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郭店楚墓竹簡》一書中的異體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論述過程中,首先對「異體字」的定義與界說重新作一番認識,以為「在沒有正字(或標準字)的前提之下,同一個時代之中,一個字存在著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寫法,彼此音義相同,且互為異體;當有政治力量或其他因素介入且為人們普遍的接受時,正字(或標準字)被確立之後,這些不同的寫法中才有所謂的正、異體之別。」據此,本文在第三章中透過對於歷代文字的實際例證舉例,進一步說明在西周宣王時期,雖然相傳有太史籀的整理,但是效果並不大;在秦代雖有「書同文字」的政策推行,但由於國祚過短,最後宣告失敗;到了漢代,尉律「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除了在法律上有明確的記錄之外,在《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中亦看到「書奏事」有誤而可能導致「上譴死」的實際例證。職是之故,本文以為正體字與異體字概念的逐漸成熟,可以漢代作為界限。至於唐代由於科舉考試的要求,異體字大量的減少;五代以後則由於印刷術的盛行,異體字達到某一定程度的控制。綜上所述,本文以為郭店楚簡文字並無絕對的正體標準成立,只能以「互為異體」的概念來作為相對的標準。
其次對郭店楚簡進行文字異體的分析工作,以「筆畫、偏旁、單字」作為文字異體分析的第一層級,以「繁化、簡化、異化」作為文字異體分析的第二層級。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文字本身乃為筆畫所構成,透過形體結構的分析,有助於我們對郭店楚簡文字構成的方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容易查覺出一些構形的特色,突破以往所未查見的構形問題。本文對於郭店楚簡異體字的研究,便是採用這種方法,且有一些新的收穫。舉個例子來說,本文在第五章第一節「筆畫的繁化」部分,透過郭店楚簡「事」、「卑」、「」等字,探討「頓筆(、)」的形成原因及演變情形,發現「頓筆(、)」在文字演變的過程中,具有文字結體上的意義,而非純粹性的裝飾筆畫。諸如此類的例子,都在本文第五章到第七章中一一呈現。
重要參考書目
一、民國以前古籍(依四庫分類法)
(一) 經
(漢)許慎 1996 《說文解字》(大徐本)香港:中華書局
(梁)顧野王 1985 《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
(唐)顏元孫 1967 《干祿字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唐)張參 1985 《五經文字》北京:中華書局
(宋)夏竦 1978 《古文四聲韻》臺北:學海出版社
(宋)郭忠恕 1983 《汗簡》北京:中華書局
(清)畢沅 1985 《中州金石記》北京:中華書局
(清)馬國瀚 1990 《玉函山房輯佚書》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清)阮元刻本 1993 《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二)史
(漢)司馬遷等、楊家駱主編 1987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 1986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南朝宋)范曄、楊家駱主編 1987 《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北齊)魏收、楊家駱主編 1990 《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臺北:鼎文書局
(唐)房玄齡等、楊家駱主編 1990 《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
(唐)魏徵、楊家駱主編 1987 《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後晉)劉昫、楊家駱主編 1989 《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宋)歐陽修等、楊家駱主編 1989 《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宋)王溥 1991 《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元)脫脫等、楊家駱主編 1983 《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三)子
(漢)劉向 1989 《新序》上海:上海書店
(北齊)顏之推;王利器集解 1980 《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封演 1968 《封氏聞見記》臺北:廣文書局
(明)顧炎武 1978 《日知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三)集
(宋)洪興祖 1983 《楚辭補注》台北:漢京出版社
二、圖版
《包山楚簡》 1991 北京:文物出版社
《望山楚簡》 1995 北京:中華書局
《郭店楚墓竹簡》 1998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三、民國專書
丁原植 1998 《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于省吾主編 1996 《甲骨文字詁林》(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1996 《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王力 1985 《王力文集》(第三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國維 1979 《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第五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國維 1983 《觀堂集林》臺北:世界書局
王國維 1996 《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朱歧祥 1992 《甲骨學論叢》臺灣:學生書局
朱德熙 1995 《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何琳儀 1989 《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何琳儀 1998 《戰國古文字典》(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
吳鎮烽編著 1989 《陝西金文彙編》(上下冊)西安:三秦出版社
李孝定 1977 《漢字史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李運富 1997 《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湖南:岳麓書社
李學勤 1993 《古文字學初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李學勤、彭裕商 1996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季旭昇師 1995 《詩經古義新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胡樸安 1991 《中國文字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唐蘭 1986 《古文字學導論》臺北:學海出版社
唐蘭 1993 《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容庚 1994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馬承源主編 1990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
高享 1997 《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
高明 1978 《高明文輯》臺北:黎明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高明 1996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鴻縉 1990 《中國字例》臺北:三民書局
崔仁義 1998 《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 1999 《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張涌泉 1998 《漢語俗字研究》湖南:岳麓書社
