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欣儒
論文名稱: 齊如山編導理論暨劇本七種研究
指導教授: 黃麗貞
Huang, Li-J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齊如山編劇導演梅蘭芳國劇梅派藝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1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齊如山劇論暨劇本七種研究
    論文提要
    本論文以《齊如山全集》為核心,加上周邊相關資料,經過整理、分析、研究後,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一、齊如山為梅蘭芳戲劇的編劇與導演
    筆者透過對於梅派諸戲著作權的考證,證明齊如山為梅蘭芳諸戲的編劇者,亦即可以推出梅派戲劇是齊如山劇學理論的實踐,齊如山的劇學是梅派諸戲的背後哲學依據。故在研究方法上,筆者確定直接以梅派戲劇印證齊如山的劇學理論,兩相比較,是瞭解齊如山劇學與梅蘭芳舞台藝術最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梅派戲劇,如果忽略了齊如山的劇學理論,那麼根本無法瞭解梅蘭芳舞台藝術背後的指導原則,研究自不可能深化到舞台藝術裡層的哲學領域;反過來說,研究齊如山劇學如果只探討《齊如山全集》,忽略梅蘭芳的舞台藝術,那麼終究不過紙上談兵,失於空泛。從齊如山劇學理論到梅蘭芳的舞台實踐,其中的過程若能清楚探討變化修改之軌跡,如此方能掌握戲劇理論在實踐時,面對不同的時空條件,所必須做出的調整。如此所探討的戲劇理論,方能更具有普遍性;如此所探討的舞台藝術,才能有所憑依。
    二、建構齊如山編導理論之體系
    齊如山的劇學理論,散見於《齊如山全集》中,缺乏系統性的整理。筆者以有限經歷,僅將編劇、導演相關的資料整理出來,重新架構其編劇理論與導演理論,並總結其編導理論的特色。據筆者整理,齊如山的編劇理論可分為:論宗旨、論類型、論結構、論分場、論文詞、論科諢六點;而其導演理論則可分為:論排戲、論身段、論神情、論布景四點。至於齊如山編導理論的特色,蓋為強調編導融合、注重革新精神。齊如山的劇學理論,對中國近代國劇史產生的影響,是在編導合一,且為單一劇團服務,以賣座為目標,則編劇時自當考量該劇團裡有無合適演員?而一線演員的專長又在哪裡?故依照主要演員的專長編劇,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故齊如山為梅蘭芳量身訂作諸劇本,帶領時代風潮,乃至後來跟進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等旦腳,以及其餘行當的代表劇作,就是在這種為演員「量身訂作」的潮流下產生。這不但帶動京劇表演、觀賞風潮,造成京劇鼎盛時期,也形成了京劇的流派藝術。
    三、齊如山劇作七種探析
    筆者分別就齊如山《嫦娥奔月》、《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天女散花》、《童女斬蛇》、《麻姑獻壽》、《洛神》等七種劇本進行分析、探索的研究。本書最大遺憾,乃迫於碩士班畢業時限與個人精力,不能全面探討齊梅結合的全部劇作,僅能以少數七篇管窺齊如山戲劇理論在梅蘭芳戲劇的實踐,或有以偏蓋全之嫌,膚淺空泛之病,則更待來日得便,補完此章內容。
    筆者以為齊如山在國劇上不僅有自成系統的理論,而其劇本創作亦可觀。在齊如山筆下,有翩若驚鴻的神女,有散花驗習的天女,有為民除害的義女、陪伴英雄的俠女、多愁善感的閨女……等,寫出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各類婦女形象—或智勇過人,或美麗多情,或溫婉善良,或忠貞節烈。不論神仙、王妃、貴婦、閨秀、還是平民少女,其共同特點是:她們代表美,她們是美的化身!或美在高貴典雅,或美在清新脫俗,但總歸一句話,他們代表美!再配合梅蘭芳的技藝,徹底塑造梅蘭芳成為中國美的代表,這是齊如山之所以成功推展國劇到海外的主要理由。通過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齊如山不僅表達了一種審美理想,發揮戲曲的社會教化功能,而且更彰顯梅蘭芳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展現高度精美的梅派藝術。故梅蘭芳能奠定一代藝術大師的地位,齊如山功不可沒。
    透過本文的研究,筆者以為齊如山最大成就,在於將劇本的文學性與戲劇的舞台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引導同時期的編劇者朝此方向發展,創造國劇的流派藝術,這是齊如山對國劇的一大貢獻。齊如山的劇作,不僅僅是書面的、文學性的劇本而已,還依從歐美學話劇的經驗,將布景、燈光、服裝等舞台手段注入劇中,使得古裝劇呈現在觀眾眼前,令人耳目一新。再加上梅蘭芳精湛的技藝,徹底融合劇作、演員、動作、道具、服裝、布景、燈光,使舞台呈現高度的美感,則是齊如山成功之處,也是成就梅派藝術的關鍵!
