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晏䈊
Zhou, Yan-Ling
論文名稱: 白語漢源詞之層次分析研究
Hierarchical Analysis Research of Hanyuan Words in Bai Language
指導教授: 陳廖安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45
中文關鍵詞: 白語漢源詞歷史層次分析語音-語義深層對應白漢關係詞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DIS.NTNU.DCH.002.2019.A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語音基礎建立在詞彙結構上,脫離詞彙,語音便遺失其作用。本文從詞彙展開研究,建立在內源自然音變,與外源對音變現象重建層次演變規律的基礎上,統整歷時與共時的泛時觀點,解釋滯古-上古時期至近現代時期的語音縱向演變過程,及漢語的橫向滲透機制。主要分為七章,以史觀角度分析白語漢源詞之歷史層次語音演變,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歷來針對白語懸而未解的問題、反思修正及論文整體架構說明。以前人未著重區辨聚焦的白語漢源關係詞彙入手,並兼融藏緬彝親族源為輔,從歷史比較和層次分析、內部分析和系統歸納、語音-語義深層對應及方言比較和內部擬測的角度,全面分析白語,起源於彝語、接觸於漢語後的古今語音、語義演變現象。
      第二章〈白族與白語──史地分析及音韻概述〉,藉由歷史發展梳理白族與各親族語之間的遷徙和語言接觸關係,才能明確白語後續在各歷史階層的詞彙自源和本源、借源和異源及同源現象;從現代語音學的角度,將白語視為有機語言整體,統整歸納內部三語源區的語音特徵,分析其音節結構、音位系統、合璧詞彙組合現象及相關音變概況。
      第三章和第四章從白語「詞源層次及發音方法」、「發音部位的制約鏈動」下的親源屬性,展開聲母「滯古本源-存古與近代在漢源、漢源歸化、借源之交會過渡-現代借源」之層次音變探討,例如特殊的擦音送氣、小舌音、分音詞之複輔音遺留及端組與舌齒音之源流等現象,可謂保有藏彝底層及漢語多重影響所致。
      第五章〈白語韻母層次分析及演變〉,白語韻母依循元音鏈移原則,展開陰聲韻「果/假攝遇攝蟹攝流攝效攝」之演變;受到明清民家語西南官話時期,本悟《韻略易通》之「韻略」而後「易通」原則,將陽聲和入聲韻尾併合,呈現「高化前元音[-i-]:深攝臻攝曾/梗攝」和「[-a-]之果假攝路線:咸山攝通攝宕/江攝」,使得陽聲韻「重某韻」、陰陽對轉及元音鼻化等現象甚為顯著;特殊止攝小稱Z變韻亦屬韻母層次的特殊現象。
      第六章〈白語聲調層次之裂動對應〉,從滯古層的擦音送氣聲母及鬆緊元音,透過藏緬彝親族語的對應,先確立白語滯古聲調層,及已然混入漢語借詞聲調現象的各混血調值層,此外,同樣也就白語反應的自由連讀變調、條件連讀變調和去聲變調之構詞與價等相關語流音變現象進行解析。
      第七章〈結論〉,總結全文研究成果,透過白語層次演變呈現的特殊語音現象,給予公允的定論,並述說未來研究展望和後續發展。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壹、選題的核心價值 3 貳、懸而未解的疑慮 4 參、研究的重要意義 6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7 壹、原始白語歷史比較研究 7 貳、白語系屬定位各家之說 10 參、白語音節結構綜合探究 12 肆、前人研究再檢討與啟發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語料來源 16 壹、研究方法 16 貳、語料來源 20 一、語料搜集 20 二、語料地域 21 三、層次分析所需之對應材料取向 23 參、研究步驟 24 第四節 理論基礎與反思修正 27 第五節 論文章節安排 31 第二章 白族與白語:史地分析及音韻概述 33 第一節 白族歷史發展與白語起源 33 壹、地理位置概況 33 貳、歷史發展源流 34 第二節 白語聲母演變及結構特徵 44 壹、聲母演變 44 貳、結構特徵 58 第三節 白語韻母類型及聲韻調音位系統之配合 70 壹、單元音韻母搭配現象 71 貳、複合元音韻母搭配現象 81 第四節 白語音韻結構分析與語區音韻系統說明 85 壹、音韻結構分析 85 貳、語區音韻結構 90 第五節 白語共時音變現象分析 95 壹、語流音變 95 貳、白語詞彙語素的認知機制 101 第六節 小結 108 第三章 白語聲母層次分析及演變(上) 119 第一節 白語詞源屬性解析 119 壹、詞源定義:疊置現象下的混血詞源 119 貳、詞源借源的時空特徵 133 第二節 白語語音系統的層次變遷歷程 138 第三節 白語聲母特徵解析 142 第四節 白語聲母層次因接觸內化的演變機制 146 第五節 白語古塞音和塞擦音聲母的變化條例 153 壹、白語全濁聲母類型 154 貳、白語語音系統對清化原理的運用 155 參、白語語音對送氣與否的實際反應 157 肆、白語古全濁三聲母「船禪邪」之擦音清化現象 159 伍、白語古塞音和塞擦音的共時演變及其特殊語音現象 160 陸、白語分音詞:體現複輔音聲母的遺留 163 柒、白語全濁聲母的語音對應概況 164 第六節 白語滯古鼻輔音與唇舌複輔音現象探討 166 第七節 白語滯古層之擦音送氣演變現象 168 第八節 小結 175 第四章 白語聲母層次分析及演變(下) 177 第一節 白語滯古小舌音層次對應及分合演變 177 壹、溯源小舌音起源脈絡 178 貳、滯古層小舌音讀分布的語言環境 180 參、原始白語小舌音聲母的演變及其音變對應關係 198 肆、白語小舌音組與中古漢語見組、影組之對應關係 200 第二節 白語舌根見系音讀的層次演變現象 202 壹、見系聲源的歷史源流 203 貳、見系顎化作用的音質分析 210 參、白語見系[ʨ]和[tʂ]的塞擦音顎化 212 肆、白語見系聲母問題釐清與相關語音層次演變規則 214 伍、見系顎化與文白異讀、見系顎化與端系和章系之溯源 215 第三節 白語幫非系的層次演變現象 217 壹、白語幫非系演變溯源 217 貳、重唇鼻音明母語音發展 227 第四節 白語活躍齒音化之清濁唇齒音[f]和[v]與半元音 229 第五節 白語零聲母影疑喻母和喉音曉匣母的語音演變 235 壹、白語零聲母的「去零化」概念 235 貳、零聲母「影疑喻」三母的語音演變層次 239 一、「影疑喻」三母的語音綜合概況 241 二、「影」母語音歷史演變概況 241 三、「喻」母語音歷史演變概況 242 四、「疑」母語音歷史演變概況 244 參、喉音「曉匣」二母的語音演變層次 245 第六節 白語端系泥來母之聲源分合與日母鼻音之關連 250 壹、端系「泥來」母語音溯源 250 貳、「日母」語音演變概況 256 第七節 白語舌齒音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溯源 258 壹、白語舌齒音的格局及其語音演變狀況 260 貳、白語知精章莊系的語音合流及演變層次 268 參、白語舌齒音讀主體和非主體語音層概況 273 肆、白語舌齒音內的特殊擦音游離現象 276 第八節 白語聲母主體層與非主體層語音現象及音值擬測 279 壹、白語聲母主體層次和非主體層次音讀歸類 281 一、主體層次 281 二、非主體層次 302 貳、早期白語聲母擬測概況 308 第九節 小結 313 第五章 白語韻母層次分析及演變 315 第一節 從「韻略易通」、「重某韻」論白語六大元音系統 315 第二節 白語元明清民家語時期西南官話韻母演變分析 318 壹、重某韻系統之白語韻母演變 318 貳、白語族詩人用韻分合概況 327 第三節 白語韻讀層次的語音演變:陰聲韻攝 332 壹、陰聲韻之語音鏈變:果假攝、遇攝、蟹攝、流攝和效攝 332 一、果假攝的歷史層次 333 二、遇攝的歷史層次 341 (一) 遇攝與果假攝之語音格局 345 (二) 遇攝「模韻合口一等」的語音演變 345 (三) 遇攝「魚虞韻三等相混」的語音演變 348 三、蟹攝的歷史層次 353 四、流攝的歷史層次 361 五、效攝的歷史層次 370 貳、陰聲韻特殊語音現象:非鼻音韻之鼻化作用 379 第四節 白語韻讀層次的語音演變:陽聲韻攝 381 壹、陽聲韻尾併合:深攝、臻攝、梗曾攝、咸山攝、通攝和宕江攝 381 一、單元音韻母高化路線 383 (一) 深攝的歷史層次 383 (二) 臻攝的歷史層次 386 (三) 梗曾攝的歷史層次 390 二、韻尾省併之重某韻路線 400 (一) 咸攝、山攝的歷史層次 400 1.