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曉薇
論文名稱: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與實踐--以「歷史解釋」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豐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歷史教育歷史解釋征服王朝小組討論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5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歷史教育近年來最大的變革,即是95課綱與100課綱所強調的「核心能力」,其內涵是重視時序觀念、歷史理解、歷史解釋與史料證據,目的是希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本研究即是以「歷史解釋」為中心,進行相關的行動研究。
    筆者以95課綱高中歷史第二冊「近世北方民族的爭勝」為單元進行教學實驗,透過多媒體教學法、講述教學法及小組討論法的教材設計,嘗試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融入教學活動;同時藉由多元評量之方式,瞭解學生在「歷史解釋」方面的表現情形或遭遇的問題,以作為日後歷史教師或擬進行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研究結果可發現:學生在「認知」、「理解」的部分較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涉及「解釋」的部分,因其歷史知識較為薄弱,歷史解釋較難周延;但小組討論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收穫甚多,且提升其對歷史之興趣。隨著100課綱課程正式上路,核心能力仍維持不變的情形下,希望未來有更多高中教師更瞭解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也能真正在課堂中加以落實。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4 第二章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27 第一節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及其內涵......................27 第二節 「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以「近世北方民族的爭勝」為例...43 第三章 培養「歷史解釋」能力的教材教法— 以「近世北方民族的爭勝」單元為例......................51 第一節 多媒體教學法的教材設計.............................51 第二節 講述教學法的教材設計...............................62 第三節 小組討論法的教材設計...............................81 第四章 培養「歷史解釋」能力的教學評量— 以「近世北方民族的爭勝」單元為例......................103 第一節 認知目標的教學評量................................103 第二節 情意目標的教學評量................................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0 第一節 結論............................................140 第二節 建議............................................143 參考書目.................................................146

    一、專書:
    1.《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北:三民,民99。
    2.《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南:南一,民99。
    3.《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北:泰宇,民99。
    4.《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北:康熹,民99。
    5.《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北:翰林,民99。
    6.《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北:龍騰,民99。
    7.《高級中學歷史(二)教師手冊》,台北:三民,民99。
    8.《高級中學歷史(二)教師手冊》,台北:南一,民99。
    9.《高級中學歷史(二)教師手冊》,台北:泰宇,民99。
    10.《高級中學歷史(二)教師手冊》,台北:康熹,民99。
    11.《高級中學歷史(二)教師手冊》,台北:翰林,民99。
    12.《高級中學歷史(二)教師手冊》,台北:龍騰,民99。
    13.《高級中學歷史(上)》,台北:龍騰,民88。
    14.《高級中學歷史(上)教師手冊》,台北:龍騰,民88。
    15.《高中中學數學(二)》,台南:南一,民99。
    16.《國民中學社會(三)》,台北:翰林,民99。
    17.B.S. Bloom著,邱淵譯,《教學評量》,台北:五南出版社,民99。
    18.Edward H. Carr,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19.R. G. Collingwood著,黃宣範譯,《歷史的理念》,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20.于友西著,《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1.王仲孚,《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大變動—歷史教育論集二編》,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22.王明蓀,《宋遼金元史》,台北:眾文圖書,民83。
    23.台灣歷史學會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3年。
    24.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4年。
    25.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年。
    26.李坤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年。
    27.李緒武,《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
    28.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
    29.沈翠蓮,《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30.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31.林進材,《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32.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台北 : 臺灣學生,2010年。
    33.林寶山,《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0年。
    34.竺沙雅章,《中國通史》,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35.姚從吾,《姚從吾先生全集》,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
    36.徐照麗,《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8年。
    37.高廣孚,《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出版社,1988年。
    38.張元、周樑楷主編,《方法論 : 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新竹市 :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硏究所,1998年。
    39.張玉燕,《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40.張豈之主編,《元明清史》,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
    41.張添洲,《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42.張霄亭,《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43.張霄亭、朱則剛、張鐸嚴、洪敏琬、胡怡謙、方郁琳、胡佩瑛,《教學原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修訂再版。
    44.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1971年。
    45.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1996年。
    46.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1989年。
    47.郭實渝,《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6年。
    48.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2001年。
    49.陳國彥、吳宗立,《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2002年。
    50.陳捷先,〈從民族問題的處理看清朝政權的建立〉,《清史論集》,台北:東大書局,1997年。
    51.陳捷先,《明清史》,台北:三民,2007年。
    52.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
    53.陶晉生,《女真史論》,台北:食貨出版社,民70年。
    54.陶晉生,《中國近古史》,台北:東華書局,1979年。
    55.喻蓉蓉,《喚起歷史的幽情:探索歷史教學新方向》,台北:歷史智庫,2001年。
    56.費正清,《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民83。
    57.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1998年。
    58.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台北:時報,民78。
    59.黃光雄,《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出版發行,1988年。
    60.黃光雄編譯,《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7年。
    61.黃俊傑,《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3年。
    62.黃俊傑,《歷史思維、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時報出版社,2006年。
    63.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
    64.鄭天挺等著,《清史》,台北:昭明書局,1999年。
    65.蕭啟慶,《元朝史新論》,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
    66.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書局,2008年。
    67.蕭啟慶,《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文化,民83年。
    68.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六,臺北市:新文豐,2003年。

