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淑嬪 SuPin Chou |
---|---|
論文名稱: |
蘇偉貞小說研究--以女性觀照與眷村題材為主 |
指導教授: |
楊昌年
Yang, Chang-Ni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2 |
中文關鍵詞: | 蘇偉貞 、女性 、愛情 、婚姻 、情慾 、眷村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緒論一章,主要是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等項目做一述要。
第二章、蘇偉貞的生平及其作品簡介
第一節、作家介紹
第二節、作品簡介
第三節、作品風格
此章乃就蘇偉貞的成長背景、創作經歷、作品風格的轉變加以論述。蘇偉貞的作品中對於女性的情愛觀照和人物的形象塑造及其眷村小說的描寫,很多受到其成長背景的影響,筆者將藉由現有的評論資料及和作家的訪談,介紹作家與其作品間的關係。
第三章、世間女子──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節、母親的角色分析
第二節、女兒的角色分析
第三節、妻子的角色分析
第四節、第三者的角色分析
第五節、單身女子的角色分析
此章主要就其小說中對於女性形象的塑造,加以細分為“母親、女兒、妻子、第三者、單身女子”等角色,加以探討蘇偉貞小說中所描寫的女性角色其性格及心理狀態,並分析其造成之因素。
第四章、陪他一段──婚戀小說題材中的女性情愛觀照
第一節、傳統婦德觀與女性主義思潮對女性婚戀觀的影響
第二節、婚戀題材中女性的愛情觀
第三節、婚戀題材中女性的婚姻觀
第四節、婚戀題材中女性的情慾觀
此章首先探討傳統婦德觀與女性主義思潮對女性婚戀觀的影響,其次探討在蘇偉貞婚戀題材的小說中所呈現的未婚女子的愛情觀、已婚婦女的婚姻觀、及女性於其愛情和婚姻中所呈現出來的情慾觀。
第五章、永遠的桃花源──小說中的眷村圖像
第一節、眷村的新舊靈魂
第二節、眷村的生活情境
第三節、眷村的族群意識
此章就蘇偉貞的眷村小說中所勾勒的眷村圖像分三部分加以探討:眷村的新舊靈魂,乃是就眷村第一代和第二代在職業、婚姻、心境上的差異加以論述。眷村的生活情境,乃是就其小說中所呈現的眷村生活風貌加以作歸納,試圖在眷村逐漸消失的情況下,由其小說(和相關的散文論述)中看出早期眷村的生活情境。眷村的族群意識,乃是由其小說中所呈現的族群意識,加以社會學者對於省籍、族群的詮釋,做為論述的重點。
第六章、結論
總結上述諸章的論述觀點,並提出筆者的看法與建議。
參考文獻
一、 蘇偉貞著作:(以創作年代為序)
《紅顏已老》,中篇小說集,聯經出版社,1981年3月
《陪他一段》,短篇小說集,洪範出版社,1983年2月
《人間有夢》,短篇小說集,現代關係出版社,1983年9月
《世間女子》,中篇小說集,聯經出版社,1983年11月
《歲月的聲音》,散文,洪範出版社,1984年月7月
《有緣千里》,長篇小說,洪範出版社,1984年11月
《舊愛》,短篇小說集,洪範出版社,1985年7月
《陌路》,長篇小說,聯經出版社,1986年4月
《離家出走》,短篇小說集,洪範出版社,1987年2月
《流離》,短篇小說集,洪範出版社,1989年2月
《來不及長大》,散文,洪範出版社,1989年9月
《我們之間》,短篇小說選集,洪範出版社,1990年9月
《離開同方》,長篇小說,聯經出版社,1990年11月
《過站不停》,中篇小說,洪範出版社,1991年2月
《熱的絕滅》,短篇小說選集,洪範出版社,1992年9月
《沉默之島》,長篇小說,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11月
《夢書》,長篇小說,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6月
《封閉的島嶼》,得獎短篇小說集,麥田出版社,1996年
<倒影小維>,短篇小說,《中外文學》25卷11期,1997年4月
<候鳥顧同>,短篇小說,《聯合文學》,第13卷11期,1997年9月
<老爸關雲短>,小說,《聯合文學》,總160期,1998年2月
<孤島之夜>,小說,《聯合報》,1998/10/11-13日
《單人旅行》,散文,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年2月
<以上情節>,小說,《聯合文學》174期,1999/4,頁62
<使者>,小說,《聯合文學》186期,2000/4,頁15
二、 專書:
(一) 女性主題方面之相關論著(以作者姓氏為序)
三劃:
子宛玉編 《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四劃:
王雲五主編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王逢振 《女性主義》,台北:揚智文化,1995
王德威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
五劃:
瓦西列夫(趙永穆譯) 《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六劃:
任一鳴 《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書屋出版,1997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楊翠譯) 《第二性》(一)(二)(三),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
七劃:
呂秀蓮 《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
呂秀蓮 《這三個女人》,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5
李元貞 《現代女性的工作與感情》,台北:社會大學出版社,1980
