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游志弘 |
---|---|
論文名稱: |
明代光祿寺事務與革新論析 |
指導教授: | 朱鴻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6 |
中文關鍵詞: | 光祿寺 、南京光祿寺 、革新 、貢獸 、土貢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4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光祿寺是為明清兩代專責辦膳機構,然清代時供應帝王飲食的重要職司交由宗人府掌管,故職能的發揮全盛於明代。皇城內數萬人的日常飲食與國家大小不等的筵宴盛典或節慶盛典,有操辦或協助的義務,經辦錢糧與編制人員之多不難想見。所屬廚役人數最多時一度逼近萬人,堪稱當時全球規模最巨的廚房。如此巨大的規模並非好事,代表著人事上的巨大支出,實有裁革之必要。庖政何其繁雜,過冗廚役只是冰山一角,特殊的地緣位置使光祿寺成為皇城之內惟一的外朝機構,復以與皇帝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之因,宦官時常是造成弊端的原因之一。有明一代在革新上可謂全面,協辦事務如貢獸、社會救濟;廚料辦進事務如土貢、買辦等皆備受關注,這些因此而生的措施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精神—撙節國用。
透過弊政與因應舉措的討論,文內所要呈現的是明代官僚體制不同於以往的面貌。往昔曾有平凡庸碌或受制帝王等印象,甚至有與宦官狼狽為奸的閹黨出現,確實這些事實存在,卻也不乏對弊情投以普遍、性持續性的關注,不惜以死明志的臣工也是大有人在,論述的過程中將一一浮現。此外,傳統賦予帝王的刻板印象也有重新省思之要,至少就庖政革新而論,弘治是否中興?隆慶是否平庸?皆有討論空間。藉由庖政各項事務的發展,將有機會構築對明孝宗以及明穆宗更加全面的認知。光祿寺弊政的革新其中有影響深遠者,時至今日仍可深刻感受。以光祿寺職責而言,自是不脫飲食食尚,文中將一併探討。
(一)史料:
1.實錄:
(明)李景隆等纂,《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楊士奇等纂,《明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蹇義等纂,《明仁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明)楊士奇等纂,《明宣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明)陳文等纂,《明英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劉吉等纂,《明憲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明)劉健等纂,《明孝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費宏等纂,《明武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明)張居正等纂,《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張居正等纂,《明穆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顧秉謙等纂,《明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溫體仁等纂,《明熹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明)作者不詳,《明英宗寶訓》,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明)作者不詳,《崇禎長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2.方志:
(明)王叔杲,張秉鐸修,(明)朱得之纂,《新修靖江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冊13,北京:中國書店據明隆慶三年刻本影印,1992。
(明)李默等纂,《(嘉靖)寧國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85。
(明)夏玉麟等修,《(嘉靖)建寧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85。
(明)栗祁,《(萬曆)湖州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
(明)趙錦修,(明)張袞纂,《(嘉靖)江陰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85。
(明)曹金,《(萬曆)開封府志》,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出版社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十三年刻本影印,2001。
(明)陳洪謨纂,《(嘉靖)常德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冊17,上海:上海古籍書店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影印,1982。
(明)陸釴,《(嘉靖)山東通志》,收於《四庫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冊187-188,台南:莊嚴文化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96。
(明)董天錫撰,《(嘉靖)贛州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85。
(清)郭毓秀,《(康熙)金壇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清康熙二十二年序刊本影印,1990。
(清)陳和志等修,《(乾隆)震澤縣志》,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20號,台北:成文書局據清乾隆11年修光緖19年重刊本影印,1970。
(清)鐘庚起,《甘州府志》,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甘肅省》,第561號,台北:成文書局據乾隆四十四年刊本影印,1976。
3.典籍: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江西,江西南昌府學刊本,1815。
(漢)鄭玄注,《周禮》,上海:中華書局,1924。
(三國)曹植撰,《曹子健集》,收於《四部備要》,冊429,台北: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影印,1965。
(劉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
(宋)吳自牧,《夢梁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90,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宋)賀鑄,《慶湖遺老詩集》,收於《叢書集成續編‧文學類》,冊16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公司,1989。
(宋)葉適著,《水心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64,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元)陶宗儀著,《南村輟耕錄》,收於《元明筆記史料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
(元)楊士弘,《唐音》,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68,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孔貞運輯,《皇明詔制》,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冊45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崇禎七年刻本影印,2002。
