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祥銘
Yu, Hsiang Ming
論文名稱: 國中生的幾何圖形理解能力展現情形
Geometrical figure apprehens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王婷瑩
Wang, Ting-Ying
口試委員: 謝佳叡
Hsieh, Chia-Jui
鄭英豪
Cheng, Ying-Hao
王婷瑩
Wang, Ting-Ying
口試日期: 2023/07/0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幾何圖形理解能力知覺理解構圖理解論識理解操作理解
英文關鍵詞: Geometrical figure, perceptual apprehension, sequential apprehension, discursive apprehension, operative apprehension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88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6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國中生的幾何圖形理解能力展現情形,基於Duval(1995) 所提出的四個幾何圖形理解,並參考Karpuz, Y & Atasoy, E (2019) 所發展的幾何圖形理解過程的學生行為指標,將幾何圖形理解能力分為四個能力,分別是知覺理解能力、構圖理解能力、論識理解能力及操作理解能力。研究對象來自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的九年級學生共175位,透過「幾何圖形理解能力問卷」進行調查,將學生的回答進行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及歸納分析(Inductive analysis)。

    研究結果顯示出,學生在知覺理解能力中兩個子能力的答對率分別為70.95%及52.99%;構圖理解能力的答對率為25.02%;論識理解能力中兩個子能力的答對率分別為36.45%及24.15%;操作理解能力的答對率為45.70%,表示學生在幾何圖形理解能力仍需要加強,尤其是構圖理解能力及論識理解能力。從學生的作答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少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使用視覺來判讀圖形,而不是利用數學的角度來判讀。在不同背景的學生中,認為幾何單元有趣的學生、認為自己幾何單元學得好的學生、幾何學習高成就的學生、圖輔成功組的學生在四個能力中的展現情形都較為理想,這也顯示出在數學學習及情意態度有正向發展的學生,能夠展現出較好的幾何圖形理解能力。在構圖理解能力中,僅在認為幾何內容有不有趣、認為自己幾何單元學的好不好的兩個分組中有顯著差異,這兩個背景調查皆為學生的後設認知,由此猜測學生的內在動機及情意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操作圖形的意願進而影響構圖理解能力。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圖形的功能 5 第二節 幾何圖形理解 10 第三節 幾何解題中的圖形理解 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8 第一節 研究流程 18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設計 20 第三節 研究樣本 2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0 第肆章 研究結果 35 第一節 國中生的知覺理解能力 35 第二節 國中生的構圖理解能力 67 第三節 國中生的論識理解能力 77 第四節 國中生的操作理解能力 118 第五節 不同背景學生展現情形的差別 123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35 參考文獻 137 附錄、施測問卷 140

    王晞安 (2010)。圖形對高中學生解幾何問題的影響。

    王学敏 (2017)。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Master's
    thesis, 山东师范大学)。

    林福來等 (2003)。青少年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畫十四:青少年數學論證能力發展研究(3/3),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林志鴻 (2014)。幾何問題解決的認知負荷與圖形理解: 以眼動追蹤及手寫板記
    錄歷程。

    洪文婷 (2020)。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提升探究。求学。

    翁立衛 (2008)。圖在幾何解題中所扮演的角色。科學教育(308),7-15。

    高明揚 (2011)。圖形對高中生解題的影響-以學測平面幾何單元試題為例。

    教育部 (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 (201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
    學校-數學領域。 臺北市: 教育部.

    陳創義 (2003)。 青少年的幾何形狀概念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91-2522-S-003-007)。

    葉欣怡 (2011)。國中生數學幾何評量教材錯誤類型之分析。

    陳偉琳 (2012)。國小學生對統計圖理解層次之研究。PhD Thesi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陈长、孔雯雯 (2013)。数学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对策探析。收藏,19。

    陈欣 & 杨建芹 (2015)。数学读图能力的测评与培养。大连教育学院学报,,31(1),30-32。

    許美香 (2019)。八年級學生對生物教科書插圖之讀圖理解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劉繕榜 (2000)。國中數學資優生尺規作圖表現之探討。

    劉智信(2017)。九年級學生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質證明幾何題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宣銘 (2016)。 高雄地區國二學生三角形邊角關係單元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

    Curcio, F. R. (1981b). The effect of prior knowledge,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sex on comprehending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expressed in graphs (Final Report). Brooklyn, NY: St. Francis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0 185).

    Carney, R. N., & Levin, J. R. (2002). Pictorial illustrations still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from tex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 5-26.

    Duval, R. (1995). Geometrical pictures: Kinds of representation and specific processings. In Exploiting mental imagery with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142-157).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Duval, R. (1998). Geometry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ing of Geometry for the 21^< st> century.

    Friel, S. N., Curcio, F. R., & Bright, G. W.(2001).Making Sense of Graphs: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mprehension and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Journal for Reasearch i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32(2), 124-158

    Gridos, P., Avgerinos, E., Mamona-Downs, J., & Vlachou, R. (2021). Geometrical figure apprehension,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lines, and multiple solutions in problem solving: Aspects of mathematical creativity in school geome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18.

    Michael–Chrysanthou, P., & Gagatsis, A. (2015).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e of geometrical figures on geometric proofs and the role of geometrical figure apprehens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mplicative Statistic Analysis (pp. 356-368).

    Karpuz, Y., & Atasoy, E. (2019). Investigation of 9th grade students’ geometrical
    figure apprehension.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 285-300.
    Fischbein, E. (1993). The theory of figural concept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4(2), 139-16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