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瀞分
論文名稱: 論隋唐史人物與國中歷史教學
指導教授: 王仲孚
Wang, Zhong-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0
中文關鍵詞: 歷史人物歷史教育歷史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7下載:7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史人物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主題,因為人物不只是構成歷史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學習歷史的基礎知識,歷史人物的教學更是達成國中歷史教育目標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本論文的研究即以國中歷史教學的隋唐史人物為對象,主要探討的問題有二點:第一、歷史教科書的人物選擇;第二、歷史教學對人物的介紹,包括教科書對歷史人物的撰述,教師在課堂上的描述,以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研究的方法是參考《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對隋唐史人物的記載與評論,並整理歸納學者們研究關於歷史人物選擇與評價的具體意見和看法,還有回顧與分析國中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六個不同時期的歷史教科書對隋唐人物的選擇與評價,以及與大陸或香港地區的歷史教科書做對照比較。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簡述研究動機、相關資料,並說明隋唐史在中國歷史與國中歷史課程中的地位與重要性。第二章探討歷史人物的選擇問題,分別要從正史與國中歷史教科書兩方面分析隋唐時代的歷史人物。第三章研究歷史人物的撰述與評價問題,主要分析六個版本教科書對隋唐人物撰述和評價的差異。第四章則針對教科書的人物選擇與歷史教學的人物評價,作出論述,提出數位國中歷史教科書應介紹的隋唐人物,並以隋唐時代的幾位重要帝王為代表,說明國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應該如何評價這些隋唐史人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隋唐史在中國歷史與國中歷史課程中的地位 9 第二章 隋唐時代的歷史人物 23 第一節 正史所載的隋唐人物 23 第二節 國中歷史教科書中出現的隋唐人物 41 第三章 國中歷史教科書對隋唐人物的撰述與評價 65 第一節 國中歷史教科書對隋唐史的撰述 65 第二節 國中歷史教科書對隋唐人物的評價 93 第四章 國中歷史教科書隋唐人物的選擇與評價 157 第一節 國中歷史教學應介紹的隋唐人物 157 第二節 國中歷史教學應如何評價隋唐人物 173 第五章 結論 195 附錄一 國民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教材大綱(教材綱要) 203 附錄二 《隋書》立傳人物列表 212 附錄三 《舊唐書》立傳人物列表 215 附錄四 《新唐書》立傳人物列表 228 參考書目 241

    (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一)文獻
    1.劉向:《說苑》,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版。
    2.魏徵:《隋書》(新校本),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版。
    3.吳兢:《貞觀政要》(點校本),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4年版。
    4.劉知幾:《史通》,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
    5.李林甫:《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一版。
    6.杜甫:《杜工部集》(影宋本),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56年版。
    7.張彥遠,《歷代名畫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版。
    8.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成都,四川美術社,民國74年出版。
    9.劉昫:《舊唐書》(新校本),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版。
    10.歐陽修:《新唐書》(新校本),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版。
    11.辛文房:《唐才子傳》,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8年版。
    12.吳縝:《新唐書糾謬》,四部叢書.續編.史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13.司馬光:《資治通鑑》(標點校勘),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國63年版。
    14.范祖禹:《唐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版。
    15.王溥:《唐會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版。
    16.袁樞:《通鑑紀事本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版。
    17.朱熹:《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5年版。
    18.孫甫:《唐史論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版。
    19.郭若虛:《圖書見聞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版。
    20.撰人不詳:《宣和畫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版。
    21.王夫之:《讀通鑑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4年版。
    22.趙翼:《廿二史劄記》,四部備要.史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4年版。
    23.鄭賢,《古今人物論》,台北,廣文書局,民國63年版。
    24.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7年版。
    (二)專著
    1.羅香林:《唐代文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44年12月,台灣一版。
    2.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6年2月,初版。
