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立宙 Chen Li-Chou |
---|---|
論文名稱: |
馬偕教育活動之研究 A study of George L. Mackay’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
指導教授: |
林玉体
Lin, Yu-T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3 |
中文關鍵詞: | 馬偕 、牛津學堂 、台灣教育史 |
英文關鍵詞: | George L. Mackay, Tam-sui Oxford College, history of Taiwan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9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關於馬偕的研究雖然已經十分豐碩,但多數研究皆集中在其宣教及醫療貢獻上。而其中少數對於馬偕教育活動的研究上,也多聚焦在實質的教育設施及教學活動介紹上,卻未有對這些教育活動背後的思想基礎及脈絡有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方法,首章為緒論,主要闡釋研究者研究動機、先前馬偕研究的成果及評述、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則分個人背景、思想傳承及時代背景三個層次,分段闡述馬偕教育思想的背景脈絡。第三章則以教育的觀點來評價馬偕教育活動的成效及意義。第四章為結論,綜合前三章的研究結果提出馬偕教育活動的總結評述,指出馬偕的教育活動的價值,及其在台灣教育史上的地位,並提示往後研究可以採行的方向。
Although the researches about George L. Mackay are abundant, yet most of them are only concerning about Mackay’s contributions of religion and medical affairs. Among less of researches about Mackay’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most focus on the parts of teaching installation and actions. There is little deeper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 and background of Mackay’s educational thoughts. This study is a historical research. It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is to explore the main motive, purpose and approach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is to describe the threads of Mackay’s educational thoughts, including personal background, the heritance of theological thinking and the contexts in his age. The third is to evaluate Makay’s activities from educational viewpoints. The forth is to sum up the whole the thesis. Also, point out the meaning and position of Mackay’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history of Taiwan education.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于可主編,《當代基督新教》(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 。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群,《中國大百科選編—基督教》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年) 。
王啟宗,《台灣的書院》(台北:文建會,1999年) 。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1998年)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編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九十週年簡史》(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62年) 。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00年)。
台灣福音書房編輯部編著,《二千年教會歷史巡禮》(台北:台灣福音書局,2004
年) 。
宋家衍主編,《加拿大傳教士在中國》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 。
李汝和,《台灣文教史略》(台北:台灣文獻委員會,1972年)。
李約翰,《長老教會信仰之歷史與信仰》 (台北:長青文化事業出版社,1984年) 。
周愚文,《中國教育史綱》(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 。
周德昌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周曉虹,《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第一卷‧經典貢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林玉体,《台灣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2003年)。
林玉体,《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林玉体,《西洋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林玉体,《西洋教育思想史》 (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林玉体,《美國教育史》(台北:三民出版社,2003年)。
林玉体編著,《西洋教育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林熊祥主編,《台灣省通志稿—教育志制度沿革篇》(台北:台灣文獻委員會,1954年)。
邱瓊苑主編,《 「新焚而不燬」-- 訓練手冊》(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
胡宗銘,《聖詩的認識與利用》(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
夏之蓮主編,《外國教育發展史料選粹》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徐汝玲主編,《外國教育史資料》(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年)。
徐宗林,《西洋教育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
徐南號主編,《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張美惠籑修,《台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外事篇》(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60年)。
張瓊慧主編,《愛在台灣馬偕博士影像紀念輯》(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2001年)。
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編著,《台灣史》(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莊永明,《台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年)。
