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麗環
論文名稱: 異視界---青少年智能障礙情緒圖像
World of different visio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emotion icons for teenagers
指導教授: 蘇憲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智能障礙情緒手勢高彩度
英文關鍵詞: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emotion, gesture, high chrom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2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透過生活體驗與情感的觸發,轉借各式的媒材呈現一個直接具體的情感;而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是相連結在一起的,我們的生活又是以「人」為主軸,探討人的生命意義和實踐生命的價值,是藝術創作非常重要的課題。
    筆者因工作關係,每天與身心障礙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從他們純真無邪的天性中,筆者感到很疑惑?他們的物質生活品質比一般人低弱,但他們不需承受壓力,不懂人生疾苦,他們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又作何論斷?就他們因智能障礙的困擾,導致與他人溝通困難,使他們的情緒比一般人無法適當傳達與控制。我們的社會對他們的照顧與教育是不是還有提昇的空間?身為教育工作者,又能為他們作些什麼?
    本論文的重點共分六章,謹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創作的動機和目的,將智能障礙者的情緒表達,透過面部表情和手勢交互動作等符號,建構青少年智能障礙者的情緒圖像。
    第二章:創作理念和理論基礎──對智能障礙者與一般人不同的條件背景下,引發本創作的理念,並研究哲學家、藝術家的理論和作品,轉化為本創作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創作內容──以智能障礙者直接、稚樸而毫不造假的情緒表白,參酌藝術史上的畫作,透過臉部的表情變化和手勢的肢體動作為本創作的內容。
    第四章:創作形式與技法──運用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普普風的高彩度色彩,以誇大的頭像構圖,選用油畫材料、平塗技法實踐本創作。
    第五章:作品解說與分析
    第六章:結論──欲透過本創作,呼籲大眾對智能障礙者多付出一份關懷。

    Process of art creation is to present a direct and real emotion via various media materials through life experiences and touch of sentiment; as art is connected with our life while our life is “people” centered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people’s life and fulfillment of life value,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to art creation.

    Due to the work, writer has to spend time living with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 everyday, where he got confused by their innocent nature, in which the quality of material life they have is lower than other normal people, but they don’t need to bear with pressure, not knowing the sufferings in life, whether they are lucky or unlucky? And how do we judge our life value? An issue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has caused a difficulty i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they are unable to express and control their emotions than other normal people. Whether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our care and education provided by our society? And being an education worker, what can I possibly do for them?

    There are 6 major chapters in this paper, with outline summarized as below :
    Chapter 1 : introduction – specifying the motive and purpose; to express the emotion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via facial expression and gesture and other symbols to construct the emotion icons of teenager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hapter 2 : creation concept and theory basis – different background between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normal people has triggered the concept of this creation and study theories and works of philosophers and artists, to transform into the theory basis of this creation.

    Chapter 3 : Contents of creation – introduce the way that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learly express their emotions directly, naively without pretending and refer to the paintings in art history, and introduce changes of facial expression and body movement of gesture as contents of this creation.

    Chapter 4 : creation type and skills – utilize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high chroma colors of POP art to compose the picture with exaggerated head portrait, with oil painting and coating method selected for creation implementation.

    Chapter 5 : work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Chapter 6 : conclusion : appeal the public to give their extra care to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02 第二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理論基礎...........................................................................07 第一節 創作理念………………………………………………………………07 一、 創作主體的背景與條件………………………………………………07 二、 多元文化的衝擊與創作意識的萌芽…………………………………10 第二節 理論基礎………………………………………………………………11 一、 社會邊緣人物圖像的再現……………………………………………11 二、 人文主義的價值………………………………………………………15 三、 色彩的意涵……………………………………………………………20 四、 當代藝術的淨化特質…………………………………………………24 第三章 創作內容…………………………………………………………… 27 第一節 個體情緒表白…………………………………………………………27 第二節 手勢符號的運用………………………………………………………30 第四章 創作形式與技法……………………………………………………34 第一節 創作形式………………………………………………………………34 一、 構圖的單一個體………………………………………………………34 二、 高彩度色彩……………………………………………………………36 三、 形象留白的意涵………………………………………………………40 四、 背景的單色平塗………………………………………………………42 第二節 創作實踐與技法、媒材………………………………………………42 第五章 作品解說與分析…………………………………………………… 44 作品一 <我不敢!我會怕!>………………………………………………44 作品二 <喔!>………………………………………………………………46 作品三 <不要吵!>…………………………………………………………48 作品四 <嘻!嘻!>…………………………………………………………50 作品五 <打你喔!>…………………………………………………………52 作品六 <Yeah!>……………………………………………………………54 作品七 <大家都不跟我玩>…………………………………………………55 第六章 結論……………………………………………………………………56 參考書目………………………………………………………………………… 58 論文期刊…………………………………………………………….……………60 參考網站………………………………………………………………………… 60

