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毓茜 Huang, Yu-Chien |
---|---|
論文名稱: |
《紅樓復夢》人物研究 |
指導教授: | 胡衍南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5 |
中文關鍵詞: | 紅樓復夢 、紅樓夢 、續書 、陳少海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2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嘉慶四年陳少海(號小和山樵)所撰《紅樓復夢》中主要人物為研究主體,以論述《紅樓復夢》作為最早的一批《紅樓夢》續書,與原作之間的承衍、改寫與對話,並通過陳少海對書中角色性格的經營,探考其背後所寄託的思想傾向及價值選擇,企圖朗現《紅樓復夢》——既是《紅樓夢》續書群之一,亦是獨立著作——應有的時代意義與光彩。自嘉慶以來,多數關涉《紅樓復夢》的評述,或是將之與其餘《紅樓夢》續書視作一個整體,一概而論,或指摘其「效顰」、「續貂」、「雜亂無章」,然而這樣的評判有很大程度是受限於《紅樓夢》作為經典,讀者自然期待附驥而傳者必非等閒之輩的主觀心理,因而未能客觀地針對《紅樓復夢》文本本身進行細讀、品味與價值定位。因此本論文專以活躍於《紅樓復夢》的主要人物為研究對象,先探究作者陳少海形塑人物的藝術筆法,並指出其以「似是而非」的思想精神為經,向《紅樓夢》取經、承衍以至悖離之處,以確立《紅樓復夢》筆下人物創作時的主體性及其與原作在書寫上的繼承關係,證明《紅樓復夢》的成書誠然有其用心與可貴,足堪研究;其次就陳少海對《紅樓夢》既有人物或扭轉顛覆、或推崇高舉、或冷落淡化的各式形象改寫,進行專章、專門討論,以釐清作者在當時「右黛」的閱讀主流,如何另闢蹊徑,通過對「不為情染,別開生面」的薛寶釵總總頌揚,及其他人物一脈相承的臧否標準,寄託自身理想價值,表現對女教「婦德」思想的高度認同,因此通篇不僅洋溢對女子持家之才的看重,甚而摻入英雄、神魔小說元素,傳遞「移孝作忠」的思想核心,藉以緊密切合「以忠孝節義為本」的〈凡例〉主張。通過對《紅樓復夢》人物形象藝術表現的檢驗,及發掘作者陳少海面對時代問題所呈現的思考與反省,全書確有其巧妙構思於其中,且有守有創,無違續作的基礎精神,因此本論文最終企圖指出「續書」的價值並非超越原作,打造經典,而是是否得以藉由文字傳達自身精神理念,且文字內涵是否足以支撐其續作企圖,據此縱然研究結果瑕瑜互見,亦有其值得參酌之處,而《紅樓復夢》正做了良好示範。
參考書目
一、古籍文獻(依作者時代先後排列)
〔宋〕司馬光:〈居家雜儀〉,《古今圖書集成》第三二四冊,上海:中華書局影印本,1934。
〔明〕羅貫中原著,〔清〕毛宗崗評改,穆儔等評點:《三國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明〕歸有光著,周本淳校點:《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長沙:岳麓書社,1994。
〔清〕陸圻:《新婦譜》,《叢書集成續編》第六十二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清〕徐士俊:《婦德四箴》,《叢書集成續編》第六十二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清〕藍鼎元:《女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十一輯,新北:文海出版社,1977。
〔清〕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彩畫本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
〔清〕曹雪芹著,張俊、聶石樵、周紀彬注釋:《紅樓夢校注本》,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逍遙子:《後紅樓夢》,新北:建宏出版社,1995。
〔清〕秦子忱撰,楊力生、鍾離叔校點:《秦續紅樓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清〕秦子忱:《續紅樓夢》,新北:建宏出版社,1995。
〔清〕小和山樵:《紅樓復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嫏嬛齋刊本。
〔清〕小和山樵:《紅樓復夢》,新北:建宏出版社,1995。
〔清〕蘭皋居士:《綺樓重夢》,新北:建宏出版社,1995。
〔清〕愛新覺羅裕瑞:《棗窗閒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大某山人姚梅伯:《紅樓夢類索》,上海:珠林書店,1940。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筆記小說大觀》三十三編第四冊,台北:新興書局,1983。
〔清〕周溶、汪韻珊:《同治祁門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第五十五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清〕崑岡等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本。
〔清〕吳克岐:《懺玉樓叢書提要》,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清〕郭開溎:《京江郭氏家乘》,清宣统三年(1911)續古堂活字本。
二、專書(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修訂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台北:里仁書局,1982。
王國維、太愚、林語堂等著:《紅樓夢藝術論(甲編三種)》,台北:里仁書局,1984。
王朝聞:《論鳳姐》,《王朝聞集》第五卷,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0。
王旭川:《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吳功正:《小說美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李辰冬:《紅樓夢研究》,新北:正中書局,1946。
李忠昌:《古代小說續書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李希凡:《紅樓夢藝術世界》,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二版。
呂啟祥:《紅樓夢會心錄》,台北:貫雅文化公司,1992。
呂啟祥:《紅樓夢尋:呂啟祥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
周書文:《紅樓夢人物塑造的辯證藝術》,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周思源:《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釵》,北京:中華書局,2006。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林安梧:《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林依璇:《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林景蘇:《不離情色道真如——《紅樓夢》賈寶玉的情欲與悟道》,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
