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懿霈
Lu, Yi-Pei
論文名稱: 南管琵琶音色特徵之比較研究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imbre of Nan-guan Pipa
指導教授: 呂錘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南管琵琶國樂琵琶音色張鴻明張栢仲吳素霞
英文關鍵詞: Nan-guan pipa, Chinese music pipa, Timbre, Zhang Hong-Ming, Zhang Bo-Zhong, Wu Su-Xi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南管音樂早期活絡於臺灣與閩南沿海地區,是人民的休閒活動之一,在音樂文化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管琵琶為南管音樂之領奏樂器,其保有唐代琵琶的樣貌,延續傳統之風,與現今國樂琵琶有著深厚淵源,兩者屬同一文化之脈絡,歷經時間的演變,發展出風格迥異的兩類琵琶。
    本文以南管琵琶為研究對象,並加入國樂琵琶作為參照,探究南管琵琶之音色特徵。首先從兩琵琶的歷史背景、樂器形制、音樂發展與樂曲種類,以及演奏技法等面向,瞭解兩者間的關聯與異同。後將影響音色之因素分為物件性與音樂性兩方向,物件性係指樂器本身形體的條件,包含共鳴箱構造、製作材質與琴絃材質三部分;而音樂性再細分為樂器音色與演奏音色,樂器音色意為在固定的演奏方式下所產生之聲音,如彈奏音區與絃序、義甲使用情形;演奏音色則為演奏者的彈奏方式,屬人為之因素,涵蓋左手按絃指型與位置、觸絃點、觸絃重力與速度、觸絃面積、觸絃角度及指甲用鋒六個部分。並以三位南管藝師:張鴻明先生、張栢仲先生、吳素霞女士,以及國樂琵琶這四者所彈奏之〈梅花操〉為樣本,以物件性與音樂性兩種因素進行觀察,並加入音頻譜分析,剖析比較彼此之間音色的異同,以瞭解南管琵琶之音色特徵。

    Nan-guan music was popular early in Taiwan and Minnan district as one of the people’s entertainment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Chinese music history. In Nan-guan music, Nan-guan pipa was the lead instrument. Nan-guan pipa, which maintains the appearance of the Tang dynasty,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pipa. However, from time to time, they have developed into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ipas.
    This study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Nan-guan pipa by focusing on the timbre between Chinese pipa and Nan-guan pipa. First,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recognized through history, appearances, developments, types of songs and playing techniques.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timb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materiality and musicality. Materiality refers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onating box, make material and string material. And the musicality is composed of instrumental timbre and performing timbre. The instrumental timbre refers to the sound which is produced under certain ways of performance, such as chording, the string order and fake nail. Performing timbre is the way how the performer plays. It involves the left hand techniques, the string pressing point, the strength and the speed of pressing, the area and the angle of pressing and the surface of the nail. This study uses the sample of “Meihua Cao” (Plum Blossom Suite), which is perform by Zhang Hong-Ming, Zhang Bo-Zhong and Wu Su-Xia in Nan-guan pipa and the ways performed by Chinese music pipa. By observing the materiality and the musicality,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trum,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instrument can be identified.

    誌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凡例 vii 序論 1 第一節 琵琶歷史與發展之概述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8 第一章 南管琵琶與國樂琵琶之形制、音樂與技法 11 第一節 樂器形制之概述 11 一、南管琵琶樂器形制 11 二、國樂琵琶樂器形制 13 第二節 音樂發展與樂曲種類之概述 16 第三節 演奏技法 22 一、南管琵琶演奏技法 23 二、國樂琵琶演奏技法 29 第二章 音色差異之比較 33 第一節 物件性因素 34 一、共鳴箱形制與構造 34 二、樂器製作材質 37 三、琴絃材質 41 第二節 音樂性因素 44 一、樂器音色 44 二、演奏音色 49 第三章 音色特徵與彈奏手法之分析 57 第一節 張鴻明之分析 58 一、實地調查紀錄 59 二、樂器物件性 64 三、演奏音色探討 66 第二節 張栢仲之分析 76 一、實地調查紀錄 76 二、樂器物件性 82 三、演奏音色探討 84 第三節 吳素霞之分析 94 一、實地調查紀錄 94 二、樂器物件性 100 三、演奏音色探討 102 第四節 綜合比較 111 結論 123 參考資料 127 附錄 135

