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宛蓁
Lee, Wan-Chen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指導教授: 陳曉雰
Chen, Hsiao-F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6
中文關鍵詞: 音樂欣賞教材教科書內容分析藝術與人文音樂教育
英文關鍵詞: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extbooks, content analysis,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93下載:6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針對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進行內容分析,研究者選擇96學年度教育部審定通過之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包含育成、南一、康軒、翰林等四個版本為研究對象,自編「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作為研究工具,期望藉由對音樂欣賞教材之分析,瞭解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根據內容分析之結果與討論,獲致結論如下:
    一、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高,教材內涵著重音樂欣賞曲目的基礎介紹,包括作品分析、各國音樂家的介紹;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內涵以作品分析之樂曲簡介為基礎;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譜例數量多,使用多元的教學評量方式與音樂欣賞曲目;翰林版教材內涵較重視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的介紹,音樂欣賞曲目以本國音樂與流行音樂數量較多。
    二、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比較:
    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均超過五成,以南一版教材比例最高,教學建議時數在各版本中皆佔四成以上,為音樂教科書之主要內容;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以育成版最高,譜例比例以康軒版為最高。在音樂欣賞教材內涵方面,正文以作品分析為主,補充教材內容則以教材延伸、人物介紹與詞彙為主,教材說明多為作品分析與各國音樂家的補充資料;教學評量皆以形成性評量為主,教學法則以簡介性欣賞法與主題欣賞法為主要實施類型。音樂欣賞曲目則以原曲為主,著重西洋古典音樂之欣賞,演出型態多以器樂演奏為主。
    藉由對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教材比例、教材內涵以及欣賞曲目的探討,研究者發現國中階段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對音樂欣賞教材之重視,音樂欣賞教學不啻為當今與未來音樂教育之重要課題。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conduct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Four textbook versions used in 2007 school year , namely, Uchen, Nani, Kang Hsuan, and Han Lin, which were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re includ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were self-developed “Content Analysis Table for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earcher attempted to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 proportion, content, and the repertoire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Uchen were high in picture proportion and were significant in a basic presentation of the repertoire, included an analysis of works and an introducation of musician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Nani were based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n analysis of works in the overall conten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Kang Hsuan were numerous in score illustration. Kang Hsuan also showed a variety in utilizing assessments and repertoire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Han Lin appeared significant in introduc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contexts, including a rich repertoire in Taiwanese and popular music.
    2.Comparison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all four versions, the propor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which exceeds 50%, and the suggested teaching hours which exceed 40% , were the main content in music textbook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proportion of Nani was the highest.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picture appeard in Uchen,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score illustration was the Kang Hsuan version.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it was significant in the analysis of work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were dominant in extended materials, personage introduction and musical terms. The explan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was significant in an analysis of works and an introduction of musicians. Assessments were mainly formative.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were basically introductory and thematic. The music appreciation repertoires were mostly original music, with an emphasis o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nd instrumental music.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were considered essential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Therefor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was an important issue of music education in nowadays and the futur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音樂欣賞與教學 11 第二節 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探討 26 第三節 音樂欣賞與教科書之相關研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7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7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8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7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內容分析結果 89 第二節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內容分析之綜合比較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65 參考書目 169 一、中文部份 169 二、西文部份 178 附 錄 181 附錄一 歷年音樂課程標準之目標沿革 181 附錄二 專家效度委託函 182 附錄三 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83 附錄四 各版本音樂欣賞頁數統計細目 192 附錄五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195 附錄六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201 附錄七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207 附錄八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213 附錄九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學時數統計細目 219 附錄十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內涵一覽表 223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王恩芳(2008)。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哲學專書之探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蕙怡(2006)。德布西作品運用在國小低年級音樂欣賞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臺北:全音樂譜。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查之研究。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朱理蓮(2007)。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使用情況之研究─以新竹市國小五年級教科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古重仁(2003)。國小教師對藝術與人文教材選用因素探討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青蓉、傅瓊儀、林世華(2006)。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解讀:以Bloom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載於張武昌(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教學挑戰與對策(頁1-4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秋琴(1994)。高中音樂欣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舜文(2000)。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美育,116,26-39。