咸攝韻讀演變概況 400 2.山攝韻讀演變概況 405 3.咸山攝語音層次演變情形 414 (二) 通攝的歷史層次 417 (三) 宕江攝的歷史層次 420 第五節 白語止攝的層次發展及小稱Z變韻 428 壹、止攝的歷史層次 428 貳、止攝[i]音值特殊語音變化 433 第六節 韻讀層次特殊變化之鼻化延伸的陰陽對轉論 439 第七節 小結 445 第六章 白語聲調層次之裂動對應 449 第一節 白語漢源詞的聲調系統 450 壹、已確認之白語漢源詞聲調 451 貳、白語漢源詞之聲調特點 458 參、界定白語漢源詞聲調調位系統 460 肆、白語聲調之語流音變 468 一、自由連讀變調 468 二、條件連讀變調 471 三、變調構詞與價 483 第二節 白語漢源詞聲調層次分析及其解釋 487 壹、白語聲調類型歸派 488 貳、方言點聲調基值還原與調值鬆緊 492 一、方言點調值還原 493 二、元音鬆緊與調值鬆緊 494 參、白語聲調層次之產生與分化 496 一、確立滯古語音層 496 二、聲調之借用和被借的關聯 498 肆、弱化機制下的白語聲調:擦音送氣與滯古調值層 500 一、白語滯古調值層:聲調的分化起源與接觸 500 二、聲調形成機制:擦音來源 501 第三節 白語滯古調值層確立:擦音送氣 505 第四節 白語調值的變相分韻:鬆緊元音 507 第五節 白語聲調主體與非主體的歷史層次 510 壹、白語聲調主體層次:滯古調值層 512 一、平聲主體層次為:55 512 二、上聲主體層次為:33 516 三、去聲主體層次為:31 518 貳、中介過渡調值層 520 一、緊元音調值:44 520 二、緊元音調值:42 522 三、緊元音調值:21 524 參、白語聲調非主體層次:漢語借詞新興調值 525 一、漢語借詞新興調值:35 525 二、漢語借詞新興調值:32 526 第六節 小結 528 第七章 結論 529 壹、研究成果 529 貳、研究侷限 541 參、研究展望 543 參考書目 545 附錄:白語漢源詞語源材料 559  附錄一:白語詞例語音-語義對照表 560  續附錄一:白語語音系統之滯古小舌音詞彙 597  附錄二:白語漢源詞歷史層次分析表 603

    一、古籍專書:依時代先後排列
    〔漢〕許慎撰:《說文解字》,臺北:蘭臺書局,1972
    〔唐〕樊綽著:《蠻書》,收錄於明《永樂大典》及清《四庫全書》內,採用版本為民國向達校注版本,《蠻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宋〕陳彭年:《宋本廣韻》,北京:中國書局,1982
    〔宋〕丁度:《集韻》,北京:中國書局,1983
    〔元〕李京著:《雲南志略》,採用版本為民國王叔武重新總集編校本,《大理行記校注雲南志略輯校》,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9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採用版本為《四庫全書》文淵閣影本第1496冊
    〔明〕樂韶鳳:《洪武正韻》,採用版本為《四庫全書》文淵閣影本第239冊
    〔明〕蘭荗:《韻略易通》,收於《韻略易通.韻略匯通合訂影本》清康熙癸卯年李棠馥本,臺北:廣文書局,1972
    〔明〕本悟:《韻略易通》,採用版本為《雲南叢書》本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濟南:齊魯書社,1987

    二、近現代專書:先依編著者首字筆畫排列,次依編著專著年代先後排列
    丁樹聲、李榮主編,《古今字音對照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
    丁鋒,《日漢琉漢對音與明清官話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
    ──《白族民間故事選(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叢書.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
    ──《雲南白族民歌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4
    大理白族自治州槪況修訂本編寫組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概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雲南民族調查組,《雲南省白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白族調查資料之一、二、三)》,北京: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雲南民族調查組,1963
    中國社會科學院,《方言調查字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語言地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王力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
    ──《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王輔世、毛宗武,《苗瑤語古音構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王洪君
    ──《漢語非線性音系學(增定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歷史語言學方法論與漢語方言音韻史個案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2005
    王鋒
    ──《白語大理方言中漢語關係詞的聲母系統》,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11
    ──《昆明西山沙朗白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白語語法標注文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王鋒等編,《白語研究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3
