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游重義
Yu , Chung - Yi
論文名稱: 呂坤樹與石岡鄉圖書館事業之研究
A Study of Mr. Lu, Kun-Shu and His Service in Shihkang District Library
指導教授: 王等元
Wang, Teng-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2
中文關鍵詞: 鄉鎮圖書館生命史圖書館館員鄉下型態經營法社區資源圖書館行銷
英文關鍵詞: rural library, life history, librarian, rural-type management, community resource, library marke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5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鄉鎮教育、文化等資源均不及都會地區,一座績優鄉鎮圖書館對於社區整體發展,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鄉鎮圖書館囿於有限人力與經費預算下,辦理推廣服務活動經常有力不從心,但仍有一些圖書館館長兢兢業業,藉由創新經營,結合社區資源與圖書館行銷,讓圖書館發光、發熱,為社區灑下文化種子。本論文旨在瞭解鄉鎮圖書館館長經營管理之具體成效,以石岡鄉圖書館退休館長為個案,探究其經營管理之理念、創新經營方法,以及結合社區資源與行銷圖書館之經驗,以供鄉鎮圖書館未來經營之參考。
    本研究採敘說研究取向的生命史研究與文獻分析法,藉由深度訪談的生命史研究,並整理相關文獻加以闡述,對研究個案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由家庭成長背景、求學及工作經驗來看,個案選擇公職與返鄉接掌圖書館主要關鍵因素,在於家人期許、學校養成教育的薰陶,以及鄉鎮首長重視圖書館使然。且家庭氛圍形塑下的人格特質與個案的新聞專業,有助於圖書館經營及行銷。
    二、個案基於文化國理念,獨創圖書館「鄉下型態的推廣活動」,舉凡民間文學與歷史文物的蒐集,以及藝文活動,讓圖書館成為地方文化中心。從其經驗中,得知其成功策略在於結合社區資源、圖書館行銷,並以細水長流精神,克服鄉鎮圖書館人力不足、經費預算有限等難題。此外,分析有利於館長經營管理之內、外在條件,發現重要他人、「復古、懷舊風潮與結合社區資源的推波助瀾」及「人是主要關鍵」三項條件,得以讓圖書館「兼具創意經營、成果、行銷」的推廣服務,在天時、地利、人和得以配合的條件下乘勢而起,達到「滾雪球」效應。
    三、石岡鄉圖書館名列全國七大績優圖書館之一,個案任內更榮獲「台灣省模範公務員」(1997)、「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2001),卻於2002年提前退休。究其主因有四:
    (1)九二一震災的震撼,(2)圖館館改隸文化體系的衝擊,(3)公務體系的「行政妨害」,(4)與地方政治人士理念不合。其次,個案為久任的績優館長,不僅未升遷,且以館長退休,反映鄉鎮圖書館升遷管道不足。退休後,個案以社區文化協會成員持續關注社區營造與生態保育,為家鄉永續發展盡力而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八項建議:
    一、改革鄉鎮(公共)圖書館體制與編制。
    二、規劃鄉鎮圖書館合理員額,充實專業知能。
    三、有效擴展鄉鎮圖書館經費來源。
    四、鄉鎮圖書館應有效發掘社區資源並尋求合作。
    五、現職績優鄉鎮圖書館館員應有順暢的升遷管道,以廣納人才。
    六、落實<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的實行。
    七、將鄉鎮圖書館經營成功案例融入圖書資訊教材。
    八、加強圖書館經營管理多元課程專題研究。

    Rural towns share les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an urban areas, so an outstanding rural libra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Many rural libraries frequently struggle under restricted manpower and budget when conducting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nd service, but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chief librarians endeavor on their positions, and make the libraries not only spread light and heat on the location but also spread the seeds of continual growing of culture for the community . The subject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effectiveness and management of a chief librarian in the rural library. Meanwhile, the story of a retired chief librarian in Shihkang District Library is adopted for case study, for the purposes of understanding his ideas in operation, creative management manners, and the experience of combining community resources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library, which can be a precious model for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Methodology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s research-oriented life-history study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re conducted through the study case by means of in-depth interview in life-history study as well as organization and elaboration of relative documentation. In a wor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The key factors make the research object choose public service and in charge of the library lie in expectation of family members, cultiv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also high respect given by town officers.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s shaped by domestic atmosphere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 journalism also helped the research object to carry out th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of the library.
