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婷婷 |
---|---|
論文名稱: |
時裝與舞台服裝之探討—以音樂劇『蛻變』之舞台服裝設計為例 A Study of Fashions and Theatrical Costumes-The Costume Design of Musical "No Day, But Today" As a Sample |
指導教授: |
林淑真
Lin, Shu-Cheng 謝維合 Hsieh, Wei-Her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5 |
中文關鍵詞: | 時裝 、舞台服裝 、服裝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Fashion, Costume, Fashion Desig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3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欲從台灣服裝文化脈絡架構下,觀測服裝本體與原創理念的意涵,以音樂劇『蛻變』服裝設計製作之演練,運用時裝設計於舞台服裝,並在不同形態與設計過程,從服裝觀念轉述兩者之間相互關係與形式變化,架構概念,應用於設計活動中,服裝跨越領域所涵括的層面如形式、時態、空間、環境等因素著手探討,從不同的面向中,區別出服裝與舞台服裝之意涵及價值,以利用轉換於服裝設計作品中,並將其發想構思之基本概念整合,有效釐清兩者在不同形式運用下的演變,並且幫助解決設計過程中的衝突與盲點,主要目的在架構出時裝與舞台服裝的差異性,同時在服裝整體體系下,歸納出時裝與舞台服裝的設計模式。
透過實際操作與資料蒐集彙整,剖析創作過程之路徑,與影響設計運轉流程的因素,並藉由此次製作程序與自身經歷所引發之問題探討,從中探討時裝設計應用於舞台服裝上之效果,並將其歸納分析,經由創作歷程與實際製作經驗分享。研究者期望藉此模式提供服裝在不同領域的界定與分野,於服裝創作時的參考。
本研究以現代音樂劇『蛻變』演出之服裝設計作品為例,時裝文獻分析建構,使服裝設計能有效運用到舞台表演之中,創意集思啟發其視野不同地方,透過研究探討,讓服裝設計應用於舞台服裝得到詮釋與效應,並於形式變換形態的設計模式中,確立兩者關係,予以促使設計舞台服裝領域與知識之精進,讓作品更臻完美。
Through the cultural structure of Taiwanese dress, this study follows the entity of dressing and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deas.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designing the musical “No Day, But Today” costumes, this study constructs its concept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of concepts and the changes of form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gives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dress and costumes in the activities and the levels involved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ds of dress such as patterns, time, spac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pply and integrate the different areas of fashion design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thinking patterns. By so doing, it may help distinguis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different forms and help solve the conflicts and remove blind point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main purpose is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shions and costumes and summarize the design patterns of fashions and costumes.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gathering data,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is study uncove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shions and costumes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nd the problems stemming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in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manufacturing, this study elaborates preliminary definitions of fashions and costumes.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offer classification and demarcation in different areas using this patter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in the course of designing dress.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the range of dress patterns was wide, a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ess and the manufacturing skill are roughly the same, but the diversity of dress would produce 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patterns of designing thinking. Such differentiation of appearances in design development results from different design pattem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it was necessary in the field of dress to analyze and construct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demarcation of categories, in order to make fashion design effectively use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spire the difference of visions. The study established the meanings of the discourse of dresses and costumes and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designing patterns, in the hope of making progress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arias design and making products perfect.
一、中文資料
(一)期刊