    方國瑜,《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上)》,北京:中華書局,1987
    方欣欣,《語言接觸三段兩合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方利芬,《玉溪白族撒都話系屬研究》,昆明:雲南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2013
    木芹,《雲南志補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學室,《漢語方言詞匯》,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白族簡史編寫組,《白族簡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全廣鎮,《漢藏語同源詞綜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李家瑞等編著,《雲南白族的起源和形成論文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57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李新魁,《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1983
    李纘緒、楊亮才
    ──《白族民間敘事詩集》,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
    ──《白族文學史略》,昆明: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
    ──《白族文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李如龍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漢語方言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杜秉鈞,《白語漢詞考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9
    杜佳倫,《閩語歷史層次分析與相關音變探討》,上海:中西書局,2014
    汪鋒
    ──《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以白語為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漢藏語言比較的方法與實踐-漢、白、彝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邢公畹,《侗臺語比較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孟蓬生,《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周鐘嶽等編著,《新纂雲南通志(卷66-67方言考)》,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
    吳積才等編著,《雲南漢語方言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
    吳安其,《漢藏語同源詞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林超民,《林超民文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
    侍建國,《歷史語言學:方音比較與層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施向東,《漢語和藏語同源體系的比較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
    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袁焱,《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阿昌語個案調查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袁明軍,《漢白語調查研究(當代語言學論叢)》,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
    段伶,《大理白族自治州志.白語》,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0
    俞敏,《俞敏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胡明揚,《語言學概論》,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班弨,《論漢語中的台語底層》,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馬曜,《雲南各族古代史略》,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77
    馬學良,《漢藏語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高本漢著、聶鴻音等譯,《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濟南:齊魯書社,1987
    高本漢著、潘悟云等譯,《漢文典》(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高名凱,《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孫玉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徐琳
    ──《白語話語材料》,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白語語音系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大理叢書5:白語篇》,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8
    徐琳、趙衍蓀
    ──《白語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白漢詞典》,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姚榮松,《上古漢語同源詞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4
    ──《古代漢語詞源研究論衡》,臺北:學生書局,2015
    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殷寄明,《漢語同源字詞叢考》,上海:東方出版社,2007