    吳莉蓉(2004)。臺中市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對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使用現況與意見調 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爵汝(2002)。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國小教科書之評析─以花蓮縣使用之教科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汪怡琳(2006)。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與評鑑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依玲(2007)。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音樂內容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宗薇(1998)。教科書的編輯機制。課程與教學季刊,1(1),41-56。
    李姿慧(2000)。現行國民中學音樂欣賞教學審定本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茂興(譯)(1997)。音樂教育概論。臺北,揚智文化。(C. R. Hoffer著,1993)
    李慧美(2003)。我國高中音樂教科書臺灣歌謠比較及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穗嘉(1989)。日據時期臺灣音樂教育及教科書剖析。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麗娥(2003)。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選用之行動研究-以新新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育成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三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五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一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三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五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二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四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六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二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四冊)。臺北:育成。
    育成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六冊)。臺北:育成。
    林于琳(2004)。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對音樂美感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宏錦(2007)。臺灣原住民歌謠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之現況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秀真(2002)。國立技術校院通識課程「音樂欣賞」教科書之研究。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其融(2004)。運用流行音樂要素導入國小高年級古典音樂欣賞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淑玲(2005)。律動應用於國小二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舜惠(2008)。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音樂欣賞內容分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寶山(1988)。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蘭芳(2003)。解嚴後國中音樂教材本土化的探討。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邵義強(1988)。音樂的源流。臺南:大夏。
    周珮儀(2002)。國小教師解讀教科書的方式。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15-138。
    周珮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8(4),91-116。
    周珮儀(2006)。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立編譯館「獎助教科書研究」95年度碩博士論文發表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1-29。
    邱 淵(譯)(1991)。教學評量。臺北:五南。(B. S. Bloom等著,1981)
    南一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三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五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一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三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五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二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四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六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二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四冊)。臺南:南一。
    南一書局(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六冊)。臺南:南一。
    姜 旼(2003)。國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面向與方法之析探。載於陳曉雰(主編),「2003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音樂新紀元」論文集(頁171-184)。臺北:師大音樂系。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許尤美(2002)。百老匯音樂劇對國中生音樂欣賞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崔光宙(1993)。音樂學新論:以人為中心的音樂學。臺北:五南。
    陳木城(2000)。臺灣地區教科書發展的回顧與前瞻。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三)-學校制度研討會資料集(頁104-116)。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伯璋(1987)。課程問題。載於莊懷義等(編著),教育問題研究。臺北:空中大學。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內涵與評析。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編,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頁93-121)。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姿光(1997)。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慧敏(2004)。現代音樂運用在國小音樂欣賞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德布西、史特拉汶斯基、荀白克的音樂作品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育碩士班,未出版,新竹。
    陳曉雰(2002)。藝術與人文—以音樂實踐美感教育。美育,128,32-40。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2)。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評鑑指標。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修定草案。臺北:教育部。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張祝芬(1995)。如何選用教科書。臺北市:漢文。
    張恒愷(2000)。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統星(1990)。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全音樂譜。
    張淵菘(2005)。國民小學教科書自由化之政策網絡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碧芳(2006)。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直笛教材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范儉民(1968)。音樂科教材教法。臺北:國民中學教師職前訓練班。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康軒文教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三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五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一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三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五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二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四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六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二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四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六冊)。臺北:康軒。