    3.李樹桐:《唐史考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4年4月,初版。
    4.岑仲勉:《隋唐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民國57年版。
    5.施義勝:《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12月,初版。
    6.李樹桐:《唐史新論》,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61年4月,初版。
    7.李約瑟(Joseph Needham)著,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9月,三版。
    8.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著,趙震譯:《文明的故事-世界文化史》,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63年8月,初版。
    9.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台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12月1日,台一版。
    10.李樹桐:《唐史研究》,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68年,初版。
    11.林天蔚:《隋唐史新論》,台北,台灣東華書局,民國69年9月,初版。
    12.龍英華:《明主與暴君》,台北,常春樹書坊,民國70年10月出版。
    13.姚大中:《中國世界的全盛》,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2年1月,初版。
    14.葛懋春主編:《歷史科學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15.Denis Twitchett編,張榮芳主譯:《劍橋中國史(第三冊)-隋唐篇(上)》,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6年9月,初版。
    16.李樹桐:《唐史索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2月,初版。
    17.唐長儒主編:《隋唐五代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9月,第一版。
    18.于友西主編:《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19.高敏主編:《奸臣傳》,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8月,第一版。
    20.姚秀彥、王仲孚、何啟民編著:《歷史人物分析(上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79年9月,初版。
    21.姚秀彥、何啟民、王德毅、王吉林、呂士朋、王仲孚編著:《歷史人物分析(下冊)》,台北,國立空中學大學,民國79年11月,初版。
    22.張玉法:《歷史講演集》,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9月,初版。
    23.沈福偉:《中外文化因緣》,台北,貫雅文化,民國81年1月,初版。
    24.陳美東、杜石然、金秋鵬、范楚玉:《簡明中國科學技術史話》,台北,明文書局,民國81年1月出版。
    25.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8月,初版十三刷。
    26.許道勛、趙克堯:《唐玄宗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1年10月,台灣初版,第一次印刷。
    27.賈東海主編:《史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一版。
    28.王壽南等:《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類科教科書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2年4月11日。
    29.胡道靜、周瀚光主編:《十大科學家》,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30.林明德:《日本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9月,四版。
    31.畢素娟、熊國禎:《中國古代著名史籍》,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0月,初版一刷。
    32.何恭上主編,馮作民譯文:《中國美術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3年10月30月,初版。
    33.王宇達:《中國歷代佳人》,台北,國家出版社,民國82年11月出版。
    34.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2月,再版。
    35.傅樂成:《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台北,眾文圖書,民國83年4月,二版三刷。
    36.John King Fairbank著,薛絢譯:《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7月,台初版。
    37.何丙郁:《海納百川:科技發源與交流史》,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3年8月,初版。
    38.陳寅恪:《唐代政治述論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3年8月,二版一刷。
    39.岳純之、崔明德:《郭子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一刷。
    40.鄭學檬、冷敏述主編:《唐文化研究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
    41.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4月,修訂十八版。
    42.李樹桐:《隋唐史別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初版。
    43.羅少卿注譯:《新譯說苑讀本》,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5年8月,初版。
    44.趙克堯、許道勛:《唐太宗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0月,台灣初版,第一次印刷。
    45.董書城:《歷代權臣發跡的奧秘》,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1997年6月,第二次印刷。
    46.趙文潤:《漢唐人物述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47.曾雄生、徐鳳先、傅海倫:《中國科技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7年1月,初版。