(明)王世貞,《弇州史料後集》,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冊50,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影印,2000。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冊761-76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萬曆三十年松江府刻本影印,2002。
(明)朱橚撰,《普濟方》,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47-761,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朱瞻基撰〈御製官箴〉,收於(明)鄧士龍輯,許大齡,王天有點校,《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明)何士晉撰,《工部廠庫須知》,收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政書類》,冊47,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明萬曆刻本影印,1988。
(明)何喬遠,《名山藏》,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冊47,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崇禎刻本影印,2000。
(明)余子俊撰,《余肅敏公奏議》,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冊57,北京出版社據明嘉靖刻本影印,2000。
(明)吳寬著,《家藏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官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東陽等總裁,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冊789-79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萬曆內府刻本影印,2002。
(明)李東陽總裁,《正德會典》,東京:汲古書院,1989。
(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72-774,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植撰,《天庖承事》,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萬曆二十六年序刊本影印,1990。。
(明)沈國元編,《皇明從信錄》,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冊35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2002。
(明)沈榜《宛署雜記》,收於《北平地方研究叢刊》,台北:進學,1969。
(明)周永春輯,《絲綸錄》,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冊7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周宗建著,《周忠毅公奏議》,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冊49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2002。
(明)俞汝楫等編撰,(明)林堯俞等纂修《禮部志稿》,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97-598,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施沛著,《南京都察院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1990。
(明)夏言,《桂洲先生奏議》,收於《四庫存目叢書.史部.詔令奏議類》,冊60,台南:莊嚴文化據重慶大學圖書館藏明忠禮書院刻本影印,1996。
(明)徐大任,《南京光祿寺志》,東京都:高橋寫真會社據日本內閣文庫藏萬曆刊本照相複印,1974。
(明)徐復祚,《花當閣叢談》,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冊117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嘉慶刻借月山房彙抄本影印,2002。
(明)徐學謨輯,《世廟識餘錄》,台北:國風出版社據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明萬曆徐氏家刊本影印,1965。
(明)馬歡撰《瀛涯勝覽》,收錄於于浩主編,《明清史料叢書續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明)高拱撰,《高文襄公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序刊本影印,1990。
(明)高儀著,《高文端公文集》,收於(明)陳子龍輯,《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明)高濂,《遵生八牋》,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71,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張天復,《鳴玉堂稿》,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134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張萱撰,《西園聞見録》,收於《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冊117,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明)張學顏撰,《萬曆會計錄》,收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政書類》,冊53,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明萬曆十年刻本縮印,1988。
(明)畢自嚴撰,《度支奏議》,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冊483-49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2002。
(明)郭良翰,《問奇類林》,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第7輯,冊15,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萬曆三十七年黃吉士等刻增修本,2000。
(明)陶汝鼐著,《榮木堂合集》,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85,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974-978,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彭時,《彭文憲奏疏》,收於(明)陳子龍編,《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明)焦竑輯,《國朝獻徵錄》,收於《明代傳記叢刊.綜錄類》,冊112,台北:明文書局,1991。
(明)黃宗羲,《天下郡國利弊書》,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冊595-5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四部叢刊影印稿本影印,2002。