林冠夫:《紅樓夢縱橫談——林冠夫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二版。
段春旭:《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續書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俞平伯:《俞平伯論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俞平伯:《紅樓心解》,西安:陝西大學出版社,2005。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
祝宇紅:《「故」事如何「新」編:論中國現代「重寫型」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康來新:《紅樓夢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3。
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0二版。
梅新林:《紅樓夢哲學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
張云:《誰能煉石補蒼天——清代《紅樓夢》續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
黃霖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
馮爾康:《生活在清朝的人們:清代社會生活圖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
楊家駱主編:《宋本禮記鄭注》,新北:鼎文書局,1972。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
詹丹:《紅樓情榜》,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4。
賈貴榮、杜澤遜輯:《地方經籍志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
趙建忠:《紅樓夢續書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齊浚:《持守與嬗變——明清社會思潮與人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
劉大杰:《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
蔣和森:《紅樓夢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台北:里仁書局,2006。
歐麗娟:《大觀紅樓(綜論卷)》,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墨人:《紅樓夢的寫作技巧》,新北:昭明出版社」,2001。
譚邦和:《明清小說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三、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佩琴:〈《紅樓夢》續書研究〉,《紅樓夢學刊》1998年第3輯,頁268-291。
孔慶東:〈《紅樓夢》續的文化意義〉,《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6卷第3期(2011年6月),頁1-4。
江慰廬:〈《紅樓復夢》中反映的清代鎮江文化、風習三事〉,《鎮江師專學報》1986年第4期,頁86-90。
成貽順:〈從《紅樓復夢》看清代鎮江的戲曲、曲藝活動〉,《藝術百家》1998年第1期,頁113-117。
朱傳明:〈兩種生命的存在方式——林黛玉、薛寶釵形象及其文化意義〉,《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1輯,頁155-166。
朱燕:〈漫說小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第4卷第3期(2002年9月),頁70-74。
杜景華:〈賈寶玉的自由與徬徨〉,《紅樓夢學刊》1988年第1輯,頁97-119。
李雪明:〈論《紅樓夢》續書的意義及其歷史地位〉,《閱讀與寫作》1994年第2期,頁12-14。
李之鼎:〈《紅樓夢》:男性想像力支配的女性世界〉,《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6期,頁213-222。
李希凡、李萌:〈「可嘆停機德」——薛寶釵論〉,《紅樓夢學刊》2005第2輯,頁203-229。
李希凡、李萌:〈「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晴雯論〉,《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第24卷,頁1-9。
李希凡、李萌:〈「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賈探春論〉,《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2輯,頁105-131。
李根亮:〈試論清代續書作者對《紅樓夢》的接受〉,《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10期(2006年10月),頁4-7。
李慶霞:〈歡聲和哀曲——釵黛形象在清代的影響研究〉,《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7年3月),頁69-73。
李聆匯:〈顧太清《紅樓夢影》對賈寶玉形象的重塑〉,《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5期,頁63-65。
周中明:〈以假求真——論賈寶玉形象的塑造〉,《紅樓夢學刊》1985年第1輯,頁67-90。
周書文:〈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脂硯齋論《紅樓夢》人物形象的塑造特點〉,《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第3期,頁85-91。
周志波:〈明清小說中的花園意象〉,《名作欣賞》2008年第14期,頁18-22。
俞平伯:〈《紅樓夢》中關於「十二釵」的描寫〉,《文學評論》1963年第4期,頁19-56。
胡衍南:〈清代中期世情小說研究——以《蜃樓志》、《雅觀樓》、《痴人福》、《玉蟾記》為主〉,《國文學報》第47期(2010年6月),頁263-290。
胡衍南:〈論《紅樓夢》早期續書的承衍與改造〉,《國文學報》第51期(2012年6月),頁179-201。
紀德君:〈明清時期「世情小說」的創作方式及其變異〉,《四川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頁61-68。
徐愛梅:〈《紅樓夢》早期續書熱成因〉,《荷澤師專學報》第22卷第3期(2000年8月),頁15-17。
徐愛梅:〈《紅樓夢》早期續書:《紅樓夢》的形象化批評〉,《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第11卷第1期(2002年2月),頁79-83。
高玉海:〈晚清學者對小說續書的批評〉,《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2001年11月),頁31-35。
高玉海:〈「紅樓夢續書」理論及裕瑞的批評〉,《紅樓夢學刊》2003年第3輯,頁321-332。
高玉海:〈論明清小說續書的接續方式〉,《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2006年2月),頁31-34。