    2. Based on the idea of cultural country, the research object originally created the “rural-type promo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llection of folk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lics as well as the popular activities which make the library become the cultural center locally. From his experience, the successful strategies lie in combin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library marketing and long-lasting persistence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of manpower and budget in the rural library.
    Based on analysis of hi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 his management, it is found that “finding someone important,” “trend of nostalgia and combin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man is the

    most critical pivot” are the three conditions that enable libraries to
    promote service with creative management, achievements and marketing, which came together with perfect time, adequate place and enthusiastic supporter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rolling snowball.”
    3. Shihkang District Library was one of the seven outstanding libraries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awarded “Model Public Official of Taiwan (1997)”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for Public Official (2001),”in his term of service. Nevertheless, he retired in 2002 ahead of time, which was caused by four reasons: (1) the shock of disaster in 921 Earthquake, (2) the impact came after library became a part of cultural system, (3) administration interference made by official system, and (4) the disagreement with local politician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object worked as long-term excellent chief librarian, but not be promoted, which reflects the lack of career promotional path in the rural library. After the retirement, the research object still did his best to continually concer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for his hometown as a member of community cultural committee.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eight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below:
    1. Reform the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of rural (public) libraries.
    2. Plan reasonable manpower of rural libraries and develop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librarians.
    3. Expend the source of funds for rural library effectively.
    4. Rural libraries have to explore and seek for the cooperation with community resources.
    5. Provide current excellent rural librarians with smooth career promotional path, and then recruit adequate newcomers.
    6. Implement “Princip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precisely.
    7. Put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rural library management in library information materials.
    8. Reinforce the research of multi-courses of library management.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Ⅴ 表目次 Ⅶ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石岡鄉立圖書館 10 第二節 鄉鎮圖書館事業 13 第三節 生命史研究的重要性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3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36 第四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 38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2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1 第一節 呂坤樹出任館長前之生涯發展歷程的分析與討論 51 第二節 呂坤樹館長經營理念及其經驗的分析與討論 63 第三節 呂坤樹退休後持續投入社區營造的分析與討論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4 第一節 結論 154 第二節 建議 16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71 參考書目 172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84 附錄二 訪談大綱(一) 185 附錄三 訪談大綱(二) 189 附錄四 研究檢核函 191 附錄五 檢核函回覆內容整理 192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D.Jean Clandinin & F.Michael Connelly著,蔡敏玲、余曉雯 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Hastrup,K.著,賈士蘅 譯(1998),《他者的歷史》,臺北:城邦。
