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麗婷
Chen Li-Ting
論文名稱: 嘉義市公立國中學生體位與飲食行為、身體活動相關研究
The Study on the Weight States, Dietary Behavior,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a Yi City
指導教授: 李景美
Lee, Ching-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青少年體位飲食行為身體活動
英文關鍵詞: Adolescent, Weight states, Dietary behavior, Physical activ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飲食行為及身體活動與國中學生體位之間的關係,國中學生體位影響因素大致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已無法介入改變,而環境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飲食以及身體活動,本研究以此兩大變項為主軸來探討;以嘉義市八所公立國中學生為母群體,抽取12個班級為樣本,共有452人,採用結構式問卷由研究者及各校校護協助施測,問卷分為三部分,個人基本資料、飲食及身體活動,飲食部分參考教育部(1999)所編之學生體重控制手冊中的飲食狀況評量表進行修改,身體活動部份則採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國中版)─自填圖卡短版」,此量表是國立陽明大學劉影梅博士於2003年取得版權,了解飲食及身體活動和學生體位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可以與實務相結合,了解嘉義市國中學生不良體位主要原因之後,對於教育單位想要施行的改善不良體位方案可以有所助益。
    本研究發現嘉義市公立國中學生以體位正常者居多約占五成,過重/肥胖者約占三成,過瘦者則接近兩成;國中生的體位會因性別而有顯著差異,且女生過瘦情形比肥胖情形比率更高,男性則是肥胖情形比過瘦情形比率更高;國中生的體位會因為點心、飲料及宵夜攝食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體位過重/肥胖的國中生,其點心、飲料及宵夜攝食的情形較體位過瘦及正常的國中多;國中生體位會因為進行中等費力身體活動的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
    建議在健康教育課程上應務實進行營養教育,將男女生分開上課,對於女性國中生可以著重讓其認識自我身體意象,避免一昧崇尚「瘦即是美」的錯誤觀念,學習正確看待自己的身體;男姓國中生的部分可以教導正確的飲食觀念及食品的選擇,讓其可以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選擇對自己較健康的食物。在點心、飲料及宵夜部份,也應落實在營養教育中,教導食物的選擇以及良好飲食習慣的建立。在運動部分則應設計中等費力身體活動,讓學生可以每天運動,並且持續的加長運動的時間。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weight states, dietary behavior,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a Yi Cit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eight states includ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a Yi City. Fifteen clas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with valid questionnaire being 452.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the researcher and school nurse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ree par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dietary behavior,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e study tool was adapted from the “Student Weight Control Manual edi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99) and the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APQ) " by Dr. Ying-Mei Liu (2003).
    The study found that about half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a Yi City had normal weight states, with overweight/obese and too-thin being about thirty percent and twenty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weight sta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The rate of too-thin among the femal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verweight/obese. In contrast, the rate of overweight/obes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oo-thin among the male students. The weight sta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nacks taking, sweet-beverage drinking, and snack taking before going to bed. Compared to the too-thin and normal weight states groups, the overweight/obese group took more snacks, drank more sweet beverages, and took more snacks before going to bed. In addition, the weight sta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ime spend on moderate activ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emphasize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female students, nutrition education should assist them to explore body image and to correct the myth of “thin is beautiful.” For male students, they should be taught the concept of proper diet and how to appropriately choose healthful foods. Snack taking, sweet-beverage drinking, and snack taking before going to bed should also be discussed in the nutrition class to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eating habits. In addition, schools should develop moderate activity for the studen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take exercise daily and longe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解說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兒童青少年不良體位定義、衡量標準以及現狀 9 第二節 兒童青少年肥胖或過瘦的危險性 22 第三節 飲食與不良體位發生率之間的關係 25 第四節 身體活動與不良體位之間的關係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分析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體位分析 54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分析 56 第四節 研究對象的身體活動量情形 62 第五節 體位與背景因素之關係 68 第六節 體位與飲食行為關係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104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05 附錄三 「國際身體活動量表(IPAQ)-青少年自填圖卡短版」使用同意書115

    中文文獻
    丁文貞(2001)。肥胖與非肥胖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丁翊芮(2008)。台北市學童生活型態、飲食行為和身體體位之趨勢分析。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文豐(2001)。臺北市國小學童生活壓力與其身體活動量及健康體適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王瑞蓮、蕭寧馨(2003)。台灣營養調查 NAHSIT I 1993~1996之飲食多樣性與其對營養充足程度的影響。臺灣營養學會雜誌,28, 52-64。
    方進隆(1992)。規律運動與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中華體育,5(4),1-7。