高玉海:〈近三十年《紅樓夢》續書創作述評〉,《紅樓夢學刊》2009年第6輯,頁116-129。
高月、梁喜靜:〈賈寶玉「女兒觀」與曹雪芹「女性觀」之比——以「魚眼睛」論為中心展開的論述〉,《北方文學》2010年第5期,頁8。
郜文靜:〈賈探春的管理才能研究述略〉,《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3輯,頁332-346。
陳妮昂:〈由《紅樓夢》及其續書探討賈寶玉之角色變遷〉,《國文天地》第9卷第7期(1993年12月),頁33-41。
陳璇:〈19世紀《紅樓夢》續書研究簡述〉,《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6年9月),頁52-55。
陳璇、許立鶯:〈《紅樓夢》續書研究——以文學批評為中心〉,《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8-21。
陳會明:〈古代小說續書研究探尋〉,《龍岩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7年10月),頁49-51。
張錦池:〈論林黛玉性格及其愛情悲劇〉,《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2輯,頁113-153。
張曉楠:〈殊路同歸話釵黛〉,《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頁39-43。
張景:〈傻大姐的「巧」安排——兼談《紅樓夢》續書的合理性〉,《湘潮》2010年第5期,頁56。
張鴻聲、馮佳:〈何其芳藏《紅樓夢》及各種續書版本〉,《紅樓夢學刊》2012年第4輯,頁69-77。
張云:〈《紅樓夢》續書研究述評〉,《紅樓夢學刊》2013年第1輯,頁168-191。
黃錦珠:〈《紅樓夢》的近代續書(1840-1918)〉,《臺北師院學報》第9期(1996年6月),頁171-193。
黃強:〈明清小說多續書原因新探〉,《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2期,頁5-18。
曾令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原初語境、後代詮釋及其歷史意義試探〉,《中國文學研究》第35期(2013年1月),頁97-135。
楊立瓊:〈清代嘉慶年間《紅樓夢》續書初步研究——兼論續書作者對釵黛二人的褒貶態度〉,《固原師專學報》第27卷第2期(2006年3月),頁22-27。
趙建忠:〈《紅樓夢》續書的源流嬗變及其研究〉,《紅樓夢學刊》1992年第4輯,頁301-335。
趙建忠:〈《紅樓夢》續書研究補考〉,《紅樓夢學刊》1998年第3輯,頁292-304。
趙建忠:〈「涉紅小說」《小紅樓》補考——兼談《紅樓夢》續仿研究的當代進展〉,《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5輯,頁207-216。
廖咸浩:〈說淫:《紅樓夢》「悲劇」的後現代沉思〉,《中外文學》第22卷第2期(1993年7月),頁85-99。
樓霏:〈論賈寶玉的女兒觀〉,《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3輯,頁205-227。
歐麗娟:〈身分認同與性別越界——《紅樓夢》中的賈探春新論〉,《臺大中文學報》第31期(2009年12月),頁197-242。
歐麗娟:〈論《紅樓夢》中的隱讖系譜與主要表述策略〉,《淡江中文學報》第23期(2010年12月),頁55-98。
歐麗娟:〈論《紅樓夢》中人格形塑之後天成因觀——以「情痴情種」為中心〉,《成大中文學報》第45期(2014年6月),頁287-338。
蔡亞平:〈論讀者與明清通俗小說續書的關係〉,《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1期,頁15-29。
縢云:〈也談賈寶玉的鄙棄功名利祿〉,《文學評論》1978年第5期,頁89-97。
蕓子:〈同情的了解——我看續書〉,《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3輯,頁201-210。
薛巧英:〈《紅樓夢》續書與續書現象〉,《語文學刊》2008年第7期,頁12-14。
應必誠:〈為什麼《紅樓夢》續書都難以成功〉,《秘書》2012年10月,頁45-48。
聶欣晗:〈「溫柔敦厚」小說觀與《紅樓夢影》的詩性書寫〉,《紅樓夢學刊》2010
年第2輯,頁77-89。
蘇萍:〈真應憐愛讀香菱〉,《紅樓夢學刊》2014年第5輯,頁251-262。
四、學位論文(依畢業年限先後順序排列)
崔溶澈:《清代紅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張孟珠:《清代貞節的實踐及其困境》,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王曉丹:《《紅樓夢》古今續書譾論》,大連:遼寧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3。
陳璇:《《紅樓夢》續書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3。
馬靖妮:《《紅樓夢影》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4。
李根亮:《《紅樓夢》的傳播與接受》,武漢: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5。
郭素美:《《紅樓夢》續書研究》,南昌:南昌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
陳蓉萱:《《紅樓夢》丫鬟析論——以重點人物為主》,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
白薇:《清代中後期廣東地區通俗小說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胡海義:《科舉文化與明清小說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9。
熊立娟:《論《紅樓夢》對於新時期續書創作的影響》,天津:天津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
汪品潔:《紅樓夢悲劇意識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
五、外國譯著(依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俄〕高爾基著,孟昌等譯:《論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瑞〕卡爾‧榮格(Jung, Carl G.)等著,黎惟東譯:《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
〔英〕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0二版。
〔俄〕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美〕夏志清著,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加〕弗萊(Frye, N)著,陳慧、袁憲軍、吳傳仁譯:《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英〕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新北:木馬文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