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世伊
Shih I Hsu
論文名稱: 後ECFA時代的兩岸政治關係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Post ECFA Era
指導教授: 宋國誠
Sung, Kuo-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1
中文關鍵詞: 後ECFA球體國家第三憲法兩岸治理兩岸公民社會
英文關鍵詞: post ECFA, spherical nation, third constitution, cross-strait governance, cross-strait civilian socie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2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馬英九主政之後,兩岸在尊重並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重啟了「兩岸兩會」談判,並於2010年6月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兩岸關係進入了1949年以來難得一見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時期。「兩會協商」已完成其歷史性的階段任務,ECFA的簽署是兩岸政治關係的里程碑,在經濟合作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撐與保護下,兩岸過去的經濟性、事務性的經貿交流已告一段落,現已開始進入政治性、實質性政治互動的準備與過渡階段,也就是進入「由經入社」、「由社入政」的階段;這是一個新階段,包涵對舊時代的超越和修正,也包括新時代的特徵與挑戰,且在前後兩個階段之間是一種既有聯繫、也有轉變的關係。
    本文在結合「球體國家理論」與「第三憲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兩岸治理」概念,並以作為「後ECFA」時期的兩岸政治定位。基於「兩會模式」已取得成效,以及兩岸「第三社會」的形成,已為「兩岸治理」提供了條件,兩岸應通過互助、互信、互賴的治理機制,建立兩岸統合治理的新思維和新作為,在以民為本的前提下平穩的進行「公民服務」,在危機時期啟動「風險治理」,創造興安治危的新局面,既可服務兩岸人民,建構出理性和平的「兩岸公民社會」,亦可化解未來兩岸可能出現的危機。

    Since Ma Ying-jeou came into power,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ve resumed negotiation of “Cross Strait, Two Conferences” under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and admitting “1992 consensus”, and signed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in June, 2010. Thus,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ve entered into a peacefully and stably developing new period which is hard to see since 1949. “Two conferences negotiation” has completed its historical phased mission; the signing of ECFA is a milestone in the cross-strait political relation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economic cooperation needs th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political power, the previous economic and transactional cross-strait trade exchanges have come to a conclusion and now enter into a preparatory and transitional stage in which political and substantial political interactions occur, that is entering into a stage “from economy to society”, “from society to politics”; this is a new stage, including the surpassing and revising of old age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hallenge of new age, and there are both connections and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tag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cross-strait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spherical nation theory” and “third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regards it as the cross-strait political positioning in post ECFA Era.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Two conferences mode”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third society”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ve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cross-strait governance”.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new thinking and act of cross-strait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mutual assistance, mutual trust and
    mutual dependence, and steadily carry out “civilian service” under the premise of “people oriented”, launch “risk governance” in case of the crisis, create a new peaceful situation without risk, which can not only serve the people both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construct a rational and peaceful “cross-strait civilian society ”, but also defuse the cross-strait crisis that may possibly happen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何謂後ECFA時代 11 第一節 ECFA簽署前的兩岸關係 12 第二節 ECFA簽署後的兩岸關係 19 第三節 重新定義後ECFA時代的兩岸政治關係:一國兩區 36 第四節 小結 40 第三章 後ECFA時代的兩岸治理模式 47 第一節 一中三憲理論與屋頂理論 49 第二節 球體理論與杯子理論 58 第三節 兩岸治理 66 第四節 小結 71 第四章 結論 7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7 參考書目 83

    一、 中文書目
    中國新聞網(2011),〈習近平 兩岸中華民族經濟〉, 【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big5.cnfol.com/big5/haixi.cnfol.com/100412/417,1980,7518533,00.shtml,2013/3/2。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胡錦濤在慶祝中共90華誕大會上講話全文〉,【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7/5/1/9/101751961.html",2013/3/2。
    中國評論網(2011),〈“十二五”規劃綱要〉,【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3/3/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1),〈2010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11-03/31/content_1835465.htm",2013/3/9。
    中評電訊(2012),〈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 開和平發展新局〉,【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3/9。
    王宗銘(2010) ,〈溫家寶:撤飛彈最終會實現 陸委會:大陸單方面可以做到〉,【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nownews.com/2010/09/23/301-2648877.htm,2013/2/1。
    王正英、陶紅軍(2012)、〈ECFA背景下海峽兩岸之間旅遊業貿易研究〉,《廣西財經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頁106-109.
