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雅仁
Hsieh, Ya-Jen
論文名稱: 男排國手兼任室內暨沙灘項目之自我探究
A Self-narrative of the Player both in the National Indoor and Beach Volleyball Teams Simultaneously
指導教授: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運動經驗敘說角色轉換
英文關鍵詞: sports experience, narrative, role transi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48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者為臺灣首位成為室內排球與沙灘排球賽的中華隊男子隊國手,且具有國際賽前三名的成績。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究兼任大學、企業聯賽、國家隊室內排球選手,以及沙灘排球男子隊國手之心路歷程,以深入瞭解自身室內排球與沙灘排球的訓練比賽過程及過程的轉換之道等三個課題。研究方法採自我敘說,藉由訓練日誌、比賽相片、影片、書信等協助經驗回溯,建構現場文本,並進行反思。從研究者的運動經驗探索發現: 一、十五年的室內排球經驗,奠立良好的專項基礎,並獲得大專及企業排球明星球員的光環。二、一年半的沙灘排球投入,是幻想與夢想的堅持,終能如願參加亞運,並獲得國際賽的成績。三、室內排球與沙灘排球角色的轉換,得忍受身心的不適,卻因能苦中作樂,於此過程獲得更多的成長。整體而言,堅持目標而願意全力以赴,則不是得到就是學到,皆是寶貴的收穫。

    The researcher was the first national team member in both indoor volleyball and beach volleyball in Taiwan simultaneousl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had won the top thre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ental journey of player playing the university games, the corporate league games, the national team indoor volleyball games, and the beach volleyball games at the same time perio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process of indoor volleyball and beach volleyball, self-narrative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raining dairies, game photos, videos, letters, etc.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s of experience to reflects themselves. From the research’s experience as a volleyball player, I foun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indoor volleyball for fifteen years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a player and made player wining the aura of being a star player in corporate league games. Second, the one-and-a-half-year investment in beach volleyball is the persistence of fantasy and dreams. I eventually participated in the Asian Games and w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ird, the conversion of indoor volleyball and beach volleyball characters is not easy. Players need to endure physical and mental discomfort, but because of the hard work, this process has gained more growth. Overall, sticking to the goal and being willing to achieve it is not a matter of getting it but learning it. To look back at this proves, it was a valuable harves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名詞解釋 3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室內排球之相關文獻 5 第二節 沙灘排球 11 第三節 運動員自我敘說 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2 第三節 研究信實度 23 第肆章 排球人生 25 第一節 投入室內排球 25 第二節 初識沙灘排球 30 第三節 跳跳人生 35 第四節 前進亞運 44 第五節 未完待續 53 第伍章 結論 57 第一節 室內排球之經驗回顧 57 第二節 沙灘排球之經驗回顧 58 第三節 室排、沙排之心路歷程分析 59 第四節 反思 60 引用文獻 62 中文部分: 62 英文部分: 67 附錄 附錄一 研究者簡歷 68 附錄二 國小參賽照片 70 附錄三 國小教練製作之畢業紀念冊 70 附錄四 國中時期照片 71 附錄五 高中首次入選國家隊 71 附錄六 高中首次進入甲組聯賽六強照片 72 附錄七 師大大學時期照片回顧 72 附錄八 碩班時期大專聯賽十一、十二連霸 73 附錄九 大專聯賽榮獲個人獎項(最佳邊線球員) 73 附錄十 首次參加全國運動會(沙灘排球) 74 附錄十一 北海岸自行架設之沙灘排球場 74 附錄十二 首次出國參加沙灘排球國際賽 74 附錄十三 沙灘排球參賽集錦 75 附錄十四 企業聯賽 75 附錄十五 訓練日誌 76 附錄十六 亞洲運動會代表團授旗典禮 76 附錄十七 亞洲運動會比賽場地 76 附錄十八 亞運比賽集錦 77 附錄十九 亞運結束後於facebook分享心情 77 附錄二十 印度世界巡迴賽對戰圖 78 附錄二十一 首度國際賽奪牌集錦 78 附錄二十二 頒獎典禮 79 附錄二十三 家人平時鼓勵LINE對話 79