郭和烈,《宣教師偕叡理牧師傳-包括三百年前西班牙與荷蘭來台佈教簡史》(嘉義:台灣宣道社,1971年) 。
陳永興,《台灣醫療發展史》(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陳宏文,《馬偕博士在台灣》(台北:中國主日學學會,2000年)。
陳宏文譯,《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台南:人光出版社,1997年)。
陳宏文譯,《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台南:人光出版社,1997年)。
陳東原,《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 。
陳俊宏,《重新發現馬偕傳》(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
陳梅卿,《宜蘭縣基督教傳教史》(宜蘭:宜蘭縣政府,2000年)。
楊熙,《清代台灣:政策與社會變遷》(台北:天工書局,1983年) 。
董芬苑編著,《基督徒的社會責任》(台中:光鹽出版社,1996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臺灣省通志 卷五‧文教志教育行政篇》(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
歐陽教,《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書局,1995年)。
滕大春主編,《外國教育通史‧第二卷》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 。
蔡蔚群,《教案 : 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台北:博揚文化出版,2000年)。
賴永祥,《台灣教會史話第一輯》(台南:人光出版社,1990年)。
賴永祥,《教會史話》,第二輯(台南:人光出版社,1990年)。
戴寶村,《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台北:師大史研所,1984年)。
二、論文
(一)專書、期刊論文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教育與社會流動〉,載於古鴻廷、黃書林、顏清苓合編,《台灣歷史與文化(五)》(台北:稻香出版社,1990年),頁66。
吳學明,〈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醫療傳教(1865-1945)〉,海峽兩岸教會史研究現況學術研討會論文(桃園:中原大學,2001年),頁1-31。
呂實強,<偕叡理教士在艋舺初創教堂的經過>,收錄於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四》(台北:台灣商務,1985年),頁473-490。
呂實強,<清光緒二年淡水聽三重埔教案>,《台灣文獻》,第18卷第3期(1967年9月),頁79-80。
杜聰明,<台灣基督教會醫療史>,收錄於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2輯(高雄:高雄醫學院,1964年),頁553。
林綺慧,<基督教在台灣的社會工作-甲午戰爭前夕>,《台灣人文》,第7號(2002年12月),頁223-244。
張文蔚,<現代化之爭論及困難>,中央月刊,第3卷第7期,頁28-33。
張春生,<馬偕博士與台灣北部>,《台北文獻》,第19、20期合刊(1971年6 月),頁186-187。
陳俊宏,<如沐春風-馬偕的恩師何基博士>,《淡水牛津文藝》,第7期(2000年4月),頁222。
彭煥勝,<馬偕在淡水的教育事業,1872-1901>,《彰化師大教育學報》,第5輯(2003年12月),頁9-16。
詹素娟,<台灣女婿、上帝臣僕-馬偕在北台灣的教育事業>,《人本教育札記》,第30期(1991年12月),頁16-21。
雷一鳴,<馬偕牧師在臺之貢獻--馬偕牧師對北部台灣基督教長老會之創立及新文化之提倡>,《台灣文獻》,第4卷第34期(1953年12月),頁43-45。
廖風德,《台灣史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頁270-271。
賴永祥,<基督教的傳播與台灣的現代化>,載於賴永祥,《台灣研究---初集》(台北:三民,1970年),頁223。
(二)學位論文
丁淑萍,《明代社學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白亦方,《斐斯泰洛齊教學方法的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992年)。
李欣芬,《基督教與台灣醫療衛生的現代化---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中心之探討(1896-1936)》(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那莫赫‧逸辛,《從長老教會在台宣教史探討其對原住民社會的影響與意義~以「還我土地」運動為例》(台北: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96年)。
林信堅,《1865-1915年間在台宣教事工與台民反應》(台南:東南亞神研究學院神學碩士論文,1977年)。
林素珍,《台灣長老教會對台灣原住民宣教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九○)》(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孫慈雅,《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教會學校》(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徐敏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社會服務事工的發展》(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翁佩貞,《基督教聖詩在臺發展(1895-1964)--以英加長老教會為例》(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高瑞穗,《變遷中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眾詩歌》(台北: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雅玲,《北部台灣長老教會研究(1872-1945)》(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許楓萱,《清代明志書院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郭芳毓,《從馬偕在台宣教看今日教會植堂》(台北: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不撰年代)。
郭書蓁,《兩個時代的北部長老教會女性--從晚清到日治前期)》(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育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宏文,《馬偕博士的宣教思想及方法》(台北:台灣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不撰年代)。
陳紫萍,《清代臺灣學海書院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陳蕙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兒童基督教教育之探討--滿清末年至日據時期(1865年至1945年)》(台北:台灣神學院教育碩士論文,2001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黃招榮,《巴克禮在台灣的傳教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鐘,《基督教傳入中國之經過及其對中國之影響》(香港:香港珠海書院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年)。