    王振民(2007)、〈「一國兩制」下國家統一觀念的新變化〉,《兩岸關係》,第12期,頁20-21。
    王毅(2011)〈兩岸良好局面得來不易,不能停滯倒退〉,《中評電訊》,【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3/5/2/101835237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35237&mdate=0914140236",2013/1/12。
    王鶴亭(2009)〈球體中國,融通兩岸-劉國深教授「球體國家理論」評介〉,《聯合早報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zaobao.com.sg/forum/pages1/forum_tw091120b.shtml",2013/1/22。
    方鵬程(2005) 〈台灣海基會的故事〉。 台北: 臺灣商務。
    北京新浪網(2013),〈溫家寶2013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305/9089372.html" ,2013/3/24。
    古小明(2009). 〈淺談「球體國家理論」的時代意義〉,《聯合早報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zaobao.com.sg/forum/pages1/forum_tw091125f.shtml",2013/1/15。
    古小明(2010. 〈國家球體理論:不同路徑共同家園〉,《環球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bbs.huanqiu.com/thread-367292-1-1.html",2013/1/12。
    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2002),《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台北: 國史館。
    朱浤源(2001),《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 正中書局。
    江培斯(2012)、〈ECFA條件下兩岸金融合作的政治思路與發展走向〉,《企業技術發展》,第31卷第20期,頁 28-29。
    艾明江、張永汀、葉迎(2008)、〈兩岸關係的新路徑選擇:和平發展中的兩岸多軌治理探究〉,《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 5期,頁76-8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大陸情勢季報7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1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1234&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2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2245&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海峽兩岸關係紀要7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87070&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1),《大陸情勢季報1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1),《大陸情勢季報4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1),《海峽兩岸關係紀要》,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6461&ctNode=5611&mp=1",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1),《海峽兩岸關係紀要》,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5787&ctNode=5611&mp=1",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1),《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0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9431&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大陸情勢季報1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大陸情勢季報4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1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3681&ctNode=5611&mp=1",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2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3814&ctNode=5611&mp=1",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海峽兩岸關係紀要3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1874&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海峽兩岸關係紀要4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1977&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海峽兩岸關係紀要5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2518&ctNode=5611&mp=1",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海峽兩岸關係紀要7月》,HYPERLINK"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02785&ctNode=5611&mp=1" ,2013/2/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1997),《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吳志成(2003),《治理創新-歐洲治理的歷史、理論與實踐》,天津: 天津人民,頁65-72。。
    吳家安(1996),《臺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永業。
    宋國誠(2012),〈後ECFA時代的兩岸政治關係〉,《台北論壇》,【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140.119.184.164/taipeiforum/view/24.php",2013/1/12。
    宋國誠(2013),〈中國大陸的「新兩岸論述」 -兩岸和平發展的「屋頂理論」〉. 《台北論壇》,【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140.119.184.164/taipeiforum/view/43.php",2013/4/12。
    宋國誠(2013)、〈後ECFA時代的兩岸政治定位的思考與重構〉,《ECFA與兩岸和平發展機制》, 台北:翰蘆。
    李登輝、中島嶺雄(2000),駱文森、楊明珠,譯《亞洲的智略》。台北: 遠流。
    李毓峰(2012)、〈論「兩岸治理」機制之建構:結構、路徑和制度化〉,《全球政治評論》,第38期,頁85-108。
    李潔明(2003),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 台北: 時報文化。
    李英明(2002) ,全球治理、認同多元與兩岸關係的新定位,臺北: 國家政策研究金會
    李慶平(2012),〈「九二共識」的回顧與前瞻〉,《海峽評論》,264期,12月號,【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64-8626.html", 2013/3/6。
    周志懷(2012),〈在“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11/t20121126_3391664.htm",2013/3/6。
    周葉中、祝捷(2010)、〈兩岸治理: 一個形成中的結構〉,《法學評論》,第164期,頁10-18。
    林忠燕(2012)、〈ECFA框架下的兩岸服務業創新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期,頁147-149。
    林祖嘉(2009),〈後ECFA時代經濟面貌系列之一:台灣經濟將結構性變化〉,《國政評論》,【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npf.org.tw/post/1/6769" , 2013/3/6。
    林恕暉、王寓中(2012),〈一國兩區 蔡英文批危險 黃昆輝斥賣台〉,【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24/today-t1.htm, 2013/3/6。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 翰蘆圖書。
    青年日報(2011),〈馬總統:三道防線 保障臺海和平狀態〉,【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bBlvy%2f7DopDATM56oOni4TrTaxW1KJvEROJOyeM6Q%2bA8Zp1F31jlaGRjlFghcN2zMCi5kMQn2K3NE8leZTu6pQ%3d ",2013/1/6。
    唐樺(2009)、〈新制度主義視角下的社會資本和兩岸關係〉,《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頁24-31.