    康 謳(1963)。音樂教學研究。臺中: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
    康 謳(1974)。音樂教材與實習。臺北:天同。
    康瓊文(1999)。國小音樂教科書各族群歌曲內涵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壬來(2003)。當前情勢與臺灣藝術教育改革的取向。美育,133,39-42。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臺北:冠學文化。
    黃振球(1989)。學校如何遴選教科書。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黃詩涵(2004)。國小主題式古典音樂欣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富暖(2002)。高中音樂欣賞課程應用網路教學資源學習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意婷(2000)。國小音樂教科書歌曲選材之分析,1962-1999。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國立編譯館(2007)。國民中小學96學年度上學期教科圖書一覽表。2008年3月30日取自http://dic.nict.gov.tw/~textbook/dic/96(1).html
    國立編譯館(2008)。國民中小學96學年度下學期教科圖書一覽表。2008年3月30日取自http://dic.nict.gov.tw/~textbook/dic/96(2).html
    國立編譯館編研小組(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臺北:正中。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
    郭禎祥(1999)。美術科教科書編輯與全人教育之考量。國立編譯館通訊,12(3),11-13。
    曾火城(1996)。教科書評鑑規準研究-以國中美術科為建構、適用實例。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曾正仲(1996)。音樂認知與欣賞。臺北:幼獅。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圖書。
    楊孝榮(1978)。傳播研究方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楊雅惠(2007)。以意象解讀高中學生音樂欣賞反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 系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雲龍、徐慶宏(2007)。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轉化教科書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 報,24(2),1-26。
    歐用生(1992)。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心理。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教科書評鑑與選擇-政治、經濟的分析。載於莊梅枝(主編),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頁290-304)。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2003a)。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4)。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3b)。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麗文文化。
    鄭世仁(1992)。揭開「教科書的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8,1-7。
    聶元龍、李晶、朱亞榮編著(1999)。音樂欣賞。臺北:洪葉文化。
    劉燕當(譯)(1979)。怎樣欣賞音樂。臺北:樂友書房。(A. Copland原著,1953)
    劉興欽(2002)。苗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錢仁康、張有剛、尹紅、陳暘、李南著(1999)。音樂欣賞。臺北:五南。
    翰林出版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三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五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一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三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五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二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四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第六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二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四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六冊)。臺南:翰林。
    簡彤紜(2007)。臺北市國小音樂教師專業知能與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使用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藍順德(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的審定與選用。中等教育,53(3),4-18。
    藍順德(2003),從教科書開放談教科書定位。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頁1-23)。高雄,復文圖書。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五南。
    顧如君(2000)。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二、西文部份
    Baller, E. (1991). The impact of textbooks. In A. Lewy (Ed), The international l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138-139). Oxford: Pergamon.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Bundra, J.I. (2006).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investigates music listening. Symposium, 107(3), 5-13.
    Campbell, P. S. (2005). Deep listening to the musical world.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2(1), 30-37.
    Elliott, D. J. (1995). 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lowers, P. J. (1990). Listening the key to describing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4), 21-23.
    Haack, P. A. (1992). The acquisition of music listening skills. In R. Colwel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451-465). New York: Schirmer.
    Hartshorn, W. C. (1957). The role of listening. In H. Nelson (Ed.), Basic concepts in music education: 57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of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p.261-291).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Knieter, G. L. (1979). Music as aesthetic education. NASSP Bulletin, 63(430), 19-27.
    Marsh, C. J. (1997).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deology: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riculum 2. Washington, D.C.: The Falmer Press.
    Mays, W. (trans.)(1972).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New York: Basic Books. (Piaget, J. 原著,1970).
    Parsons, M. J. (1987). How we understand art: A cognitive development account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aget, J. (1972).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Regelski, T. A. (2005). Music and mus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xis for ‘making a difference.’Educational Philosophy & Theory, 37(1), 7-27.
    Reimer, B. (1970).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Prentice-Hall.
    Reimer, B. (1985). Developing the experience of music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Reimer , B. (1997). Music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 84(3), 33-38 .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Advancing the vision. New York: Prentice-Hall.
    Venezky, R.L. (1992). Textbooks in school and society. In P.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Macmillan.
    Westbury, I. (1991). Textbooks. In A. Lewy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74-77). Oxford: Pergam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