    ──《漢語同源詞大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陳保亞,《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北京:語言出版社,1996
    陳長祚,《雲南漢語方音學史》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7
    陳士林、邊仕明、李秀清等編著,《彝語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
    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八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48
    曹志耘,《南部吳語語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梁敏、張均如編著,《侗台語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黃布凡主編,《藏緬語族語言詞彙》,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
    黃易青,《上古漢語同源詞意義系統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彭建國,《湘語音韻歷史層次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馮英、辜夕娟,《漢語義類詞群的語義範籌及隱喻認知研究(三)》,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葉寶奎,《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張旭,《白族四千年》收錄於《大理白族史探索》,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
    張華文等編著,《昆明方言詞典》,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7
    張玉來,《韻略易通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張錫祿,《中國白族白文文獻釋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張興權,《接觸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楊時逢,《雲南方言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出版,1969
    楊立權,《白語的發生學研究:白語的歷史層次分析和異源層次的同質化機制》,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7
    楊文輝,《白語與白族歷史文化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
    游汝杰、鄒嘉彥
    ──《語言接觸論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社會語言學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趙憩之,《等韻源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57(1985再版)
    趙晏清等主編,《白族歷代詩詞選》,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3
    趙寅松主編,《白族研究百年》套書第一、二、三、四輯共四輯,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7
    趙燕珍,《趙莊白語參考語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龍宇純,《韻鏡校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龍中,《雲南民族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羅常培
    ──《唐五代西北方音》,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
    錢曾怡,《漢語官話方言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0
    駢宇搴、王鐵柱主編:《語言文字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戴慶廈主編
    ──《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關系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2
    ──《二十世紀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太原:書海出版社,1998
    ──《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語法比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龔煌城,《漢藏語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出版,2002
    龔群虎,《漢泰關係詞的時間層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藏緬語語音和詞彙編寫組編著,《藏緬語語音和詞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不詳,《中國少數民族簡況(彝族/白族/哈尼族/拉祜族/納西族)》,北京:中央民族學院研究室,1974

    三、學位論文
    [日]林謙一郎,《白族的形成及其對周圍民族的影響》,昆明:雲南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57
    王懷榕,《茶洞語的漢語借詞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10
    王艷紅,《苗語漢借詞與苗漢關係詞研究》,上海:復旦大學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13
    牟成剛,《西南官話音韻研究》,廣州:中山大學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12
    阮越雄,《越南語漢源詞研究史》,長沙:湖南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14
    李霞,《西南官話語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
