年。
清.清高宗敕纂,《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1985年。
清.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1961年。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方志第172種,1963年。
清.陳壽祺纂、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84種,1960年。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1957年。
清.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1961年。
清.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1958年。
清.蔣師轍,《臺游日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種,1957年。
清.蔣毓英,《臺灣府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薛凝度修,吳文林纂,《雲霄廳志》。臺北:成文,1967年。
清.懷蔭布奉勅編脩,《泉州府志》(出版地不詳:賴全源,1964年。
清.林焜熿纂,《金門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方志第80種,1960年。
二、近人著作
H. B. Morse
1957 〈1882-1891年臺灣淡水海關報告書〉,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經濟史六集》,頁85-107。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54種。
子安宣邦
1997 〈從當今日本質問儒教〉,收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3-402。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
山本禮子
1999 《植民地台湾の高等女学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
不著輯者
1987 《雍正硃批摺選輯(二)》。臺北:大通。
王乃信等編譯
2006 《台灣社會運動史(一九一三~一九三六)》(第一冊文化運動)。臺北:海峽。
2006 《台灣社會運動史(一九一三~一九三六)》(第二冊政治運動)。臺北:海峽。
王世慶、陳漢光、王詩琅撰,黃富三、陳俐甫編
1991 《霧峯林家之調查與研究》。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王國璠
1974 《台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新竹社會教育館。
1975 《板橋林氏家傳》。不著出版者。
1984 《板橋林本源家傳》。臺北:林本源祭祀公業。
王學新編譯
2010 《日治時期籍民與國籍史料彙編》。南投:臺灣文獻館。
丘秀芷
1998 《剖雲行日──丘逢甲傳》。臺北: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
北一女百年特刊編輯委員會編纂
2003 《典藏北一女(上冊)》。新店:正中。
2003 《典藏北一女(下冊)》。新店:正中。
司馬嘯青
1987 《臺灣五大家族》。臺北:自立晚報。
末光欣也
2012 《臺灣歷史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臺北:致良。
申子佳、張覺民
1993 《辜振甫傳:辜振甫的戲夢人生》。臺北:書華。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2002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
2004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伊能嘉矩
1985 《臺灣文化志(中卷)》。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5 《臺灣文化志(下卷)》。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竹中信子著,蔡龍保、曾淑卿、熊凱弟譯
2007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 1912-1925)》。臺北:時報文化。
佐倉孫三
1961 《臺風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7種。
吳文星
2008 《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圖書。
吳德功
1961 《彰化節孝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08種。
呂煉石
1965 〈臺中縣神岡鄉三角村北田房呂氏系統圖〉,收於呂煉石編,《臺中神岡鄉三角村筱雲山莊呂氏家譜簡要》。臺中:自刊本。
李壬癸、土田茲
2001 《巴宰語辭典》。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李日章
2008 《還原儒家告別儒家──形塑後現代臺灣心靈的第一步》。新北:康德。
李汝和主修
1969 《臺灣省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卓
2004 《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人民。
李昭容
2002 《鹿港丁家之研究》。彰化:左羊。
李欽賢
1988 〈從附庸風雅到啟蒙時代的臺灣美術〉,收於張炎憲主編,《歷史文化與臺灣》頁351-359。臺北:臺灣風物。
李筱峰
1996 〈一百年來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收於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頁275-301。臺北:吳三連基金會。
李毓嵐
2008 〈〈林紀堂日記〉與〈林癡仙日記〉的史料價值〉,收於許雪姬總編輯,《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冊),頁64。。臺北:中研院臺史所。
李獻璋編著
1989 《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
杜淑純口述,曾秋美、尤美琪訪問整理
2006 《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新店:國史館。
周婉窈
1996 〈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收於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頁161-201。臺北:玉山社。
林文龍編著
2011 《百年風華:臺灣五大家族特展圖錄──鹿港辜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館。
林吳帖
1969 《我的自述》。臺中:素貞興慈會。
林礽乾、莊萬壽、陳憲明、張瑞津、溫振華總編輯
2004 《台灣文化事典》。臺北:師大人文中心。
林芳媖出版,吳昆儒、高譜倫等編輯
2012 《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五桂樓:台灣歷史建築瑰寶再創新生命》。臺中:明台高級中學。
林資詮
1992 《仲衡詩集》。臺北:龍文。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
1958 《臺灣省通志稿》。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衡道口述,卓遵宏、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