    48.陳飛:《唐太宗》,台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49.邱添生:《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50.王吉林:《唐代宰相與政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51.王志宏:《歷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52.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民國90年7月,修訂二版。
    (三)課程標準及教科書
    1.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57年,初版。
    2.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1年,初版。
    3.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初版。
    4.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編輯:《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民國84年,初版。
    5.夏德儀、祁樂同、李邁先等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民國57年12月,初版。
    6.王德毅、邱添生、韓復智等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3年1月,初版。
    7.王壽南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0年1月,重編本,初版。
    8.王文發編:《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6年1月,正式本,初版。
    9.王文發編:《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9年1月,改編本,初版。
    10.林麗月編:《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一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7年8月,初版。
    11.林麗月編:《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一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8月,正式本,初版。
    12.洪若烈、范信賢、柯華葳、秦葆琦、蘇惠憫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九冊(五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8月,改編本,七版。
    13.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著:《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第二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4月,第一版,1994年8月,第二次印刷。
    14.周佳榮編:《中國歷史(二)》,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86年,初版,1991年,重印。
    15.黃福鑾、譚松壽編:《中國歷史》,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986年版,1991年,訂正重印。
    (四)論文
    1.翦伯贊:〈關於歷史人物評論中的若干問題〉,《歷史教學》,1952年第9期,頁1-4,天津,歷史教學社。
    2.紫翔:〈歷史教學中有關歷史人物評價一些問題〉,《歷史教學》,1953年1期,頁24-28,天津,歷史教學社。
    3.魯揚:〈有關講述歷史現象、人物和年代月日的一些問題〉,《歷史教學》,1954年2期,頁17-24,天津,歷史教學社。
    4.張研杉:〈略論歷史人物評價底幾個問題〉,《歷史教學》,1954年8期,頁15-20,天津,歷史教學社。
    5.尚鉞:〈如何理解歷史人物、事件和現象〉,《教學與研究》,1956年第4期,頁31-35,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6.趙恆烈:〈如何通過人物的描寫加強歷史教學的形象性〉,《歷史教學》,1957年1期,頁53-54、56,天津,歷史教學社。
    7.朱仲玉:〈歷史課怎樣適應學生年齡特征進行教學〉,《歷史教學》,1957年10期,頁43-45,天津,歷史教學社。
    8.劉方義:〈試談歷史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問題〉,《歷史教學》,1957年12期,頁48-51,天津,歷史教學社。
    9.吳晗:〈從曹操問題的討論談歷史人物評價問題〉,《歷史教學》,1959年7期,頁2-5,天津,歷史教學社。
    10.吳晗:〈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一些初步意見〉,《歷史教學》,1959年12期,頁2-7,天津,歷史教學社。
    11.王宗先:〈歷史上的人名、地名、年代在教學上之重要性〉,《國教之友》,12卷1號,頁3-5,民國51年4月。
    12.石工:〈加強中學歷史課基礎知識教學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1963年12期,頁32-40,天津,歷史教學社。
    13.奚介凡:〈略談中學歷史課的教學目的問題〉,《歷史教學》,1963年12期,頁41-43,天津,歷史教學社。
    14.張志康:〈我對教學中講述農民戰爭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認識〉,《歷史教學》,1965年第6期,頁54-56,天津,歷史教學社。
    15.呂佛庭:〈我國畫聖吳道玄〉,《中原文獻》,第2卷第3期,頁22-24,民國59年3月。
    16.向陽:〈化育土藩的文成公主〉,《中國地方自治》,第23卷第11期,頁22,民國60年3月。
    17.道安法師:〈玄奘大師生平及其貢獻〉,《中原文獻》,第3卷第5期,頁1-6,民國60年5月。
    18.邱添生:〈唐代文化與外來文化〉,《師大學報》,第16期,235-268,民國60年6月。
    19.李宗黃:〈曠世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傳略〉,《中國地方自治》,第26卷第5期,頁9-12,民國62年9月。
    20.王吉林:〈唐代初年政治集團的運用及其限制〉,《華岡學報》,第8期,頁121-148,民國63年7月。
    21.龔嘉英:〈詩聖杜甫〉,《文藝復興月刊》,第75期,頁49-53,民國65年9月。
    22.傅樂成:〈隋唐時期在中國史上的地位〉,《幼獅月刊》,第47卷第5期,頁39-40,民國67年5月。
    23.邱添生:〈論唐宋間的歷史演變〉,《幼獅月刊》,第47卷第5期,頁45-50,民國67年5月。