李仕芬 《愛情與婚姻: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1996
李仕芬 《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
李美枝 《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編
何春蕤 《豪爽女人》,台北:皇冠出版社,1994
余德慧.林麗雲等著 《中國人的愛與苦》,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1
佛洛伊德(林克明譯) 《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
佛洛姆(孟祥森譯) 《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69
八劃:
林蕙瑛 《快樂的單身女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十劃:
馬以工主編 《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1989
高琳主編 《論女性文學》,大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
孫康宜 《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袁之琦、游恆山編譯 《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
十一劃:
陶宗儀編 《女誡一卷》.《說郛》一百卷.六十四冊.卷七十,藍格舊鈔本。
雪兒.海蒂(Hite.Shere)(林淑貞譯) 《海蒂報告:婚戀滄桑》,張老師文化出版社,1994
麥珂.珠瑞(Michael Drury)朱衣譯 《情婦vs妻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6
國分康孝(劉啟譯) 《女性心理學》,台北:五洲出版社,1988
張老師月刊編輯群主編 《中國人的愛情觀》,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87
張京媛編 《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許俊雅 《八十年代台灣女性小說的詮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4
陳玉玲 《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
陳幸蕙 《現代女性的四個大夢》(完結篇),台北:爾雅出版社,1992
陳汝惠 《父母與子女》,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陳炳良 《照花前後鏡》,台北:錦冠出版社,1988
陸志平、吳功正 《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3
十二劃:
賀安慰 《台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彭瑞金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無名氏 《愛情.愛情.愛情》,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7
十三劃:
楊昌年 《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1997
楊美惠編譯 《婦女問題新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
十四劃:
齊邦媛 《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
廖輝英《兩性拔河》,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
十五劃:
鄭明娳編 《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
十六劃:
鮑家麟編著 《中國婦女史論集》(三),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
十八劃:
簡春安 《外遇的分析與處置》,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1991
二十一劃:
顧燕翎等著 《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1989
顧燕翎編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出版,1996
(二) 眷村主題之相關論著
一、 中文書目
五劃:
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主編 《外省人,台灣心》,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12
六劃:
江宜樺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1998。
十一劃:
陳義芝主編 《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張茂桂等 《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十二劃:
黃宣範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3
十三劃:
楊放採訪整理 《落地生根-眷村人物與經驗》,台北:允晨文化,1996
十四劃:
齊邦媛 《霧漸漸散的時候》,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
