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晉源 |
---|---|
論文名稱: |
台南縣政治派系變遷之研究─以1945~2000年縣長選舉為例 |
指導教授: | 陳延輝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23 |
中文關鍵詞: | 台南縣 、縣長選舉 、地方派系 、政治勢力 、變遷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4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針對歷屆縣長選舉過程,採歷史研究途徑進行回顧,藉以了解台南縣的地方政治勢力變遷情形,結果有以下發現;1945年10月日本人離開台灣,到1957年4月第三屆縣長選舉前,是海派勢力獨大期。另一方面,在國民黨刻意培植下,以胡龍寶為首的山派勢力逐漸形成,直到胡氏於1960年4月連任第四屆縣長成功後,縣內可說正式出現兩個縣級規模的政治勢力。
1972年12月國民黨在派系替代策略的運作下,提名高育仁並順利當選第七屆縣長,第三勢力高系也因此出現。繼高氏之後,國民黨再提名原本與地方勢力沒有太多淵源的楊寶發,並當選第八屆縣長,但楊氏後來與山派合流並成為其中重要人士,這樣的變化,宣告國民黨的派系替代策略失敗。
由於反對國民黨的政治勢力興起,再加上國民黨所屬的政治勢力自主性提高,使得1985年11月第十屆縣長選舉,共有無黨籍人士陳水扁、蔡四結及國民黨海派的李雅樵、山派的胡雅雄四位參選人,國民黨最後雖暫時化解無黨籍人士的挑戰,但無黨籍人士的勢力經過這屆縣長選舉,也已拓展到足以和國民黨內主要政治勢力對抗的基礎。
隨著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之後縣長選舉的本質進入政黨競爭階段,非政黨形態的政治勢力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漸趨消退;1989年12月的第十一屆縣長選舉,民進黨推出李宗藩挑戰尋求連任的李雅樵,最後雖以極少的票數挑戰失敗,但所引發的新營事件則對民進黨在縣內的勢力拓展具有正面助益。
接著,1993年11月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民進黨推出陳唐山與國民黨提名的黃秀孟競爭,成功擊敗黃氏,中斷連續十一屆都是國民黨籍人士當選縣長的局面。陳氏並於1997年11月第十三屆縣長選舉時以明顯的得票差距勝過國民黨籍挑戰者連任成功,此時縣內民進黨所屬的各政治勢力亦逐漸走向對立的局勢。
丁仁方,1999,《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
------,1999.6,〈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台灣地方派系的轉型〉,《政治科學論叢》,10,59~82。
小谷豪冶郎,1990,《蔣經國先生傳》,台北:中央日報。
不著撰人,1951.6,〈台南縣長選舉花絮〉,《新縣市月刊》,6,37。
中央日報編輯部,1986,《寶島群英》,台北:中央日報。
中央選舉委員會,1990,《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記要第四輯─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台北:中選會。
--------------,1993,《國民大會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實錄上冊》,台北:中選會。
--------------,1997,《第九任總統副總統暨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實錄》,台北:中選會。
王振寰,1989.1,〈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
王敏順,1995.12,〈紮根理論研究法之評述〉,《規劃學報》,22,30。
王清治,1985,〈從北門出發─台南縣政治勢力的演變〉,時報雜誌編輯部,《台灣地方勢力分析》,台北:時報,169~178。
王業立,1998.5,〈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5:1,77~94。
台南縣文獻委員會,1967.6,〈台南縣五十七年度公職人員選舉概況〉,《南瀛文獻》,13,1~33。
----------------,1973.5,〈自由地區動員戡亂時期增加中央民意代名額選舉結果清冊〉,《南瀛文獻》,18,2~3。
----------------,1974.6a,〈台南縣大事記─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南瀛文獻》,19,158~174。
----------------,1974.6b,〈編後記〉,《南瀛文獻》,19,175。
----------------,1978.6 a,〈李代表耀乾先生生平事略〉,《南瀛文獻》,23,231~232。
----------------,1978.6 b,〈高故前台南縣長文瑞先生事略〉,《南瀛文獻》,23,229~230。
----------------,1985.6,〈劉故省府參議憲廷先生事略〉,《南瀛文獻》,30,268。
台南縣選舉委員會,1981,《台南縣第九屆縣長選舉候選人各投開票所得票數一覽表》,新營:縣選委會。
----------------,1985a,《台南縣第十屆縣長選舉候選人各投開票所得票數一覽表》,新營:縣選委會。
----------------,1985b,《台灣省議會第八屆議員、台南縣第十屆縣長選舉選務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89a,《台灣省台南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誌要(上)》,新營:縣選委會。
----------------,1989b,《台灣省台南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誌要(下)》,新營:縣選委會。
----------------,1989c,《台南縣第十一屆縣長選舉候選人各投開票所得票數一覽表》,新營:縣選委會。