1996 《林衡道先生訪談錄》。臺北新店:國史館。
林衡道口述、洪錦福整理
1984 《臺灣一百位名人傳》。臺北:正中。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1974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臺北:文海。
林獻堂著,許雪姬編
2000 《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1 《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4 《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4 《灌園先生日記(八):一九三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4 《灌園先生日記(九):一九三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4 《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九三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6 《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一九三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7 《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7 《灌園先生日記(十四):一九四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8 《灌園先生日記(十五):一九四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8 《灌園先生日記(十六):一九四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0 《灌園先生日記(十七):一九四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 《灌園先生日記(十九):一九四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 《灌園先生日記(二十):一九四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 《灌園先生日記(廿一):一九四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灌園先生日記(廿三):一九五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灌園先生日記(廿四):一九五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3 《灌園先生日記(廿七):一九五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鍾淑敏編
2001 《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何義麟編
2001 《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周婉窈編
2003 《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呂紹理編
2003 《灌園先生日記(六):一九三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林獻堂著,許雪姬、張季琳編
2006 《灌園先生日記(十二):一九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金耀基
1992 《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
姉齒松平原著、程大學等編譯
1983 《日據時期祭祀公業及在臺灣特殊法律之研究》。臺中:省文獻會。
凃照彥
1994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施永南
1998 《納妾縱橫談》。北京:中國世界語。
洪汝茂總編輯
2005 《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臺中縣豐原市:臺中縣政府。
洪棄生
1993 《寄鶴齋駢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若林正丈
2007 《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
韋伯
1989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台北:遠流。
韋政通
1998 〈簡論儒家倫理與台灣經濟〉,收於劉小楓、林立偉主編《經濟倫理與近現代中國社會》,頁181-188。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唐羽
1997 《魯國基隆顏氏家乘》。臺北:基隆顏氏家乘纂脩小組。
1999 《臺陽公司八十年志》。臺北:臺陽。
2003 《基隆顏家發展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孫中興
1989 〈從新教倫理到儒家倫理──瞭解、批判和應用韋伯論點〉,收於杜念中、楊君實編,《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頁181-225。臺北:允晨文化。
宮崎健三郎
1930 《陳中和翁傳》。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翁聖峯
2007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臺北,五南。
馬國明
1988 〈為什麼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收於韋伯著,于曉、陳維綱等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頁I-XI。新店:谷風。
高明士
1999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編輯
1995 《慶祝本館四十週年館慶──台灣早期書畫展圖錄》。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撰文
2003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
崔詠雪撰稿,胡怡敏、林曉瑜、陳國欽翻譯
2004 《翰墨春秋:1945年以前的台灣書法》。臺中:臺灣美術館。
康培德
2000 〈荷蘭時代村落頭人制的設立與西拉雅社會權力結構的轉變〉,收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合編,《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張炎憲、李筱峯、莊永明編
1987 《臺灣近代名人誌3》。臺北:自立晚報。
張炎憲、高淑媛
1996 《混亂年代的台北縣參議會(1946-1950)》。臺北:臺北縣文化中心。
張國剛主編
2007 《中國家庭史(民國時期)》。廣州市:廣東人民。
張運宗
2004 《台灣的園林宅第》。臺北:遠足文化。
張馥堂主修
1988 《板橋市志》。新北:板橋市公所。
張麗俊作,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讀
2000 《水竹居主人日記(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2004 《水竹居主人日記(九)》。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張麗俊作,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編纂・解讀
