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明如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
指導教授: 吳文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94
中文關鍵詞: 國語學校日語教育師範社會階層菁英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91下載:6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成立於日本領台翌(1896)年,迄1919年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止,為日治前期臺灣最高學府之一,其畢業生在政、經領域中位居要津者不在少數,被稱之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搖籃。該校存立期間,殖民教育體制尚未確立,其發展脈絡反映日治前期近代教育體制由草創至整備之過程。而在日本的海外殖民史中,該校為「異民族」日語教育之先驅,故無論在台灣社會史、教育史及殖民地比較史上,該校皆有不可忽視之重要性。有鑑於此,本論文乃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為題,從學校史的角度出發,究明該校之組織沿革、校務發展、師資、教學訓育及畢業生表現,以釐清該校在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教育、統治行政和殖民地日語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
    由本論文的探討結果可知,國語學校為配合總督府的需求和指示而多次調整組織、課程,提供總督府所需之行政及教育人才,其沿革呈現明顯的機動特質,顯示日治前期總督府在教育政策上猶疑摸索之態度。儘管如此,該校因係總督府直轄下代表性的教育機構,故其資源不虞匱乏,師資素質亦高,加以作為唯一的中等暨師資培育機關,該校教師之研究與服務表現乃有別於一般中等教育機構。不少教師利用台灣特有之自然或人文環境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上大放異彩,或身兼學務要職,在初等教育領域中扮演指導與監督者之角色。尤其該校教師群所研發之「直接教授法」不僅成為臺灣主要的日語教學法,並為日後朝鮮、關東州(即中國東北)等殖民地所沿用。教學訓育方面,隨著教育目標之變遷歷經四度更迭,「國語」及「實業」漸成台籍生課程之主要特色。日籍師範生的課程逐漸由單一偏重「土語」改為教育、台語、實業等課程並重。
    畢業生方面,該校雖屬中等程度之通才教育,惟受教者已屬臺人中少數的知識菁英,憑藉「高學歷」與優越的家世、經濟背景,有不少畢業生在地方政、經領域中迅速嶄露頭角,顯示新舊社會領導階層之遞嬗深具延續性。日籍生方面,來台者有不少係基於經濟考量,總督府始終以豐厚的薪資使師範生得在台安居,因此多數畢業生都能久任其位,透過升等或教員優遇法尋求上升流動。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國語學校之創設 ……………………………………………… 8 第一節 創校之經緯………………………………………………… 8 第二節 校舍、經費及人事之整備………………………………… 26 第三章 學校組織、人事與營運…………………………………………37 第一節 組織沿革與校務發展……………………………………… 37 第二節 師資之聘任及其流動……………………………………… 74 第三節 教師之教學、研究與服務表現…………………………… 107 第四章 教學與訓育 …………………………………………………… 141 第一節 學生來源與素質…………………………………………… 141 第二節 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 175 第三節 學生生活與學校行事……………………………………… 216 第五章 畢業生之服務與流動……………………………………………240 第一節 語學部及實業部畢業生之動向…………………………… 240 第二節 師範部畢業生之服務與流動……………………………… 276 第六章 結論………………………………………………………………312 附錄1 國語學校官制沿革表……………………………………………… 320 附錄2 教師學經歷及著作一覽表………………………………………… 323 附錄3 1895-1914年國語學校相關報導一覽表………………………… 364 附錄4 國語學校畢業生發表論文一覽表………………………………… 376 參引書目………………………………………………………………………383

    一、中日文之部
    (一)官方文獻及學校出版品
    1.《公文類聚》(藏於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2.《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藏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生徒明細簿》(藏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4.《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生徒學籍簿》(藏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5.文部省,《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發達史》(東京:編者,1940)。
    6.文部省,《學制五十年史》(東京:編者,1922)。
    7.文部省,《學制百年史》(東京:編者,1922)。
    8.文部省實業學務部編纂,《實業教育五十年史》(東京:該部,1936)。
    9.臺北師範學校,《臺北師範學校畢業及修了者名簿》(臺北:該校,1926)。
    10.臺北師範學校,《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週年記念誌》(臺北:該校,1926)。
    11.臺北師範學校,《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週年記念寫真帖》(臺北:該校,1926)。
    12.臺北師範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該校,1920)。
    13.臺北師範學院,《北師壹世紀》(臺北:該校,1996)。