王潤婷(95)。〈從西方音樂劇的歷史與特質看台灣音樂劇的發展〉《藝術學報》,第78期,165-181。
周慧玲(1995)。〈環境劇場加「跨文化」表演〉《表演藝術》,第36期,22-28。
李鳳鳴(2007)。〈流行.藝術.服裝符碼〉《藝術家》,第386期,106-107。
林士民(2000)。〈百老匯音樂劇〉《音樂月刊》,第214期,110-111。
林志鴻(2003)。〈濃豔的文化色調流動的燦麗詩篇-葉錦添的創作時態〉《藝術家》,第340期,468-475。
_______(2007)。〈衣裝結構主義.締造時代感性〉《藝術家》,第382期,371-375。
_______(2007)。〈時尚頑童的驚世奇作-巴黎紡織與時裝博物館展出高蒂耶劇場服裝設計〉《藝術收藏+設計》,74-77。
_______(2007)。〈經典大衣引發創意結盟效應〉《藝術家》,第382期,377-389。
邱坤良(1995)。〈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社區劇場〉《表演藝術》,第36期,94-97。
符立中(2009)。〈音樂劇風潮襲捲亞洲-華人創作不到位應打破「創作新戲」迷思〉《樂覽》,第122期,38-44。
高麗鳳(93)。〈2004年台北紡織服裝展〉《台北畫刊》,第440期,18-22。
陳煒智(2004)。〈戲,仍要繼續-看「九一一」後的百老匯劇壇〉〈六位你不能不知道的音樂劇巨頭〉〈從作曲家到音樂劇之王〉〈百老匯新星〉《表演藝術》,第139期,16-38。
黃志強(93)。〈黃志強 Edmond Wong〉《香港戲劇學刊》,第二期,105-121。
辜振豐(96)。〈經典大衣引發創意結盟效應〉《藝術家》,第382期,377-389。
葉立誠(93)。〈歷史掃描-從建城到二十一世紀台北服飾的演變〉《台北畫刊》,第440期,6-16。
楊純青(1995)。〈虛構的角色,真實的衣裝〉《表演藝術》,第36期,10-20。
鄭淑瑩(2005)。〈解開舞台服裝的針線密碼〉《表演藝術》,第155期,58-61。
廖抱一(1995)。〈尋找一種音樂劇的新形式〉《表演藝術》,第35期,88-89。
盧家珍(2004)。〈本土音樂劇,製作也瘋狂〉〈百老匯熱浪,滾滾來襲〉〈從作曲家到音樂劇之王〉《表演藝術》,第139期,39-42。
鍾喬(1995)。〈從革命到治療-Augusto Boal的實踐劇場〉《表演藝術》,第35期,61-63。
聶光炎(2003)。〈劇場設計e起來〉《表演藝術》,第122期,3。
(二)書籍
王受之(2006)。《時裝史》。台北:藝術家。
朱立人(1994)。《舞蹈美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坤良(1997)。《台灣劇場欲理事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北:台原。
袁青等著作(2006)。《時上的樣子:不服輸的台灣衣裝史》。台北:行政院文建
會。
沈淑儒(2003)。《流行與服裝設計》。台北:視傳文化。
紀蔚然(2007)。《現代戲劇敘事觀:間構與解構》。台北:書林。
姚一葦(2004)。《戲劇原理》。台北:書林。
靳萍萍(1993)。《戲劇服裝設計》。台北:文史哲。
葉立誠(2001)。《台灣服裝史》,台北:商鼎。
_______(2001)。《服飾美學》。台北:商鼎。
_______(2001)。《台灣服飾流行地圖》。台北:商鼎。
楊裕富(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邁可.林比頓等編著,蔡美靈譯(1989)。《表演的藝術》。台北:桂冠。
Alison Lurie著,李長青譯(1994)。〈解讀服裝〉。台北:商鼎。
聶光炎(1972)。《舞台技術》。台北:黎明。
(三)論文
林晉弘(2005)。《痕跡-以生活為基礎的服裝加工創作》,實踐大學時尚媒體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朝煒(2006)。《《好久不見》的技術製作管理》,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郭旂玎(2007)。《教習劇場中演員角色之探討-以《台南劇團》製作為例》,
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
張惠溢(2006)。《從社會現象探討流行風格的變遷以歐美五O至八O年代服裝
與工業產品之關聯性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翠園(2007)。《台灣服裝設計師的時尚密碼-服裝設計模式之研究》,國立
台灣科技大學觀禮研究所EMBA碩士學位論文。
張蘊之(2008)。《台北「小劇場」發展脈絡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戲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懿慧(1996)。《現代台灣婦女流行服飾風格演變之研究:西元一九四五年-一
九九O年》,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文慈(2007)。《服裝設計師品牌自創歷程之探討-以台灣品牌設計師為例》,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婉珍(2008)。《全球化下日本企業之品牌策略: 以流行業界為中心= グロー
バル化における日本企業のブランド戦略: ファッション業界を中心に》,私立
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惠如(2000)。《流行時上的斷裂與差異-中國風在台灣》,國立台灣大學新
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靜中(2001)。《流行資訊的行程與影響-對國內流行產業之初探研究 》,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子展(2007)。《從生態觀點看台灣地區服飾品牌行銷策略-以女性服飾為例》,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資料
Derycke, Luc. (2001), Fashion 2001 landed : mode 2001 geland , Walter Van Beirendonck & Luc Derycke, ed. ; [organized by] Antwerpen Open [and] Flanders Fashion Institute ; [authors, Viviane Baeke ... et al. ; translations, Gregory Ball ... et al.], [Antwerp] : Merz.
Fukai, Akiko & Suoh,Tamami & Miki Iwagami,& Reiko Koga,& Rii Nie (2002), FASHION,TASCHEN GmbH.
Gorey,Edward & Lincoln Kirstein, & Harry N. Abrams,Inc.(1995),COSTUMES BY KARINSKA,Published, Harry N. ABRAMS,Inc.,New Youk A Times Mirror Compamy.
Kondo, Dorinne K. (1997), About face : performing race in fashion and theater / Dorinne Kondo , New York : Routledge.
Kopplen,Van A.& Vaughan,L. (2003),Engaging in FASHION: Paper presented to 5EAD,5th European Academy of Design Conference, Barcelona, Spain.
Parsons, Frank Alvah. (1920), The psychology of dress , Frank Alvah Parsons, Garden City, N.Y.
Rouse, Elizabeth (1989) Understanding Fashion,published by Grafton Books.
Smalec, Theresa K. (2009), Scenes of Self-Recruitment:Ron Vawter’s Entry into The Performance Group, theatre journal,Volume61,Number1,23-42.
ハイファッション,(1960),東京:文化服裝學院出版。
ファッション. メモ,(1996),東京都:株式會社ワールドフォトプレ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