    李義祝,《雲南鶴慶漢語方言和白語的語言接觸研究》,昆明:雲南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2
    李賢王,《漕澗白語語音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
    吳姍姍,《介音的演變模式對聲母的影響》,溫州:溫州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
    吳平歡,《侗語小舌音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
    周晏菱,《龍宇純之上古音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11
    洪惟仁,《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2003
    董文菲《洱海周邊地區白語方言土語對比研究》,昆明:雲南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
    咸蔓雪,《漢語越南語關係語素歷史層次分析》,北京:清華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
    黃冬琴,《諾鄧白語語音研究》,昆明:雲南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3
    陳希,《雲南官話音系源流研究》,天津:南開大學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13
    楊曉霞,《白語送氣擦音研究》,昆明:雲南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
    趙義平,《白語劍川方言與彝語涼山方言四音格的比較研究》,昆明:雲南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01
    趙新亞,《[pf]組聲母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
    趙金燦,《雲南鶴慶白語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10
    劉聰,《中國白語研究史回顧》,昆明:雲南大學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2012
    戴黎剛,《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上海:復旦大學語言文學所博士論文,2005
    四、單篇論文
    丁邦新
    ──〈漢藏語研究歷史回顧〉和〈漢藏語研究的方法論探索〉,此二文收錄於丁邦新、孫宏開主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第一、第三輯,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和2004
    ──〈漢語方言層次的特點〉,此文收錄於丁邦新主編:《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漢藏系語言研究法的檢討〉,此文收錄於丁邦新主編:《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千葉謙悟,〈華音捷徑音節表〉,《中國語學研究》開篇第26期,2007
    王禮賢,〈見匣兩母古通說〉,《醫古文知識》第1期,1994
    王賢海,〈國內幾種少數民族語言擦音送氣實驗研究〉,《民族語文》第13期,1998
    王正華,〈拉祜語共時音變研究〉,《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4
    王鋒
    ──〈白族語言文字研究的重要議題及展望〉,《大理文化》,2005,另收錄於《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第5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從白語的發展看語言接觸的兩種形式〉,《大理文化》,2005,另收錄於《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第5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試論白語的否定詞和否定表達形式〉,《大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期,2006
    王士元
    ──〈詞彙擴散理論:回顧和前瞻〉,收錄於《中國語言學論叢》第1輯,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語言是一個複雜適應系統〉,《北京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期,2006
    王洪君
    ──〈文白異讀與疊置式音變〉,收錄於丁邦新主編:《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歷史比較和語言接觸理論與漢語方言的層次和分類研究〉,收錄於《當代語言學和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語言的層面與『字本位』的不同層面〉,《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2008
    ──〈兼顧演變、推平和層次的漢語方言歷史關係模型〉,《方言》第3期,2009
    ──〈層次與斷階──疊置式音變與擴散式音變的交叉與區別〉,《中國語文》第2期,2010
    王福堂
    ──〈文白異讀與層次區分〉《語言研究》第29卷第1期,2009
    ──〈方言本字考證說略〉收錄於《漢語方言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王双成和陳忠敏,〈安多藏語送氣擦音的實驗研究〉,《民族語文》第2期,2010
    王麗梅,〈白語的擬聲現象初探〉,《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2
    石鐘建,〈大理明代墓碑的歷史價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期,1993
    朱曉農
    ──〈漢語母音的高頂出位〉,《中國語文》第5期,2004
    ──〈唇音齒釀化和重紐四等〉,《語言研究》第3期,2004
    ──〈母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民族語文》第1期,2005
    汪榮寶,〈歌戈魚虞古讀考〉,《國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23
    沙加爾和徐世璇,〈哈尼語中漢語借詞的歷史層次〉,《中國語文》第1期,2002
    汪鋒
    ──〈白語方言中特殊發聲類型的來源與演變〉,《漢藏語學報》第1期,2004