    甲、 中文書籍
    1、 王頌華 沈乃泉 李鳳臣 吳兆双 張錦華 徐學蘭 著(1998),《哲學與藝術》,中國:天津社會科學院。
    2、 田青 聞斌 編譯(2001),《西洋繪畫2000年(5)》,台北:錦繡出版社。
    3、 田青 聞斌 編譯(2001),《西洋繪畫2000年(6)》,台北:錦繡出版社。
    4、 伍至學 著(1998),《人性與符號形式──卡西勒人論解讀》,台北:台灣書店。
    5、 李錫佳 著(1999),《德國表現主義之成就與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6、 何政廣 主編(1996),《孟克》,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7、 何政廣 主編 李維菁 著(2004),《席勒Egon Schiele》,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8、 何政廣 主編,李家祺 撰文(2002)《安迪‧沃荷Andy Warhol》,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9、 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 著(2006),《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台北:心裡出版社。
    10、 曾肅良 著(2002),《當代藝術廣角鏡》,台北:三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陳明玉 著(1977),《孟克》,台北:光復書局。
    12、 陳慧坤 著(1977),《梵谷》,台北:光復書局。
    13、 劉文潭 著(2004)《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4、 劉千美 著 (2001),《差異與實踐》,台北:立緒文化。
    15、 鄭國欲 林磐聳 編著 (1987),《色彩計畫》,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16、 賴瓊琦 著(1997),《設計的色彩心理》,台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謝里法 著(1982),《藝術的冒險》,台北:雄獅圖書。
    18、 蔣勳 著(2006),《破解達文西密碼》,台北:天下遠見。

    二、中文譯本
    1.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著,何東墀 監修 鄭雅莉 譯(2007),《智能障礙 定義、分類和支持系統》,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2. Dube Wolf-Dieter 著,吳介禎 吳介祥 譯 (1999),《表現主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3. Herschel B Chipp 著,余珊珊 譯(2004),《現代藝術理論I》,台北:遠流出版社。
    4. 美.K.T.斯托曼 著,安宗昇 韋喬治 譯(1987),《情緒心理學》,台北:五洲出版社。
    5. Maurice Merleau-Ponty莫里斯.梅洛龐蒂 著(2005),《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6. Marcel Giry 著,李松泰 譯(1992),《野獸派》,台北:遠流。
    7. Parramons Editorial Team 著,陳碧珠 譯,《肖像畫》,三民書局,台北市,1997。
    8. Pradel Jean-Louis尚 路易‧普拉岱爾 著,董強 姜丹丹 譯(2003),《當代藝術》,台北:閣林圖書。
    9. RudolfArnheim魯道夫.阿恩海姆 著,郭小平 翟燦 譯(1992),《藝術心理學新論》,台北:台灣商務。
    10. Semir Zeki塞莫.薩基 著,潘恩典 譯(2001),《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台北:商周出版。
    11. Umberto Eco安柏托.艾可 編著,彭淮棟 譯(2008),《醜的歷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2. 艾瑪.阿里斯特 編著(1998),《李奧納多達芬奇筆記》,北京:三聯書局。

    論文與期刊
    1、 林昕曄 (2005),《蔓延在記憶的場域-人物意象創作研究》,台師大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2、 劉希文 著(2008),<情緒認知判斷裡的情境性初探>,《歐美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二期。
    3、 紀俊吉 蘇慧慈 著 (2006),《人本心理學之父-論馬斯洛其人其思》,《休閒運動期刊》,第五期。
    4、 李安源 著(2006),《本體語言的形式化與價值觀念的陌生化 ——論中國當代油畫創作的形而上學本質》,引自《文化中國》,第3期。
    5、 陳巧齡 撰《哈姆雷特猜忌性格的心理分析及戲劇治療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 顧世勇 著(2008),《當代藝術的轉向》。藝術觀點,第35期。
    7、 劉希文 著(2008)《情緒認知判斷裡的情境性初探》,歐美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二期。
    8、 西村智宏 撰文, 朱燕翔 譯(2009),《安迪.沃荷的1960年代-空虛的美學與同一性批判》,藝術家雜誌,404期。
    9、 唐宗珊 撰文 (2008),<畢卡索與其他的繪畫大師>,《藝術家》403期。

    參考網站
    1、 名人名言/蕭伯納 http://tw.18dao.net 97.11.14
    2、 http://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dhs/pr003.html 98.01.04
    3、 http://www.wangchao.net.cn/bbsdetail_1395789.html 97.11.2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