    丁元生 (2017)。過程中的美好—一位非體保生成為SBL球員的敘說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丁興祥 (2012)。《專題導言》自我敘說研究:一種另類心理學。應用心理研究,56,15 – 18。
    王勇智、鄧明宇 (譯) (2003)。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Riessman, C. K., 1993)
    王俊明 (2011)。教練和選手的人際溝通能力對教練—選手之間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差異和團隊凝聚力的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1(1),98-117。
    朱婉儀 (2015)。鍛鍊、堅持、起飛:朱木炎榮耀奧運築夢歷程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江欽賢 (2014)。「跳」出自我,「繩」采飛揚:新手教師與菜鳥學生的偶然遭逢。國北教大體育,9,40-46。
    李士範、李士賢、王銘揚、林献巃 (2013)。排球攔網技術實務及運用探討。臺中科大體育學刊,9,121-131。
    何粵東 (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沈緯鈞、廖主民,(2012)。我們是有默契的團隊?-默契的概念與內涵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6(2),197-205。
    余清芳 (1995)。陽光新寵兒-沙灘排球。光武學報,20,429- 438。
    李建平 (1996)。排球運動之體能訓練原理。臺灣體育,87,66-72。
    李建平、鄭金昌、陳淑利 (2011)。運動心理技能實證研究之文獻探討。排球教練科學,17,23-35。
    吳忠政 (2003)。現代排球運動之體能訓練探討。體育學系系刊,3,125 -133。
    吳海助 (2001)。大專國中手球隊經營之研究。臺北:康鼎。
    林怡君 (2017)。田徑夢想之路 : 競速人生的自我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臺北市。
    林正常 (2001)。運動訓練法。臺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
    林正常 (1989)。運動訓練與科學。臺北市,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鎮坤 (2008)。競技運動的迷思與省思。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7,1-6。
    林涓 (2013)。羽球雙打搭檔關係研究:以他者為中心的反省。身體文化學報,17,111-121。
    林培元 (2005)。網球雙打比賽中運動員拍掌行爲現象之初探。政大體育研究,17,49-66。
    易芳如、蔡崇濱、楊榮俊 (2015)。心理技能訓練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休閒運動管理學刊,1,8-19。
    周文祥 (1999)。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的概念與應用「運動表現是結合身、心、技三合一的整體表現」。雲科大體育,2,25 - 32。
    高勳芳、林盈助、王向葵等譯 (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心理。(Maxwell,J.A.,1996)。
    翁開誠 (2002)。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臺北:張老師。
    翁志成 (2001)。運動訓練概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席占田 (2006)。論排球賽場上戰術意識的培養方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34(1)。
    郭嘉秘 (2014)。「拼命鐵娘」:一位永不妥協的女性田徑運動員之生命故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臺北市。
    陳雅芬、鄭俊傑、丁維賓 (2015)。敘說探究方法在運動員生命研究中之應用。真理大學;會議論文,247-262。
    陳慧珍、林清香、賴麗雲 (2004)。排球競賽特性與運動員肌力、爆發力訓練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2,199 – 210。
    陳麗萍 (1997)。六人制排球扣球發展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1(3),43-48。
    陳松盛、李黛芬 (2000)。排球運動專項力量素質發展原則及訓練方法概述。大專排球研究論文集,6。
    陳膺成、林槐庭、黃長福 (2013)。沙灘排球選手與室內排球選手沙地起跳動作之差異。大專體育學刊,15(1),64-74。
    陳怡婷、黃崇儒、洪聰敏 (2011)。優秀桌球選手最佳運動表現的心理狀態。大專體育,13(1),44-54。
    寇彧 (2002)。青少年道德判斷、價值取向發展及其與道德觀念影響源之關係。應用心理研究,14,151-187。
    張萍 (2000)。排球。臺北市:國家。
    張宴春 (2016)。魂正.球正:新園女排模範教練之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許樹淵 (1996)。競技體能與訓練。1996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程峻、黃瑞臻(2007)。沙灘排球跳躍動作分析。大專體育雙月刊,86,152-155。