(明)黃訓編,《名臣經濟錄》,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4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楊士奇,《東里別集》,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冊1234,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明)楊嗣昌撰,《楊文弱先生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137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影印,2002)
(明)雷夢麟纂,《讀律瑣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嘉靖癸亥歙縣知縣熊秉元刊本影印,1986。
(明)雒于仁,〈恭進四箴疏〉,收於(明)吳亮輯,《萬曆疏鈔》,《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冊468-469,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影印,2002。
(明)劉若愚《酌中志》,台北:偉文書局,1976。
(明)談遷撰,《國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冊358-36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應檟撰,《大明律釋義》,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冊86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一年廣東布政司刻本影印, 2002。
(明)謝純撰,《漕運通志》,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冊8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七年楊宏刻本膠卷影印,2002。
(明)鍾惺,《秀隱軒集》,收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48,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嚴嵩著,《南宮奏議》,收於(明)陳子龍輯,《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明)竇文照,《竇子紀聞》,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93,台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八年刻本影印,1995。
(明)顧起元撰,《客座贅語》,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冊126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影印,2002。
(明)佚名,《皇明詔令》,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冊45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十八年傅鳳翔刻二十七年浙江布政司增修本影印,2002。
(明)佚名撰,《諸司執掌》.收於《玄覽堂叢書》,冊3,揚州:廣陵書社,2012。
(清)于敏中等編篡,《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吳長元著,《宸垣識略》,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冊73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浙江省圖書館藏清乾隆五十三年池北草堂刻本影印,2002。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別史類》,冊211,台北:世界出版社,1986。
(清)查繼佐著,《罪惟錄》,收於《四部叢刊續編》,冊12-1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據上海涵芬樓影印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手稿本重印,1976。
(清)胡世安,《異魚圖讚箋》,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68,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台北:大立書局,1980。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湯斌,《擬明史稿》,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5,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康熙二十七年刻後印本影印,2000。
(清)黃鉞,《壹齋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147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董天功撰,《武夷山志》,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冊7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天津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影印,2002。
(清)褚人穫撰,李夢生校點,《堅瓠集》,收於《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上海圖書館藏康熙為底本,2007。
(清)譚瑩,《樂志堂詩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15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咸豐九年吏隱園刻本影印,2002。
佚名《鼇峰文集》收於《上海圖書館未刊古籍稿本》,冊45,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工具書:
(清)黃虞稷撰 ,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二)專書
孔令宏,《中國道教史話》,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
王天有,《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王天有主編,《明朝十六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王春瑜,《明朝酒文化》,台北:東大出版,1990。
王敬松,〈淺談元朝的酒禁〉,收於王天有,徐凱主編,《紀念許大齡教授誕辰八十五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
朱鴻,《明成祖與永樂政治》,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巫仁恕,《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李嬡,《明代國家祭祀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唐魯孫,《什錦拼盤》,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孫廣德,《明清政治思想論集(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陳詩啟,《從明代官手工業到中國近代海關史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黃仁宇,《明代的漕運》,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黃仁宇著;倪玉平、阿風等譯,《十六世紀中國明代之財政與稅收》,北京:三聯書店,2007。