慈秀君,《性別與牧會處境—以長老教會女傳教師為例》(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楊麗仙,《西洋音樂在台灣的沿革(西元1624-1945年)》(台北: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溫振華,《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廖安惠,《北部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新人運動」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劉淑慎,《日治時期彰化基督教醫院之研究---「以醫院經營與醫療人才培育為中心」》(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蔡主恩,《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擴展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盧維姃,《基督教對台灣音樂教育的影響及其在台灣鄉土教材研究的重要性》(台北: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賴志忠,《台灣醫療醫療傳道史之研究---英國長老教會與加拿大長老教會之比較》(台北: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蘇芳玉,《清末洋人在台醫療史—以長老教會、海關為中心》(台北: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鐘珮文,《晚清基督新教在台聖詩佈道之研究---以英、加教會為例(1865-1900)》(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顧曉雲,《康門紐斯泛智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貳、翻譯文獻
一、專書
B.K. Kuiper, The Church in History. 李林靜芝譯,《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86年)。
Bill R. Austin, Austin’s Topical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馬傑偉、許建人譯,《基督教發展史》(香港:種籽出版社,1991年) 。
Brian Wilson, Christianity. 傅湘雯譯,《基督宗教的世界》(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
David j. Bosch, Transforming Mission—Paradigm Shift in Theology of Mission. 白陳毓華譯,《更新變化的宣教》(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96年) 。
Ernst Troeltsch, Die Soziallehren der Christlichen Kirchen und Gruppen. 戴盛虞、趙振崧譯:《基督教社會思想史》(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59年) 。
F. P. Graves, A history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Middle Age. 吳康譯:《中世紀教育史》(台北:商務版社,1965年) 。
Fernand Braudel , Civilisation materielle, economie et capitalisme. 施康強、顧良譯,《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
Freeman R. Butts (博茲)著,徐宗林譯,《西洋教育史》(台北:黎明出版社,1982年) 。
George L. Mackay(馬偕)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日記》(台南:人光出版社,1996年) 。
George L. Mackay, 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 周學普譯:《台灣六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研究叢刊第六十九種,1960年) 。
James Edwin Orr(歐伊文)著,許尚武譯,《再研究教會復興及復興運動》(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1年) 。
Ralph D. Winter, Steven c. Hawthorne Ed.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A reader. 盧家駇、王國鈞、魏幗璧、張藹宜譯,《世界基督教運動面面觀》(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84年) 。
Richard R. Osmer, A Teachable Spirit: Recovering the Teaching Ministry of the Church. 鄭仰恩、林明珠譯,《受教的心志—論教會的教導職分》(台南:人光出版社,2001年) 。
Robert Fogel, The Forth Great Awakening and the Future of Egalitarianism .王中華、劉紅譯,《第四次宗教大覺醒及平等主義的未來》(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 。
Robert Ulish(羅勃‧烏里其)著,徐宗林譯:《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獻精華》(台北:幼獅,1970年) 。
Roger E. Olson, 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Twenty Centuries of Tradition & Reform. 吳瑞成、徐成德譯,《神學的故事》(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2年) 。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台灣醫學五十年》(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
王杰光譯,《美國的宗教》(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 。
台灣舊慣習研究會著,鄭瑞明等譯,《台灣慣習記事》<第四卷下>(台中:台灣文獻委員會,1989年)。
徐慶譽、湯清譯,《路德選集‧下冊》(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58年) 。
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著,李康譯,《教育思想的演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
許牧世、趙真頌等譯:《大不列顛的改革思潮》 (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2年) 。
二、論文
(一)專書、期刊論文
中村孝志著,賴永祥譯,<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台灣佈教>,收入於賴永祥編著,《台灣研究---初集》,頁112-113。
參、外文文獻
一、專書
Douglas Sloan ed., The Great Awakening and American education—A documentary Histor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1973) 。
Wilson , J. D. and Robert M. Stamp ed. , Canadian education : a history. (Scarborough, Ont. : Prentice-Hall of Canada, 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