    14.臺北第二師範學校,《臺北第二師範學校創立十周年》(臺北:該校,1937)。
    15.臺南師範學校,《南師壹百年》,(臺南:臺南師範學校,1998年)
    16.臺灣教育會,《臺灣學事法規》(臺北:該會,1913、1917、1929年)。
    17.臺灣總督府,《師範學校修身科教授要目》(臺北:1922年)。
    18.臺灣總督府,《臺灣統計要覽》(1912、1914~1916年度)。
    19.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1898-1944年度)。
    20.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府報》(1897-1919年度)。
    21.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臺灣總督府中學校一覽》(臺北:該校,1911-1912年)。
    22.臺灣總督府文教局,《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1905-1922年度)。
    23.臺灣總督府民政局,《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1896-1919年度)。
    24.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課,《臺灣總督府學事法規》(1896-1902)。
    25.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覽》(臺北:該校,1906、1914、1917年度)。
    26.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手工實習帖》(臺北:該會,1915年)。
    27.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該校,1932、1935-37、1939-41年度)。
    28.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創立十週年》(臺北:該校,1937)。
    29.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該校,1935)。
    30.臺灣總督府學務部,《臺灣學事要覽》(1915、1919年度)。
    (二)私文書、報紙及雜誌
    1.《芝山》第6-8號(1941.2-1942.3)。
    2.《芳蘭》第10-15號(1937.2-1942.3)。
    3.《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第1-25號(1899-1909)。
    4.《臺灣日日新報》(1898-1919)。
    5.《臺灣協會會報》第1-100號(1898.1-1907.1)。
    6.《臺灣時報》第1號-113號(1909.9-1919.5)。
    7.《臺灣教育》第129-198號(1913.1-1918.12)。
    8.《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128號(1901.7~1912.12)(沖繩:ひるぎ社,1996年複印)。
    9.《臺灣博物學會會報》第5號。
    10.李梅樹先生修身、國語、教育科筆記本(藏於李梅樹紀念館)。
    11.阿部洋等編,《近代アジア教育認識‧資料篇(臺灣之部)》第1-14卷、《近代アジア教育認識‧資料篇(韓國之部)》第1卷(東京:龍溪書舍,2004)。
    (三)時人論著
    1.一條慎三郎,《アミ族蕃謠歌曲》(臺北:臺灣教育會,1925年)。
    2.一條慎三郎,《パイワン、ブヌン、タイヤル族蕃謠歌曲》(臺北:臺灣教育會,1925年)。
    3.上村健堂,《臺灣事業界と中心人物》(臺北:臺灣案內社,1919)。
    4.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古澤書店,1916)。
    5.大園市藏,《臺灣始政四十年史》(臺北:日本植民地批判社,1935)。
    6.大園市藏,《臺灣產業と人物の卷》(臺北:日本植民地批判社,1930)。
    7.山口喜一郎,《外國語としての我が國語教授法》(關東州:滿洲日報社,1933年)。
    8.山川岩吉,《最近の南部臺灣》(臺南:臺灣大觀社,1926)。
    9.中山馨,《臺灣善行美譚》(臺北 : 東亞新報臺北支局,1935)。
    10.中村中一,《日本語教授の領域》(東京:目黑四郎,1943年)。
    11.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
    12.內藤龍平編,《臺灣四十年回顧》(臺北:精秀社,1936年)。
    13.平塚佐吉,《臺灣に於ける學校兒童に關する研究》(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學務課,1923)。
    14.田中敬一,《學校管理法》(東京:金港堂書籍株式會社,1897)。
    15.田中敬一著,《管理法教科書》(東京:金港堂,1902年)。
    16.伊澤先生記念事業會編纂委員編纂,《樂石伊澤修二先生》(東京:編者,1919)。
    17.伊澤修二君還曆祝賀會編,《樂石自傳—教界周遊前記》(東京:編者,1912)。
    18.吉田寅太郎,《續財界人の橫顏》(臺北:經濟春秋社,1933)。
    19.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7年;臺北:南天,1997年複印)。
    20.住屋孤南,《臺灣人物展望》(臺北:臺灣月旦社,1932)。
    21.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臺北:臺灣出版文化,1943;臺北:成文1999複印)。
    22.町田清彥,《臺灣學事統計の研究》(臺北:學事統計の研究所,1935)。
    23.岩崎潔治,《臺灣實業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1913)
    24.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臺北:新自然,2000)。
    25.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赤陽社,1929)。
    26.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2)。