    Hobsbawm,E.J.著,黃煜文 譯(2002),《論歷史》,台北:城邦。
    Iggers.G.G.著,楊豫 譯(2003),《二十世紀的史學》,台北:昭明。
    Michele L.Crossley著,朱儀羚等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濤石文化。
    Mihaly Csiksentmihalyi 著,杜明城 譯,1999,《創造力》,台北:時報。
    Patton,Q.著,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Peter F.Drucker著,余佩珊譯,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
    Runyan,W.M.著,丁興祥等 譯(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探索》,台北:遠流。
    S.Kendrick等編、王幸慧等譯(1997),《解釋過去/了解現在:歷史社會學》,台北:麥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出版,毛慶禎 譯(2003),《公共圖書館服務: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
    展指南》,台北:中國圖書館學會。
    文建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文建會。
    石岡鄉公所(2003),《重建區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金點子徵選計畫》,台中:石岡鄉公所。
    王文科(1995),《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梅玲(2001),《二十一世紀我國學術圖書館館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的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3-H-364-002),新竹:玄奘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台北市立圖書館主編(2002),《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慶祝台北市立圖書館成立五十週年》,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
    呂不(2008),《山鄉曆日》,台中:白象文化。
    沈寶環主編(1989),《鄉鎮圖書館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台灣書店。
    余德慧(2003),《生命史學》 ,台北:心靈工坊。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萬億(1992),〈社區資源的整合與應用〉,《社教雙月刊》51期,頁5-9。
    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 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萬川(1992),《台中縣民間歌謠集(一):石岡鄉客家歌謠》,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十八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張添洲(1994),《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國立台中圖書館出版(2004),《鄉鎮圖書館工作二十講》,台中:國中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業。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蔡漢賢主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劉惠苓(2000),《重見家園》,臺北:企鵝。
    盧荷生計畫主持、台灣省教育廳委託計畫(1989),《鄉鎮縣轄市立圖書館行政體系隸屬問題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二】學位論文
    江淑真(2002),〈分流教育下高職學生的處境:十二位高職學生之生命史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佩瑜(2000),〈台灣地區專門圖書館員既能需求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玉(2005),〈鄉鎮圖書館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書廷(2006),〈鄉鎮圖書館結合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雯瑤(1994),〈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與功能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鳳儀(2002),<我國企業圖書館館員核心能力之研究〉,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惠蓮(2003),〈我國公共圖書館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君儀(2006),〈台灣圖書資訊學碩士生就業與能力需求之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就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秀育(2005),〈民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文化局圖書館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叔娟(2007),〈自我超越的展現-慈惠法師生命史研究〉,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未出版。
    張惠媚(2002),〈醫學圖書館員專業能力需求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玲(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生命史故事-一位女性退休教師的生命故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濟慈(2009),〈從圖書館價值探討我國圖書館員基本專業能力〉,台北: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三】論文集與期刊論文