梁東漢 1991 《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許威漢 1984 《先秦文學及語言例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許威漢 1995 《漢語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陳初生編纂、曾憲通審校 1992 《金文常用字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曾榮汾 1988 《字樣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黃天樹 1991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
黃永武編 1986 《敦煌寶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黃建中、胡培俊 1990 《漢字學通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董作賓 1965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裘錫圭 1995 《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詹鄞鑫 1997 《漢字說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趙誠 1988 《甲骨文簡明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劉信芳 1999 《荊門郭店竹簡老子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
潘重規 1977 《中國文字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滕壬生 1995 《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蔡信發 1993 《說文答問》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龍宇純 1994 《中國文字學》(定本)臺北:五四書店
羅振鋆、羅振玉、羅福葆原著、北川博邦編 1975 《偏類碑別字》東京:雄山閣
四、博碩士論文
王仲翊 1996 《包山楚簡文字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李景遠 1997 《隋唐字樣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季旭昇師 1990 《甲骨文字根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林素清 1984 《戰國文字研究》臺灣:臺灣大學博士論文
林清源 1997 《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博士論文
柯明傑 1999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異體字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博士論文
洪燕梅 1998 《秦金文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袁國華 1994 《包山楚簡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
陳立 1999 《楚系簡帛文字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裴玉永 1996 《北齊石刻異體字研究》臺北: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劉釗 1991 《古文字構形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五、期刊論文
丁四新 1999 〈郭店楚墓竹簡研究文獻目錄〉,《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李家浩 1979 〈釋「弁」〉,《古文字研究》(第一輯),1979年8月
李家浩 1998 〈信陽楚簡「樂人之器」研究〉,《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李家浩 1999 〈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
李零 1999 〈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1999年8月第1版
周祖謨 1957 〈漢字與漢語的關係〉(1957年11月完稿),載於《問學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1月第1版,1981年3月北京第2次印刷
周鳳五 1999 〈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0月15-18日。
周鳳五 1999 〈郭店楚簡識字札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季旭昇師 1999 〈從戰國文字中的「」字談詩經中「之」字誤為「止」字的現象〉,發表於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1999年8月4-8日。
季旭昇師 1999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卞、絕為棄作、民復季子〉,《中國文字》(新廿四)
林素清 1983 〈談戰國文字的簡化現象〉,《大陸雜誌》第七十二卷第五期
林素清 1999 〈郭店楚簡《語叢四》箋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1999年10月15-18日。
武占坤、馬國凡 1999 〈漢字改革史話(四)〉,《漢字文化》1999年第1期
施安昌 1990 〈唐人干祿字書研究〉,附載於「顏真卿《干祿字書》」之後,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袁國華 1999 〈郭店竹簡「」(卲)、「其」、「卡」(卞)諸字考釋〉,《中國文字》(新廿五)
張亞初 1989 〈古文字分類考釋論稿〉,《古文字研究》第17輯,北京:中華書局
郭齊勇 1999 〈郭店楚簡的研究現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另見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9年12月)上。
陳昭容 1999 〈故宮新收青銅器王子匜〉,《中國文字》(新25期)
陳偉 1998 〈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1998年第4期
陳寅恪 1977 〈敦煌劫餘錄序〉,收入《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臺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6月,增訂二版)
陳寧 1998 〈《郭店楚墓竹簡》中的儒家人性言論初探〉,《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
陳劍 1999 〈柞伯簋銘補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9年第1期
裘錫圭 1992 〈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札記〉,《文史》(36輯);另收入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裘錫圭 1998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5月10-12日
裘錫圭 1999 〈以郭店《老子》簡為例談談古文字考釋〉(資料摘要),《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5月;其後亦收錄於裘錫圭:〈郭店《老子》簡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1999年8月
廖名春 1998 〈楚簡《老子》校釋(二)〉,《簡帛研究》第三輯
劉信芳 1999 〈荊門郭店楚簡老子文字考釋〉,《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
劉信芳 1999 〈包山楚簡解詁試筆十七則〉,《中國文字》(新廿五期)
劉信芳 1999 《荊門郭店竹簡老子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
劉釗 1999 〈釋楚簡中的「(繆)」字〉,《江漢考古》1999年第1期
劉釗 1999 〈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1999年10月15-18日於武漢大學。
劉國勝 1997 〈曾侯乙墓E六一號漆箱書文字研究—附「瑟」考〉,《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
劉啟益 1984 〈西周金文中的月相與共和宣幽紀年銅器〉,《古文字研究》第9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月第1版。
顏世鉉 1999 〈郭店楚簡淺釋〉,《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龐樸 1999 〈郢燕書說—郭店楚簡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試說〉,《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