    ──〈白語中的送氣擦音來源〉,《民族語文》第2期,2006
    吳福祥,〈關於語言接觸引發的演變〉,《民族語文》第2期,2007
    吳安其
    ──〈溫州方言的壯侗語底層初探〉,《民族語文》第4期,1986
    ──〈漢藏語同源問題研究〉,《民族語文》,第2期,1996
    ──〈藏緬語的分類和白語的歸屬〉,《民族語文》第1期,2000
    ──〈白語的語音和歸屬〉,《民族語文》第4期,2009
    李永燧,〈彝緬語唇舌音聲母研究〉,《民族語文》第3期,1989
    李紹尼
    ──〈白語基數詞與漢語、藏緬語關係初探〉,《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1992
    ──〈論白語的「聲門混合擠擦音」〉,《民族語文》第4期,1992
    李紹尼、奚興燦,〈鶴慶白語的送氣擦音〉,《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2期,1997
    李紹尼、艾杰瑞,〈雲南劍川白語音質和音調類型:電腦語音實驗報告〉,《民族語文》第3期,2000
    李紹尼、艾杰瑞、艾思麟,〈論彝語、白語的音質和勺會厭肌帶的關係:喉鏡案例研究〉,《民族語文》第4期,2000
    李如龍
    ──〈論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語言研究》第1期,1999
    ──〈論漢語方音的區域特徵〉,《中國語言學報》第9期,1999
    ──〈關於東南方言的「底層」研究〉,《民族語文》第5期,2005
    ──〈論語言接觸的類型、方式和過程〉,《青海民族研究》第4期,2013
    李東紅,〈從考古材料看白族的起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1期,2004
    李小凡,〈論層次〉,收錄於《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暨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論文集》(2007年於浙江杭州舉行),2007。本文又收錄於郭錫良、盧國堯主編:《中國語言學》第四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李建校,〈陝北晉語以高化為主的拉鍊式音變〉,《語言研究》第29卷第1期,2009
    李藍
    ──〈六十年來西南官話的調查與研究〉,《方言》第4期,1997
    ──〈西南官話的分區(稿)〉,《方言》第1期,2009
    李燕萍,〈維吾爾語複合合璧詞的語素來源及語義認知機制〉,《語言與翻譯》第2期,2013
    李新魁,〈上古音「曉匣」歸「見溪群」說〉,《學術研究》第2期,1963
    李春風,〈拉祜語構詞法研究〉,《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8
    邢公畹
    ──〈漢台語比較研究中的深層對應〉,《民族語文》第5期,1993
    ──〈漢台語舌根音聲母字深層對應例證〉,《民族語文》第1期,1995
    ──〈「語義學比較法」簡說〉,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20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漢藏語系上古音之支脂魚四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4期,1998
    ──〈漢藏語系上古音侵談兩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5期,1998
    ──〈漢藏語系上古音支歌侯幽霄四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6期,1998
    ──〈漢藏語系上古音陽東冬耕四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2期,1999
    ──〈漢藏語系上古音真文元三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3期,1999
    ──〈漢藏語系上古音葉緝物質月五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5期,1999
    ──〈漢藏語系上古音覺鐸屋職錫五部同源字考(讀柯蔚南《漢藏語詞彙比較手冊札記》)〉,《民族語文》第6期,1999
    ──〈說「深層對應」〉,《民族語文》第6期,2002
    邢凱,〈語義比較法的邏輯基礎〉,《語言研究》第4期,2001
    杜乙簡
    ──〈白文質疑〉收於楊堃等著:《雲南白族的起源和形成論文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57
    ──〈論白族的白文〉,《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第6輯),1957
    孟蓬生,〈漢語同源詞雛議〉,《河北學刊》第4期,1994
    金理新,〈漢藏語的語音對應與語音相似〉,《民族語文》第3期,2003
    周耀文,〈略論白語的系屬問題〉,《思想戰線》第3期,1978
    周季文,〈論藏語動詞的形態變化〉,收錄於《藏學研究》第9輯,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周及徐,〈上古漢語中的*Kw- /*K- > *P-音變及其時間層次〉,《語言研究》第23卷第3期,2003
    周錦國,〈現代語境下白語詞彙的嬗變〉,《大理學院學報》第7期,2008
    徐世璇,〈漢藏語言的語音屈折構詞現象〉,《民族語文》第3期,1996
    徐通鏘
    ──〈結構的不平衡性和語言演變的原因〉1990,收錄於徐通鏘編著:《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內部擬測法〉,1994,收錄於徐通鏘編著:《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聲調起源研究方法論問題再議〉,《民族語文》第5期,2001
    徐通鏘、葉蜚聲,〈內部擬測方法和漢語上古音系的研究〉,《語文研究》第1期,1982
    施向東
    ──〈漢-藏同源詞譜〉,收錄於施向東編著:《漢語和藏語同源體系的比較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
    ──〈漢藏同源詞例證──以魚部字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7卷第2期,2015
    袁毓林,〈漢語動詞的配價層級和配位方式研究〉,收錄於袁毓林、郭鋭主編:《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袁明軍
    ──〈原始白語韻母構擬〉,《南開語言學刊》第0期,2002
    ──〈白語和漢藏緬語、漢語的語義深層對應關係〉,《南開語言學刊》第2期,2004
    禹志云,〈白語和漢文化之關係與民族集體無意識〉,《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1998
