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欣怡
shin-yi lee
論文名稱: 故事行銷觀點下的金融品牌傳播研究: 以大眾銀行形象廣告為例
指導教授: 胡光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形象廣告金融行銷故事行銷品牌敘事品牌原型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42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6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金融品牌大眾銀行的形象廣告為研究個案,探討大眾銀行廣告透過哪些符號來連結文化元素,進行說故事行銷打動台灣消費者,使之產生共鳴。廣告中又存有哪些文化迷思。最後進一步解構大眾銀行這幾年品牌建構的核心價值,如何透過說故事,打造品牌核心和消費者溝通。

    本研究結合符號學與敘事分析,對廣告文本進行研究。以Barthes符號意義的三個層次為架構進行符號學分析,分析廣告外延意義、隱含意義與迷思,廣告如何運用這些文化元素,進行故事行銷和消費者共鳴。另外,輔以敘事分析進行廣告研究,並以Mark &Pearson 的12 種品牌「原型」為研究比較基礎,將大眾銀行形象廣告中所表現出的原型特質予以分類,連結品牌特性做討論。

    研究結果發現,此系列《不平凡的平凡大眾》廣告著重在象徵性品牌的建構。其一、大眾銀行選取了四則皆為真實的素人故事,廣告中選用以老婦人、老人、少數民族等較少在廣告中出現的符號具為代表,平凡小人物躍上舞台,凸顯「平凡中見偉大」,角色具親和度、故事發人省思,有利於建立品牌共鳴。另外,彰顯台灣女性母愛光輝、台灣原住民精神、老人社會文化、環保意識等文化元素,也都符合與順應當今社會文化發展的價值觀。銀行拋棄使用菁英符號,而選擇樸實與親民的符號與敘事方式,透過不斷重複循環「說故事打造品牌」的循環模式,希望建立共鳴,達到消費者信任,打造出「為不平凡的平凡大眾而存在的銀行」品牌形象。

    其二、運用童話故事模式的英雄敘事公式,表達扭轉局勢的神奇力量出自一般大眾的能力與行動,每個付出行動的平凡人,都可以是故事中所歌頌的「不平凡的平凡大眾」。廣告故事中都具有馬斯洛自我實現的迷思在裡面,廣告中的困難包括《地域、距離克服》、《族群歧視克服》、《身體限制克服》、《環保與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對抗》等。

    第三、大眾銀行在品牌導入期便利用廣告建立與其他金融品牌的類異點,廣告故事精神和大眾銀行標語、品牌名稱,都呈現高度一致性,加深觀眾涉入程度。每一則感人故事傳遞正面價值觀之後,都接續一句「不平凡的平凡大眾 大眾銀行」建立類異點聯想。其四、在品牌個性的討論中,可從廣告符號中發現大眾銀行品牌具有「英雄」、「照顧者」、「探險者」、「凡夫俗子」的原型。

    所以,可綜合出大眾銀行品牌形象示意圖,從最內層的銀行想傳達的根本品牌意義出發,再到中層所包裹的迷思,最外層則是閱聽人已經看到的廣告文本符號,符號透過敘事公式與原型進行包裝,故事行銷像水紋般漣漪發酵,逐步擴散出去。

    外部故事符號部分,大眾銀行挑選了本土化元素。敘事公式則為傳統英雄敘事,並連結四種原型特質進入大眾銀行品牌。在迷思中則描繪出「自我實現」的定義可被翻轉,小人物也可以躍上舞台,銀行願意為平凡大眾書寫,建立「為不平凡的平凡大眾而存在的銀行」的品牌形象。廣告策略挑選具台灣特色的本土化元素,配合英雄敘事公式與呈現出的品牌原形,進行「在地化」故事行銷,說出打動在地人的精采故事。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9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金融行銷與故事行銷……………………………………………13 第二節 品牌相關理論……………………………………………………23 第三節 廣告與文化元素…………………………………………………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8 第一節 符號學分析法……………………………………………………38 第二節 敘事分析法………………………………………………………42 第三節 研究樣本…………………………………………………………44 第四章 大眾銀行形象廣告符號學分析………………………………………46 第一節 「母親的勇氣」廣告文本分析…………………………………46 第二節 「馬校長的合唱團」廣告文本分析……………………………55 第三節 「夢騎士」廣告文本分析………………………………………64 第四節「生命樹」廣告文本分析………………………………………73 第五節 敘事分析與原型討論…………………………………………79 第六節 綜合討論………………………………………………………82 第五章 結論…………………………………………………………………94 第一節 研究發現………………………………………………………9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99 參考文獻……………………………………………………………………103 中文文獻 ………………………………………………………………103 西文文獻 ………………………………………………………………106 附錄一 ………………………………………………………………………110