    27.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編纂會,《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料》(東京:編者,1956)。
    28.阿部重孝,《教育改革論》(東京:岩波書店,1937)。
    29.後藤新平,《日本植民政策一班》(東京:拓殖新報社,1921)。
    30.原幹洲,《自治制度改正十週年紀念人物史》(臺北:勤勞と富源社 ,1931)。
    31.原幹洲,《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つ-新臺灣之人物》(臺北:拓務評論社臺灣支社,1937)。
    32.原幹洲,《新臺灣之人物》(臺北:拓務評論社臺灣支社,1936)。
    33.宮川次郎,《新臺灣の人々》(東京:拓殖通信社,1926)。
    34.國府種武,《日本語教授の實際》(東京:東都書籍,1939年)。
    35.國府種武,《臺灣に於ける國語教育の展開》(臺北:第一教育社,1931)。
    36.郭珍弟、簡偉斯執導,公共電視台策劃,《跳舞時代》(紀錄片)(臺北:黑巨,2003)。
    37.菅武雄,《新竹州の情勢と人物》(臺北:成文,1985復刻板)
    38.新高新報社,《臺灣紳士名鑑》(臺北:該社,1937)。
    39.福井久藏,《國語學史》(東京:厚生閣,1942)。
    40.福田廣次,《專賣事業の人物》(臺灣實業興信社,1937)。
    41.臺灣刊行會,《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1926)。
    42.臺灣時代社教育部,《臺灣教育事情》(臺北:該社,1937)。
    43.臺灣教育會,《伊澤修二と臺灣教育》(臺北:該會,1939)。
    44.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該會,1939;臺北:南天,1995年複印)。
    45.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一週年紀念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
    46.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五週年紀念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
    47.臺灣總督府,《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6)。
    48.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臺灣統治綜覽》(臺北:編者,1908)。
    49.臺灣總督府學務課,《臺灣教育誌稿》(臺北:編者,1902)。
    50.劉克明,《臺灣今古談》(臺北:新高堂書店,1985年成文出版社復刻)。
    51.橋本白水,《評論臺灣之官民》(臺北:臺灣案內社,1919)。
    52.橋本白水,《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30)。
    53.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十週年紀念版)》(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
    54.簡萬火,《基隆誌》(基隆:新高新報社,1931)
    55.羅坤榮,《台中州治と其功勞者》(臺北:政界春秋社臺灣支社,1937)。
    56.櫻木俊晃編,《國語文化講座-日本語進出篇》(東京:朝日新聞社,1942年)。
    57.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東京:太平洋協會出版部,1944)。
    (四)近人論著
    A.專書:
    1.Passin, Herbert著,劉焜輝, 洪祖顯譯《日本的現代化與教育》(臺北:幼獅,1973)。
    2.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日本殖民下的臺灣與沖繩》,(臺北:前衛,1997年)。
    3.三好信浩,《日本師範教育史の構造》(東京:東洋館,1991)。
    4.上沼八郎,《伊澤修二》(東京:吉川弘文館,1980,3版)。
    5.久保田優子,《植民地朝鮮の日本語教育》(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5)。
    6.小澤有作、土屋中雄,《近代日本教育史》(東京:岩波書店,1962)。
    7.山本信良、今野敏彦,《大正・昭和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上、下),(東京:新泉社,1986)。
    8.山本信良、今野敏彦,《近代教育の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 : 明治期学校行事の考察》(東京:新泉社,1987)。
    9.山本禮子,《植民地臺灣の高等女學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1999)。
    10.山住正己,《日本教育小史—近‧現代—》(東京:岩波新書,1994,18版)。
    11.王俊明著,《台語呼音法》(臺北:作者自印,1990)。
    12.中島太郎,《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東京:岩崎,1966)。
    13.今野敏彥,《「昭和」の學校行事》(東京:日本圖書,1989)。
    14.天野郁夫,《教育と近代化—日本の經驗》(東京:玉川大學,1997)。
    15.王智新,《近代中日教育思想の比較研究》(東京:勁草書房,1995)。
    16.王智新等編,《批判植民地教育史認識》(東京:社会評論社,2000年)。
    17.外務省,《日本統治下五十年の臺灣》(東京:編者,1964)。
    18.玉城肇,《學校の教師と歷史》(東京:至誠堂,1960)。
    19.石戶谷哲夫,《日本教員史研究》,(東京:講談社,1978年第五刷)。
    20.安田敏朗,《帝國日本の言語編制》(東京:世織書房,1997年)。
    21.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風雨延平出清流》(臺北:前衛出版社)。
    22.百瀨孝著,伊藤隆監修,《事典:昭和戰前期の日本—制度と實態》(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年8刷)。