2004 《水竹居主人日記(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2004 《水竹居主人日記(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2004 《水竹居主人日記(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2004 《水竹居主人日記(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梁啟超
1970 〈萊園雜詠〉,收於諸家,收於《臺灣詩鈔》,頁248。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280種。
莊萬壽
2003 《台灣文化論》。臺北:玉山社。
2005 〈台灣精神史緒論〉,收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主編《第四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思想與台灣主體性」》,頁301-311。臺北:萬卷樓。
2011 《中國民族主義與文化霸權:儒教及其典籍之解構》。臺北:允晨文化。
許伯埏著,許雪姬主編,蔡啓恆、川島真日語編輯,傅奕銘中文摘譯
1996 《許丙.許伯埏回想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許俊雅、楊洽人編
1998 《楊守愚日記》。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許雪姬
1996 〈日治時期的板橋林家──一個家族與政治的關係〉,收於張炎憲、李筱峯、戴寶村主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頁77-130。臺北:玉山社。
2001 《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0 《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5 〈張麗俊生活中的女性〉,收於王見川等著,《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9-122,臺中:臺中文化局。
許雪姬、張隆志、陳翠蓮訪談,賴永祥等紀錄
2007 《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遠流。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紀錄
1995 《藍敏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所。
許雪姬編著,許雪姬、王美雪記錄
1998 《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系)》,《中縣口述歷史》叢書第五輯。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8 《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下厝系)》,《中縣口述歷史》叢書第五輯。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許雪姬總策劃
2004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文建會。
許雪姫、徐裕健、夏鑄九等
1981 《板橋林本源園林研究與修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室規劃(研究編號:交通6712)。
連橫
1960 《臺灣詩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4種。
1962 《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28種。
1992 《連雅堂先生全集.臺灣詩薈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連橫著,鄭喜夫輯
1976 《連雅堂先生集外集》。臺中:鄭喜夫。
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
1992 《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硏院近史所。
陳小沖
1996 〈宗族勢力與明清閩南農村社會〉,收於莊英章、潘英海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頁27-38。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其南
1988 〈中國人的家族與企業經營〉,收於文崇一、蕭新煌主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頁129-142。臺北:巨流圖書。
1989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
陳青松編撰
2010 《基隆古典文學史》。基隆:基隆市文化局。
陳昭瑛
1997 〈文昌帝君的信仰與儒家道統意識──台灣儒學研究之一〉,收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03-430。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
陳昭瑛
2000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
陳柔縉
2011 《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臺北:時報文化。
陳娟英
2011 《板橋林家與閩臺詩人林爾嘉》。福州:海風。
陳紹馨纂修
1964 《臺灣省通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4年)。
陳慈玉
2003 〈婚姻與家族勢力,日治時期台灣顏家的婚姻策略〉,收於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Ⅱ),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臺北:中研院近史所,頁175-202。
陸炳文
1988 《台灣各姓祠堂巡禮》。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麥斯基爾著、王淑琤譯
1986 《霧峰林家──臺灣拓荒之家》。臺北:文鏡。
傅錫祺
1963 《櫟社沿革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70種。
彭美玲
1987 《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華嚴
1991 〈恍同隔世憶童年〉,《華嚴短文集》。台北:躍昇出版。
辜顏碧霞著、邱振瑞譯
1999 《流》。臺北:草根。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原著、楊永良譯
2007 《辜顯榮傳》。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黃子寧
2008 〈林獻堂與基督教1927-1945〉,收於許雪姬主編,《日記與台灣史研究》下冊,頁674-730。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黃天才、黃肇珩
2005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紹恆、陳鴻圖、林蘭芳編著
2012 《台灣社會經濟史》。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富三
1887 《霧峰林家的興起(1729-1864)》。臺北:自立晚報。
