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琬琳 Chuang, Wan-Lin |
---|---|
論文名稱: |
新北市國中生隱私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Th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Privacy Rights in New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Lin, An-P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新北市國中學生 、隱私權 、隱私權認知 、隱私權態度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99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中學生的隱私權認知與態度。為達研究目的,根據文獻探討及相關研究之結果進行問卷設計,研究對象為104學年度新北市公立國中(不含私立學校)之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共發放8所國中,24個班級,獲得有效問卷571份。根據受試者填答的結果,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獲得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生隱私權認知程度良好,在「生活私密領域隱私權」構面的認知表現較佳。
二、新北市國中生隱私權態度表現積極、正向,在「生活私密領域隱私權」構面態度表現較佳。
三、新北市國中生依其不同背景變項在隱私權認知之差異性分析,發現「性別」、「年級」、「學校地區」、「家庭背景」變項在隱私權認知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新北市國中生依其不同背景變項在隱私權態度之差異性分析,得到「性別」、「年級」、「學校地區」變項在隱私權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新北市國中生的隱私權認知與隱私權態度之間為正相關,表示學生的隱私權認知程度愈高,其隱私權態度愈積極。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s privacy righ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attend the public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By the sampling with 8 junior high schools, 24 classes, and finally yielding 571 valid respondents’ replies could be the analytical base of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to meet the study purpose. The base of respondents’ replies was analyzed by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drawn results were in the following:
1. The respondents reflected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Privacy rights in the individual domain.”
2. The respondents demonstrated more active in student privacy rights and expressed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 attitude of “Privacy rights in the individual domain.”
3.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on of “gender,” “grade,” “school districts,” and “family background” of the respondents by the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with personal background.
4. It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ttitude of “gender,” “grade,” and “school districts” of the respondents by the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with personal background.
5.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students’ attitude, indicating that higher level of students’ cognition leads to more active attitude towards privacy rights.
中文部分
王明偉(2006)。 學生隱私權之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隱私權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臺北市。
王秋原、張伯宇、周惠民、洪泉湖(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一冊課本(第三本)。臺南市:南一。
王秋原、張伯宇、周惠民、洪泉湖(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課本(第三本)。臺南市:南一。
王秋原、張伯宇、周惠民、洪泉湖(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課本(第三本)。臺南市:南一。
王秋原、張伯宇、周惠民、洪泉湖(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四冊課本(第三本)。臺南市:南一。
王秋原、張伯宇、周惠民、洪泉湖(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五冊課本(第三本)。臺南市:南一。
王秋原、張伯宇、周惠民、洪泉湖(2014)。國民中學社會第六冊課本(第三本)。臺南市:南一。
王俊文(2006)。我國憲法上隱私權相關問題之釐清。東吳法研論集,2,189-228。
王澤鑑(2003)。侵權行為法(1)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債法。臺北市:三民。
王澤鑑(2007a)。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96,21-44。
王澤鑑(2007b)。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97,27-50。
王澤鑑(2007c)。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99,47-66。
王澤鑑(2007d)。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2)。台灣本土法學,101,89-107。
尹玫君(2003)。國小兒童資訊倫理觀的探討(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甘大空(2003)。公眾人物隱私權與新聞自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法研所,臺北市。
江鎮祥(2014年12月19日)。超商廁所裝針孔偷拍 2女學生機警識破。TVBS新聞。取自http://news.tvbs.com.tw/old-news.html?nid=559215 (最後瀏覽日:2016/01/02)
但昭偉(1982)。我國國中學生權利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修訂版)。臺北市:五南。
吳珮如(2014年11月10日)。「北捷波多野」上表特 主角不是她憤提告。蘋果即時。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110/503485/ (最後瀏覽日:2016/01/02)
吳進喜、楊肅獻、陳惠珠、黃麗美等主編(2016)。國中社會公民第三冊。新北市:康軒。
吳進喜、楊肅獻、陳惠珠、黃麗美等主編(2016)。國中社會公民第四冊。新北市:康軒。
吳進喜、楊肅獻、陳惠珠、黃麗美等主編(2016)。國中社會公民第五冊。新北市:康軒。
吳進喜、楊肅獻、陳惠珠、黃麗美等主編(2016)。國中社會公民第六冊。新北市:康軒。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余瑞陞(2014)。權利化的隱私──反思現代國家法律下的個人隱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呂麗芬(2014)。桃園縣國中教師的學生隱私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李松婷(2001)。國小兒童隱私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李榮唐(2011)。學生隱私權在我國憲法的建構與檢討:以中、小學學生為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南市。
李震山(2000)。論資訊自決權-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
林子儀(2000)。基因資訊與隱私權保護。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
林世宗(2001)。隱私權。全國律師,5(4),33-51。
林江臺、陳泳惠(2012)。國小教師對隱私權教與學的檢視與省思。取自:http://hretmue.blogspot.tw/2012/01/blog-post.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06/12)
林佳範(2004)。學生權利義務之內涵與校園規範:臺灣與美國的法律案例見解與「校規」之比較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之研究報告,未出版。
林欣苑(2003)。網路上隱私權保護途徑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建中(1999)。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盈君(2004)。美國公立中小學生權利與自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所,南投縣。
林能士、賴進貴等主編(2014)。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三冊二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
林能士、賴進貴等主編(2014)。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四冊二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