    24.李國祁:〈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教育資料文摘》,第1卷第5期,頁100-115,民國67年6月。
    25.王宏志:〈略談在新編中學《中國歷史》課本中寫歷史人物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1979年第2期,頁28-32,天津,歷史教學社。
    26.邱添生:〈論「唐宋變革期」的歷史意義-以政治、社會、經濟之演變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7期,頁83-111,民國68年5月。
    27.施丁:〈司馬遷評歷史人物〉,《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0年第1期,頁27-35。
    28.彭明:〈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歷史教學》,1980年第6期,頁2-7,天津,歷史教學社。
    29.廖應柏:〈房玄齡評述〉,《逢甲學報》,第13期,頁199-207,民國69年10月。
    30.王鐸全:〈歷史知識的特點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史地教學》,1981年1期,頁17-2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31.郝立本:〈歷史知識的特點與課堂教學〉,《中學史地教學》,1981年1期,頁21-26,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32.許道勛、趙克堯:〈魏徵與唐初政治〉,《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2期,頁38-46,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
    33.李欣:〈《人物評》淺議-還是老生常談〉,《人物》,1981年第3期,頁64-65,北京,人民出版社。
    34.魯弓長:〈千古詩聖杜子美-兼簡述新舊唐書之缺失〉,《暢流》,第63卷第5期,頁19-24,民國70年4月。
    35.裴烽、孫莉:〈歷史地科學地評價傑出人物的偉大作用〉,《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5期,頁6-11。
    36.邱添生:〈劉知幾的史通與史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頁51-72,民國70年5月。
    37.邢奕裴:〈關於歷史人物的教學〉,《歷史教學》,1981年第7期,頁57-58,天津,歷史教學社。
    38.林勤:〈畫聖吳道子〉,《建設》,第30卷第6期,頁41-42,民國70年11月。
    39.邱添生:〈張巡〉,《中國歷史人物廣播講座專集》,頁125-128,台北,教育部,民國71年。
    40.白壽彝:〈關於史學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學遺產的整理〉,《武漢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1期,頁1-8。
    41.原雁:〈話說『蓋棺論定』〉,《人物》,1982年第1期,頁157-158,北京,人民出版社。
    42.孫文範、李治亭:〈馬克思主義與歷史人物評價〉,《歷史學》,1982年第2期,頁9-1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43.殷登國:〈吳道子百代畫聖〉,《文藝月刊》,第155期,頁54-62,民國71年5月。
    44.鄧鴻光:〈對歷史人物認識的兩個層次〉,《歷史研究》,1982年第6期,頁1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45.史蘇苑:〈關於歷史人物評價五題〉,《歷史學》,1982年第12期,頁41-46,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46.洪俊、任崇岳:〈試談民族戰爭與少數民族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歷史教學》,1983年第6期,頁5-8,天津,歷史教學社。
    47.陸世澄:〈梅林論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教學》,1984年1期,頁12-15,天津,歷史教學社。
    48.程應鏐:〈談歷史人物的研究〉,《歷史研究》,1984年第2期,頁141-14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49.王吉林:〈從唐太宗的用人看貞觀年間宰相制度的變動(上)〉,《世界華學季刊》,第5卷第1期,頁1-18,民國73年3月。
    50.王吉林:〈從唐太宗的用人看貞觀年間宰相制度的變動(下)〉,《世界華學季刊》,第5卷第2期,頁15-34,民國73年6月。
    51.江連山:〈淺談分段評價、綜合評價歷史人物問題〉,《歷史學》,1984年第7期,頁56-6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52.姜東光、萬利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歷史學》,1984年第8期,頁45-5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53.降大任:〈評價歷史人物宜用「階段論」〉,《史壇縱論》,頁131-133,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54.陳其泰:〈「階段論」不能取代從總體評價歷史人物〉,《史壇縱論》,頁137-139,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55.降大任:〈再談「階段論」〉,《史壇縱論》,頁140-142,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56.黃椿:〈評價歷史人物亦宜用「方面論」〉,《史壇縱論》,頁143-145,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57.郭卿友:〈評論歷史人物要恪守「歷史條件論」〉,《史壇縱論》,頁146-148,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58.舒泰:〈也談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論〉,《史壇縱論》,頁149-151,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59.蘇雙碧、蕭黎:〈關於歷史人物評價的幾個問題〉,《歷史理論研究》,頁240-249,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60.蔣君章:〈魏徵與貞觀之治〉,《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7卷第8期,頁5-14,民國73年8月。
    61.成林:〈歷史人物評價問題討論述要〉,《歷史教學問題》,1985年第1期,頁49-51、44,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62.吳量愷:〈評價歷史人物與價值觀〉,《史學集刊》,1985年第2期,頁1-8,長春,吉林大學。