    孫本初(2005),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臺北:國立臺北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孫本初、鐘京佑(2005)、〈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頁107-135。
    國史館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 (2004),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台北: 允晨文化。
    康仙鵬(2010)、〈兩岸治理-「兩岸關係」思維的檢視與突破〉,《台灣研究集刊》,第4期,頁24-37。
    張西雲(2012),〈國家球體理論,助力「兩區」、「兩制」接軌〉,《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0/7/9/5/102079579.html?coluid=123&kindid=0&docid=102079579&mdate=0418192445", 2013/3/6。
    張亞中 (2010c),〈論兩岸統合的實踐〉,《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4/2/5/101342575.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1342575&mdate=0705102521", 2013/1/6。
    張亞中(2009a),〈一中三憲:重讀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3/6/6/101036681.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1036681&mdate=0827124125", 2013/1/6。
    張亞中(2009b),〈共同體:兩岸統合與第三憲的樑柱〉,《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9/0/1/101090173.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1090173&mdate=1102155418", 2013/1/6。
    張亞中(2009c),〈論兩岸統合的路徑〉,《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5/9/4/100959464.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0959464&mdate=0504114107", 2013/2/16。
    張亞中(2009d),〈論兩岸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3/4/5/100934556.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0934556&mdate=0406112021", 2013/2/16。
    張亞中(2010a),《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台北: 生智。
    張亞中(2010b),《統合方略》。台北: 生智。.
    張莉(2012)、〈 ECFA簽訂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現狀及新趨勢〉,《國際貿易》,第7期,頁12-17。
    莊芮、張企申、華曉紅、鄭學黨(2012),〈ECFA早期收獲全面實施對台灣產業之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頁145-158。
    郭瑞華(1999),《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 法務部。
    陳東旭,〈中共國防白皮書:兩岸可建軍事互信機制〉,《聯合報》,2011.04.01,版A17。
    陳虹瑾(2012),兩岸政治談判無時間表,《參考家園》,【線上資料】,中央社,HYPERLINK "http://ckxx.org.cn/other4/20123/8-60287.html", 2013/3/15。
    陳偉華(2003),《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 國防大學,頁143。
    陳陸輝、耿曙、塗萍蘭、黃冠博(2009)、〈理性自利或感性認同?影響臺灣民眾兩岸經貿立場因素的分析〉,《東吳政治學報》,第2期,頁87-125。
    章念馳(2009),〈對和平發展勿抱膚淺認識〉,《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145266", 2013/3/6。
    彭顯鈞(2010),〈國共論壇吳胡會/胡錦濤促在反台獨、一中基礎上落實ECFA〉,《自由時報電子報》,【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3/today-fo2.htm” , 2013/3/6。
    黃光國(2005),《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台北: 生智。
    黃閩(2011),〈「一中共表」是未來兩岸政治互信的新坐標〉,《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591471", 2013/2/18。
    塗策(2006),《全球治理之研究兼論-1987-1995年之兩岸關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毅(2012),〈國台辦:不斷積累兩岸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共識〉,《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3/0/6/5/10230658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306580", 2013/3/21。
    楊毅(2012),〈兩會08年復談以來 已簽15項協議〉,《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5/5/3/5/101553592.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1553592, 2013/3/6。
    楊尚昆,〈我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外聽眾作的新年講話〉,《人民日報》,1991.01.01,版1。
    經濟部,2010,《黃金十年ECFA手冊》。
    鄒景雯(2001),《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 印刻:182。
    鄒麗泳(2012),〈蘇貞昌語中評:面對中國態度要開放〉,《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1/2/2/7/102122711.html?coluid=200&kindid=9136&docid=102122711&mdate=0104142944, 2013/3/6。
    廖中武(2010a)、〈從各方反應看ECFA簽署的效應〉,《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6期,頁50-52。
    廖中武(2010b),〈當前兩岸政治困局的理論闡釋-從「球體國家理論」的基本內涵說起〉,《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期,頁45-46。