    限於時間精力,本書對齊如山劇學的研究成果,僅僅是冰山一角。齊如山的國劇理論、劇作,如何與梅蘭芳腳色魅力相結合,及其相關問題,均還有極大的開發空間。比如全面研究齊如山的劇作,並以早期為梅蘭芳量身定作之劇本與其他諸劇相比,當更能看出齊如山的編導理論如何結合演員,以創造精美的舞台藝術。目前新編國劇的討論,對編導理論如何結合演員,發揮高度的藝術價值,大多未能深論,故此點是研究齊如山與梅蘭芳如何結合這題所能提供新編國劇參考的。筆者限於時間精力,未能臻此境界,然學術之路是任重而道遠的,期待日後能進一步研究,使本題更為完整深入,取得更豐富的成果,作為今日新編戲劇參考,則是筆者未竟之業。

    齊如山劇論暨劇本七種研究 目次 論文提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檢討..…………………………………………………..3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方法……..………………………………………………………..4 第二章 、齊如山的生平……..………………………………………………………..6 第一節 、齊如山的家世..與生平簡介…………………………………………..6 一、家世………………………………………………………………………6 二、生平………………………………………………………………………6 (一)讀經書作八股的時期……………………..………………………7 (二)學洋文科學的時期……………………….……………………….7 (三)經商作買賣的時期…………………………………………………9 (四)研究戲劇的時期…………………………………………………10 第二節 、齊如山與梅蘭芳的交遊………..……………………………………13 一、訂交…………………………..…………………………………………14 二、為梅蘭芳編劇排戲……………..………………………………………15 三、引領梅蘭芳走向國際舞台…..…………………………………………16 第三節 、齊如山對戲曲的貢獻………..………………………………………18 本章結語………...……………………………………………………………..23 第三章 、齊如山的著作…………………………………..…………………………25 第一節 、論著………………………………………..………………………….25 一、北平時期所著…………………………………………………………...25 二、臺灣時期所著…………………………………………………………...27 第二節 、劇作………………………………………..…………………………..31 第三節 、齊如山劇本著作權的考證………………..………………………...35 一、齊如山為梅劇之劇作家…………………………………………….…40 二、齊如山為梅劇之導演……………………………………………….…52 本章結語…………………………...……………………………………….…59 第四章 、齊如山的編導理論…………………………………………………….…60 第一節 、齊如山的編劇理論……………………………………………….…60 一、論宗旨……………………………………………………………….…61 二、論類型……………………………………………………………….…64 三、論結構……………………………………………………………….…66 四、論分場……………………………………………………………….…71 五、論文詞……………………………………………………………….…72 六、論科諢……………………………………………………………….…75 第二節 、齊如山的導演理論……………………………………………….....71 一、論排戲…………………………………………………………….…71 二、論身段……………………………………………………………….82 三、論神情……………………………………………………………….87 四、論布景……………………………………………………………….90 第三節 、齊如山編導理論的特色…………………………………………….95 一、編導融合…………………………………………………………….95 二、注重改革…………………………………………………………….96 本章結語………………..…………………………………………………....101 第五章 、齊如山劇作探析………………………………………………………...103 第一節、《嫦娥奔月》…………………………………………………….…105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05 二、本事來源……………………………………………………………...106 三、主題思想……………………………………………………………...107 四、人物塑造……………………………………………………………...107 五、文辭科諢……………………………………………………………...110 六、劇本評議……………………………………………………………...111 第二節、《黛玉葬花》…………………………………………………….