    63.林理炯:〈談談科技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問題〉,《歷史教學》,1985年第7期,頁51-53,天津,歷史教學社。
    64.吳克成:〈談初中一年級的歷史教學問題〉,《歷史教學》,1985年第7期,頁54-56,天津,歷史教學社。
    65.林敬文:〈千古諫官的典型-魏徵〉,《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8卷第9期,頁28-35,民國74年9月。
    66.瞿林東:〈古代政治人物的肖像畫-評《讀史集》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歷史教學》,1985年第9期,頁57-60,天津,歷史教學社。
    67.賈秉仁:〈淺談評價歷史人物〉,《歷史學》,1985年第10期,頁47-5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68.張念群:〈初中一年級歷史教學如何講評古代歷史人物〉,《歷史教學》,1985年第11期,頁55,天津,歷史教學社。
    69.韓樂學:〈試評隋煬帝〉,《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86年第1期,頁18-2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70.趙文潤:〈論歷史人物評價的幾個問題〉,《歷史學》,1986年第5期,頁43-4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71.吳廷嘉:〈歷史人物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歷史學》,1986年第7期,頁13-1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72.夏宏根:〈略論反面歷史人物評價中的幾個問題〉,《歷史學》,1986年第7期,頁20-2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73.常炘:〈五年來對歷史人物評價的一般理論探討〉,《中國史研究動態》,1986年第10期,頁6-11。
    74.史蘇苑:〈略論我國歷史人物評價問題之發展〉,《歷史學》,1987年第1期,頁53-5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75.蘇雙碧:〈歷史人物評價雜談〉,《中外歷史》,1987年6期,頁2-5,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76.邱添生:〈論唐代中葉為國史中世下限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5期,頁63-93,民國76年6月。
    77.王吉林,〈唐代馬嵬之變的政治意義及安史亂後宰相制度變化的趨勢:以肅宗朝為例〉,《史學彙刊》,第15期,頁27-52,民國76年7月。
    78.簡桐:〈關於歷史人物評價的幾個理論問題〉,《歷史學》,1987年第7期,頁54-6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79.屠炳春:〈歷史人物教學法-舟山模式教學單元類型初探〉,《國民教育》,28卷6、7期,頁22-39,民國77年1月。
    80.黃春木:〈教科書▬一個頗具爭議性的教育課題▬以新編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一冊為例〉,《今日教育》,第51期,頁44-51,民國77年1月。
    81.吳達德:〈歷史人物研究與心理分析〉,《歷史學》,1988年第1期,頁65-7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82.勞定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嘗試〉,《中學歷史教學》,1988年1期,頁35-4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83.龔奇柱:〈歷史教學社會功能的跟蹤調查及其思考〉,《中學歷史教學》,1988年2期,頁7-11,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84.徐冰、宋令維:〈歷史研究要注重研究歷史人物的思想動機〉,《歷史學》,1988年第2期,頁31-3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85.吳廷嘉:〈歷史人物研究與多學科合作〉,《史學情報》,1988年第3期,頁14-17,北京,人民出版社。
    86.林永匡、王熹:〈返樸歸真與畫龍點睛-近來來歷史人物研究漫談〉,《史學情報》,1988年第3期,頁18-20,北京,人民出版社。
    87.茅海建:〈傳統史學中的「奸臣」形象〉,《史學情報》,1988年第3期,頁21-26,北京,人民出版社。
    88.曹文柱:〈人:歷史的產物和歷史的主體-訪瞿林東教授〉,《史學情報》,1988年第3期,頁27-33,北京,人民出版社。
    89.元殳:〈歷史人物的再評價-讀《司馬光新論》〉,《史學情報》,1988年第3期,頁40-42,北京,人民出版社。
    90.昞姝:〈近年來歷史人物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史學情報》,1988年第4期,頁60-63,北京,人民出版社。
    91.文建:〈關於歷史人物評價的討論〉,《史學情報》,1988年第4期,頁113-115,北京,人民出版社。
    92.于包廷:〈中學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評價能力〉,《歷史學》,1988年第5期,頁48-5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93.尤克光:〈歷史人物與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1988年第6期,頁27-3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94.胡如雷:〈論隋唐五代在歷史上的地位〉,《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88年第6期,頁61-7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95.包根弟:〈論杜甫在唐代詩壇之地位〉,《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17期,頁103-109,民國77年6月。
    96.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第1卷第1期,頁122-128,民國77年7月。
    97.黃哲雄:〈以大樹國中歷史科成績統計結果說明簡化本國史教科書之必要〉,《歷史教學》,第1卷第2期,頁126-131,民國77年9月。
    98.單寶:〈歷史人物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歷史學》,1988年第11期,頁34-3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99.雷家驥:〈魏徵、房玄齡、李靖-貞觀之治〉,《歷史月刊》,第22期,頁34-37,民國78年11月。