1992 《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臺北:自立晚報。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
1989 《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
楊玉姿
2001 《高雄市史蹟探原》。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楊君實
1989 〈儒家倫理,韋伯命題與意識形態〉,收於杜念中、楊君實編,《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頁227-261。臺北:允晨文化。
楊瑪利、楊麗君等
2003 《一兆兩千億黃金世家:和信辜家傳奇》。臺北:天下雜誌。
照史
1975 《台灣地方人物趣談第一輯高雄人物》。高雄:勝夫。
1985 《高雄人物述評第二輯》。高雄:春暉。
葉立誠
2010 《臺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臺北:秀威資訊。
葉榮鐘
1979 《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學海。
1995 《台灣人物群像》。臺北:時報文化。
廖振富
2006 《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熊秉真、江東亮訪問,鄭麗榕記錄
1990 《魏火曜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研究近史所。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1994 《臺灣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
1984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壹卷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6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貳卷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7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參卷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8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參卷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7 《臺灣經濟史六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54種。
1959 《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52種。
1960 《鄭氏關係文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9種。
1961 《臺灣私法人事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17種。
1966 《清會典臺灣事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226種。
1971 《臺灣霧峰林氏族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298種。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86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III》。東京:綠蔭書局。
劉湘吟
2004 《風中的波斯菊:林媽利的生命故事》。臺北:圓神。
劉澤民、林文龍編著
2011 《百年風華:臺灣五大家族特展圖錄──基隆顏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劉永毅
2003 《霧峰林家等待明天》。臺北:新新聞。
蔡采秀
1998 《臺中縣的佛寺》。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蔡培火
2005 〈灌園先生與我之間〉,收於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頁3-18。臺北:海峽。
蔡獻榮
1999 〈中國多妻制度的起源〉,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頁79-110。臺北:稻鄉出版社。
鄭振滿
2009 《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鄭國瑞編
2009 《臺灣書法家小傳(1662-1945)》。高雄:復文出版社。
鄭喜夫
1979 《臺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四輯)林朝棟傳》。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鵬雲、曾逢辰纂輯
1959 《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
橋本白水
1999 《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臺北:成文。
興南新聞社編
1943 《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
靜思
1999 《辜顯榮傳奇》。臺北:前衛。
戴寶村
2008 《陳中和家族史──從糖業貿易到政經世界》。臺北:玉山社。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編
1996 〈故高林關關女士告別禮拜〉。臺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薛化元
2007 《台灣地位關係文書》。臺北:日創社文化。
謝世忠
1987 《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臺北:自立晚報社。
謝金蓉
2005 《蔡惠如和他的時代》。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謝國興
2002 《陳逢源:亦儒亦商亦風流(1893-1982)》。臺北:允晨文化。
鍾志邦
1997 〈儒家思想與新加坡治國之道〉,收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31-455。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
鷹取田一郎
2009 《臺灣列紳傳》。桃園:華夏書坊。
參、期刊論文
干治士著、葉春榮譯註
1994 〈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臺灣風物》44(3):193-228。
王一剛
1957 〈凱達格蘭族的源流及分佈〉,《臺北文物》5(3):25-28。
王世慶
1987 〈林本源之租舘和武備與乙未抗日〉,《臺灣文獻》38(4):35-58。
王幼華
2009 〈日本帝國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構接──以瀛社為例〉,《臺灣學研究》7:29-49。
王振勳
2008 〈從林獻堂日記看傳統家/族長的角色與權力〉《朝陽學報》13:359-378。
王啟宗主講
1982 〈第十五次「臺灣研究研討會」紀錄〉(清代臺灣教育),《臺灣風物》33(2):99-105。
王雅萍
1994 〈他們的歷史寫在名字裡──透過姓名制度的變遷對臺灣原住民史的觀察〉,《臺灣風物》44(1):63-80。
王詩琅
1976 〈日據初期的籠絡政策〉,《臺灣文獻》26(4)/27(1):31-41。
王爾敏
1993 〈清廷《聖諭廣訓》之頒行及民間之宣講拾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255-276。