    一、實地調查
    二、論著
    (一)古代文獻
    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魏晉‧傅玄。《琵琶賦‧序》。
    唐‧房玄齡 等。《晉書‧樂志》。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後晉‧劉咰 等。《舊唐書‧音樂志》。
    北宋‧歐陽脩 等。《新唐書‧禮樂志》。
    (二)當代書籍
    丹青藝叢編委會 編。《中國音樂詞典》。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
    王耀華。《福建南音》。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安藤由典 著、鄭德淵 譯。《樂器的音響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吳明。《木工技術入門》。臺南:大行出版社,1972。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
    ______。《南管音樂》。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11。
    ______。《南管記譜法概論》。臺北:學藝出版社,1983。
    ______。《泉州絃管(南管)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1982。
    ______。《張鴻明生命史-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3。
    ______。《臺灣的南管》。臺北:樂韻出版社,1986。
    ______。《臺灣傳統樂器》。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沈冬。《南管音樂體裁及歷史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6。
    林吳素霞。《南管音樂賞析(一)入門篇》。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9。
    胡彥久 等編。《中國樂器圖誌》。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87。
    音樂之友社 編。《新訂標準音樂辭典》。臺北:美樂出版社,1999。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黃定國、黃政勇、梅錫 編著。《木工實習》。臺北:弘揚圖書有限公司,2009。
    趙渢 主編。《中國樂器》。香港:香港珠海出版社,1992。
    趙璞。《中國樂器學‧琵琶篇》。嘉義:趙璞,1991。
    劉漢盛。《音響AV聖經》。臺北:普洛文化,2002。
    鄭德淵。《中國樂器學》。臺北:生韻出版社,1984。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謝寧 譯。《音樂的科學原理》。臺北:徐氏基金會,1979。
    韓淑德、張之年。《中國琵琶史稿》。臺北:丹青圖書出版公司,1987。
    龔鎮雄、董罄。《音樂中的物理》。臺北: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
    三、學位論文
    王佳。〈南琶與北琶之比較研究〉。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碩士論文,2009。
    孫靜雯。〈南管音樂研究〉。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
    陳飛鴒。〈臺灣傳統音樂之琵琶形制及其演奏技巧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曾薇伊。〈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國立臺灣大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振南。〈南管器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黃鈞偉。〈南管藝師張鴻明研究〉。國立臺灣大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黃雅琴。〈南管藝師吳素霞研究〉。國立臺灣大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黃瑤慧。〈南管琵琶之製作工藝及其音樂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2003。
    鄭溪和。〈傳統琵琶記譜法及其符號系統的比較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9。
    顏翩翩。〈民族樂器匈牙利揚琴之傳承、製作與演奏〉。國立臺灣大師範大學民族 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魏仲濱。〈琵琶音樑改革研究及振動模態量測〉。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7。
    蘇渼雯。〈李志純箏樂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大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四、期刊
    王佳。〈南音琵琶初探〉。《吉林藝術學院學報・學術經緯》No.3 (2011):11-14。
    何麗麗。〈北琶與南琶之比較〉。《中國音樂學》No.1 (2006):108-109。
    呂錘寬。〈南管音樂的藝術性-從許老師對樂種的提倡說起〉。《臺灣音樂領航者-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集》(2013):122-144。
    李光祖 述、郝貽凡 整理。〈琵琶的基本彈奏方法〉。《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4
    (1997): 29-34。
    李復斌。〈琵琶演奏中的“點狀音色”〉。《星海音樂學院學報》No.3 (2008): 101-104。
    周紅。〈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變化〉。《武漢音樂學院學報》No.4 (1994): 56-61。
    張旭。〈談琵琶演奏中音質與音色的變化與控制〉。《音樂天地》No.08 (2012): 53-54。
    張虹。〈談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張家口師專學報》No.1 (2003):84-86。
    張棣華。〈琵琶的發音漫議〉。《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No.4 (1995):27-29。
    許彩萍。〈南音琵琶演奏藝術的萌芽期與形成期〉。《福建論壇》No.4 (2008): 17-21。
    ______。〈魏晉南北朝曲項琵琶的演奏特點〉。《中國音樂學》No.1 (2010):90-92。
    陳四海。〈試論琵琶史中指彈與撥彈的沿革〉。《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No.4 (1995):25-26。
    陳湘。〈關於琵琶及其右手演奏技術〉。《武漢音樂學院學報》No.S1 (2006): 167-169。
    黃光林。〈琵琶右手觸絃的角度、深度、速度與力度〉。《南京藝術學院學報》No.04(1997):39-40。
    黃瑤慧。〈人間國寶在傳音-張鴻明老師、吳素霞老師〉。《關渡音樂學刊》No.13(2010):181-189。
    楊秀玉。〈琵琶發音技巧的掌握〉。《山東藝術學院學報》No.4 (2003):62-65。
    ______。〈琵琶演奏中的彈挑及其運用〉。《中國音樂》No.2 (2005):173-175。
    葛美琳。〈琵琶演奏音色探微〉。《浙江師大學報》No.2 (2001):78-80。
    董凌凡〈淺析琵琶形制及其演奏技法的流變〉。《溫州大學學報》No.2 (2003): 65-66。
    寧勇。〈中國音樂史上琵琶藝術發展的三個高峰期〉。《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No.1 (1998):21-23。
    劉石。〈略論琵琶演奏的音色〉。《南京藝術學院學報》No.03 (2002):45-49。
    ____。〈琵琶的噪音分析〉。《藝苑》No.1 (1996):56-58。
    劉美麗。〈琵琶演奏姿勢的歷史變遷〉。《中國音樂學》No.2 (2008):86-89。
    ______。〈談琵琶演奏中的四項技術問題〉。《天津音樂學院學報》No.1 (2008): 56-60。
    ______。〈談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中國音樂》No.3 (2008):250-256。
    劉剛。〈琵琶演奏中的噪音問題〉。《樂府新聲》No.4 (2000):36-37。
    五、樂譜
    解金福、葉緒然、謝家國 編。《中國琵琶考級曲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劉鴻溝 編。《閩南音樂指譜全集》。臺北:學藝出版社,1979。
    六、影音資料
    王正平。《王正平琵琶精選輯-梵天之音》。臺北縣:貝特音樂有限公司,2010。
    七、網路資訊
    〈正倉院官網〉,http://shosoin.kunaicho.go.jp/shosoinPublic/top.do. 摘錄於
    March10, 20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