廖咸浩 《愛與解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
十五劃:
潘國正主編 《竹籬笆的長影-眷村爸爸媽媽口述歷史》,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
蔡信德 《擁抱台灣》,台北:派社文化出版,1990
二、英文書目
Gate,Hill ” Ethnicity and Social Class,”ed.Emily Martin Ahern and Hill Gates,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Gordon,Milton M.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 The Role of Race,Religion,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Issac,Harold R.”Idols of the Tribe-Group Identity and political change”.New York:Harper & Row. 1975
Nagel,Joane and Susan Olnak.”Ethnic Mobilization in New and Old States:A Extension of the Competition Model.”social problems 30:127-43,1982
三、期刊論文:
(一) 蘇偉貞相關評論
二劃:
丁琬
<紅顏未老~訪蘇偉貞>,《明道文藝》第60期,民國70年3月,頁124-127
四劃:
王德威
<持續之必然?評蘇偉貞的《流離》>,《聯合文學》第5卷第10期,78/8,頁188-189
<「女」作家的現代「鬼」話~從張愛玲到蘇偉貞>,收於王德威《眾聲喧嘩》,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頁223-238
<以愛欲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試讀蘇偉貞的小說>,收於王德威主編《封閉的島嶼》,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5年,頁7-22
王鼎鈞
<傳統與現代兩不厭>,《中國時報》8版,75/1/23
<離不開的「同方」>,《中央日報》,81/12/29
文化貴族編輯群
<蘇偉貞的另一個天空>,《文化貴族》,1988/2/1,頁39-41
五劃:
尼洛
<談《有緣千里》中的小說語言>,《文訊月刊》第16期,民國74年2月,頁163-167
七劃:
李藜
<靜修女生訪問蘇偉貞>,《幼獅文藝》第63卷第5期,民國75年5月,頁94-100
吳娟瑜訪問
<作家蘇偉貞訪談錄>,《大華晚報》,73/6/16
巫夢虹
<論蘇偉貞短篇小說中的女子感情類型>,《傳習》第16期,民國87年6月,頁125-144
八劃:
洪淑苓
<歲月的痕跡~評蘇偉貞近作《舊愛》>,《文訊月刊》第19期,74/8,頁42-45
九劃:
姜捷
<蘇偉貞是書癡、字癡、情癡>,《婦女雜誌》,75/5,頁44-49
十劃:
高天生
<雄雞一鳴天下曉~論蘇偉貞小說的社會意識>,《文訊》第6期,72/12,頁258-260
馬維敏
<蘇偉貞~愛情的悲觀主義>,《中華日報》11版,76/3/18
十一劃:
陳景怡
<讀蘇偉貞的《世間女子》>,《文訊月刊》第17期,民國74年4月,頁167-168
陳義芝
<悲憫撼人,為一個時代作結~評蘇偉貞長篇小說《離開同方》>,《文訊》第65期,民國80年3月,頁60-61
陳樂融
<陪他一段紅顏已老~論蘇偉貞小說的愛情觀照>,《中外文學》第12卷4期,民國72年9月,頁134-152
張娟芬
<《荒人手記》、《沉默之島》新書發表會傳真>,《中國時報》39版,83/11/15
十二劃:
曾昭旭
<抑鬱於紅塵的玉潔冰清~談蘇偉貞小說中的心情>,《鵝湖月刊》11卷第5期,頁56-57
賀安慰
<蘇偉貞短篇小說中的愛情觀照>,收於賀安慰《台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1,頁61-112
十五劃:
劉介民
<小說的「啟示」及其艱辛的設計~對蘇偉貞《熱的絕滅》的思索>,《文訊》62期,頁7-10
蔡淑華
<探勘一座孤島~試讀蘇偉貞與其情愛女子>,《中文研究學報》第2期,頁137-146
鄭鳳嘉
<寂寞寒枝~蘇偉貞小說中的女性情感>,《傳習》第17期,民國88年4月,頁129-138
十六劃:
蕭義玲
<女性情慾之自主與人格之實現~論蘇偉貞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文學台灣》26期,87/4,頁192-206
聯合文學編輯部
<訪蘇偉貞談<黑暗的顏色>>,《聯合文學》第5卷第3期,民國78年11月,頁70-71
二十劃:
蘇偉貞
<用小說來反應痛苦~蘇偉貞談小經驗>,《文訊》36期,民國77年6月,頁89-92
<小說中的她們>,《婦女雜誌》第192期,73/9,頁69-72
(二) 女性主題相關評論
四劃:
王德威
<愛欲相煎,纏綿不盡-當代小說的情色寫作風潮>,《中國時報.開卷版》1996/2/1
六劃:
朱嘉雯
<開創女性書寫新紀元-「女性書寫新方向」研討會側記>,《文訊別冊》149期,1998/3,頁44-46
朱雙一
<近年來的台灣小說創作>,《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3,頁226-233
江寶釵
<從聖母到魔女-探尋台灣女性小說家筆下的母親形象>,《中國時報》開卷42版,86/5/22
西蒙.波娃
<婦女與創造力>,收於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頁153
七劃:
李小江
<當代婦女文學中職業婦女問題-一個比較研究的視角>,《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7/3,頁161-165。