    一、中文部分
    Bal, M.(1997),《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譚君強譯,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Don E.Schultz, Beth E. Barnes(1999),《品牌策略(Strategic brand communication campaigns)》,郭瓊俐、曾慧琦與陳柏安譯(2003),台北市:五南。
    Godin, S.(2005),《行銷人是大騙子!(All marketers are liars: Tellingauthentic stories in a low-trust world)》,張美惠譯(2005),台北:商智文化。
    Hanlon, P.(2006),《品牌的七塊拼圖(Primal branding: Create zealots for your brand, your company, and your future)》,張美惠譯(2006),台北:商智文化。
    Loebbert, M.(2003),《故事,讓願景鮮活(Story management)》,吳信如譯(2005),台北:商周。
    Margaret Mark and Carol S. Pearson.(2001),《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The Hero and the Outlaw: Building Extraordinary Brands Through the Power of Archetypes. New York, NY: McGraw-Hill.)》,許晉福、戴至中與袁世珮譯(2002),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Scott Mckain.(2004),《每個企業都要表演 (All Business Is Show Business) 》張淑芳譯(2004),台北:臉譜出版。
    Simmons, A.(2001),《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The story factor: Inspiration, influence and persuasion through the art ofstorytelling)》,陳智文譯(2004),台北:臉譜。
    Van Zoonen L.(1994),《女性主義媒介研究 (Feminist media studies. London: Sage.)》張錦華、劉容玫譯(2001),台北:遠流。
    大江健三郎(2002),《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台北:時報出版社。
    王文宇(2001),《控股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王雅雪(2003),「銀行業市場競爭定位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麗晶(2012),「公益品牌敘事與故事行銷:以非營利動物保護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庭逸、方雯玲(2004),《工藝新境:打造手工精品的經營之路》,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江雅韻(2011),「國家品牌如何說故事:以台灣觀光宣傳廣告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上)〉,《典藏今藝術》,136,頁114-117。
    吳珮琪(2003),「解讀少女雜誌廣告中的美貌迷思」,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至和(1999),「九Ο年代台灣流行音樂中之原住民歌手形象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穎杰、李怡儒(2012),〈運用於文化商品上之白沙屯媽祖文化元素探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1,頁1-12。
    沈永正(2012),《消費者行為》,台北:三民書局。
    林建宇(1999),「台灣茶葉品牌的故事行銷分析:以老子曰、王德傳茶莊、嶢陽茶行、有記名茶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凌(2013),〈探索心中的悸動-讀《感動:創造「情感品牌」的關鍵法則》有感〉,《國家文官學院T&D 飛訊》,170。
    星野克美(1984),《消費人類學》,東京:東京經濟新報社。
    孫秀蕙(1999),《廣告與兩性,載自性屬關係-性別與文化、再現(下)》,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兆球、郭黎玉晶(1998),〈香港兒童對父母管教訊息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傾向〉,《本土心理學研究》,9,頁281-306。
    張福榮(2005),《金融行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賢哲、蔡貴花、蕭晴穎(2011),〈臺灣河洛中藥文化〉,《中醫藥雜誌》,22。
    張錦華等(譯)(1995),John Fiske著,《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
    郭昱伶(2011),「品牌活化與品牌故事之研究:以阿瘦皮鞋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秋榮(2008),〈銀行併購風潮對台灣金融市場之影響〉,《經濟研究》,8。
    郭美懿(2005),〈行銷,就是說個好故事〉,《Career:職場情報誌》,351,頁 92-95。
    陳品妤(1997),「精品珠寶品牌故事之比較:以Cartier、Chanel、Tiffany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睿謙(2010),「非金控銀行購併之可行性分析-以大眾銀行為主併銀行為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論文。
    陳學明,(1998),《文化工業》,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燕玲(2011),〈全球化下企業廣告中的文化價值訴求-以台灣地區廣告代理集團為例〉,《中國廣告學刊》,16,頁42-64。
    曾瑞真(2005),《親職教育概述: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臺北:天馬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黃文星、陳永坤(2011),〈文化元素置入廣告之效果研究-以台灣原住民文化元素為例〉,《朝陽商管評論》,3&4,頁1-23。
    黃文星、蔡碩倉(2009),〈運用文化元素及事件行銷擴大產品差異性,以做好兩岸農產品市場區隔〉,《中州農業》,6,頁33-37。
    黃光玉(2006),〈說故事打造品牌:一個分析的架構〉,《廣告學研究》,26,頁 1-26。
    黃淑滿(2008),「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不知道?母愛的內涵與其影響因素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
    黃筱玲(1999),「坐月子習俗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國仁、蔡琰(2009),〈傳播與敘事─以「生命故事」為核心的理論重構提案〉,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新竹:玄奘大學),七月六至八日。
    劉惠琴(2000),〈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6,頁97-130。
    劉慈惠(1999),〈幼兒母親對中國傳統教養與現代教養的認知〉,《新竹學院學報》,12,頁311-345。
    蔡佩芳、張文嘉、許惠斐(2009),〈白金彰顯尊貴‧消費成就不凡白金卡廣告的“新”男性認同與“舊”性別迷思〉,《廣告學研究》,31,頁65-102。
    蔡宜玲(2012),「如何說故事打造品牌:以台灣瓶裝茶飲料廣告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蔡金燕(2009),「故事行銷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蘋、張文嘉(2010),〈相聚在金色拱門下:麥當勞電視廣告中的家庭形象分析(1984-2003)〉,《新聞學研究》,102,頁1-34。
    鐘思嘉(2000),〈親職角色的成人觀點〉,《應用心理研究》,7,頁9-12。
    顧玉珍(1991),「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aker, David A.(1996),Building Strong Brand ,New York:The Free Press.
    Aaker,D.(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MA(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2007),Board Approves New Definitions, Marketing News.
    Barthes, R.(1977). Mythologies. (Annette Lavers, Trans.). New York: Hill and Wang Press.
    Batra ,R.,Lehmann,D.R.,& Singh, D. (1993).Brand Equity and Advertising.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ruce, D. (2001).Storytelling wins hearts: Ten tips for creating captivating brandstories. Marketing Magazine, 106, 30.
    Bruce, D.(2001).Me and my brands: How the stories of the brands we use contribute to our own personal stories.Marketing Magazine,106,30.
    Bruner, J.(1990).Acts of Meaning.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Escalas, J.E. (1998). Advertising narratives: What are they and how do they work? In B. Stern (Ed.), Representing consumers: Voices, views, and visions (267-289).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Fiske J. (1982).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London:Routledge.
    Fiske, J., & Hartley, J. (1978). Reading television. London: Methuen.
    Fog, K., Budtz, C.,& Yakaboylu, B.(2005). Storytelling: Branding in practice. Berlin: Springer.
    Foss, S. K.(Ed.)(2004).Rhetorical critic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Prospect Heights, IL:Waveland Press.
    Genette, G. (1988). Narrative discourse revisited (J. E. Lewin, Tran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Christodoulides & Leslie de Chernatony (2010),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Conceptualisation and Measur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52(1), 43-66.
    Holt, D. B. (2004). How brands become icon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pferer, J. N. (2008). The new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brand equity long term (4th ed.). London: Kogan Page.
    Keller, Kevin L. (2001),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 ,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Kotler, Philip (2004),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Millennium Edition 3th ed.),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 Inc.
    Leiss, W., Kline, S. & Jhally, S. (1990).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advertising: Persons,products and images of well-being, 2nd ed. Ontario: Nelson Canada.
    Onega and Landa, 1996. Narratology: An Introduction. Longman.
    Park, C. W., Jaworski, B. J., & and MacInnis, D. J. (1986). Strategic brandconcept-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50(October), 135-146.
    Park, C.W., Jaworski, B. J.and Maclnnis, D. J.(1986),“ Strategic BrandConcept-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50, 135-145.
    Polkinghorne, D. E. (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 Albany, NY: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rince, G. (1987).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Saussure, F. (1964).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ew York: McGraw-Hill.
    Saussure, F. de. (2002).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12th Ed.)(R. Harris, Trans.). Illinois: Open Cour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London: G. Duckworth, 1983).
    Seiter,E.(1992).Semiotics, structuralism, and television. In C. A. Robert (Ed.), Channelof discourse reassembled: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pp. 23-51).London: Routledge.
    Zaltman ,G.,& Useem,J.(2003).The man can read your mind. Fortune,147,21.
    Zoonen ,L.V.(1994).Feminist media studies. London: Sage.