----------------,1990a,《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台灣省議會第九屆議員、台南縣第十一屆縣長選舉台灣省台南縣選務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0b,《台灣省台南縣議會第十二屆議員,台南縣第四、七、十一屆鄉鎮市長選舉選務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3,《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台灣省台南縣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4a,《台灣省台南縣第十二屆縣長選舉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4b,《台灣省台南縣議會第十三屆議員,台南縣第二、五、八、十二屆鄉鎮市長選舉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6a,《第九任總統副總統、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台灣省台南縣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6b,《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台灣省台南縣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1998,《台灣省台南縣第十三屆縣長選舉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2002,《台南縣第十四屆縣長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實錄》,新營:縣選委會。
台南縣議會編印,1999,《台南縣議會》,新營:縣議會。
台灣省新聞處,1995,〈異議份子變縣長,也是歷史─陳唐山〉,《一枝草一點露──台灣五十的故事13深耕篇2.斯土斯民的開創者》,南投:中興新村,83~95。
台灣省選舉委員會,1981,《民國六十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台灣省選舉概況》,台中:省選委會。
----------------,1996,《第九任總統副總統暨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台灣省選務實錄》,台中:省選委會。
----------------,2000,《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台灣省選務實錄》,台中:省選委會。
台灣時報,1981,《選壇風雲錄》,高雄:台灣時報。
台灣時報記者集體採訪,1977,《政海浮沉錄》,高雄:台灣時報。
台灣新文化服務社,1952,《台灣省首屆民選縣市長暨縣市議員特輯》,台北:台灣新文化。
白夢,1951.6,〈台南民選縣長逐鹿戰〉,《新縣市月刊》,6,36~37。
----,1951.7,〈台南新舊任縣長交接側寫〉,《新縣市月刊》,7,19。
石之瑜,2001,《政治學的知識脈絡》,台北:五南。
石萬壽主纂,1988,《永康鄉志》,台南:永康鄉公所。
立法院書處,1994,《第二屆立法委員名鑑》,台北:立法院書處。
朱浤源主編,2003,《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
吳重禮,1998.7,〈亦敵亦友乎:論地方派系與國民黨候選人選擇過程的互動模式〉,《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報》,7,177~204。
------,1999.7,〈國民黨初選制度效應的再評估〉,《選舉研究》,5:2,129~160。
------,2002.12,〈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研究文獻的爭議:美國「機器政治」分析途徑的啟示〉,《政治科學論叢》,17,81~106。
李旺臺,1993,《台灣反對勢力(1976—1986)》,台北:五千年。
李旺臺、甘春煌等,1982.11,〈地方政治人物風雲鑑(2)─高育仁等〉,《聯合月刊》,16,78~80。
李昆澤,2002,《民主進步黨初選制度的研究─初選制度的設計與演變》,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班碩士論文。
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沈國屏,1993,《派系、反對勢力與地方政權之轉型─高雄縣的個案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林文玲,1996.11,〈縣市競爭誰領風騷〉,《遠見雜誌》,126,54~65。
林本炫,2002.6,〈紮根研究法〉,《第一屆「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方法」研習會教學講義》,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社會所、應社所主辦,3-1~3-7。
林男固,2002,《地方派系依侍動員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龍,1989.1,〈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117~143。
林玲玲,1994,《高雄市選舉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洪波浪、吳新榮主修,1980a,《台南縣志卷三政制志(上)》,新營:台南縣政府。
------------------,1980b,《台南縣志卷三政制志(中)》,新營:台南縣政府。
------------------,1980c,《台南縣志卷三政制志(下)》,新營:台南縣政府。
洪綏聲,1986,〈台南縣長李雅樵〉,中央日報編輯部,《寶島群英》,台北:中央日報,219~220。
紀俊臣、陳陽德,2001a,《台灣地方自治人物誌縣市長篇》,台北:時英。
--------------,2001b,《台灣地方自治人物誌省議員篇》,台北:時英。
高永光,2002.6,〈二十一世紀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中國地方自治》,55:6,4~17。
------,2003.3,〈台北縣地方派系與黑道互動模式之研究〉,《中國地方自治》,56:3,13~34。
高育仁,1976.6,〈對台南縣議會第八屆第七次大會施政總報告〉,《南瀛文獻》,21,1~25。
涂叔君,2001,《南瀛二二八誌》,新營:縣府文化局。
張泉香,1970.6,〈農地重劃在南縣〉,《南瀛文獻》,15,1~21。
張憲炎等,2004,《李登輝先生與台灣民主化》,台北:玉山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延輝,1996.5,〈鄉土政治文化教育中政黨政治觀念的促進〉,《「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抽印本》,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主辦。
陳延輝、蕭晉源,2003.12,〈戰後台南縣政政黨輪替原因之探討〉,《第一屆「台灣地方政治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辦。
陳明通,1990,《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唐山,1993,《同根台灣陳唐山》,台北:前衛。
陳陽德,1978,《台灣民選地方領導人物變動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7,〈民主轉型與地方政治生態的變遷〉,《東海學報》,37:5,84~96。