    23.米田俊彥,《近代日本中學校制度の確立—法制‧教育機能‧支持基盤の形成—》(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2)。
    24.米田俊彥,《資料にみる日本の中等教育の歷史》(東京:東京法令出版,1994)。
    25.佐野通夫,《日本植民地朝鮮教育政策の展開と朝鮮民眾の對應》(東京:社會評論社,2006年)。
    26.佐藤由美,《植民地教育政策の研究(朝鮮‧1905-1911)》(東京:龍溪書舍,2000)。
    27.吳三連口述,吳豊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年)。
    28.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1992)。
    29.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3)。
    30.吳永華,《花蓮港廳動物誌》(臺北:玉山社,1998)。
    31.吳永華,《被遺忘的日籍臺灣動物學者》(台中:晨星,1995)。
    32.吳永華,《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台中:晨星,1997)。
    33.吳濁流,《夜明け前の臺灣—植民地からの告發》(東京:社會思想社,1972)。
    34.吳濁流,《無花果:臺灣七十年的回想》(臺北:前衛, 1989)。
    35.尾形裕康,《日本教育通史研究》(東京:早稻田大學,1981,六刷)。
    36.李欽賢,《臺灣美術歷程》(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37.李園會,《日據時期之台中師範學校》(臺北:五南,1995)。
    38.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南天,1997)。
    39.杜武志,《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板橋:北縣文化,1997)。
    40.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臺灣商務,1978)。
    41.谷口塚男,《日本中等教育改革史研究序說》(東京:第一法規,1988)。
    42.町田則文先生謝恩事業會,《町田則文先生傳》,(東京:大空社,1988年)。
    43.門脇厚司,《東京教員生活史研究》(東京:學文社,2004)。
    44.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臺北:允晨文化,2003)。
    45.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臺北:前衛,1995,3刷)。
    46.林品桐譯著,《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教育史料彙編與研究(上)(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1)。
    47.松本賢治、鈴木博雄,《原典近代教育史》(東京:福村,1962)。
    48.前田均編輯,《日本語教科書目錄集成》(第二次大戰期興亞院の日本語教育に關する調查研究報告,2005)。
    49.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臺北:播種者,2004)。
    50.倉沢剛,《學校令の研究》(東京:講談社,1978)。
    51.唐澤富太郎,《日本の近代化と教育》(東京:第一法規,1976)。
    52.海後宗臣,《近代日本學校教育論講座. 1 日本近代學校史》,(東京都:クレス社,2001年複刻版)。
    53.海後宗臣,《教育勅語成立史の研究》,(東京:厚德社,1965)。
    54.神田修等編,《史料-教育法》,(東京:學陽書房,1982年第7刷)。
    55.高森邦明,《近代國語教育史》(東京:鳩の森書房,1979)。
    56.國立教育研究所編,《日本近代教育百年史》(東京:該所,1974)。
    57.許伯埏著,許雪姬監修,《許丙‧許伯埏回憶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58.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
    59.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 : 日本統治下臺灣の國語教育史再考》(東京:三元社,2001)。
    60.堀七藏,《日本の理科教育史》(第一、第三),(東京:福村書店,1961年)。
    61.渡部宗助、竹中憲一編,《教育における民族的相克》(日本植民地教育史論1)(東京:東方書店,2000)。
    62.奧田真丈,《教科教育百年史》、《教科教育百年史(資料篇)》,(東京:建帛社,1985年)。
    63.奧田真丈等編,《東京都教育史 通史篇II》,(東京:東京都立教育研究所,平成7年)。
    64.臺灣教育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2003)。
    65.劉元孝、劉玟玲著,《日語現代文法》(臺北:忠孝日語教學中心,1977)。
    66.劉麟玉,《植民地下の臺灣における學校唱歌教育の成立と展開》(東京:雄山閣,2005)。
    67.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師範學校體育發展史》(臺北:師大書苑,1998)。
    68.駒込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1996)。
    69.龜井孝等,《日本語の歷史6—新しい國語への步》(東京:平凡社,1965年)。
    70.薛克旋,《日本師範教育制度史研究》(鹿港:鴻文,1974)。
    71.關正昭、平高史也編,《日本語教育史》(東京:アルク,1997年)
    72.蘇雲峰,《三(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1903-1911)》(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專刊(82)),(臺北:中研院,1998)。
    B.論文:
    1.上沼八郎,〈臺灣教育史〉,世界教育史研究會編《世界教育史大系2日本教育史Ⅱ》(講談社,1975)。