    100.李國祁:〈漫談史學的傳記寫法〉,《國史館館刊》,第7期,頁17-23,民國78年12月。
    101.李屏南:〈歷史人物評價三題〉,《歷史學》,1990年第1期,頁33-3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02.王乾都:〈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綜述〉,《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0年第5期,頁45,西安,陜西師範大學。
    103.薛振東:〈歷史、歷史演義、歷史小說〉,《歷史學》,1991年第1期,頁25-3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04.李泉:〈孔子的史論和史學評論〉,《歷史學》,1991年第2期,頁82-87,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05.楊明:〈史書人物相貌描寫探微〉,《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3期,頁79-83。
    106.朱智文:〈論歷史評價〉,《歷史學》,1991年第6期,頁16-2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07.蔡杏芬:〈現行國中本國史教科書中的人物介紹〉,《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卷3期,頁157-163,民國80年10月。
    108.張小元:〈略論中國古代浩然偉健價值人格〉,《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1期,頁34-40。
    109.馬俊峰:〈關於評價的幾個問題〉,《人文雜誌》,1992年第1期,頁18-24,西安,人文雜誌社。
    110.周齊賢:〈中學歷史人物教學的探索〉,《中學歷史教學》,1992年第2期,頁47-5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11.王學典:〈偶然性、可能性與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東岳論叢》,1992年第4期,頁53-58,山東省社會科學院。
    112.張艷國、周溯源:〈論歷史評價與道德評價〉,《歷史學》,1992年第8期,頁23-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13.單寶:〈論歷史人物的多方位研究〉,《歷史學》,1992年第9期,頁19-2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14.李國祁:〈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月刊》,第59期,頁88-94,民國81年12月。
    115.馬俊峰:〈評價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雜誌》,第1993年第3期,頁5-9,西安,人文雜誌社。
    116.黃偉:〈君明臣直別議-試辨唐太宗與魏徵的關係〉,《人文雜誌》,1993年第3期,頁81-86,西安,人文雜誌社。
    117.沈鴻秋:〈指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之我見〉,《歷史教學》,1993年第7期,頁34-35,天津,歷史教學社。
    118.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上)-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卷1期,頁135-147,民國82年6月。
    119.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中)-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卷2期,頁104-122,民國82年8月。
    120.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下)-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卷3期,頁165-184,民國82年10月。
    121.遲克舉:〈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社會科學》,1993年第9期,頁32-3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2.李德藻:〈談談歷史人物教學〉,《中學文科教學參考》,1993年第9期,頁30-31,廣西,廣西教育學院。
    123.王仲孚:〈論兩岸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評價〉,《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3年第10期,頁4-10,西安,陜西師範大學。
    124.李喜所:〈走出人物研究的困境〉,《歷史教學》,1993年第12期,頁50-51,天津,歷史教學社。
    125.劉克輝:〈論歷史人物的個人責任問題〉,《史學月刊》,1994年第2期,頁106-111,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126.陳立旭:〈「蓋棺」可以「定論」?-論歷史評價的歷史性〉,《嶺南學刊》,1994年第4期,頁78-80。
    127.季淳為:〈歷史學科深化德育應注意的兩個問題〉,《歷史教學問題》,1994年第5期,頁45-47,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28.姜同春:〈淺談武則天的功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4年第8-9期,頁26-27,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129.譚宇權:〈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論述歷史人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卷3期,頁183-208,民國83年10月。
    130.譚宇權、賴美玲、謝荔荔、莊周華、顏淑玢:〈談中學歷史教師論述歷史人物的方法〉,《中等教育》,第46卷第1期,頁78-95,1995年2月。
    131.院中山:〈怎樣講述歷史人物〉,《歷史教學問題》,1995年第3期,頁44-45,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32.董秀娜:〈試論大陸初中歷史教科書第一、二冊的編寫與特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卷5期,頁163-172,民國84年10月。
    133.張月卿:〈歷史科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材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卷3期,頁169-190,民國84年10月。
