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坤地
Lin,Kun-Ti
論文名稱: 企業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推展與經營個案研究 —以E銀行為例
A Study of Corporation Employee Leisure Club’s Promote and Management ─The Case Study of E Bank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工作場所健康促進職工福利委員會企業職工社團金融控股公司銀行業
英文關鍵詞: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employee welfare committee, enterprise employee club,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banking indust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行臺灣工作及生活型態已有重大的轉變,從以往農、工為主職業結構,配合全球化趨勢,轉變為服務業及高科技產業為主,雖然勞動時間下降,取而代之是勞心勞力,為維護國人健康,政府將全民健康與職工規律運動列為國家重要運動發展政策之一。
    企業藉由工作場所健康促進宣導及職工福利委員會,鼓勵職工積極參與運動休閒社團活動,以達到健康的企業目標;銀行業為保有競爭力及獲利能力,在服務過程中必須兼顧銷售、服務、顧客三者間平衡,以獲得客戶信任,因此銀行業員工所面臨的工作壓力較一般產業高,故銀行企業提供具有幸福感運動休閒社團將能滿足職工運動休閒需求;職工參與運動休閒社團活動後,無論是在心理、生活成就及身心健康等層面,獲得良性循環;在家庭、社會環境及企業三者間創造健康休閒價值。
    目前學術界對企業內組織型態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推展研究較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討金融控股公司之子公司銀行企業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推展與經營,個案研究以E銀行為研究對象,藉由半結構性開放式訪談,統整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推展實務及運用相關文獻理論,針對訪談內容加以分析與探討。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經營績效及員工貢獻高企業,較願意投入職工福利,如運動休閒社團經費與軟硬體資源及社團政策制度落實;藉由企業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永續經營,將創造企業員工幸福感。二、組織型態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政策規劃,決定社團組織健全度與運作能力;導入績效管理制度提昇社團營運品質;行銷與推動計劃確保活動目標落實;定期與社團確認發展需求,可有效降低社團經營阻礙;三、社團願景目標有助提昇職工運動休閒活動參與感及成就感;社團藉由內外部典範觀摩學習,開創社團多元性及未來發展性。

    The current work and life pattern in Taiwan has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In responding to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professional structure has changed from agriculture and manufacture focused to services and high-tech industry. Although there is a decline in working hours, instead, employees have to contribute more mental and physical efforts into work. To maintain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man, Taiwan government has included n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and employee regular exercise as one important na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policy.
    Through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campaigns and employee welfare committee, enterprise encourage their employe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so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ealthy enterprise. Bank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retain its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 must be able to balance between selling, services and customers, in the service process, so to obtain customers’ trust. Due to this reason, bank employees face higher working pressure than those working in the other industries. Therefore, banks that provide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that brings out happiness should be able to satisfy the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of their employees. Employee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activities can acquire positive virtuous circle on mental, life achieveme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the value of health and leisure can be built among family,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Currently, there are not many academic researches on the promotion of employee sports and leisure clubs’ organization forms within enterprise.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promo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employees’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of the banking subsidiary of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case study will focus on E bank. Through semi-structured open inter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theory related to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employees’ sports leisure club promotion are integrated.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re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interviews. The main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enterprise with high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employee contribution tend to be more willing to invest in employee welfare. This might take the form of having budget for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provid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resources, and implementing club policy system. By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company’s employee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a feeling of happiness will be created among employees. Second, policy planning foran organizational formed employee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decides the robustness and operating capability of such organization. To efficiently reduce the obstacles in managing the clubs, performance-based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us raise the club management quality. Also,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plans should be made to ensure the goals of activities are meet. The evolving demand of companies should be confirmed regularly. Lastly, clubs that have visions and targets can be conductive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involvement and fulfillment of employees to sports and leisure club activities. 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arning of best practice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lubs can be well established.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vi 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5 第七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職場工作與休閒平衡及幸福企業之探討 8 第二節 企業職工參與運動休閒對企業經營影響之探討 10 第三節 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推展之探討 16 第四節 本章總結 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32 第五節 研究工具編製 3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4 第七節 研究者立場與省思 3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E銀行個案企業背景及職工福利政策 37 第二節 職工運動休閒社團實務推展及經營阻礙 39 第三節 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未來發展與推動關鍵成功因素 48 第四節 個案職工運動休閒社團推展與經營要素歸納 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 53 第二節 建議 54 引用文獻 57 附錄一 訪談結果逐字稿 62 附錄二 問卷 77