    2.大浜郁子,〈臺灣統治初期における植民地教育政策の形成—伊沢修二の「公学」構想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植民地研究》15(東京:龍溪書舍,2003),頁18-36。
    3.山本和行,〈伊沢修二における「国家」と教育—日本統治初期台湾の教育事業をめぐって〉,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修士論文,2004年。
    4.山田寬人,〈普通學校の日本人教員に対する朝鮮語教育〉《歷史學研究》748號,頁17-32。
    5.中田敏夫,〈台湾における元公学校教師たちによる談話〉,《国語国文学報》55(愛知教育大学国語国文学研究室,1997.3),頁59-82。
    6.中田敏夫,〈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生徒執筆「內地旅行日記」(大正元年)〉,《國語研究》第6號,(愛知縣:愛知教育大學大學院,1998.3),頁30-46。
    7.方林,〈日據時期臺北師範學校的美術教育(1900’s~1920’s)〉(上)、(下),《美育》,59、61(臺北,1995.5、1995.7),頁34-38、29-38。
    8.王世慶,〈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臺灣文獻》17:4(臺北,1966.12),頁157-192。
    9.王泰升,〈「鬱卒」的臺灣第一代法律人:林呈祿〉,《月旦法學》第79卷,2001.11,頁73-88。
    10.王晴佳,〈中國近代新史學的日本背景—清末的「史界革命」和日本的「文明史學」〉《台大歷史學報》32期,2003.12,頁191-236。
    11.北村嘉恵,〈台湾人の日本植民地教育認識--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公学校教育についての聞き取り調査〉,《南方文化》,天理南方文化研究会,(通号 23),1996年11月,頁57~65。
    12.古川宣子,〈佐藤由美著「植民地教育政策の研究(朝鮮・1905-1911) 〉,《日本教育史研究》20,(東京:日本教育史研究會,2001.8),頁114-126。
    13.古川宣子,〈書評 王智新ほか編『批判 植民地教育史認識』〉,《歴史学研究》764,(東京:青木書店,2002.7),頁69-73。
    14.古川宣子,〈植民地朝鮮における中‧高等教育〉,《日本植民地研究》8,(東京:龍溪書舍,1995),頁18-32。
    15.古川宣子,〈韓国における教育史研究の展開--近代への移行と植民地教育〉,《教育学年報》6,(東京:世織書房,1997.10),頁313~333。
    16.市山雅美,〈舊制中學校の校友會における生徒自治の測面—校友會規則の分析を中心に〉,《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紀要》第43號,2003年,頁1-13。
    17.弘谷多喜夫、広川淑子、鈴木朝英,〈台湾・朝鮮における第二次教育令による教育体系の成立過程--内地延長主義と民族的教育要求の体制内把握をめぐる矛盾〉,《教育學研究》39:1,(東京:日本教育學會,1972年3月),頁53-62。
    18.申美貞,〈日據時期臺灣與韓國教育政策比較研究-1922年頒佈的新教育令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
    19.白雪蘭,〈由倪蔣懷與葉火城學生時代作品淺談國語學校與臺北師範之圖畫教育〉《藝術家》42:5,1996.5,頁294-299。
    20.朱佩琪,〈日治時期菁英教育的搖籃-以台中一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1.江佩津,〈日治時代臺灣的農業教育〉,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2.吳文星,〈日治前期臺灣職業教育之建立與資源之開發—以政策面之分析為中心〉《第三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1.12),頁79-97。
    23.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0.2),頁17-19。
    24.吳文星,〈日治時期舊制台中師範學校之探討(1899-1902)〉,《臺灣文獻史料整理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0.11),頁195-224。
    25.吳文星,〈日治時期舊制臺南師範學校之探討(1899-1904)〉,《南師壹百年》(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1998),頁113-121。
    26.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卷3期,1978.9,頁76。
    27.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的高等教育〉,《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5,(臺北,1993.9)。
    28.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7期,1985.12,頁77-122。
    29.吳文星,〈日據時期灣教育史料及其研究之評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6,(臺北:中研院,1993.3),頁48-57。
    30.吳文星,〈近十年來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研究之動向(1991~2000)〉,《國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9,(臺北:2001.6),頁221-238。
    31.坂本麻實子,〈明治時代の師範學校への音樂教員の配置—東京音樂學校勤務校の調查から〉,《富山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54號,2000年2月,頁49-61。
    32.吳成哲,〈植民地朝鮮の普通学校における職業教育〉,《植民地教育史研究年報》3(東京:皓星社,2000),頁82-97。
    33.吳宏明,〈日本統治下台湾の日本人教員—台湾総督府講習員をめぐって〉,《本山幸彥教授退官紀念論文集.日本教育史論叢》(東京:同朋社,1988)。