    134.嚴志梁:〈我國的歷史教育和歷史教科書〉,《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10期,頁39-4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5.王仲孚:〈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人物評價問題〉,《歷史教育研究》,頁99-106,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教育指導委員會,民國84年12月。
    136.王雙懷:〈歷代對武則天的評價〉,《人文雜誌》,1996年第3期,頁69-74,西安,人文雜誌社。
    137.莫時聲:〈從《貞觀政要》看古代明君的標準〉,《中學歷史教學》,1996年第3期,頁26,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138.趙文祥:〈辯証客觀實事求是-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對歷史罪人評析的原則〉,《歷史教學問題》,1996年第4期,頁53-54、59,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39.張艷國:〈關於編寫歷史人物傳記的一些意見〉,《長白學刊》,1996年第4期,頁73-76。
    140.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歷史教學及相關問題之討論〉,《近代中國》,第113期,頁91-104,民國85年6月。
    141.張文玲,〈論歷史教學中的人物評價問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6年第7期,頁11-12,西安,陜西師範大學。
    142.林麗月:〈國中「歷史」本國史上冊的教材綱要與編輯構想〉,《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卷5期,頁6-11,民國86年2月。
    143.孫建國:〈也談歷史教學中的人物評價問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7年第3期,頁16-17,西安,陜西師範大學。
    144.楊洪林:〈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歷史教學》,1997年第3期,頁42-45,天津,歷史教學社。
    145.張貴球:〈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中學歷史教學》,1997年第3期,頁15-16,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146.王雙懷:〈本世紀以來的武則天研究〉,《史學月刊》,1997年第3期,頁111-115、44,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147.李志賢:〈歷代學者對武則天評價的爭議〉,《唐代的歷史與社會:中國唐史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唐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頁186-197,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
    148.吳思達:〈新頒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之社會學評析〉,《中等教育》,第48卷第5期,頁81-84,1997年10月。
    149.邱添生:〈女皇帝武則天評析〉,《空大學訊》,第205期,頁34-37,民國86年11月。
    150.瑞寅:〈杜甫何以被譽為詩聖?〉,《歷史月刊》,第121期,頁109-114,民國87年2月。
    151.張元:〈從具體描述到深入解釋-國中、高中歷史教學的區隔〉,《歷史月刊》,第129期,頁96-101,1998年10月。
    152.湯勤福:〈試論朱熹的歷史人物評價法〉,《上饒師專學報》,第18卷第5期,頁20-25,1998年10月。
    153.梁勵:〈略論中學歷史人物教學的基本原則〉,《中學歷史、地理教學》,1999年第1期,頁5-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54.徐立:〈淺談歷史人物教學〉,《歷史教學問題》,1999年第1期,頁54,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55.蘇雙碧:〈關於歷史人物評價的幾個問題〉,《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頁80-86。
    156.袁筱梅:〈新版《國中歷史科教科書》第一冊中秦漢人物的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卷5期,頁71-81,民國88年2月。
    157.曹寄奴、班震:〈論歷史人物評價中的三大關係〉,《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6期,頁66-68。
    158.范立舟:〈宋儒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頁7-12,1999年6月。
    159.熊守清:〈祖國大陸與台灣歷史教科書的比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第3期,頁10-13,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160.胡一華:〈評論歷史人物可從性格切入〉,《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1期,頁15-17,2000年2月。
    161.祝紅德:〈對中學歷史教科書作用的反思〉,《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第5期,頁16,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162.史平太:〈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鄭州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15卷第2期,頁52-53,2000年6月。
    163.胡一華:〈從哲學視角剖析與評價歷史人物〉,《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4期,頁12-15,2000年8月。
    164.王仲孚:〈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協辦,2000年11月。
    165.袁筱梅:〈歷史人物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協辦,2000年11月。
    166.胡一華:〈階級分析法仍是評價歷史人物的重要方法〉,《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6期,頁6-9,2000年12月。
    167.陳春梅:〈新編高中本國史(初版)有關台灣日治時期教材之分析比較及其與國中《認識台灣(歷史篇)》連貫性之探討〉,《歷史教育》,第8期,頁53-99,2001年12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