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婉琦
Chou, Wan-Chi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中學卓越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
The Study of Taipei Junior High School Outstandi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指導教授: 陳玉娟
Chen, Yu-Ch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卓越校長領導行為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Outstandi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9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4下載:7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卓越校長的領導行為,探析卓越校長學校領導的理念、在領導實務上所展現的行動、學校領導面對的困境與挑戰、以及因應策略,並據以歸納卓越校長學校領導的成功範式。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質性研究訪談法,以臺北市國民中學曾經榮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的校長為研究對象,透過對兩位卓越校長及其學校各一位相關人員,共四位受訪對象的訪談,並輔以文件檔案,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整理與歸納,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其他校長或相關單位參考。
    綜合本研究訪談結果的歸納分析,得到以下之結論:
    一、卓越校長本於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從教育行動中創造人生的價值。
    二、卓越校長引領學校願景與方向,凝聚全員共識,傳遞教育核心價值,實現學校願景。
    三、卓越校長提供成員支持與激勵,發展學校人才,建立關懷信任的校園文化。
    四、卓越校長建立支持性組織分工,以分布式領導強化校務運作效能,引領教育變革。
    五、卓越校長提供課程與教學支持系統,建立反饋機制,豐富學習內涵,確保教學品質。
    六、卓越校長建構策略聯盟以導入資源,建立學校口碑與品牌,積極行銷學校。
    七、卓越校長學校領導的困境與挑戰,在於不易共構團隊願景、少子化衝擊及利益關係人多元的期待。
    八、卓越校長以豐厚學養建構領導的論據,開放同理回應各利益關係人的期待。
    九、卓越校長形塑以信任為變革取向的學校文化,營造有共榮感的校園氛圍,以共構願景與行動。
    十、卓越校長以系統思考與行動實踐,設定學校發展階序,轉化困境與挑戰,永續校務經營。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outstandi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of Taipei City and analyze their leadership concepts and action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ey faced, and the strategies they used to deal with the plights. The study then inducts the successful paradigms of the outstanding principle leadership.
    To achieve the goals above, the researcher applies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 research to this study. Totally four interviewees are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two outstanding principles who have received the award of Principals of Excellent Leadership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wo school-related personnel who have collaborated with the two principles respectively. Through interviews and supplementing with literature review to collect, analyze, and organize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er conducts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other principles and associated units to use as referneces.
    The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are shown as followed.
    1.Outstanding principals create the value in life from educational behaviors based on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2.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set direction for school vision, reach consensus as a team, pass on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nd achieve school vision.
    3.Outstanding rincipals would support and encourage school members, cultivate talented people, and create warm and reliable atmosphere at campus.
    4.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lead the education reformation by establishing supportive work division and providing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o reinforce efficiency of school operation.
    5.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and ensure teaching quality by offering support and feedback systems fo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6.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build strategic alliance to gain educational resource, establish brand for school, and market school actively.
    7. Outstandi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lie in the uneasiness of setting team visions together, the impact brought by the dropping of birth rate, and the multi-expectation on stakeholders.
    8.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school leadership with sufficient knowledge and respond to expectations of school stakeholders with open mind and empathy.
    9.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create school culture based on reliability as the orientation of reformation and build school atmosphere that is co-honored to build vision and action together.
