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千蘭
HUANG CHIEN LAN
論文名稱: 現代水墨新發現---水墨與電腦的結合
指導教授: 羅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水墨電腦台灣宗教老莊思想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5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中國藝術表現是一種群體的生命感,是將自我融化於任何事物、環境之中,體驗畫境和思想的精神狀態。中國繪畫的起點是老子的哲學與美學,莊子進一步發揚老子的學說,強調無限之美遠遠高於有限事物的美。莊子對無限之美的肯定和讚頌給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中國藝術發展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藝術的靈魂在於超脫人的精神層次,隨著創作者的思想、格調,帶領觀賞者超出有限的範圍,熬遊於無限的空間想像之中。
    宗教信仰不僅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活動,也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同民族的宗教總是不同民族物質文明和文化素養的反映,不同宗教內容正是不同人類智慧的展現。台灣民間信仰的神觀是多神崇拜,凡舉天、地、日、月到英雄、聖賢、厲鬼等亡靈都是信仰的範圍。又以海神「媽祖」、醫神「大道公」 (保生大帝)、瘟神「王爺」是台灣最受人喜愛的三種類神,之所以成為民間最喜愛的原因,就是”靈驗“。因此只要傳聞某家神祇”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便都往那個廟宇跑,而忽略其他諸神。在追求”靈驗“的過程中,往往是 ”哪個神祇答應我的請求,我就虔誠拜祂 ”,若完全不予理會則 ”媽祖不靈驗拜大道公、大道公不靈拜王爺、王爺不靈拜玄天上帝…”,用宗教學家繆勒(Max Maller,1823-1900)的術語,叫做「交替神主義」 (Kathenotheism),就是以求取個人利益為目的,只要崇拜對象靈驗,任何神祇都可以換來換去相互交替。民眾對於宗教的態度只建立在“功利”之上,若所求所拜的神像不達到自己的目的,則燒毀、丟棄一旁,由此則顯現出台灣的拜金主義一覽無疑。
    電腦化的浪潮已打遍每一個角落,藝術界所感受到的衝擊絕不比其他文化來得弱。台灣已有許多人從事電腦藝術創作的行列中,作品的好壞不談,單就創新的精神他們是令人敬佩的。若再從中區別水墨與電腦的結合,似乎又少之又少,不論形式是直接電腦輸出或者先電腦加工,再以水墨方式表現出來,其實驗和嘗試過程是傳統水墨無法理解。有許多人認為電腦設定的內容其第一和最後的原創性完全相同,反而價值性降低,然而在操作這項新工具時,不但本身需具備專業知識,且設定的數值即使差之厘米,其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更是傳統構圖無法作出來的,既然生存在現代的社會,為什麼不使用現代才有的工具,試著與藝術結合呢?