    趙玉榕(2011),〈ECFA對台灣農業的影響探析〉,《台灣研究、兩岸經貿》,第 1期,頁17-22。
    鳳凰網(2010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HYPERLINK"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17wuzhongquanhui/content-2/detail_2010_10/18/2819526_0.shtml", 2013/3/22。
    劉國深(2009),〈試論和平發展背景下的兩岸共同治理〉,《台灣研究集刊》,第 4期,頁1-7。
    劉國深(2010),〈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理論思考〉,《台灣研究集刊》,第6期,頁10-17。
    劉國深(2011),〈兩岸政治互動的象限管理芻議〉,《台灣研究集刊》,第5期,頁17-22。
    劉瑩(2012),〈後ECFA時代兩岸產業創新的正和博弈-以福建省為例〉,《長沙大學學報》,第 26卷第4期,頁33-36。
    劉曉(2007),〈協同治理: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治理範式的有效選擇〉,《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第5期,頁64。
    蔡瑋(2000),《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 風雲論壇。
    蔡學儀(2004),〈兩岸三通之發展與分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2期,頁35-36。
    鄭鳴、張盛銘(2011),〈ECFA簽訂後海峽兩岸資本市場的合作研究〉,《台灣研究、兩岸經貿》,第 3期,頁23-39。
    鄧岱賢(2008),〈兩岸應建立/緊急事件合作處理機制〉,《國政評論》,【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npf.org.tw/post/1/4285", 2013/3/6。
    慶正(2009),〈兩岸政治對話沒有時間表 賴幸媛:依先經後政三原則推動〉,《今日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nownews.com/2009/10/06/301-2515537.htm, 2013/1/16。
    賴幸媛(2012),〈不武制度化 打造不可逆轉的和平〉,《今日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tw.ifeng.com/yaowen/detail_2012_02/07/12349464_0.shtml", 2013/1/24。
    謝大寧(2010),〈一中三憲是甚麼〉,《海峽評論》,232期,【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32-7838.html", 2013/3/6。
    謝明輝(2010),〈一中三憲與國家球體理論接軌戰略〉,《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1/2/8/10121286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212867", 2013/4/1。
    蘇起(2003),《危險邊緣》。台北: 天下文化。
    羅印冲(2012),〈評一國兩區 國台辦:兩岸同屬一中事實沒變〉,《聯合晚報》,【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4830187", 2013/2/24。
    譚瑾瑜(2011),〈第七次江陳會談後兩岸經濟合作展望〉,《國政評論》,【線上資料】,HYPERLINK" http://www.npf.org.tw/post/1/9902" , 2013/3/6。
    譚瑾瑜(2013),〈受惠於東亞經濟成長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可期〉,《國政評論》,【線上資料】,HYPERLINK"http://www.npf.org.tw/post/1/11818", 2013/2/27。
    黄嘉樹(2007),〈兩岸和平問題研究〉,《教學與研究》,第 7期,頁23-28。

    二、 英文書目
    Bell,D.(1976),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New York: Basic Books.
    Dorussen,H. and Ward,H. (2010),"Trade Networks and the Kantian Peace."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47(1): 29-42.
    Hegre,H. (2000),"Development and the Liberal Peace: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Trading State?"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37(1): 5-30.
    Henderson,W. C. (1997),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Mcgraw-Hill College.
    Paltiel,T. J. (2001),"Dire Strait: Rescuing the Taiwan Problem from the Zero-Sum Game of International Sovereignty." China Perspectives,34: 19-34.
    Polachek,S. W. (1980),"Conflict and Trade."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24(1): 55-78.
    Rosecrance,R. (1986). Th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Basics.
    Stoker,G. (1998),"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155: 17-28.
    Townsend,J. R. and B. Womack (1986),顧速、董芳等譯(2010)《中國政治》(Politics in China),南京: 新華書店:279。
    Wallace,H.(2010),Politics and policy in the EU: The challenge of governance,In W. Wallace and H. Wallace (Eds.),Policy mak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pp. 3- 36),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ber,M.(1946),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hyte,M. K. (1991),"The Study of Mainland Chian: Soci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Minimal Data Problem." Contemporary China,1-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