    10. Outstanding principals would set developing process for school and transform the plight and challenge by providing Systems Thinking and action practice, thus to operate the school sustainabl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校長領導行為的意涵與理論發展 7 第二節 卓越校長領導行為的內涵 27 第三節 卓越校長領導行為的層面建構 42 第四節 卓越校長領導行為的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分析與信實度 7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卓越校長學校領導的理念與行動實踐 75 第二節 卓越校長學校領導的困境與挑戰 113 第三節 卓越校長因應學校領導困境與挑戰的策略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60 參考文獻 167 壹、中文部份 167 貳、英文部份 176 附錄 181 附錄一 卓越校長訪談大綱 181 附錄二 教師訪談大綱 182

    壹、中文部份
    CIRN-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育資源整合平台(2019a)。108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複選審查實施計畫。取自 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1537/
    70767.pdf
    CIRN-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育資源整合平台(2019b)。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取自https://cirn.moe.edu.tw/Benchmark/Results/index.aspx? sid=23&mid=1220
    &year=-1
    MBA智庫百科(2019)。領導理論。取自https://wiki.mbalib.com/zh-tw/%E9%
    A2%86%E5%AF%BC%E7%90%86%E8%AE%BA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8)。國民教育法。取自https://law. moj.gov.tw/LawClass/
    LawAll.aspx?pcode=H0070001
    何建霖(2009)。國民小學學校分布式領導、教師同僚專業互享與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市。
    何福田等(2003)。校長的通識素養。新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何霖(譯)(2007)。G. A.Moore著。企業達爾文:如何能永遠創新?(Dealing With Darwin : How Great Companies Innovate at Every Phase of Their Evolution)。臺北市:臉譜。
    吳百祿(2002)。願景領導的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21,3-11。
    吳百祿、鄭彩鳳(2005)。學校領導的理念和省思。學校行政,40,1-16。
    吳明清(2006)。學校領導策略:以校長為領導者的整合架構。現代教育論壇,14,9-14。
    吳秉恩(2013)。新時代領導卓越與發展:兼論變革領導力。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165,1-24。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5a)。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5b)。教育名詞解釋:創意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33,155。
    吳清山、林天祐(2010)。分布式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5,149-150。
    吳煥烘(2012)。學校行政領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李子建(2004)。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知識管理的觀點。香港教師中心學報,3,15-27。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策論壇,2(2),158-201。
    李安明(2009)。發展「賦權當責」與「群眾外包」的教學領導團隊。教育研究月刊,181,29-41。
    李懿芳、江芳盛、喬麗文(2010)。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學校氣氛與學習成就之關聯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91,39-54。
    杜岐旺(201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林仁煥(2009)。卓越領導校長學校經營策略之探究。學校行政,59,23-48。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文律(2018,12)。臺灣本土校長學兩三事。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18東亞地區校長學-校長知能素養與專業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1-288),臺北市。
    林文律(2012)。校長專業的內涵及校長專業體系之建構。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專業之建構(頁003-034)。臺北市:心理。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6)。教育領導的核心。教育研究集刊,52(2),155-163。
    林明地(2008)。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10a)。國中校長提升課程教學品質及師生教與學之作為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8(1),43-76。
    林明地(2010b)。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專業發展課程內涵研究。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明地、梁金都(2016)。校長領導與學校集體智慧。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俊杰(2006)。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研究所,新竹市。
    林思伶(2004)。析論僕人式/服務領導的概念發展與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學報,16,39-57。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新北市:揚智文化。
    林新發、黃秋鑾(201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內涵及人才培育策略。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2),5-18。
    林耀榮、呂佳玲(2014)。僕人領導「愛」的意涵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3(10),36-40。
    林信志(2017)。十二年國教優質學校發展計畫之整合研究(I):國家課程轉化學校發展指標之研究。子計畫二:國家課程轉化國中小校長評鑑指標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AER-105-09-C-1-03-02-1-15)。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邱榮茂(2002)。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管理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胡聰年(2008)。以服務取代控制的領導哲學:僕人領導。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69,1-23。
    范熾文(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之個案研究。教育行政研究,2(1),105-136。
    香港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2019)。香港校長專業標準參照(PSP)架構及階段描述。取自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Principals of Hong Kong
    https://cotap.hk/images/T-standard/Principal/PSP-Framework-Stage-Descriptors-20180913.pdf
    倪靜貴(2007)。高級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表現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臺北市。
    秦夢群(2013)。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多層次分析。教育心理與研究,34(2),1-31。
    秦夢群、吳勁甫、濮世緯(2007)。校長轉型、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後設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0(4),27-55。
    國家教育研究院(1996 )。總諮議報告書。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92,c1315-1.php?Lang=zh-tw
    張士元(2017)。少子化對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作為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張文全、陳慧華、范熾文(2016)。當代績效責任領導:概念、理論及對校長領導之啟示。學校行政,101,34-54。
    張明輝(2000)。學習型學校的領導理念與策略。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願景(頁117-136)。臺北市:臺灣書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慶勳(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張慶勳(2011)。論文寫作軟實力:悠遊在研究寫作天地中。臺北市:五南。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新北市:學富。
    莊勝利(2005)。我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思維−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0,17-29。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新北市:精華。