    台灣省社會處(1994),〈台灣省社區發展工作執行現況及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65期,頁69-71。
    王士樵(2005),〈大學生的創意學習發展〉,《美育》,143期,頁66-67。
    王明珂(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卷3期,頁147-184。
    王筱雯(2003),〈公共圖書館與社區發展芻議〉,《圖書館學刊》2期,頁28-29。
    王梅玲(2000),〈二十一世紀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新角色以及專業人員能力初探〉,《玄奘學報》2期,頁193-230。
    王培勳(2002),〈我國社區發展之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00期,頁44-59。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65-306),高雄:麗文。
    江文瑜(1996),〈口述史法〉,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49-266),台北:巨流。
    朱美珍(1999),〈台灣社區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未來發展〉,《人文學報》4卷23期,頁61-81。
    朱寶利(2004),〈圖書館核心競爭能力的構建〉,《北京教育學院》18卷1期,頁54-56。
    吳美清(1996),〈公共圖書館在社區總體營造中之角色與功能〉,《臺北市立圖館館訊》14卷2期,頁33-43。
    吳麗麗(1989),〈建立書香社會-從鄉鎮圖書館談起〉,載於 沈寶寰《鄉鎮圖書館的理論與實務》,頁1-19。
    李欣如(2007),〈文化臉譜─從傳統走向現代 王振鵠心繫圖書館發展〉,《書香遠傳》49期,頁10-12。
    呂坤樹(2002),〈漫談古蹟維護〉,《社教資料雜誌》290期,頁7-8。
    呂坤樹(2000),〈她們居然跳恰恰〉,《明道文藝》286期,頁49-51。
    呂坤樹(1999),〈戶外音樂會〉,《明道文藝》283期,頁110-115。
    呂坤樹(1997),〈我們有一個『文化國』的夢〉,《書苑》31期,頁28-33。
    呂坤樹(1995),〈鄉下型態的推廣服務〉,《書苑》26期,頁25-28。
    呂坤樹(1995),〈漫談義工組訓〉,《社教資料雜誌》206期,頁7-9。
    呂坤樹(1992),〈歷史性的第一步-民間文學蒐集工作在石岡展開〉,《台灣月刊》114期,頁43-45。
    呂春嬌(1999),〈結合社區資訊提昇公共圖書館服務品質〉,《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卷1期,頁30-41。
    林素甘、柯皓仁(2007),〈圖書館館員專業知能與繼續教育〉,《國家圖書館館刊》96年2期,頁31-63。
    林振春(1999),〈圖書館在社區總體營造中的角色與作法〉,《社教資料雜誌》253期,頁3-8。
    林振春(1998),〈社教機構在社區總體營造中的角色〉,《社教資料雜誌訊》241期,頁1-4。
    林振春(1996)〈鄉鎮圖書館在社區總體營造中的角色〉,《臺北市立圖館館訊》14卷2期,頁4-11。
    林振春(1996),〈學校社區化與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建構〉,《台灣教育》551期,頁41-45。
    林勝義(1989),〈鄉鎮圖書館如何運用社會資源〉,《社教雙月刊》29期,頁59-60。
    林勤敏(2003),〈公共圖書館如何運用社會資源促進全民終身學習〉,《臺北市立圖館館訊》20卷3期,頁20-30。
    周業仁(1988),〈如何成為優秀的鄉鎮圖書館員〉,載於 沈寶環主編《鄉鎮圖書館的理論與實際》(頁241-254)。台北:台灣書店。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的研究〉,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26)。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耿詩婷(2009),〈圖書館教育變法圖強〉,《書香遠傳》,73期,頁8-9。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5)。台北:巨流。
    張淑惠(1998),〈公共圖書館之有力奧援:社區資源之運用-以臺北市立圖書館天母分館為例〉,《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6卷2期,頁44-63。
    梁敏琴(2004),〈公共圖書館如何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思考〉,《圖書館論壇》3期,頁42-44。
    莊怡琴(1997),〈區域性公共圖書館與地方社區文化概談〉,《書苑》31期,頁5-8。
    莊道明(2000),〈新世紀圖書館設會影響力與價值的重現〉,《國家圖書館館刊》 89年2期,頁109-121。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5-50)。高雄:麗文。
    陳其南主講、洪文禎整理(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台灣手工業》 55期,頁4-9。
    陳其南主講、揭陽整理(2005),〈主委開講-台灣鄉村寧靜革命〉,《書香遠傳》30期,頁4-5。
    陳佳君(2003),〈建構館員資訊服務新視野:圖書館之社區營造思維〉,載於《圖書資訊專業人才能力培育研討會論文集》(頁57-62)。台中:中興大學。
    陳信正(2006),〈石岡鄉立圖書館的推廣活動經驗談〉,《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3卷4期,頁28-42。
    陳昭珍(1997),〈公共圖書館是會更重要 還是更沒落?〉,《書苑》33期,頁20-24。
    陳書梅(2007),〈新時代公共圖書館館員通才知能探討〉,《台北市立圖書館訊》,25卷2期,頁1-15。
    陳書梅2005,〈圖書館館員對工作生活品質之認知研究-以臺灣地區公共圖書
    館為例〉,《圖書資訊學刊》,3卷1-2期,頁23-59。
    陳書梅,2006,〈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之心理素質問題探討〉,《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5期,頁21-34。
    陳書梅(2005),〈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與閱讀〉,《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2卷4期,頁87-95。
    黃月純(2001),〈生命史研究在成人教育上的應用〉,《成人教育月刊》5期,頁219-247。
    黃政傑(1996),〈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 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頁1-46)。台北:漢文。
    黃素霞(2004),〈鄉鎮圖書館與社區資源互動〉,載於國立台中圖書館編印《鄉鎮圖書館工作二十講》(頁59-68)。台中:國立台中圖書館。