李玉蓮、高玉鵬
<中西文學中女性形象對待婚姻愛情的不同態度>.《承德師專學報》1992/1,頁5-58
李元貞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下的台灣文壇>,收於子宛玉編 《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頁214
李美枝
<社會變遷中中國女性角色及性格的改變>,收於《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1985,頁451-468。
李甦
<台灣女性文學三十年的路>,《文學評論》1990/3,頁156-158
何笑梅
<從小說看台灣女性價值觀的嬗變>,《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9,頁226-231
利翠珊
<已婚女性家庭系統的交會:親情與角色的兩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3期,1999/9,頁1-26。
八劃:
周曉揚
<女人與“家”-論當代女性文學的漂流身份>,《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8,頁44-51
林以正
<為什麼要結婚:在兩性革命下為新婚姻觀定位>,《測驗與輔導》135期,民85年4月,頁2788-2789
林丹婭
<中國女性文化:從傳統到現代化>,《廈門大學學報》第1期,1997,頁71-76
林耀德
<慾愛無岸-談當代兩岸小說的愛情主題>,《聯合文學》第7卷第4期,1991/2,頁80-87
孟樊
<後現代愛情篇>,《中國時報》,1988/5/16,收於孟樊《後現代併發症》,台北:桂冠圖書出版,1989,頁29-31
雨石
<“諷”與“美”的差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7/4,頁30-36
九劃:
韋麗華
<中國現代女性家長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山東師大學報》1997/2,頁89-94
十劃:
高華
<台灣女性文學的發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2,頁199-204
徐紹峰
<顛覆與重寫-新時期小說中母親形象的變異原因及意義>,《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6,頁91-97
陳玉玲
<台灣女性主義思潮的發展>,《文訊雜誌》1996年5月,頁35。
陳慧君
<從當代中、西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看女性意識的嬗變與瀦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10,頁64
馬以鑫<張愛玲的神祕意味及其對台灣文學的影響>,《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1,頁253-255
十一劃:
張亞萍
<台灣女性文學的歷史和特徵簡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11,頁230-234
張淑麗
<「閨怨」美學的挑戰-當代台灣女性書寫的異/移位>,《文訊別冊》149期,1998/3,頁22-24
張誦聖
<朱天文與台灣文化及文學的新動向>,《中外文學》第22卷第10期,頁80-97
張惠娟
<直道相思無了益-當代台灣女性小說的覺醒與徬徨>,頁55;收於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82年初版
張娟芬
<女性與母職-一個嚴肅的女性思考>,《當代》第六十二期,1991/6/1,頁94-98
張懷久
<愛情描寫中的情與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6/4,頁237-241
十二劃:
游友基
<女性文學的嬗變與發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第4期,頁33-56。
十三劃:
楊翠
<她們要歌唱-本世紀台灣女作家鳥瞰>,《文訊雜誌》1996年5月,頁47-52。
董之林
<本文深層結構中的女性形象-近代部分小說女性描寫與思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6,頁86-90
弦
<崇高的女性,引人類上昇>,《文訊別冊》總號149期,民國87年3月,頁38
奧菊.羅德(Audre Lorde),孫瑞穗譯寫
<情慾的利用-情慾作為一種力量而言>,《婦女新知》159期,1995/8,頁24-28
十四劃:
趙玫
<父親、圖騰及幻滅-女人從理想走向現實>,《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6/5,頁123-127。
廖輝英
<八O年代女性創作與社會文化之關係>,《文訊雜誌》1996年5月,頁42-44。
十五劃:
劉慧英
<“自我經歷”與女性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1,頁97-100
樊洛平
<台灣新女性主義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1,頁93-99
潘亞暾
<台灣女性文學初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8,頁237-249
樂黛云
<中國女性意識的覺醒>,《中國現代當代文學》,1991/11,頁68-73
十六劃:
蕭巍
<倫理學中的女性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6,頁39-43
閻純德