    段伶,〈白語語音變化的構詞方式〉,《大理大學學報》第2期,2002
    段泗英
    ──〈小議鶴慶白語的重疊式構詞法〉,《科教導刊(中旬刊)》第3期,2012
    ──〈鶴慶白語的語音屈折構詞法淺析〉,《安徽文學.語言新探》第4期,2014
    莊初升、陽蓉,〈傳教士西南官話文獻的羅馬字拼音方案〉,《文化遺產》第2期,2014
    曾曉渝
    ──〈見母的上古音值〉,《中國語文》第1期,2003
    ──〈水語裡漢語借詞層次分析方法例釋〉,《南開語言學刊》第2期,2003
    ──〈論壯傣侗水語古漢語借詞的調類對應──兼論侗台語漢語的接觸及其語源關係〉,《民族語文》第2期,2003
    ──〈漢語水語的同源詞〉,《南開大學語言學刊》第2期,2004
    ──〈三江侗語中古漢語借詞〉,《民族語文》第4期,2006
    ──〈從漢借詞看侗臺語的送氣聲母〉,《民族語文》第2期,2009
    ──〈後漢三國梵漢對音所反映的次清聲母問題——再論次清聲母在漢語上古音系裡的音類地位〉,《中國語文》第4期,2009
    桑宇紅,〈中古知莊章組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擦音游離現象〉,《語言科學》第9卷第4期,2012
    孫太初,〈讀白文〉文刊載於《雲南日報》,1956
    孫宏開
    ──〈關於漢藏語分類研究的回顧與存在問題〉,《民族語文》第3期,1998
    ──〈原始漢藏語的複輔音問題──關於原始漢藏語音節結構構擬的理論思考之一〉,《民族語文》第6期,1999
    孫宏開、江荻,〈漢藏語言系屬分類之爭及其源流〉,《當代語言學》第2期,1999
    麥耘
    ──〈論重紐及切韻的介音系統〉,收錄於麥耘編著:《音韻與方言研究》,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1995
    ──〈漢語史研究中的假設與證明──試論一個學術觀念問題〉,收錄於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輯:《21世紀的中國語言學(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許良越,〈濁音清化與聲調演變的相關關係〉,《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5期,2007
    陳碧笙,〈試論白族源于南詔〉,《廈門大學學報》第9期,1956
    陳康,〈白語促聲考〉,《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5期,1992
    陳其光,〈語言間的深層影響〉,《民族語文》第1期,2002
    陳忠敏
    ──〈重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語言研究》第23卷第3期,2003
    ──〈論語音層次的時間先後〉,此文收錄於《語言研究集刊.第二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有關歷史層次分析法的幾個問題〉,此文收錄於《漢語史學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語言的底層理論與理論分析法〉,《語言科學》第6卷第6期,2007
    ──〈語音層次的定義及其鑒定方法〉,此文收錄於丁邦新主編:《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2007
    陳偉,〈華音捷徑音系研究〉,《古漢語研究》第1期,2017
    喬全生,〈歷史層次與方言史研究〉,《漢語學報》第2期,2014
    藍慶元,〈白土壯語中的漢語山攝對應詞的歷史層次〉,《民族語文》第6期,2000
    張海秋、秦鳳翔、徐成俊,〈劍屬語言在吾國語言學上的地位〉,《南強月刊》第1卷4-5期合刊,1937
    ──〈白語中保存著的殷商時代的詞語〉,《南強月刊》第1卷4-5期合刊,1937
    張藩雄,〈白語近十年研究述評〉,《大理學院學報》第11期,2012
    張世方
    ──〈中原官話知系字讀唇齒音聲母的形成與分布〉,《語言科學》第4期,2004
    ──〈北京話古微疑母字聲母的逆向音變〉,《語文研究》第2期,2009
    楊應新,〈方塊白文辨析〉,《民族語文》第5期,1991
    楊品亮
    ──〈關於白語系屬的探討〉,《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6期,1989
    ──〈現代白語中古漢語詞〉,《民族語文》第4期,1990
    黃雪貞,〈西南官話的分區(稿)〉,《方言》第4期,1986
    黃行
    ──〈確定漢藏語同源詞的幾個原則〉,《民族語文》第4期,2001
    ──〈漢藏民族語言聲調的分合類型〉,《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2005
    黃行、胡鴻雁,〈區分借詞層次的語音系聯方法〉,《民族語文》第5期2004
    賈寶書,〈對『音位』及『音位變體』的再認識〉,《百色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2007
    蓋興之,〈藏緬語的松緊元音〉,《民族語文》第5期,1994
    蓋興之、宋金蘭,〈彝緬語言與漢語、苗瑤語、壯侗語、白語的同源聯系〉,《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0
    瞿靄堂,〈藏語動詞屈折形態的結構及其演變〉,《民族語文》第1期,1985
    瞿靄堂、勁松,〈嘉戎語藏語借詞的時空特徵〉,《民族語文》第2期,2009
    聶鴻音,〈深層對應獻疑〉,《民族語文》第1期,2002
    趙漢興,〈白族話中的古代漢語詞素例考〉,《思想戰線》第4期,1991
    趙燕珍,〈白語聲母ɣ的來源及其發展趨勢〉《大理民族文化研究叢刊》第0期,2006
    趙黎嫻,〈白語的系屬問題研究簡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9
    趙日新和李姣雷,〈湘語蟹假果遇攝字母音推鏈之反思〉,《方言》第2期,2016
    潘悟云
    ──〈中古漢語擦音的上古來源〉,《溫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0
    ──〈喉音考〉,《民族語文》第5期,1997
    ──〈漢語方言的歷史層次及其類型〉,2004,收錄於石峰和沈鐘偉編輯:《樂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華誕慶祝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歷史層次分析的目標與內容〉,此文收錄於丁邦新主編:《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歷史層次分析的若干理論問題〉,《語言研究》第30卷第2期,2010
    羅自群,〈從語言接觸看白語的系屬問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1