    34.吳密察,〈從植民地教育學制的發展看臺北帝國大學的成立〉,《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香,1994)。
    35.李園會,〈日治時期臺灣之師範教育〉,《台中師專學報》13,(台中:1984)。
    36.李園會,〈日據時期國語學校師範部之教育〉,《初等教育研究集刊》3,(1995.6),頁1-15。
    37.李穗嘉,〈日據時期臺灣音樂教育及教科書剖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0。
    38.周婉窈,〈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台大歷史學報》第34期,2004.12, 頁87-147。
    39.岡部芳廣,〈植民地臺灣における公學校唱歌教育の研究〉,神戶大學大學院總合人間科學研究科博士論文,2004。
    40.金湘斌〈日治初期臺灣初等學校運動會之歷史考察(1895~19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該校,2007年)。
    41.前田均,〈日本統治下臺灣の教師たち(1)〉,《南方文化》,1993年11月,頁154~169。
    42.前田均,〈日本統治下臺灣の教師たち(2)〉,《南方文化》,1994年11月,頁159~166。
    43.若林正丈,〈總督政治と臺灣土著地主資產階級—公立台中中學校設立問題(1912-1915)〉,《アジア研究》29:4,(東京:アジア政經學會,1983年1月),頁1-41。
    44.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日本的臺灣殖民地支配史研究的成果〉,《當代》87、88,(臺北:1993.7),頁50-61、70-87。
    45.孫芝君,〈日治時期臺灣師範學校音樂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46.張炎憲、高淑媛訪談,〈淡水張園家族‧張伯勳訪談錄〉,《衝擊年代的經驗—臺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板橋市:北縣文化,1996)。
    47.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48.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49.葉碧苓,〈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書法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0.趙祐志,〈日人在台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51.劉恆妏,〈日治與國治政權交替前後台籍法律人之研究—以取得終戰前之日本法曹資格者為中心—〉,《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社,2004.1)。
    52.劉麟玉,〈臺灣の植民地時期におけるペスタロチ唱歌教授法についての考察〉,《お茶の水音楽論集》創刊號,(東京:お茶の水音樂研究会,1999.4),頁56-66。
    53.蔡志文,〈日據時期臺灣「文官普通考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1996。
    54.蔡明達,〈日據時期臺灣的實業教育與社會流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5.蔡蕙光,〈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56.駒込武,〈「帝国史」研究の射程〉,《日本史研究》452,(東京:日本史研究会,2000.4),頁224-231。
    57.駒込武,〈日本の植民地支配と近代--折り重なる暴力〉,《トレイシーズ》2,(東京:岩波書店,2001.8),頁159-197。
    58.駒込武,〈植民地支配と近代教育--ある台湾人知識人の足跡〉,《教育思想史学会》12,(東京,2003),頁83-96。
    59.橋谷弘,〈駒込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歷史學研究》699期,1997年7月,頁49~50。
    60.謝明如,〈日治時期臺北師範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1902~1929)〉,《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39期,頁9-19。
    61.藤井康子,〈日治時期臺灣中學校之形成-教育目的・制度・背後支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62.藤森智子,〈日治初期「芝山巖學堂」(1895-96)的教育—以學校經營、教學實施、學生學習活動之分析為中心〉,《臺灣文獻》52:1,(臺北:2001.3),頁565-580。
    63.瀧澤佳奈枝,〈日治時期臺灣的技藝教育—以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二、英文之部
    1.Government of Formos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ffairs. A Review of Educational Work in Formosa. Taihoku, 1916.
    2.Tsurumi, E. Patricia.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3.Tsurumi, E. Patricia.“Colonial Education in Korea and Taiwan.”In Ramon Myers and Mark Peattie, e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pp275-311.
    4.Tsurumi, E. Patricia. “Education and Assimilation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1895-1945.”Modern Asian Studies, 13(1979), pp. 617-64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