    游常山(2002),〈百變圖書館 決定未來競爭力〉,《天下》263期,頁152-160 。
    曾淑賢(2002),〈公共圖書館在終身學習社會的經營策略〉,載於《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95-164)。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
    曾淑賢(2003),〈公共圖書館之人力資源發展-以台北市立圖書館員工與志工教育訓練為例〉,《書苑》55期,頁1-21。
    程良雄(1996),〈美國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書苑》第30期,頁1-10。
    程良雄(1998),〈圖書館全方位的讀者服務〉,《書苑》35期,頁1-11。
    程良雄(1999),〈資訊網路時代圖書館員的進修與成長〉,《書苑》40期,頁1-9。
    程良雄(2002),〈新世紀公共圖書館員的憧憬〉,《社教資料雜誌》282期,頁1-5。
    楊美華(1996),〈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3卷3期,頁17-30。
    楊美華(2003),〈e世代圖書資訊從業人員應加強之專業能力〉,載於《圖書資訊專業人才能力培育研討會論文集》(頁7-24)。台北: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會。
    楊美華、劉欣蓓(2003),〈知識經濟時代專門圖書館員知能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報》70期,頁4-17。
    熊同鑫(2001),〈窺、潰、饋:我與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應用心理研究》12期,頁107-132。
    銓敘部人事管理司(2002),〈呂坤樹-鄉土文藝 發芽,傲人的石岡經驗〉,《公務人員月刊》67期,頁21-22。
    鄭瑞隆 譯(2001),〈實地工作〉,載於黃光雄 主編,《質性教育研究》(頁142-153)。嘉義:濤石文化。
    盧秀菊(2000),〈試論公共圖書館之未來發展〉,《台北市立圖書館訊》,第17卷第1期,頁6-22。
    盧秀菊(2002),〈我國台灣地區公共圖書館行政組織體系概述〉,載於《公共圖書館經營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305-326)。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
    盧荷生(1990),〈我所期待的鄉鎮圖書館〉,《社教雙月刊》38期,頁33-35。
    蕭玉煌(2002),〈內政部推展社區發展工作之成果與新方向〉,《社區發展季刊》 期,頁5-14。
    薛理桂(1997),〈展望二十一世紀公共圖書館〉,《書苑》34期,頁1-12。
    謝寶煖、唐秀珠(2002),〈新世紀圖書資訊人才之核心能力〉,《圖書與資訊學刊》41期,19-43。
    蘇岱崙,2002,〈90年公務員傑出貢獻獎-當公務員,我有新意〉《Cheers》16期,頁117-124。
    嚴鼎忠(1999),〈均智時代的來臨:新世紀的公共圖書館〉,《臺北市立圖館館訊》16卷3期,頁37-51。
    嚴鼎忠(1996),〈跨世紀的公共圖書館營運之道-社區總體營造的實踐〉,《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4卷2期,頁18-32。

    【四】中文網路資源

    Meredith Farkas(2009),〈21世紀圖書館員所需的技能〉
    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6/07/19/372/(上網日期:2009 / 12 / 25)
    總統府(2001),〈圖書館法〉,華總一義字,第9000009320號,中華民國90年1月17日發布。
    http://www.ncl.edu.tw/ct.asp?xItem=7611&CtNode=1340&mp=2 (上網日期:2009 / 11 / 01)
    教育部(2002),〈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中華民國91年10月28日教育部台(91)社(三)字第91156118號令訂定。
    http://www.ncl.edu.tw/public/Attachment/7112810545171.pdf (上網日期:2009 / 11 / 08 )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0),《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
    http://www.lac.org.tw/law/06/info/last.doc(上網日期:2009 / 12 / 02)
    天下雜誌,2011,〈石岡—文化碼頭 匯聚現代浪漫〉,《天下-微笑台灣》
    http://www.319.com.tw/village/villageDoc/93 (上網日期 : 2012/07/22)
    台灣立報,〈食水嵙客庄風情 描繪傳奇人物〉,《台灣立報》(2008/12/04)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5875(上網日期:2012 / 07/ 22 )
    台灣社區通(2001),〈台中市石岡區社區文化發展協會〉
    http://sixstar.moc.gov.tw/blog/lks7317/communityAction.do?method=doCommunityView (上網日期:2012/07/20)
    考試院(2010),〈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歷年得獎人資料建置與特質說明〉,頁1-27。
    http://www.exam.gov.tw/public/Attachment/03111293115.pdf(上網日期:2010 / 12 / 16 )
    呂坤樹(1999),〈石岡之越野車一日遊〉,《鄉民選粹》
    http://shikang.tacocity.com.tw/digest2-4.htm (上網日期 2010/07/21)
    呂坤樹,年代未明,〈旅英札記〉,《鄉民選粹》
    http://shikang.tacocity.com.tw/digest2-3.htm ( 上網日期:2012/07/20)
    林宏聰、周麗蘭等,〈偏鄉圖書館買專書 10年3人借〉,《中國時報》(2010/01/29),轉引自 《痞客邦部落格》。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739488-%e5%81%8f%e9%84%89%e5%9c%96%e6%9b%b8%e9%a4%a8%e8%b2%b7%e5%b0%88%e6%9b%b8-10%e5%b9%b43%e4%ba%ba%e5%80%9f (上網日期 2012/ 07 / 20)
    宗哥(2004),〈呂坤樹退而不休〉,《山城風雲錄》(2004/08/30)
    http://tw.myblog.yahoo.com/jw!g_pKUviaAxDWs.F9XXuQMb0y/article?mid=941&prev=945&next=933&l=f&fid=12 (上網日期:2011 / 07 / /28)
    俞佳瑩,〈棄養蓋斑鬥魚吃光蝌蚪 大甲溪生態被破壞〉,《東森新聞》(2007/4/26)
    http://e-info.org.tw/node/21935 (上網日期:2011/ 08 / 23)