陳雅芬,2002,《地方民主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台南縣濱南工業區開發案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鴻瑜,1992,《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
游光明,1994,《台中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轉變與運作》,台北: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俊,1994,《台灣地方派系與政黨結盟關係之研究─屏東縣個案分析》,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博,1995,《南瀛歷與風土》,台北:常民文化。
黃育德,2000,《工人如何形成政治行動?─台南縣自主工會運動的個案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崑輝等編,1997,《國家發展會議實錄上輯》,台北:國發會書處。
黃朝琴,1970.6,〈陳故省議員華宗先生紀念特輯〉,《南瀛文獻》,15,95~123。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綺君,2001,《台南縣選民投票穩定與變遷之分析--1997年與2001年縣長選舉的實證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葉炎清,1970.6,〈台南縣辦理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選舉概況〉,《南瀛文獻》,15,1~54。
董翔飛,1984a,《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上篇》,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4b,《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下篇》,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達梅,1989.6,〈憂國紓難之吳三連〉,《南瀛文獻》,34,102~105。
鄒川雄,2002.6,〈詮釋學觀點與質性研究〉,《第一屆「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方法」研習會教學講義》,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社會所、應社所主辦,2-1~2-11。
廖忠俊,2000,〈台南縣地方的海派山派高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154~259。
廖娟秀、葉翠雰,1992,《台灣自治史人物─胡龍寶傳》,台北:月旦。
廖達琪,1997,《高雄縣地方派系研究(一):地方派系與政治生態》,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4-2411-H110-007。
趙永茂,1989.9,〈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一個概念架構的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4:3,58~70。
------,1996.5,〈臺灣地方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7,39~56。
------,2001.6,〈新政黨政治形勢對台灣地方派系政治的衝擊〉,《政治科學論叢》,14,153~182。
齊光裕,1996,《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台北:揚智。
劉金清,1996,〈台南縣:國民黨面臨硬仗,民進黨日漸茁壯〉,張昆山、黃政雄主編,《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合報,231~238。
劉博文,1969.6,〈我所認識的華宗先生〉,《南瀛文獻》,15,103。
劉嶽雲,2001,《政治理論與方法論》,台北: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明惠、張茂桂,1994.春,〈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7,125~156。
賴秀真,1994.秋,〈台中市地方派系之特質〉,《理論與政策》,9:1,97~108。
謝敏捷,1997,《地方派系生態與政黨政治變遷之研究(一)─台南縣個案》,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6-2414-H194-009。
謝德錫,1990,〈從政也從商的新聞文化人吳三連〉,張炎憲等,《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五冊》,台北:自立晚報,137~155。
翻譯書籍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著,1997,《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台北:巨流。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著,2003,《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吳芝儀、廖梅花譯,台北:濤石。
相關網址
省諮議會http://www.tpa.gov.tw/index_d2.htm
台北市公車處http://tcba.tcg.gov.tw/組織簡介/組織簡介.htm
台南縣政府http://travel.tnhg.gov.tw/index.html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http://ccms.ntu.edu.tw/~ihpm/guide13.htm
台灣省政府http://www.tpg.gov.tw/tpaih/governor/governor.htm
行政院http://www.ey.gov.tw/member/mp078.htm
台北市政府http://www.taipei.gov.tw/cgi-bin/classify/index.cgi?class_id=%41%30%33%2C%42%30%31%2C%43%30%39
立法院http://www.ly.gov.tw/ly/ly05/ly0501/ly050100.jsp?value=00002&stage=5
報紙資料
中華日報、民眾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台灣新生報、台灣新聞報、自立早報等,台南縣版相關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