    顏曉云、陸家瑞,〈史載白語叢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7
    傅懋勛,〈民族語言調查研究講話〉系列篇章,《民族語文》1984和1985
    趙韜父(趙式銘),〈白文考〉,收錄於雲南省立昆華民眾教育館編著:《雲南史地輯要》內,1949
    劉澤民,〈吳語果攝和遇攝主體層次分析〉,《語言科學》第13卷第3期,2014
    嚴學窘,〈論漢語同族詞內部屈折的變換模式〉,《中國語文》第2期,1979
    戴慶廈
    ──〈我國藏緬語族鬆緊元音來源初探〉,《民族語文》第1期,1979
    ──〈彝緬語鼻冠聲母的來源及發展──兼論彝緬語語音演變的「整化」作用〉,《民族語文》第1期,1992
    戴慶廈、劉菊黃、傅愛蘭,〈關於我國藏緬語族系屬分類問題〉,《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3期,1989。此篇收錄於馬學良等編著:《藏緬語新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4
    戴慶廈、孫艷,〈四音格詞在漢藏研究中的價值〉,《漢語學習》第6期,2003
    戴黎剛,〈歷史層次分析法──理論、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當代語言學》第1期,2007
    簡秀梅、洪惟仁:〈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回頭演變之社會方言學研究〉,收錄於王旭和徐富美主編:《社會語言學與功能語法論文集》內,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07
    薛才德,〈漢語方言梗攝開口二等字和宕攝開口一等字的母音及類型〉,《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1期,2005
    龍海燕,〈關於語言接觸的幾個特點〉,《貴州民族研究》第3期,2011
    龍國貽,〈藻敏瑤語漢借詞主體層次年代考〉,《民族語文》第2期,2012
    歐陽覺亞,〈運用底層理論研究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的關係〉,《民族語文》第6期,1991
    鄭張尚芳
    ──〈溫州方言歌韻讀音的分化和歷史層次〉,《語言研究》第2期,1983
    ──〈上古韻母系統和四等、介音、聲調的發源問題〉,《溫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87
    ──〈白語是漢白語族的一支獨立語言〉收錄於石鋒和潘悟云等主編:《中國語言學的新拓展:慶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歲華誕》,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1999
    ──〈漢語方言異常音讀的分層及滯古層次分析〉,收錄於何大安主編:《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2002
    龔娜,〈漢語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32卷第6期,2011

    五、外文譯著
    [美]Nicholas Cleaveland Bodman(包擬古)包擬古著、潘悟云和馮蒸譯,《原始漢語與漢藏語》,北京:新華書店,1995
    [美]Baxter, William H.(白一平)白一平,《漢語上古音手冊》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New York,1992
    [英]Bryan Allen(艾磊)艾磊、張霞譯,《白語方言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4
    [瑞典]Bernhard Karlgren(高本漢)高本漢、潘悟云等譯注,《漢文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美]Baxter, William H.(白一平)白一平,〈上古漢語*sr-的發展〉,《語言研究》第1期,1983
    [日]甲斐勝二著、韋海英譯:〈關於白族文字方案〉《大理師專學報》第2期,1997
    William Labov(威廉拉波夫).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Internal Factors 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1994
    Hopper,J.1977.Word frequency in lexical diffusion and the source of morphophonological change.(〈詞擴散中的詞頻和形態音韻變化的根源〉),載於W. Christie編緝《歷史語言學的當代進展》Current Progress in Historial Linguistics. 阿姆斯特丹
    Chen, Matthew(陳淵泉).Cross-Dialectal Comparsion:A Cate Study and Some Theorectical Considea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 1 Number 1,1973
    Ohala, John:The phonetics of sound change. The Handbook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Brian D. Joseph and Richard D. Janda (eds.) Blackwell,1993
    Ohala, John and Manjari Ohala.The Phonetics of Nasal Phonology:Theorems and Data,in M.K. Huffman & R. A. Krakow (eds.), Nasals, Nasalization, and the Velum,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Series, Vol.5.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1993

    六、網路資源:
    中國政府網.中國概況(關於白族):http://www.gov.cn/guoqing/
    中文百科在線,網址: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55786.aspx
    在線新華字典:http://xh.5156edu.com/index.php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漢典:http://www.zdic.net/
    說文解字線上檢索:http://www.shuowen.org/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