    二、學位論文:
    1.吳嘉娪,《國小六年級影視歷史思維能力測驗之編製與表現概況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2.李佳玲,《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法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年。
    3.周建漳,《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4.邱玉娟,〈合作學習在歷史科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以「同儕交互發問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5.郭淑美,〈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以臺灣史教材為中心(1948~200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5年。

    三、期刊論文
    1.Selly Weintraub著、蕭憶梅譯,〈「這是什麼新把戲?舊把戲有甚麼問題嗎?--加州奧克蘭區(Oakland,California)的歷史教學改革」〉,《清華歷史教學》第14期,2003年。
    2.沃爾夫岡˙胡格(Wolfgang Hug)著、胡凱譯、姚寶校訂,〈《我們的歷史》與歷史學習〉,《清華歷史教學》第9期,1999年。
    3.宋佩芬,〈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再思統整與學科知識〉,《教育研究雙月刊》,第115期,2003年。
    4.宋佩芬,〈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教育類》,53卷1期,2008年。
    5.李稚勇,〈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論析〉,《歷史教學》,第1期,2003年。
    6.李稚勇,〈論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之修訂〉,《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2009年。
    7.李稚勇,〈論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之發展—兼評2007年版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外國中小學教育》,第4期,2008年。
    8.汪秀霞,〈歷史解釋的方向〉,《光武學報》,第21期,1996年。
    9.周孟玲,〈知識與實際:英國歷史教學改革的成果與問題淺析〉,《清華歷史教學》第5期,1996年。
    10.周孟玲,〈英國近二十年中學歷史教育狀況及其研究成果〉,《歷史教學》第10期,1988年。
    11.易君博,〈社會科學中的歷史解釋〉,收錄於杜維運、黃俊傑合編《史學方法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1979年。
    12.林慈淑,〈「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規劃的商榷〉,《東吳歷史學報》第7期,2001年。
    13.林慈淑,〈歷史要教甚麼「能力」?--試論香港、台灣、英國的三份課綱〉,《清華歷史教學》,第21期,2011年。
    14.林慈淑,〈歷史教與學的鴻溝─英國兒童歷史認知的探究〉,《東吳歷史學報》第8期,2002年。
    15.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東吳歷史學報》第5期,1999年。
    16.胡昌智,〈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史學評論》第11期,1986年。
    17.張元,〈國中歷史「宋遼夏關係」的教學設計〉,《清華歷史教學》第8期,1997年。
    18.張元,〈談談轉型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六期,2001年。
    19.張元,〈歷史教學需要轉型〉,《清華歷史教學》,第7期,1996年。
    20.許倬雲,〈什麼叫歷史?〉,《歷史月刊》,第一期,1988年。
    21.陳冠華,〈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清華歷史教學》第9期,1999年。
    22.陳冠華,〈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初論〉,《清華歷史教學》第16期,2005年。
    23.陳豐祥,〈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理論與實際-〉,《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三輯》,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7年。
    24. 陳豐祥,〈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第15期,2009年12月。
    25.黃綉媛,〈英國義務教育歷史科國家課程介紹〉,《菁莪》第八卷第2期,民國85年7月。
    26.黃綉媛,〈培養歷史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第4期,1997年6月。
    27.楊舒眉、胡喜云,〈中國學者對「歷史解釋」的認識〉,《前沿》,第3期(總第257期),2010年。
    28.葉小兵〈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科教育學研究》,第1期,1998年。
    29.葉連祺、林淑萍,〈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第105期,2003年1月。
    30.管東貴,〈滿族入關前的文化發展對他們後來漢化的影響〉,《中研院史語所集刊》,40本上冊,1968年。
    31.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史學課程」〉,《清華歷史教學》第18期,2007年5月。

    四、網路資源:
    1.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風雲遼代,http://159.226.2.2:82/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liao/zone/200203260059.html
    2.王偲宇,〈從史博館的「大清盛世」展覽來看現今高中歷史教學〉, http://203.68.236.93/xoops2/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381&forum=31
    3.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進階)http://culture.edu.tw/index/index_new.php
    4.梭魯禾帖尼,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hk/%E5%94%86%E9%B2%81%E7%A6%BE%E5%B8%96%E5%B0%BC
    5.黃文珍,〈95課綱高中歷史第一至四冊各版教科書分析心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181期http://www.ceec.edu.tw/CeecMag/Articles/181/181-6.htm
    6.葉煬彬,〈高中歷史核心能力的探索與實踐(上)〉,http://www.wretch.cc/blog/yeh3836man/15372
    7.葉煬彬,〈高中歷史核心能力的探索與實踐(下)〉,http://www.wretch.cc/blog/yeh3836man/15374
    8.葉煬彬,〈高中歷史教育的現況與展望〉,http://www.wretch.cc/blog/yeh3836man/1477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