    徐祕康、林進龍,〈蓋斑鬥魚之父 復育兼觀光〉,《民視新聞網》(2008/12/8 )
    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sno=2008C18C16M1&ntype=class (上網日期2012/07/23)
    國立政治大學圖檔所(2005),〈台灣圖書館事業大事記〉
    http://140.119.61.139:8080/dspace/handle/lias/599 (上網日期:2012 / 06 / 26)
    陳至中(2010),〈過來人:圖書管理要結合當地社群〉,《中國時報》(2010/01/29),轉引自 《痞客邦部落格》。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739488-%e5%81%8f%e9%84%89%e5%9c%96%e6%9b%b8%e9%a4%a8%e8%b2%b7%e5%b0%88%e6%9b%b8-10%e5%b9%b43%e4%ba%ba%e5%80%9f (上網日期 2012/ 07 / 20)
    黃玿琮,〈萬安社區綠美化 梁培政油畫班助彩繪〉,《NOWnews》(2008/12/09)
    http://www.nownews.com/2008/12/09/11478-2377967.htm (上網日期:2012/ 06 / 23)
    黃玿琮,〈石岡古農倉升魚旗 營造景點特色〉,《NOWnews》 (2009/10/29 )
    http://www.nownews.com/2009/10/29/11465-2526166.htm (上網日期:2011/ 08 / 01)
    羅智華,〈教育百人團 首屆當選人名單公布〉,《人間福報》(2005/1/14)
    http://www.merit-times.com.tw/Prn_newspage.aspx?Unid=%20148776(上網日期:2012/06/06)

    二、英文部份
    【專書及與論文】
    Bertaux,D.(1981). Biography and Society-The Life History Approach in the Social Science.CA:Sage.
    Charles R. McClure(1987).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 for Public Libraries:A Manual of Options and
    Procedures.Chicago:ALA.
    Denzin N,K.(1989).The Research Act: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Duncan Smith (1992)."The Greening of Librarianship : Toward a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Ecology,"in Developing Library Staff for the 21st Century, Ed. by Maureen Sullivan. New York : The Haworth.
    Hitchcock ,G & Hughes ,D(1995).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Jacso,Peter(2000),“What Is Digital
    Libbrarianship?”Computers in Libraries,Vol.20 No.1, 54-55.
    Jose-Marie Griffiths & W.King (1986). New Direction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Westport ,D.C.:Greenwood Press ,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Johli,M.(1981).Biography:Account,Text,and Method.in Bertaux,D.(ed.),Biography and Society, 59-75,CA:Sage.
    McAdams, D. (1993). The Stories We Live by: Personal Myths and the Making of the Self. New York: Morrow.
    Myriam Mejia(1991).“The Public Library and Popular Culture: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Literacy.”Third World Libraries 1: 2 . 43-46.
    R.E.Rubin(2004).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ew York:Neal-Schuman Publishers.
    Richard J. Naylor(2000).“Core Competencies:What They Are and How to Use Them”,Public Libraries 39:2 . 112.
    Sajjad ur Rehman(2000),Preparing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An Agenda for the Future. (Westport ,D.C. : Greenwood Press). 35-40.
    Sue Boaden(2005),“ Building Public Library Community Through Cultural Planning . ”Australasian Public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18:1 . 29-36 .

    【英文網路資源】
    ALA,“Draft Core Competencies”, 2005
    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s/accreditation/prp/DraftCoreCompetencie.pdf
    (2009 / 12 / 24)
    ALA, “Core Competences of Librarianship”, 2009
    http://www.ala.org/ala/educationcareers/careers/corecomp/corecompetences/finalcorecompstat09.pdf
    (2009 / 12 / 24)
    CLA, “Competencies for California Librarians in the 21th Century”, 1998
    http://www.cla-net.org/resources/articles/r_competencies.php (2009 / 12 / 24)
    IFLA, "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
    http://www.ifla.org/VII/s8/unesco/eng.htm(2009 / 11 / 12 )
    Ohio Public Library(2008) ,“Ohio Public Library Core Competencies.”
    http://www.olc.org/pdf/Core.pdf (2009 / 12 / 2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