    郭進隆(譯)(1994)。P.M.Senge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木金、陳宏彰、溫子欣(2012):從英美兩國校長專業標準看我國校長培育制度之設計。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專業之建構 (頁331-362)。臺北市:心理。
    陳巧芬、蔡文榮(2011)。臺灣近年來有關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博碩士論文實徵研究之分析。教育科學期刊,10(1),125-150。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宏彰(2018,12)。英國系統領導培育與專業發展及其對臺灣之啟示。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18東亞地區校長學-校長知能素養與專業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9-133),臺北市。
    陳怡卉(2010)。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陳怡如(2012)。英格蘭與美國校長專業發展政策之比較。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專業之建構(頁415-442)。臺北市:心理。
    陳佩英、林子斌(2015)。以異業合作的行動研究發展校長專業增能課程。教育實踐與研究,28(1),131-166。
    陳義明(2004)。學校經營管理與領導。臺北市:心理。
    曾增福(2015)。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湯志民(2009)。教育領導與學校環境。教育研究月刊,181,16-28。
    湯志民、陳木金、郭昭佑、朱家如(2012)。中小學校長評鑑層面之初構。教育研究月刊,224,5-17。
    童鳳嬌、林志成(2009)。國中小校長權責問題與展望之探究。學校行政,59,1-22。
    黃文振(2012)。高中職校長遴選面面觀。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2),49-56。
    黃宗顯(2010)。領導理論研究概覽。載於黃宗顯等(合著),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頁1-25)。臺北市:五南。
    黃宗顯、蔡書憲(201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評鑑指標探究。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專業之建構(頁603-626)。臺北市:心理。
    黃宗顯、鄭明宗(2008)。「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中小學得獎校長之創新性領導作為及其啟示。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6(4),109-153。
    黃居正(2018,12)。探討校長創新領導之核心素養與專業實踐。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18東亞地區校長學-校長知能素養與專業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45),臺北市。
    黃昆輝(200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昆輝(2004)。學校組織領導策略。載於邱文忠(主編),教育理念與行政實踐(頁3-33)。臺北市:心理。
    黃昆輝、張德銳(2000)。領導特質論。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561/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2017)。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民意調查(四)校務運作品質滿意度調查。取自http://www.hkh-edu.com/news2017/12/news12_11.html
    黃俊峰(2013)。願景領導理論與其實施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8,230-251。
    黃姿霓、吳清山(2010)。美國證聯會2008年校長領導國家層級新標準及其對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之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1),199-228。
    黃淑娟、吳清山(2016)。校長課程領導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因應策略之探究。學校行政,106,121-140。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黃顯華、徐蔣鳳、朱嘉穎(2002)。課程與敎學領導定義與角色的探究。載於黃顯華、朱嘉穎(主編),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頁29-46)。臺北市:師大書苑。
    溫子欣(2006)。領導特質論視角的再審視。學校行政,42,108-120。
    溫子欣、秦夢群、陳木金(2015)。校長教學領導個案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4(1),123-146。
    葉連祺(2004)。鳥瞰教育領導理念之叢林一教育領導理念之初步綜觀。教育研究月刊,124,96-108。
    葉榮文(2015)。校長領導中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8)。臺北校長學-學校卓越領導人才發展方案。臺北市:作者。
    歐用生(2017)。校長學習即領導−校長的學習與學習領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新航向(頁27-51)。臺北市:學富文化。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宗河(2007)。國民小學學習領域課程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蔡宗河(2009)。從校長角色的改變析論校長領導的培育:以英國新國家校長標準為例。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16,63-88。
    蔡明學、黃建翔(2016)。國民小學校長校務經營關鍵影響因素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3),131-164。
    蔡明學、謝名娟(2016)。中小學校長校務經營關鍵行為指標。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225,1-21。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明宗(2008)。創新領導。載於黃宗顯等(合著),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頁227-248)。臺北市:五南。
    鄭崇趁(2013)。校長學成人旺校九論。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8)。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臺北市:心理。
    鄭新輝(2018,12)。以學習為焦點的學校領導系統:省思與前瞻。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18東亞地區校長學-校長知能素養與專業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3-158),臺北市。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4)。英國卓越校長聯盟方案對提升弱勢不利地區中小學教育表現的啟示。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88。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 index.php?edm_no=88&content_no=2202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18)。培育未來校長−澳洲AITSL發布中小學校長專業素養指引。教育部電子報,810。取自https://epaper.edu.tw/ windows.aspx? windows_sn=21021
    賴志峰(2008)。分布式領導理論之探究— 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87-113。
    賴志峰(2011)。邁向卓越—一位成功校長的領導作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101,1-30。
    濮世偉(2012)。攻守取捨之間-臺北市國中校長參與遴選經驗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3(1),27-58。
    謝文全(2018)。教育行政學(第六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金城(2018,12)。校長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的支持系統:領導觀點。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18東亞地區校長學-校長知能素養與專業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7-58),臺北市。
    謝傳崇(2013)。國際卓越的校長領導:學習關鍵的領導行為。載於黃宗顯等(著),校長卓越領導的素養與實踐(頁19-36)。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譯)(2009)。C. Day & K. Leithwood主編。變革時代卓越的校長領導:國際觀點(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Times of Chang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臺北市:心理。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鍾瑞國(2010)。願景領導。載於蕭錫錡(主編),學校領導:理論與實務(頁25-51)。臺北市:高等教育。
    羅明忠(2002)。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貳、英文部份
    AITSL (2018). Leading for impact: Australian guidelines for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ITSL AU.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itsl.edu.au/tools-resources/resource/leading-for-impact-australian-guidelines-for-school-leadership-development
    Bohn, J. G., & Grafton, D. (2002). The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leadership behaviors to organizational efficacy.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9(2), 65-79.