溫功義,《明代宦官》,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鄭培凱主編,《明代政治與文化變遷》,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大學出版社,1992。
(日)山根幸夫,《明代徭役の展開》,東京:東京女子大學學會,1966。
(日)谷口規矩雄,〈明代の上供物料について—光祿寺物料を中心に〉,收於《明代中國の歷史的位相(上)》,東京:汲古書院,2007。
(日)漥德忠著,蕭坤華譯,《道教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韓)曹永祿著,渡昌弘譯,《明代政治史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3。
(三)期刊論文
王有英,〈從《帝鑒圖說》管窺中國古代帝王教育〉,《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5:5(廣西,2002),頁96-99。
王毓銓,〈明代的配戶當差制度〉,《中國史研究》1991年第一期(北京,1991),頁24-43。
王興亞,〈明代養濟院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3(河南,1989),頁49-59。
王頲,屈廣燕,〈蘆林獸吼—以獅子為「貢獻」之中西亞與明的交往〉,《西北民族研究》40(蘭州,2004),頁136-147。
王賽時,〈中國古代食用鰣魚的歷史考察〉,《古今農業》1997:3(北京,1997),頁40-46。
田培棟,〈對明朝商品經濟發展緩慢原因的探索〉,《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北京,1994),頁53-60。
朱鴻,〈三「楊」開泰?:明英宗正統初期的內閣政治〉,收於林麗月主編《近代國家的應變與圖新》,(台北,2006)。
何孝榮,〈論明世宗禁佛〉,《明史研究》第7輯(北京,2001),頁164-176。
何孝榮,〈論明憲宗崇奉藏傳佛教〉,《成大歷史學報》30(台南,2006),頁139-177。
李小林,左豐力,〈淺析明代光祿寺職能與管理〉,《明長陵營建6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2010),頁247-259。
肖也珍,〈讀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土貢》〉,《杭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一期(杭州,1987),頁37-40。
周忠,〈《明史‧職官志》留都南京官員補正九則〉,《歷史檔案》2013:1(北京,2013),頁125-128。
周鵬,趙法坤,〈以《說文解字‧酉部》談中國古代飲酒文化〉,《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6:1(廣西,2013),頁66-69。
林延清,〈論明世宗打擊和裁抑宦官〉,《史學集刊》1994:4(吉林,1994),頁17-21。
邱仲麟,〈冰窖、冰船與冰鮮:明代以降江浙的冰鮮漁業與海鮮消費〉,《中國飲食文化》1:2(台北,2005),頁31-95。
邱仲麟,〈皇帝的餐桌:明代的宮膳制度及其相關問題〉,《台大歷史學報》34(台北,2004),頁1-42。
侯鑫忠,〈明世宗抑制宦官措施論述〉,《天水師範學院學報》33:2(甘肅,2013),頁47-49。
柏樺,〈明清「收養孤老」律例與社會穩定〉,《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6(重慶,2008),頁63-69。
洪早清,〈明代閣臣代皇帝起草遺詔和即位詔書的政治功能〉,《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4(武漢,2006),頁19-28。
胡丹,〈志書中的明代宦官史料〉,《中國地方志》2009:3(北京,2009),頁30-32。
晁中辰,〈明朝皇帝的崇道之風〉,《文史哲》第284期(山東,2004),頁35-41。
翁燕珍,〈董應舉〈皇都賦〉與〈皇都積勝圖〉圖文關係研究兼〈皇都積勝圖題跋〉考〉,《書畫藝術學刊》9(台北,2010),頁259。
高壽仙,〈市場交易的徭役化:明代北京的鋪戶買辦與召商買辦〉,《史學月刊》2011:3(河南,2011),頁38-54。
高壽仙,〈明代時估制度初探—以朝廷物料買辦為中心〉,《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2(北京,2008),頁55-64。
張仁璽,馮昌琳〈明代土貢考略〉,《學術論壇》3(廣西,2003),頁99-102。
張哲郎,〈從明代皇帝之即位詔與遺詔論明代政權之轉移〉,《政大歷史學報》15(台北,1998),頁1-27。
曹群勇,〈明代天師道齋醮述略〉,《貴州文史叢刊》2011:2(四川,2011),頁65-69。
程志強,〈明世宗崇道研究〉,《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8:1(南京,2002),頁71-75。
趙凱,〈明末宮廷內幕的珍貴史料—酌中志〉,《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3(昆明,1987),頁52-55。
劉祥學,〈明代馴象衛考論〉,《歷史研究》2011:1(北京,2011),頁51-66。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二重性譾論〉,《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5:4(四川,1994)頁38-43。
盧忠帥,〈略論明孝宗弊政〉,《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8:3(山東,2009),頁53-56。
(日)岩井俊仁著,沈玉慧譯,〈明清兩朝財政法規之特徵:以民欠和虧空為中心〉,《明代研究》12(台北,2009),頁1-39。
(日)間野潛龍,〈明代の光祿寺とその監察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29:2(東京,1970),頁32-55。
(四)學位論文
方鐘鋒,〈明代陝北防衛體系與邊餉供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4。
王瑞,〈明代光祿寺研究〉,遼寧: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張博,〈明代光祿寺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郭忠豪,〈食物製作與品饌文化-萬曆-乾隆間江南的飲食生活〉,國立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4。
陳依婷,〈明代的宴享制度〉,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劉行中,〈明代茶藝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碩士論文,2013。
蔡馨儀,〈文徵明茶詩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11。
羅中宏,〈明代土貢的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五)網路資源
司嬡嬿(Anya Stets),〈Roderick Whitfield教授在台演講「明代宮廷的畫馬與畫獅」〉,http://artouch.com/m/antique/story.aspx?aid=2013013016367 2012,摘錄於31 Setember 2013。
張嶔,〈打破十五世紀「蒙古堅冰」的明朝偉大外交家:陳誠〉,http://forumbig5.qidian.com/ThreadDetailNew.aspx?threadId=156159588 2011,摘錄於 31 Setembe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