    王文科 (201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立璇 (2011)。領導才能、決策品質、工作生活品質、身心健康、幸福感、組織競爭力與績效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振輝、張家麟 (譯) (2000)。社會學入門。臺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岀版社。 (K. Browne, 199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101年運動城市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主計處 (2013)。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11)。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牟鍾福 (1997)。大學運動設施開放的策略性規劃。大專體育,31,168-173。
    余緒德 (2004)。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休閒調適策略與壓力-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花蓮縣。
    沈易利 (1999)。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 (2),319-370。
    呂銀益 (2000)。積極推廣職工體育運動,以落實全民運動之發展。臺灣體育, 109,11-14。
    何吉郡 (2005)。空軍志願役人員工作壓力、休閒活動需求及其參與關係之探討-以空軍官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靜怡 (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賢一 (1985)。職工體育的展望。國民體育季刊, 14 (3),45-47。
    吳政崎 (2001)。高科技產業職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期望之研究。臺北市:水牛圖書出版。
    吳美蓮 (2004)。組織行為。臺北市:智勝書局。
    林純美 (1991)。臺灣地區大型企業實施員工健康促進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國泰、洪國峰 (2003)。高職學生社團活動之教育功能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3,47-51。
    姜凱文 (2007) 。休閒運動參與與工作壓力、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軍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柯政利 (2008)。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俞繼英 (1997)。職工運動指導。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2006)。最新教育研究法。臺北市:韋伯。
    徐淑婷 (2009)。親子運動會之風險管理探討。幼兒運動遊戲年刊,4,79-88。
    教育部體育署 (2014)。103年運動城市調查報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署。
    高敬文 (1999)。質化硏究方法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俊雄 (1999)。臺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臺北市:桂魯有限公司。
    高俊雄、張孝銘 (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1。
    馬魁玉 (2007)。員工休閒活動參與與工作生活平衡關係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哲仁 (2002)。論推展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社團之重要性。大專體育,63,113-116。
    陳天賜、鄭俊傑、謝欣戊 (1999)。職工運動對企業經營管理影響之探討。大專體育,41,157-163。
    陳中雲 (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彰儀 (1985)。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馮麗花 (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張良漢、蘇士博 (2000)。大專院校學生社團經營管理之探討-以運動性社團為例。大專體育,51,140-147。
    張良漢 (2006)。金融從業人員工作壓力、休閒調適及身心健康狀況之研究。亞洲雜誌人文科学,1(1),161-174。
    張秋蘭、林淑真 (2006)。600大企業之福利實施與員工福利需求差異探討。人力資源管理學報,7 (1),19-40。
    張隆憲 (2001)。國際企業員工工作步調與休閒需要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張春居 (2002)。志工的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
    經理人月刊 (2012)。動起來!管理身體能量運動讓你變聰明、EQ更高。臺北市:作者。
    黃金柱、李明榮 (1999)。政府與民間投資體育活動經費編配和消費概況之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黃美珠、陳美燕、蔡毓書 (2008)。臺北市民運動態度、運動體驗及運動環境滿意度之研究。休閒研究,1 (1),42-55。
    黃長發 (1997)。職工體育內容、經營方法與發展方向之探討。大專體育,29,112-117。
    黃淑貞、徐美玲、洪文綺、盧俊吉 (2009)。金融保險業主管與員工健康行為之初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7 (3),371-384。
    黃瓊慧 (2002)。臺灣社會發展休閒運動作法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 (16),122-129。
    黃營杉 (2001)。消費者產品知識對網際網路上商品資訊搜尋量之影響。企業管理學報,50,109-138。
    楊定吾 (2009)。職工体育在塑造企業文化中的地位及功能。南京体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3,151-152。
    趙碧華、朱美珍 (1995)。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趙仁方 ; 羅癸岐 (2013)。參與企業內部社團活動對企業員工休閒生活之影響。觀光與休閒管理,1 (1),56-76。
    葉曉芸 (2008)。臺中市民眾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經濟部 (2013)。員工幸福感推升企業競爭力。取自經濟部,人才快訊2013年10月電子報網址: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3285.html
    黎萬錩、張少熙 (2009)。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 (2),71-83。
    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 (2000)。運動行銷學。臺北市:華泰文化。
    鄭志富 (2005)。臺灣地區體育行政組織文化之實證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3,227-234。
    盧俊宏 (2005)。利用心理技巧訓練激發選手競賽優勢。國民體育季刊,150,33-39。
    錢利安、黃喆 (2006)。職工參與休閒體育的現況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6,82-83。
    羅癸岐 (2013)。參與企業內部社團活動對企業員工休閒生活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義守大學,高雄市。
    譚家瑜 (譯) (2012) 。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臺北市:天下雜誌。(Tal Ben-Shahar, 2011)
    Anderson, N. (2000). Work and leisure.London: Routledge.
    Bagozzi, R. P., & Yi, Y. (1988).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Academy of Marking Science, 16,76-94.
    Barr, T. F., & McNeilly, K. M. (2002). The value of students'classroom experiences from the eyes of the recruiter.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rketing educators.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lion, 24(2), 168-173.
    Iso-Ahola, S. E., & Park, C. J. (1996).Leisure-related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as buffer of stress illness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3),169-187.
    Iwasaki, Y., & Mannell, R. C., & Butcher, J.(2002). A short-term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leisure coping used by police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ervice worker.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3),311-339.
    Jackson, E. L. (1991). Special issue introduction leisure constraints/constrained leisure.Leisure Sciences, 13, 273-278.
    Jackson, E. L.(1993). Recognizing pattern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Results from alternative analys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 129-149.
    Jackson, E. L., & Henderson, K. A.(1995). Gender-bases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Leisure Sciences, 17, 31-51.
    Kelly, J. R. (1996). Leisure (3 r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Kotler, P. & Andreasen A. R.(1991).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Jersey:Prentice Hall,Inc.
    Seibert, S. E., Kraimer, M. L., & Grant, J. M. (2001). What do proactive people do?A longitudinal model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Personnel Psychology, 54, 845-874.
    Tseng YH. (2004). Health behaviors of middle-aged adults.Nurs Res, 51, 20-4.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