    三、網路資料
    Spink,J.H.,& M.M.Levy.(2002). Using Archetypes to Build Stronger Brands. December 1, 2014, from World Advertising Research Center, Web Site: http://www.livingbrands.co.uk/Assests/Aticies/Brand%2520Archetyping%2520.
    Stark,(2003),Storytelling suppose marketing started telling stories, December 3, 2014,from http://www.saatchikevin.com/.
    大眾銀行(2014)。公司沿革。大眾銀行官方網站。2014年8月11日,取自http://www.tcbank.com.tw/tw/AboutUs/Introduction/C871C1B2-570E-4B91-869E-309497F87242。
    中央銀行(2014)。各本國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2014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cbc.gov.tw/ct.asp?xItem=44835&ctNode=723&mp=1。
    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智慧藏百科全書網。2014 年6月15日,取自:http://www.wordpedia.com/search/Content.asp?ID=18044。
    水流執事站(2014)。信息推薦。水流執事站網站。201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www.lsmchinese.org/。
    王一芝(2010)。(母親的勇氣廣告為何暴紅 大眾銀行想賺知名度?信賴感?)。遠見書坊網站。2014年8月10日,取自:http://store.gvm.com.tw/article_content_15982.html。
    林文義、洪綾襄(2014)。(台灣金融併購 進入爆發年)。財訊網站。2014年4月26日,取自:http://mag.cnyes.com/Content/20140226/49EE92E550E74EA38827485A497326CD.shtml
    楊景婷(2014)。(大眾銀行生命樹廣告 評價兩極挨譙自婊)。蘋果日報網站。2014年5月3日,取自: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20311/34081908/
    楊蕙瑜(2011)。(重感情的大眾銀行 如何展開不平凡的蛻變)。動腦雜誌。2014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5430#ixzz3LfromkYP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2011)。(奧美廣告中國東南區集團執行創意總監胡湘雲:刻畫平凡英雄故事,撼動2700萬人心)。經理人月刊網站。2014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9656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