<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發展>,《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頁69-76
盧郁佳
<在家庭中流浪的女人>,《騷動》第二期,1996/10,頁5-11
十七劃:
謝秀芬
<台灣女性的家庭角色觀與工作觀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4期,民國87年3月,頁1-34
十八劃:
簡春安
<夫妻關係的現代化>,《社會建設》第92期,84年10月,頁59-79。
十九劃:
關穎
<文學作品中的婚姻家庭現象>,《文學自由談》1995/3,頁106-109
羅瑟琳.科渥德
<婦女小說是女性主義的小說嗎?>收於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頁78。
二十劃:
蘇偉貞、朱天文
<情慾寫作-身體像一件優秀的漆器>,《中國時報》39版,83/11/10
二十一劃:
顧燕翎
<台灣婦運組織中性慾政治之轉變-受害客體抑或情慾主體>,《思與言》第35卷第1期,1997年3月,頁87-118。
(三)眷村主題相關評論
一、 中文期刊
二劃:
丁瑋
<眷村與眷村文化>,《歷史文物》第6卷第4期,85/8,頁70-75
四劃:
王甫昌
<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社會科學集刊》第6卷第1期,頁231-267
<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收於《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頁56。
王孟平
<轉型社會中之族群共融與政治新局勢>,《中山人文社會學期刊》第4卷第3期,85/6,頁125-151
五劃:
平遠
<懷念眷村>,《中華日報》11版,74/6/27
六劃:
朱全斌
<由年齡、族群等變項看台灣民眾的國家及文化認同>,《新聞學研究》第56集,87/1,頁35-63
七劃:
李廣均
<從過客到定居者-戰後台灣「外省族群」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3期,1996/5,頁367-387
吳乃德
<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收於《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頁37
吳忻怡
<昨日的喧嘩今安在?-從《小五的時代》談眷村少年及其相關之文學書寫>,《聯合文學》第12卷第11期,頁140-144。
八劃:
邱貴芬
<族國建構與當代台灣女性小說的認同政治>,《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996/9,頁79-112
九劃:
胡台麗
<芋仔與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9期,民國79年春季,頁107-132
十一劃:
陳柔縉
<這個島上也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瞿海源分析省籍問題>,《新聞周刊》1990/7/23-7/29,頁39-42
張茂桂
<認識眷村文化的暗箱>,《中國時報》78年8月7日。
<「以多元融合」重組健康的族群關係>,《中國時報》82年2月17日,6版。
梅家玲
<八、九O年代眷村小說家的家國想像與書寫政治>,收於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頁386-417
十二劃:
黃勝雄
<族群、社會文化與空間意涵>,《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996/9,頁185-240
十四劃:
趙剛、侯念祖
<認同政治的代罪羔羊-父權體制及論述下的眷村女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9期,1995/6,頁127-163
趙剛
<土地、槍桿與資本-關於族群、階級與歷史的初步思考>,《當代》第85期,1993/5/1,頁72-79
二、英文期刊
Fischer Claude
<To Dwell Among Friends—Personal Networks in Town and C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四)學位論文類
吳忻怡
《「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理論社會學組碩士論文,民國85年1月
杜金國
《眷村居民的社會文化生活空間經驗與計畫之研究-以新竹市公學新村為個案》,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7月
尚道明
《眷村居民的生命歷程與國家認同-樂群新村的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7月
張瑞珊
《台灣軍眷村的社區研究-以合群、復興兩村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9年7月
廖美珍
《現代才女的舊魂新變貌-論蘇偉貞的小說世界》,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劉秀美
《台灣女作家婚戀題材小說研究~1960-1990》,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蔡淑華
《眷村小說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為對象》,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羅於陵
《眷村:空間意義的賦與和再界定》,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