…114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14 二、本事來源……………………………………………………………...116 三、主題思想……………………………………………………………...116 四、人物塑造……………………………………………………………...116 五、文辭科諢……………………………………………………………...120 六、劇本評議……………………………………………………………...123 第三節、《晴雯撕扇》…………………………………………………….…126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26 二、本事來源……………………………………………………………...127 三、主題思想……………………………………………………………...127 四、人物塑造……………………………………………………………...128 五、文辭科諢……………………………………………………………...131 六、劇本評議……………………………………………………………...133 第四節、《天女散花》…………………………………………………….…135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35 二、本事來源……………………………………………………………...136 三、主題思想……………………………………………………………...137 四、人物塑造……………………………………………………………...138 五、文辭科諢……………………………………………………………...139 六、劇本評議……………………………………………………………...141 第五節、《童女斬蛇》…………………………………………………….…142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42 二、本事來源……………………………………………………………...144 三、主題思想……………………………………………………………...144 四、人物塑造……………………………………………………………...145 五、文辭科諢……………………………………………………………...153 六、劇本評議……………………………………………………………...154 第六節、《麻姑獻壽》…………………………………………………….…156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56 二、本事來源……………………………………………………………...157 三、主題思想……………………………………………………………...157 四、人物塑造……………………………………………………………...157 五、文辭科諢……………………………………………………………...159 六、劇本評議……………………………………………………………...159 第七節、《洛神》………………………………………………………….…161 一、劇情與排場概述……………………………………………………...161 二、本事來源……………………………………………………………...162 三、主題思想……………………………………………………………...163 四、人物塑造……………………………………………………………...163 五、文辭科諢……………………………………………………………...167 六、劇本評議……………………………………………………………...168 本章結語……………………………………………………………….….….170 第六章、結論……………………………………………………………………...172 參考資料………………………………………………………….………………..176

    參考資料
    壹、齊如山專著
    《齊如山全集》 齊如山 台北:聯經,1979.12初版
    全集共十冊,其內容書目列下:
    第一冊
    《中國劇之組織》
    《戲班》
    《上下場》
    《國劇身段譜》
    《行頭盔頭》
    《臉譜》
    《國劇臉譜圖解》
    《國劇簡要圖案》
    第二冊
    《京劇之變遷》
    《梅蘭芳藝術一斑》
    《梅蘭芳遊美記》
    《戲劇角色名詞考》
    第三冊
    《國劇概論》
    《國劇要略》
    《國劇的原則》
    《國劇漫談》
    《國劇漫談第二集》
    《國劇漫談第三集》
    《談平劇》
    第四冊
    《清代皮簧名腳簡述》
    《談四腳》
    《戲界小掌故》
    《同治後五十年間北平恆演劇目》
    《百舍齋存戲曲書目》(附《小說勾陳》)
    《桂劇朝本節目》
    第五冊
    《五十年來的國劇》
    《編劇回憶》
    《國舞漫談》
    《鼓詞小調》
    附錄:《國劇學會圖書館書目》三卷
    第六冊
    《國劇藝術彙考》
    附錄:《皮簧念字法》
    第七冊
    《北平懷舊》
    《北平小掌故》
    《故都市樂圖考》
    《齊如山隨筆》
    《隨筆》
    第八冊
    《中國饌饈譚》
    《諺語錄》
    《中國風俗叢談》
    第九冊
    《中國的科名》
    《中國固有的化學工藝》
    《華北的農村》
    第十冊
    《雜著》
    《北平》
    《齊如山回憶錄》