    現代水墨的新發現----水墨與電腦的結合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中國哲學與藝術 ……………………………… …4 第一節 老莊思維的影響 …………………………………5 第二節 中國畫之格調與修養 ………………………………10 第三節 繪畫中的空間及律動 ………………………………12 第四節 小結 …………………………………………………15 第三章 迷失中的台灣-對宗教企望 ……………… ……17 第一節 佛教中國化及台灣民間宗教的發展 ………………18 第二節 紙醉金迷之台灣 ……………………………………21 第三節 冀望與企求 ………………………………………23 第四節 小結 ………………………………………………24 第四章 科技的運用與繪畫發展 ……………………… …26 第一節 藝術的靈感與創造 …………………………………26 第二節 水墨演變和時代性 …………………………………30 第三節 反映現代必備之工具—電腦 ………………………34 第四節 水墨及電腦結合 …………………………………38 第五節 小結 …………………………………………………40 第五章 創作理念分析及實踐 …………………… ………42 第一節 生長環境與創作背景 ………………………………42 第二節 實驗方法和流程 …………………………………45 第三節 小結 ………………………………………………49 第四節 作品賞析 ……………………………………………50 【氣行】………………………………………………51 【流】…………………………………………………53 【風暴】………………………………………………55 【律動】………………………………………………57 【世俗】………………………………………………59 【無視一】……………………………………………61 【無視二】……………………………………………63 【束縛】………………………………………………65 【盲目】………………………………………………67 【浮生】………………………………………………69 結 論 ……………………………………………………………70 謝 致 ……………………………………………………………72 參考書目 ……………………………………………………………73

    參 考 書 目
    (依照章次排列)
    (一)中英文書目:
    1.康丁斯基、吳瑪俐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 社,民國 74 年9月出版
    2.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民國78年4月初 版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民國65年9月5版
    4.瞿海源,〈解析新興宗教現象〉,收錄在徐正光、宋文里合編的《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民國78年第1版
    5.劉千美,《差異與實踐》,台北:立緒文化,民國90年初版
    6.洪根深,〈水墨革命〉,收錄在《玉山-台灣地標關懷生態展專題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民國90年12月初版
    7.黃光男,《台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88年6月初版
    8.沈以正,《中國繪畫史講義》
    9.王慶生,《繪畫-東西文化的衝撞》,台北:淑馨出版社, 民國81年初版
    10.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5年初版
    11.李澤厚,《中國美學史》,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5年初版
    12.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金楓出版社,民國80年4月再版
    13.朱康有,《老子》,香港:中華書局,民國89年10月初版
    14.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文化,民國79年3月初版,82 年11月初版3刷
    15.顏崑陽等,〈從莊子「魚樂」論道家〉,收錄在《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8年5月2版
    16.文潔華,《藝術自然與人文》,台北:允晨文化,民國82年9月初版
    17.沈清松等,《天心與人心:中西藝術體驗與詮釋》,台北:立緒文化,民國88年初版
    18.葉航,《美的探索》,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77年初版,81年再版
    19.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民國86年9月初版
    20.潘天壽,《潘天壽談藝錄》,台北:丹青圖書,民國70年初版
    21.曾祖蔭,《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丹青圖書,民國76年4月初版
    22.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台北:市立美術館,民國70年9月再版
    23.劉思量,《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1年2版
    24.李澤厚,《美學百題》,台北:丹青圖書,民國74年出版
    25.吳道文,《藝術的興味》,台北:東大圖書,民國77年初版
    26.馮佐哲、李富華,《中國民間宗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初版
    27.沈以正,《敦煌藝術》,台北:雄獅出版社,民國67年2月初版,80 年 2月8版2刷
    28.劉鋒,《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謎》,香港:明報出版社,民國84年初版
    29.蕭登福,《道教與佛教》,台北:東大圖書,民國84年初版
    30.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台北:桂冠圖書,民國79年初版
