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柏瑋
Huang, Po-Wei
論文名稱: 大學生海洋素養現況調查
The Survey of the Status of the Ocea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指導教授: 葉庭光
Yeh, Ting-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海洋素養知識態度興趣自我效能描述性統計回歸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2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瞭解大學生所具備之海洋素養(知識、態度、海洋概念學習興趣與海洋概念學習自我效能)現況,同時分析知識、態度、海洋概念學習興趣、海洋概念學習自我效能與態度中行動面向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工具,以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學生為研究樣本,並運用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以及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樣本資料的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生在填答海洋法政題目時的表現最好,而在填答全球變遷題目時的 表現最差。

    二、在態度方面,學生認同海洋是很重要的議題,但相對於他們認為之重要性,學生對外來從事海洋相關工作的動機是比較低的。

    三、學生對於全球變遷主題之學習興趣最高,而對於海洋地質主題之學習興趣最低。

    四、學生對於海洋物理與全球變遷主題之學習自我效能較高,而對於海洋生物主題之學習自我效能最低。

    五、態度面向中「學習海洋科學的動機」與「學習海洋科學的樂趣」,以及「海洋概念學習興趣」三者對學生行動意願影響很大,且有達顯著。

    關鍵字:海洋素養、知識、態度、興趣、自我效能、描述性統計、回歸

    摘 要 I 目 錄 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美國「海洋素養」發展歷程與內涵 4 第二節 我國「海洋素養」發展歷程與內涵 16 第三節 本研究「海洋素養」之界定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7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 資料分析 36 第四章 結果 37 第一節 大學生海洋素養調查之現況 37 第二節 海洋素養中影響學生行動意願之面向 48 第五章 討論 55 第一節 大學生海洋素養調查之現況 55 第二節 海洋素養中影響學生行動意願之面向 60 第六章 研究限制與研究啟發 62 第一節 研究限制 62 第二節 研究啟發 63 參考文獻 64 附錄 70 附錄一 海洋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對照表(整理自教育部,2008) 70 附錄二 海洋素養知識試題 81 附錄三 海洋素養態度量表 91 附錄四 海洋概念學習興趣與自我效能量表 96 附錄五 預測變項與行動之相關矩陣 100

    一、 中文部分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海洋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李茂興(譯)(2011)。社會心理學。台北:楊智文化。

    李玉鳳(2001)。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容(1999)。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廣城(2003)。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漢強(2015)。海洋素養與海洋教育內涵比較研究:以現行海洋教育課程綱要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煥祥、劉聖忠、林素微、李暉(2008)。臺灣參加PISA 2006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未出版。花蓮縣。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 22 (12),47-54。

    袁正綱(2007)。SPSS基礎統計分析。滄海書局。

    張正杰、楊文正、羅綸新(2014)。高職生海洋科學素養與迷思概念之評量分析。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景媛(1992)。自我調整、動機信念、選題策略與作業表現關係的研究暨自我調整訓練課程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5,201-243。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環境行動與其它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科學教育學刊,11 (1),97-119。

    許明欽、李坤崇、羅綸新(2008)。海洋教育基本知能融入中小學課程綱要計畫。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期末報告。

    童元品、楊文正、張正杰、羅綸新(2013)。高中生海洋科學素養及迷思概念評量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黃一家(2012)。以資料探勘技術應用於服務品質之個案研究-以全聯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義俊、黃俊英(2001)。態度、環境態度與生態責任行為之探討。
    蔡清田(2009)。國民教育素養與課程改革。教育研究月刊,188,123-133。

    蔡清田(2010)。課程改革中的「素養」 (competence) 與「能力」(ability) 。教育研究月刊,200,93-104。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薛世杰(2010)。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國南、李展榮、方力行(2003)。海洋教育的方向。海洋永續經營,海洋與海-過去現在未來叢書之四(205-223)。台北:胡氏圖書。

    簡秀如(1994)。大學生對於環保的態度以及其實際環保行為之研究-以台大學生為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Cava, Francesca, S. Schoedinger, C. Strang, and P. Tuddenham. (2005). Science Content and Standards for Ocean Literacy: A Report on Ocean Literacy, http://www.coexploration.org/oceanliteracy/documents/OLit2004-05_Final_Rep ort.pdf.

    Craig Strang. (2009). Education for Ocean Literacy and Sustainability: Learning from Elders, Listening to Youth Current. The Journal of Marine Education, Winter 2009.

    Feller, R. J. (2007). 110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ocean. Oceanography, 20 (4), 170-173.

    Hines, J. M. (1984).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outhern Illinois Univ, Carbondale (USA).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 (2), 1-8.

    Hungerford, H. R., & Vol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 (3), 8-21.

    Kallgren, C. A., & Wood, W. (1986). Access to attitude-relevant information in memory as a determinant of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4), 328-338.

    Kollmuss, A., & Ageyman, J. (2002). Why do people act environmentally and what are the barriers to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8 (2), 239-260.

    Marcinkowski, T. J. (1988).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Meinhold, J. L., & Malkus, A. J. (2005). Adolescent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ca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make a difference ?.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7 (4), 511-532.

    Ramdass, D., & Zimmerman, B. J. (2011). Developing self-regulation skills: The important role of homework. 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 22 (2), 194-218.

    Ramsey, C. E., & Rickson, R. E. (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 (1), 10-18.

    Rockland, D. B. (1995). Where are the Gap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Disadvantaged Kids Have Different Needs and Concerns. EPA J., 21, 12.

    Roth, C. E. (1992).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ts Roots, Evolution and Directions in the 1990s.

    Sia, A. P.,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 (2), 31-40.

    Simmons, D. A. (1991). Are we meeting the goal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examination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goal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2 (3), 16-21.

    Simmons, D., & Widmar, R. (1990). Motivations and barriers to recycling: Toward a strategy for public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2 (1), 13-18.

    Zimmerman, B. J. (2000).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M. Boekaerts, P. R. Pintrich, & M. Zeidner (Eds.),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pp. 13-39). San Diego, CA: Academi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