    黃幸玉 (2007) 。「向東洋魔女挑戰」一位前女子排球運動員運動生涯之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崇儒 (2003)。運動員自信心來源量表的編製。大專體育,5(2),91-101。
    彭逸坤 (2010)。室排選手轉戰沙灘排球運動所面臨技術動作差異之探討。排球教練科學,(16),1-8。
    彭逸坤 (2013)。最新沙灘排球運動規則修訂與演變之探討。排球教練科學,(19),26-30。
    彭逸坤 (2002)。沙灘排球防守動作與戰術分析。大專排球論集,8,133-136頁。
    彭逸坤 (2005)。沙灘排球運動技戰術之分析與實際應用之探討。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彭逸坤 (2007)。沙灘排球運動戰術應用之研析。排球教練科學,10,29-36頁。
    彭逸坤 (2008)。探討沙灘排球運動攻、防技戰術之策略應用。大專體育,95,30-36。
    彭逸坤、黃清裕 (2003)。最新沙灘排球規則之修正與形成原因之探討。大專體育,64,115-118。
    鄒治華 (1992)。沙灘排球運動在世界和中國。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10-12。
    解德春、洪至祥 (2012)。如何培養排球運動選手的戰術意識分析。淡江體育,15,67 -74。
    解德春 (2009)。臺電隊參加2004年至2008年企業男排聯賽之技術成效分析。大專體育,12,64-74。
    葉逸欣 (2007)。優秀排球選手轉任教練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溫國昌 (1986)。乒乓球教學與訓練。大陸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23-202頁。
    鄭世賢 (2002)。排球自由球員在比賽時的運用及訓練方針。大專體育,58,19-24。
    鄭筱澐 (2011)。尋找運動訓練的實踐之路—一位羽球菜鳥教練的生命成長故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一民 (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述亮 (2007)。淺談排球運動員戰術意識的訓練。湖北體育科技,26(6)。
    樊正治 (1987)。運動指導法。臺北市,正中書局。
    蔣來福 (2008)。以目標取向理論探索擊劍選手的動機。競技運動,10(2),1-8。
    蔡崇濱 (2000)。運動科學在排球訓練上的應用。成大體育,34,7~15。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心理。(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蔡崇濱 (1992)。漫談沙灘排球運動。臺灣體育,61,31-40。
    蔡依玲、林如瀚、林清和 (2009)。運動覺與運動知覺之探討。國北教大體育,4,80-86。
    蔣郁芬 (2017)。一個機緣、一份執著:以自我民族誌探索美麗排球人生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戴暐杰 (2017)。沿著思緒的足跡:一位空手道運動員接觸行政工作之自我民族誌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盧俊宏 (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闕維正、林顯丞 (2002)。大專院校興建沙灘排球之可行性探析。大專體育,60,125 -130。
    簡偉倫、潘旭章、黃僅喻、謝沛蓁 (2017)。心理資本對運動員重要性之探討。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3,173-178。
    蘇國慶 (2010)。我國沙灘排球科研現況分析。甘肅科技,26(15),90-91。
    龔之強、余清芳 (1997)。排球運動員在比賽中影響心理狀態因素及其訓練。光武學報,601-312。
    龍柏安 (民107年3月31日)。大專排球聯賽 臺師大完美11連霸。中央社。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spt/201803310295.aspx
    英文部分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London: Sage.
    Richardson, L.(1994). Writing: A method of inquiry.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pp.324-329). Thousand Oaks, CA:Sage.
    Schafer, R. (1992). Retelling a life: Narration and dialogue in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Basic Books.
    Bahr,R.,& Reeser,J.C. (2003). Injuries among worldclass professional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1(1), 119-125.
    David E.Conroy& Jonathan N. Metzler.(2004) .Patterns of Self-Talk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Competitive Anxiety, Sport Psychology, 26(1),69-89.
    Forbes, J . L. (1989) The cognitive psychobiology of performance regulatio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9,202-20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