    31.宋文里,〈民間信仰、世俗化與迷信〉,收錄在徐正光、宋文里合編的《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民國78年1版
    32.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5年初版
    33.董芳苑,《認識台灣民間信仰》,台北:長青文化,民國75年增訂版
    34.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之來世觀〉,收錄在鄭志明編的《宗教與文化》,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初版
    35.葉啟政,〈當前台灣社會重利愛財之價值取向的解析〉,收錄在《台灣社會的人文迷思》,台北:東大圖書,民國80年初版
    36.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圖書,民國67年出版
    37.葉振輝,《台灣開發史》,台北:台原圖書,民國84年第1版
    38.楊樹煌,《科技美學》,台北:飛元藝術中心
    39.ELLNE WINNER著,陶東風等譯,《創造之世界-藝術心理學》,台 北:田園城市文化,民國86年初版
    40.廚川白村著,吳忠林譯,《苦悶的象徵》,台北:金楓出版社,民國73 年初版
    41.福婁拜,《包法利夫人》,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42.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南:金楓出版社,民國76年初版
    43.尼采著,周國平譯,《尼采美學文選》,台北:萬象圖書,民國82年初版,87年再版
    44.劉光潭,《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6年初版,85 年初版15刷
    45.趙雅博,《文學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圖書,民國65年2月初版
    46.沈清松,《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台北:時報文 化,民國73年初版
    47.漢寶德,〈人文的科學、科學的人文〉,收錄在李遠哲主講的《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台北:雄獅美術,民國88年初版
    48.山口勝弘,〈複合媒體時代的新包浩斯文化〉,收錄在李遠哲主講的《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台北:雄獅美術,民國88年初版
    49.王呈瑞,〈數位數代,誰需要藝術?〉,收錄在林書民等著的《數位藝術:歐洲:奧、德、荷三國採樣報告》台北:宏碁藝術中心,民國89年出版
    50.楊士毅,《藝術與人生》,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民國81年,第1版
    (二)中英文期刊論文:
    1.中國時報,〈是宗教風波還是「社會生病了?」〉,85年9月7日,社論
    2.周明,〈三月媽祖瘋,文化行銷現隱憂〉,聯合報,91年4月22 日,民意論壇
    3.蔣孔陽,〈中國藝術與中國古美學〉,《復旦學報》,1987年第3期
    4.聯合報,〈倫理與宗教的矛盾:不告而出家的社會省思〉,85年9月7日,社論
    5.徐嘉檣,〈台灣宗教信仰之認同與身份〉,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6.蔡維民,〈批判理論與台灣民間信仰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7.林本炫,〈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8.黃光男,〈水墨畫題與造境之研究〉,《史博館學報》,1997年3月第4 期
    9.黃耿卿,〈從工具的轉變詮釋現代水墨〉,《龍語文物藝術》, 1991年10月,第9期
    10.李渝,〈民族主義‧集體活動‧自由心靈〉,《雄獅美術》,1990年6月,232期
    11.劉國松,〈本土繪畫的現代水墨畫〉,《藝術家》,1997年10月,251期
    12.劉國松等,〈水墨畫的時代性座談會〉,《雄獅美術》,1995年10月,296期
    13.劉驍純,〈對現代水墨畫的回顧與思考〉,《雄獅美術》,1994年3月
    14.袁金塔等,〈台灣水墨發展座談會〉,《雄獅美術》,1991年8月,246期
    15.倪再沁,〈水墨的建立,崩解與重探〉,《雄獅美術》,1991年8月,246期
    16.吳遠山,〈現代水墨之超自然觀〉,《現代美術》,1995年2月,58期
    17.林書民,〈擋不住的界面魅力-由媒體藝術到「科技」媒體藝術〉,《典藏今雜誌》,2000年11月
    18.盧明德等,〈當科技速度遇上藝術溫度〉,《藝術家》,2001年1月,308期
    19.Peter Frank著,任春美譯,〈瑰寶待攫〉,《藝術家》,1996年5月,252期
    20.陳怡蓉,〈藝術的新臉孔-話電腦媒材與藝術形成之結合性〉,《雄獅美術》,1994年7月,281期
    21.張恬君,〈電腦媒體之於藝術創作的變與不變性〉,《美育雙月刊》, 2000年5、6月,115期
    22.吳鼎武,〈論電腦藝術的藝術〉,《雄獅美術》,1995年6月,292期
    23.吳毅,〈中國水墨畫的人文精神〉,《典藏今美術》,2001年6月,105期
    24.吳鼎武,〈新視覺音樂的誕生-結合電腦圖像、音樂、視覺心理學、數學與藝術的新影音作品〉,《台灣美術》,1997年6月
    25.袁金塔,〈水墨畫創造性思考的研究(上)〉,《美育》,1998年8月,98 期
    26.劉坤富,〈從創造發展心理對當前水墨畫習作若干現象的評估〉,《台灣美術》,1998年10月
    27.李憶含,〈人文的關懷-思源‧古風‧映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8.陳柏梁,〈宇宙的關懷-遠的新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