    《國劇圖譜》 齊如山著作 張大夏繪圖 台北:幼獅,1977.9初版
    《故都三百六十行》 齊如山著作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10初版
    貳、其他專書(依出版日期排列)
    《文苑英華》 宋‧彭叔夏撰 台北:華聯,1965.5出版
    《齊如老與梅蘭芳》 陳紀瀅 台北:傳記文學,1967.1.1日初版
    《戲劇與歷史》 龔德柏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1967.5出版
    《京戲考》 柳香館主 台北:正文,1969.1再版
    《唐詩三百首》 邱燮友注譯 台北:三民,1973.5初版一刷
    《齊如山、林語堂、武者小路實篤》 陳紀瀅 台北:重光文藝,1978.3初版
    《紅樓夢》 台北:華正,1979.3出版
    《戲考》(又名《顧曲指南》) 台北:里仁,1980.7.30出版
    《國劇劇目本事稿》 教育部國劇劇目本事稿編撰委員會 台北:教育部,1981.7初版
    《戲曲編劇論集》 范鈞宏 上海:文藝,1982.6初版
    《紅樓夢藝術論》 王國維、俞銘衡、林語堂等著 台北:里仁,1984.1.15初版
    《京劇談往錄》 北京出版社,1985.2第一版
    《中國戲曲理論研究文選》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編 上海:文藝,1985.6初版
    《戲曲美學論文集》 張庚、蓋叫天等著 台北:丹青,1986.4台一版
    《戲考大全》 胡菊人編輯 台北:宏業,1986.12再版
    《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蘭芳口述,許姬傳紀錄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7.1第一版第一刷
    《戲曲藝術論》 張庚 台北:丹青,1987.6初版
    《唐前志怪小說輯釋》 李劍國輯釋 台北:文史哲,1987.7再版
    《文選》 梁‧蕭統編 唐‧李善注 台北:華正,1987.9初版
    《談梅蘭芳》 齊崧 台北:傳記文學,1988.1.30初版
    《京劇談往錄續編》 北京出版社出版,1988.6第一版
    《清代京劇百年史》 Colin P. Mackerras著 馬德程譯述 台北:文化大學,1989.8初版
    《國劇劇本故事攷證》 費嘯天整理 台北: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0.1初版
    《京劇談往錄三編》 北京出版社出版,1990.9第一版
    《梅蘭芳藝術評論》 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梅蘭芳紀念館編 台北:商鼎,1991.10第一版第一刷
    《戲曲編劇概論》 周傳加、王安葵、胡世鈞、吳瓊、奎生編著 浙江美術學院,1991.8初版
    《梅蘭芳與中國文化》 徐城北 台北:商鼎,1991.10第一版
    《中國神仙傳記文獻初編》第一冊 台北:捷幼,1992.3初版
    《中國京劇服裝圖譜》中國戲曲學院編、譚元杰繪 北京工藝美術,1992.6二版
    《國劇的認識與欣賞》 王玉路主編、魏子雲等執筆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4.6初版
    《梅蘭芳年譜》 王長發、劉華編著 河北大學出版社,1994.7初版
    《京劇二百年史話》 毛家華編著 台北:文建會,1995.5初版
    《京劇知識手冊》 吳同賓 天津教育,1995.10初版
    《李漁研究》 黃麗貞 台北:國家,1995.12修訂本
    《劇本研讀》 林鶴宜等人 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6.3初版
    《國劇臉譜藝術》 王少洲勾繪、曹國麟撰述 台北:漢光,1996.9六版
    《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 王安祈 台北:里仁,1996.10初版
    《梅蘭芳傳》 劉彥君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出版
    《維摩詰經》 賴永海釋譯 台北:佛光,1997.4初版
    《戲裡乾坤大—平劇世界》 王安祈 台北:漢光文化,1998.7初版
    《中國戲曲通史》(上下) 張庚、郭漢城 台北:大鴻,1998.7初版
    《戲曲編劇淺談》 陳亞先 台北:文津,1999.8初版
    《中國京劇史》(上中下) 馬少波等主編 北京:中國戲劇,1999.9初版
    《梅蘭芳全傳》 李伶伶著 北京:中國青年,2001初版
    參、期刊論文(依出版日期排列)