伊能梅陰子手記、楊南郡譯註
1997 《隨觀抄記》,《臺灣風物》47(2):73-128。
何彩滿
2009 〈辜顯榮的多重身份認同〉,《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12:102-112。
余美玲
2007 〈烏衣國、詩社與「遺民」──林爾嘉生平與文學活動探析〉,《台灣文學研究學報》5:79-140。
李毓嵐
2009 〈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女性觀〉,《臺灣史研究》16(1):87-129。
2012 〈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興大歷史學報》24:59-98。
2013 〈1920年代臺中士紳蔡蓮舫的家庭生活〉,《臺灣史研究》20(4):51-98。
彼得.伯格、蕭新煌、文崇一、李亦園、吳榮義、黃光國
1984 〈「現代化第二個例子」的文化探索〉,《中國論壇》222:24-34。
彼得.柏格著、任元杰譯
1984 〈世俗性──西方與東方〉,《中國論壇》222:14-23。
施志汶
2000 〈台灣史研究的史料運用問題:以清代渡台禁令為例〉,《台灣史蹟》36:127-166。
柯榮三
2007 〈林爾嘉的一天──從《林爾嘉日記》窺其日常生活〉,《台灣研究集刊》95:38-44。
洪去火
1947 〈鬼話臺灣〉,《論語半月刊》130:553-555。
洪敏麟
1776 〈纏腳與臺灣的天然足運動〉,《臺灣文獻》27(3):143-159。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
2002 〈總督政治與臺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公立臺中中學校設立問題(1912-1915年)〉,《臺灣風物》52(4):107-146。
張守真
2011 〈「橫濱順和棧」產權轉承問題探討〉,《臺灣文獻》第62(4):367-392。
張怡敏
2007 〈日治時代霧峰林澄堂緣故關係地所有權之取得試析〉,《臺灣史研究》14(3):73-96。
張淵盛
2006 〈林爾嘉及其文學活動探析〉,《臺灣風物》56(3):61-104。
曹永和
1953 〈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臺灣銀行季刊》6(1):192-207。
莊萬壽
2013 〈現代化與現代性〉,《國文天地》339:12-14。
許雪姬
1899 〈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1994 〈臺灣總督府的「協力者」林熊徵──日據時期板橋林家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55-88。
2002 〈反抗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259-296。
2008 〈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6:227-250
2011 〈林獻堂《環球遊記》與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的比較〉,《臺灣文獻》62(4):161-220。
陳支平
2004 〈福建向臺灣移民的家族外植與聯繫〉,《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4-19。
陳光從
2003 〈陳林望族兩岸情緣〉,《臺聲》,8:40-42
陳其南
1985 〈房與傳統中國家族制度〉,《漢學研究》3(1):127-183。
程大學
1985 〈祭祀公業問題之初探〉,《臺灣文獻》36(3/4):279-327。
黃秀政
1990 〈清代治台政策的再檢討:以渡台禁令為例〉,《興大文史學報》20:49-66。
黃典權
1989 〈清代臺灣南部的開發〉,《歷史月刊》15:106-114。
黃富三
2011 〈清季臺灣之外來衝擊與官紳關係:以板橋林家之捐獻為例〉,《臺灣文獻》62(4):131-159。
楊緒賢
1989 〈中部的開發〉,《歷史月刊》15:115-122。
葉仁昌
2003 〈東亞經濟倫理的澄清與辯思:韋伯、儒家與基督新教〉,《獨者》3:31-43。
葉憲峻
1994 〈清代臺灣的社學與義學〉,《臺中師院學報》18(2):45-70。
廖振旺
2008 〈「萬歲爺意思說」──試論十九世紀來華新教傳教士對《聖諭廣訓》的出版與認識〉,《漢學研究》26(3)225-262。
廖振富、張明權
2013 〈〈傳錫祺日記〉所反映的親人互動及其家庭觀〉,《臺灣史研究》20(3),頁125-175。
趙岡
1988 〈儒家思想與經濟發展〉,《中國論壇》,307:75-80。
趙祐志
2011 〈日治時期高雄陳家的資本網絡分析:以企業經營與投資為中心〉,《臺灣文獻》62(4):367-392。
樂融融
1967 〈臺灣民間宗教信仰及巫術〉,《臺灣風物》17(4):74-75。
潘朝陽
2008 〈從《易繫辭傳》論儒家在台灣的空間實踐〉,《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3):74-128。
謝浩
1985 〈科舉制度在臺述略〉,《臺灣文獻》36(3/4):389-431。
顏義芳
2011 〈基隆顏家與臺灣礦業開發〉,《臺灣文獻》62(4):105-130。
四、學位論文
王美惠
2008 〈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作家的民間文學理念與實踐——以《台灣民間文學集》為考察中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李惠萍
2006 〈清代後期臺灣霧峰林家與官府關係研究〉。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林金城
2006 〈古蹟永續經營管理之可行性研究──以台中縣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為例〉。臺中: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怡敏
2001〈日治時代臺灣地主資本累積研究—以霧峰林澄堂系為個案〉。臺北: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
曾文亮
1999 〈台灣法律史上的祭祀公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佩萱
2009 〈從臺南劉家看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家族與地方社會的關連(1849-1970年)〉。臺中:東海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慧蓮
2001 〈魏晉時期夫婦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廖振富
1996 〈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五、電子資料庫及網頁資料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漢珍知識網【報紙篇】),下載日期:2014年3月1日,網址: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漢珍知識網【報紙篇】),下載日期:2014年3月1日,網址: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
《臺灣民報》資料庫,下載日期:2014年2月1日,網址:http://0-taiwan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
中央社即時新聞,〈日月光K7廠排廢水 高市重罰〉(2013年12月9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312090325-1.aspx。