    Boylan, M. (2016). Deepening system leadership: Teachers leading from below.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44(1), 57-72.
    Catano, N., & Stronge, J. H. (2006). What are principals expected to to do?Congruence between principal e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 standard. NASSP Bullentin, 9(3), 221-237.
    CCSSO (1996).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 Washington, DC: CCSSO.
    Chance, E. W., & Grady, M. L. (1994). Visionary leadership: Weaving the web and mastering the labyrinth. Las Vegas, NV: Authors.
    Day, C., & Leithwood, K. A. (Eds.). (2007). 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times of chang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Vol. 5).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Dubrin, A. J. (1998). Leadership: research findings, practice, and skill. Masdon, OH: South-Weastern.
    Edwards, W. L. (2002). The crucial factor for successful schools. In Wen-liuh Lin(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 27-43).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allinger, P., & Hausman, J. (1994).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1), 54-61.
    Hargreaves, D. H. (2014). A self-improving school system and its potential for reducing inequality.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40(6), 696-714.
    Harris, A. (2002).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schools facing challenging contexts.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2(1), 15-26.
    Harris, A. (2013).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riend or fo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41(5), 545-554.
    Huitt, W. (2003). A transactional model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Retrieved May 11, 2019, from http://www.sciepub.com/reference/115678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ISLLC) (1996). 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 Washington , DC: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Jennings, J. & Rentner, D.S.(2006). Ten big effects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n public schools. Phi Delta Kappan, 88(2), 110-113.
    Lambert, L. (1998). Building leadership capacity in schools. Alexandria, VI: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CD).
    Leithwood, K., & Jantzi, D. (2000). Principal and teacher leadership effects: A replication.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4), 415-434.
    Leithwood, K., Tomlinson, D., & Genge, M. (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K. Leithwood, J. Chapman, D. Corson, H. Hallinger, & A. Hart (Eds.),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 785-790).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Leone, S., & Warnimont, C., & Zimmerman, J. (2009). New roles for the principal of the future.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7(2), 86-96.
    Levin, B. (1997). The lesson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12(4), 253-266.
    Lewin, K., Lippit, R., & White, R.K. (1943). Pattern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experimentally created, social cultur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0, 402-410.
    Rosenholtz, S. (1989). Teacher's workplace: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hools. New York, NY: Long-man.
    Sergiovanni, T. J. (2005). Strengthening the heartbeat: Leading and learning together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ilins, H & Mulford, B., (2002) , Leadership and school results. In K. Leithwood and P. Hallinger (Eds.), Secon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pp. 561-612). Norwell,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outhworth, G. (2002).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development: Reflections from research.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2, 73-92。
    Stogdill, R. M. (1969). Personal faceort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In C. A. Gibb, (Ed.), Leadership (pp. 186-191). Baltimore, MD: Pengium Book Inc.
    Stogdill, R. M.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New York, NY: Free Pres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nclb/landing.jhtml?src=pb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8). A Nation accountable: Twenty-five years after a nation at risk.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 /rschstat/research/pubs/ accountable/

    Ubben, G. C., Hughes, L. W., & Norris, C. J. (2001). The principalship: Creative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schools. Needham Heights, MA: Pearson.
    Wood, Ann L. (2005). The importance of principals: Site administrators' roles in novice teacher induction.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3(2), 39-62.
    Yukl, G. (2006).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Prentice-Hall.
    Zepeda, S. J. (2003). 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