    〈紀念先父百年誕辰〉 齊熙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中華民國大文豪—齊如山先生〉 張其昀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我的獻禮〉 黃媛珊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憶往事懷新願〉 陳紀瀅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我所知道的齊如山〉 張大夏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憶齊如老與中國歌劇研究改良委員會〉 馬壽華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悼齊如山先生〉 梁實秋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讀《國劇藝術彙考》的感想〉 臺靜農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懷念齊如老〉 王之珍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追懷齊公公〉 徐露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談齊如老的卓越識見與成就〉 李浮生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一塊銀元的故事〉 哈元章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齊如山先生與我國戲劇〉 鄧綏寧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永懷如老精神〉 黃漢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追懷齊如山先生〉 劉昭晴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齊如山先生書法〉 史紫忱 文藝復興雜誌68期,1975.12
    〈齊如老逝世十八年紀念〉 陳紀瀅 大成76期,1980.3
    〈梅蘭芳的藝術道路〉 馬少波 文史知識1981年第2期
    〈民國人物小傳(89):齊如山等〉 劉紹唐主編 傳記文學40卷第5期,1982.5
    〈我的外公齊如山—紀念齊如山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賀寶善 大成167期,1987.10
    〈我的父親齊如山〉 齊香 大成177期,1988.8
    〈齊如山先生手札前言〉 陳紀瀅 大成195期,1990.2
    〈齊如山與梅蘭芳—以通信討論〈汾河灣〉訂交〉 陳紀瀅 大成196期,1990.3
    〈梅蘭芳藝術思想簡論〉 劉琦 戲劇戲曲研究,1993年11期
    〈梅蘭芳與中國戲曲表演體系(上)〉 陳其興 戲曲藝術,1994.3
    〈梅蘭芳與中國戲曲表演體系(下)〉 陳其興 戲曲藝術1994年第4期
    〈從「移步不換形」談梅蘭芳的現代戲觀〉 黎舟 戲曲藝術1994年第4期
    〈梅蘭芳戲曲教育思想初探〉 葛士良 戲曲藝術1994年第4期
    〈善於繼承勇於革新的典範—紀念梅蘭芳誕辰一百周年〉馬少波 戲劇戲曲研究, 1994.11
    〈梅派藝術的底蘊—兼談梅派藝術創始人的美學思想〉 于質彬 戲劇戲曲研究, 1994.11
    〈從梅蘭芳看周信芳〉 徐城北 戲劇戲曲研究,1994.11
    〈論藝術的古典精神—紀念藝術大師梅蘭芳〉 葉秀山 哲學研究,1994.12
    〈話說梅蘭芳與齊如山—兼論中國戲曲導演學在近代的再起〉 高宇 戲曲藝術1994年第3期
    〈梅蘭芳神話的現代重生—紀念梅蘭芳百年誕辰學術專題講座紀要〉 張劭農 當代雜誌104期,1994.12
    〈梅蘭芳對世界劇壇的文化衝擊〉 鄭培凱 當代雜誌104期,1994.12
    〈中和觀:通向劇聖之路—試論梅蘭芳演劇觀〉 蔣錫武 文藝研究,1995年1期
    〈梅魂蘭質芳永駐〉 陳友峰 戲曲藝術1995年第1期
    〈東西方文化撞擊中的梅蘭芳〉 廖奔 文藝研究1995年第1期
    〈從百年京劇發展看梅蘭芳周信芳的藝術成就〉 徐城北 文藝研究1995年第1期
    〈梅蘭芳對京劇劇目建設的貢獻〉 安葵 文藝研究1995年第2期
    〈中外名人傳(八)〉 李能宏 中外雜誌58卷第5期,1995.1
    〈梅蘭芳與戲曲表演心理學〉 駱正 戲劇戲曲研究1996年第1期
    〈梅蘭芳改革京劇的藝術理論概觀〉 寧殿弼 戲曲藝術1996年第2期
    〈齊如山現代戲曲導演的藝術成就〉 梁燕 戲曲藝術1997年第1期
    〈梅派唱腔音樂的美學品格〉 汪人立 復興劇藝學刊22期,1998.1
    〈從梅蘭芳到非亞理斯多德—布雷希特論中國劇場傳統〉 林國源 聯合文學14卷第8期,1998.6
    〈侍几杖、話編劇〉 張大夏 大雅雙月刊第七期,2000.2出刊
    肆、學位論文
    《齊如山劇學初探》 梁燕 199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
    《俞大綱劇作研究》 王吳瑄 1999年中央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