中央社即時新聞,〈辜寬敏:捐30億財產回饋台灣〉(2014年3月17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403170272-1.aspx。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下載日期:2014年3月30日,網址: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E9%A6%96%E9%A0%81。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目錄系統〉,下載日期:2014年3月30日,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viewer.q_authStr=1&viewer.q_dtdIdStr=000088&viewer.q_fieldStr=allIndex&viewer.q_opStr=&viewer.q_valueStr=%E6%9E%97%E7%86%8A%E5%BE%B5。。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功名〉,下載日期,2013年10月22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78。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百日〉,下載日期:2014年4月5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4458。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阿立祖〉,下載日期:2014年3日30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2009。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做三年〉,下載日期:2014年4月5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11610。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淡水戲館(台灣新舞台)〉,下載日期:2014年4月10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042。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理蕃〉,下載日期:2013年10月22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3719。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楠仔腳蔓社學堂遺蹟〉,下載日期,2013年10月22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063。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監生〉,下載日期,2013年10月22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3679。
日治時期《臺灣時報》資料庫,下載日期:2014年2月1日,網址:http://8080-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twjihoapp/start.htm
世新大學數位影音暨網路教學中心,〈認識台灣.走向世界舞臺的台灣.台灣開港與世界貿易〉,下載日期:2014年4月10日,網址:http://192.192.159.187/9taiwan/taiwan2.htm。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六輕氫火 雲環局:空污法處理〉(2014年3月5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e-info.org.tw/node/97808。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下載日期:2014年2月1日,網址:http://cls.hs.yzu.edu.tw/twp/c/c01.htm
自由時報,〈王品上市首日 衝到492元〉(2012年3月7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56633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核准補助林紹堂麾下之隘勇團〉,下載日期:2014年5月15日,網址: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25&AID=5。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能吏?酷吏?大島久滿次〉,下載日期:2014年2月1日,網址: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56&AID=757。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22K是什麼問題?〉(2013年1月30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mhperng.blogspot.tw/2013/01/22k.html。
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啟川先生傳略〉,下載日期:2014年4月15日,網址:http://www.frank-chen.org.tw/jiashi.asp。
鉅亨網新聞,〈比爾.蓋茲勸中國富人多做慈善〉(2014年5月1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409/KIUSN2YV7131I.shtml。
鉅亨網新聞,〈企業獲利成長挹助台股馬年動能 指數坐八望九〉(2014年2月3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203/KITKHKPJ5JG52.shtml。
網易新聞中心,〈金正日守喪3年才正式接班〉,下載日期:2014年5月13日,網址:http://news.163.com/11/1220/05/7LMMTK270001121M.html。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喪葬禮節〉,下載日期:2014年4月2日,網址:http://www.mso.taipei.gov.tw/ct.asp?xItem=15231&CtNode=2880&mp=107011。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喪禮流程說明〉,下載日期:2014年4月2日,網址:http://www.mso.taipei.gov.tw/ct.asp?xItem=15231&CtNode=2880&mp=10701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禮部為旌表屢世同居和睦無間事〉,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8/de/13.html。
親子天下雜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18期(2010年11月),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403。
霧峰林家下厝營運管理工作站,〈霧峰林家博物園區.全區圖〉,下載日期,2014年5月10日,網址:http://linbentang.com/area.php。
蘋果日報,〈爭4千億遺產 王文洋告三娘「非王永慶配偶」〉(2014年4月16日),下載日期:2014年5月1日,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416/3576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