    吳仁宇(2001)。學校實施學生體重控制之意義及重要性。在教育部體育司編著,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第9 章,頁105-123)。台北市:教育部。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台北:五南。
    行政院衛生署(2001-2002)。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台北:李美璿、林士傑、潘文涵。
    行政院衛生署(1991)。國民營養指導手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1998)。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1998)。台灣地區3~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質量指數。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各年齡層運動健康促進計畫,運動健康指導手冊。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李翠霞(2007)。不同體重水平對廣西成年人呼吸和心血管機能影響及其相關性調查。廣西醫科大學學報,6,105。
    巫菲翎(民89)。臺北市國小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肖延風、楊玉鳳、何宏靈(2001)。單純肥胖兒童家庭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China Public Health,11,25-27。
    林文煌、謝伸裕(2004)。兩種簡易法對體脂肪百分比預測準確性之研究。師大體育,34,18-31。
    林宜洵(2007)。身體活動量對不同體位國中生心率變異性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林貴福、盧淑雲(1998)。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師大書苑。
    林貴福(2000)。體適能和學校教學。學校體育雙月刊,10(4),4-8。
    林薇,楊小淇,杭極敏,潘文涵(2006)。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2001-2002 台灣國小學童飲食營養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結果,國民營養現況1999 - 2002 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北:行政院衛生署,71-112。
    林薇、范郁如、黃巧燕、藍淑珍(1999)。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卓俊辰、錢紀明、鄭志富、楊忠祥(2002)。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卓俊辰 (2004)。2004國小體適能教學手冊 (教師專用)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主編。教育部印行。
    祝年豐(2006)。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1-2002:台灣國小學童肥胖及其相關合併症流行病學。行政院衛生署,國民營養現況:283-296。
    翁義和(2002)。幼兒及兒童日常生活行為與問題。民國九十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初步研究成果(No.9)。
    教育部(1999)。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3)。九十二年度台閩地區中小學校學生身體發育測量結果。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體育司(2004)。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五年計畫(台體字第0930110793號函公佈)。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體育司(2005)。94學年度國民中小學生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體育司(2005)。台閩地區各級學校學生身高、體重、胸圍測量報告書(第二十八期)。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體育司(2006)。建構學校體育優質體系簡報。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陳思遠(2001)。身體活動與身體組成。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健康促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第二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
    陳素玲(2006 年5 月6 日)。勞工十大死因。聯合晚報,2 版。
    陳偉德、吳康文、宓麗麗、劉瑞籣(1994)。重高指數簡易而準確之小兒體重評估法。台灣醫誌,92,28-34
    陳偉德、江界山、黃伯超 (1999) 。改訂的生長曲線圖:台灣地區,1997。中臺灣醫誌 4:256-263。
    許惠玉(2003)。臺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玉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間的關係。臺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碩士論文,台北。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0)。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文獻回顧研析計畫——兒童之肥胖問題與對策。台北: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6)。教育部94年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成果報告書。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國民中學健康教育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國民中學健康教育上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梁文薔(2001)。減肥!減肥!--從減肥熱潮談為什麼這麼胖?。健康世界,189(309),39-54。
    曾明淑(2000)。兒童體位之評定及影響因素。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曾美娟(2006)。國中生體型意識、身體活動及飲食行為相關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美娟、高毓秀、李裕菽(2007)。桃園縣國中生外表取向、身體滿意度與飲食行為。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7,1-26。
    黃上芙(2005)。影響國小學童體位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麗卿(2005)。國民健康局學童健康檢查簡報資料。頁21
    黃伯超、游素玲、林月美、朱志良 (1992)。 我國成年人性別、年齡別、身高別體重及過重與肥胖界定之探討。中華營誌 17:157-172。
    黃奕清、吳仁宇(2000)。台灣地區6.5~18.5歲學生不同身高值之體重分析。公共衛生,27(3),167-178。
    楊雅安、劉佩茹、何建良、湯馥君(2001)。運動量與電視觀賞對學童身體質量指數之影響。體育學報,30,301-310。
    游素玲(2000)。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文獻回顧研析計畫-兒童肥胖問題與對策。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游素玲(2000)。兒童之肥胖問題與對策。台北: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彭臺臨(2007)。臺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其政策意涵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蔡錦雀、陳麗華、王俊明(1998)。國民身體活動程度及健康體能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6,153-160。
    葉麗芳(2008)。中等學校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相關因素及與肥胖關係之研究 -以台北市某完全中學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嘉義市教育處(2008)。嘉義市95、96學年度體位差異統計。嘉義市教育處
    駱菲莉、王瑞蓮、蕭寧馨 (2006) 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0~2001:台灣國小學童維生素B1與維生素B2之營養狀況。國小學童營養現況 pp. 139-60。行政院衛生署,台北市。
    劉影梅(2005)。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94年度執行案-營造健康體位環境及建立執行機制94年度期中報告。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蔣競雄(1997)。肥胖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8(1),22-23。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