林能士、賴進貴等主編(2014)。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五冊三年級上學期。臺南:翰林。
林能士、賴進貴等主編(2014)。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六冊三年級下學期。臺南:翰林。
兒童福利聯盟(2016)。2016年台灣兒少網路霸凌經驗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1538(最後瀏覽日期:2016/06/12)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版)。臺北:五南。
洪欣慈(2014年2月20日)。網安觀念不足!3成兒少曾網PO私密照。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0000421-260102 (最後瀏覽日:2016/01/02)
紀懿娟(2012)。國民中學處理學生成績隱私方式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臺中市。
翁岳生(1985)。資訊立法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高光義(1997)。論日本憲法上之隱私權。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797-836頁)。臺北:月旦。
徐偉真(2015年12月15日)。立院三讀通過個資法 敏感個資不得蒐集。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1/1378676-%E7%AB%8B%E9%99%A2%E4%B8%89%E8%AE%80%E9%80%9A%E9%81%8E%E5%80%8B%E8%B3%87%E6%B3%95-%E6%95%8F%E6%84%9F%E5%80%8B%E8%B3%87%E4%B8%8D%E5%BE%97%E8%92%90%E9%9B%86 (最後瀏覽日期:2016/01/03)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13)。挑戰未來公民-隱私。臺北市:五南。
張永明(2000)。隱私權與資訊公開作為基本人權之法律地位。「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國立政治大學。
張春興(1986)。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淑媚(2008)。學生該有隱私權嗎?取自:http://hre.pro.edu.tw/zh.php?m=16&c=462(最後瀏覽日期:2015/10/24)
張國清(2001)。隱私權保護概念的比較探討。全國律師,5(6),4 - 20。
張澤平(2008)。學校人權教育之課程發展與社會資源之結合模式--從「法治教育向下札根計畫」談起。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pchang-ipworld/(最後瀏覽日期:2016/06/05)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class_rules/society.pdf(最後瀏覽日期:2016/06/11)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人權教育)。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20150120/097_human-rights_0519u.pdf(最後瀏覽日期:2015/11/12)
教育部(2016)。104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取自https://stats.moe.gov.tw/bookcase/Basic/104/index.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15/11/12)
許淑麗(2009)。臺北縣國小教師對隱私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許原賓(2013)。Facebook使用者的隱私保護行為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所,屏東市。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測驗。新北市:精華。
郭玟欣(2014)。我國中小學圖書教師對使用者隱私權認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清秀(1997)。憲法上人性尊嚴。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93-122頁)。臺北:月旦。
陳錦雀(2012)。老師,我有在念「書」啊!以社會臨場感理論探討國中生臉書使用之隱私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曾隆興(2000)。修正民法債編總論。臺北:三民。
黃鈴雯(2011)。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評估指標運用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葉淑菁(2003)。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倫理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楊敦和(1983)。隱私權在美國之起源與發展。輔仁法學,2,75-83。
詹文凱(1998)。隱私權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廖珮君(2012年03月28日)。銀行行銷電話 擾民可罰千萬。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328/34120354/ (最後瀏覽日:2015/12/20)
廖雪茹(2015年11月13日)。補習班趁校慶留學童個資 引發疑慮。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507329 (最後瀏覽日:2015/12/24)
趙翊伶(2007)。校園隱私權保障之方案-以一所公立高中之發展經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蔡達智(2005)。隱私權初探。法學叢刊,199,77-99。
鄭伯壎(1994)。消費者心理學。臺北市:大洋。
劉國華(1985)。美國侵權行為法上隱私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中市。
劉靜怡(1998)。資訊社會的政府、個人與電子商務—從國民卡計畫的省思出發。月旦法學,43,42。
蕭曉燕(2013)。應用繪本教學策略於國小學生隱私認知與態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賴媛姬(1994)。臺北市國中學生權利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薛美蓮(2013)。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隱私權衝突之解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謝佩容(2013)。國小學生網路隱私權認知與態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臺南市。
簡榮宗(2000)。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英文部分
Adams, H. R. (2007). Conducting a privacy audit. School Library Media Activities Monthly, 23(6), 35.
Adams, H.R. (2011). The Privacy Problem. School Library Journal. Retrieved from http://www.slj.com/2011/04/librarians/the-privacy-problem/#_.(最後瀏覽日期:2016/02/19)。
Allen, A. (2011). Unpopular Privacy: What Must We Hid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Sage.
Ebel, R. L. & Frisbie, D. A. (1991).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Moore, A.D. (2010). Privacy Rights: Moral and Legal Foundations. University Park, PA: 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Prosser, William L. (1960). Privacy,48CAL.L.Rev.NO.3,383-423.
Reiman, J. (2004). “Driving to the Panoptic on: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isks to Privacy Posed b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in Roessler, Beate, ed. Privacies: Philosophical Evaluation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oessler, B. (2005). The Value of Privacy, Cambridge, MA: Polity Press
Solove, Daniel J. (2008). Understanding Privac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Warren, S. D., & Brandeis, L. D. (1890). The right to privacy. Harvard Law Review, 4(5), 192-220.
Youn, S. (2005). Teenagers' Perceptions of Online Privacy and Coping Behaviors: A Risk–Benefit Appraisal Approach.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49(1), 86-110.
Youn, S. (2008). Parental influence and teens attitude toward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42(3), 362-388.
Youn, S. (2009). Determinants of online privacy concern and its influence on privacy protection behavior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43(3), 389-418.
Youn, S., & Hall, K. (2008). Gender and online privacy among teens: risk perception, privacy concerns, and protection behaviors.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11(6),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