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淑君
論文名稱: 幼兒華語教材編寫與使用情況探究-以泰國T國際學校為例
A Study of Compiling Children's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usage Investigation
指導教授: 信世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幼兒華語教材教材編寫華語教學
英文關鍵詞: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Mandarin teach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6下載:10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市面的幼兒華語教材,多數是為華裔學習者設計,並不完全適用於無華語背景的泰國幼兒。而這些幼兒華語教材在編寫時,年齡階層的設定混亂,教材內容與年齡不符,並且針對國小一年級以下的幼兒設計的教材更是寥寥可數。本論文所設定的研究對象為幼稚園小班到大班的幼兒 ,透過文獻探討、教材檢視、教材編寫、實際試教,企圖從中找出最合適的幼兒教材編寫方針。
    在綜合各種文獻探討及教材分析後,加上整合校內西方教材與課程,並依據教材編寫原則設計出三年一貫幼兒華語教材,為了使教材真正適用於幼稚園小班到大班階段的幼兒,研究者將所編教材,於泰國T國際學校的幼稚園小班到大班實地試教,透過學童的學習效果及反應,檢討教材及編寫原則的有效度。事實證明,活潑、有趣,有系統的教材,加上用心的教師,就可經營出有價值的學習時間。

    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海外華語文教育現況 ………………………………………7 第二節 華語教學原則………………………………………………12 第三節 幼兒語言發展與學習理論…………………………………15 第四節 教材編寫的理論基礎與原則………………………………18 第五節 幼兒語言教材之特殊考量…………………………………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法………………………………………………………33 第二節 研究步驟……………………………………………………34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式………………………………………………35 第四章 研究場域……………………………………………………41 第一節 泰國的國際學校教育現況 ……………………………… 41 第二節 研究學校 ………………………………………………… 44 第三節 幼稚園英、華、泰語現行課程 ………………………… 49 第五章 幼兒華語教材編寫 ……………………………………… 52 第一節 幼兒華語教材編寫過程 ………………………………… 52 第二節 幼兒語言教材之參照………………………………………56 第三節 幼兒華語教材範本介紹……………………………………61 第四節 幼兒華語教材使用方法與情況……………………………77 第五節 學生、家長和教師對幼兒華語教材的反應………………85 第六節 幼兒華語教材使用結果討論 …………………………9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04 第三節 建議 ……………………………………………………… 105 參考書目 ………………………………………………………………107 附錄 ……………………………………………………………………113

    一、中文部分
    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方麗娜 (2008)。美國AP中文啟動,全球華語學習瘋。華文世界。
    方麗娜、陳品 (2007)。兒童生活華語的編寫與實務 ─ 一份關於對華語文教材編寫過程的紀錄。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
    余光雄譯 (2002)。第二語言教學最高指導原則。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李泉 (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
    李泉(2006) 。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教育科學。
    李慕如、羅雪瑤(1999) 。幼兒語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潤新 (2006)。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北京語言。
    吳旭東(編著) (2006)。第二語言習得硏究:方法與實踐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methods and practice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
    呂必松(1999)。呂必松自選集。鄭州:大象出版。
    呂必松(1994)。漢語教學課型設計和教材編寫的新嘗試。呂必松選集。 河南教育出版社。
    沈英名(1988)。泰國華僑概況。台北:正中書局。
    李國卿(1988)。泰國華人經濟的演變與前瞻。台北:世華經濟出版社。
    余光雄譯(2005)。第二語言教學最高指導原則。台北:朗文出版社。
    束定方、庄智象(1996)。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外語教育。
    邢欣、呂紅梅 (2006)。心理語言學中的第二語言學習及理論發展。對外漢語教學研究,2。
    佟秉正 (1991)。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
    林壽華(1997)。外語教學概論。台北:書林出版社。
    邵敬敏主編(1995)。文化語言學中國潮。北京:語文出版社。
    周思源(1998)。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林秀惠 (2005)。表現評量理論與運用。美國南加州華文教師聯合會2004年議程。南加州:南加州華文教師聯合會。
    林蒲田(2000) 。海外華文教育溯源。北京:海外華文教育。
    信世昌(2001) 。從中文的觀點看網路教育。台北: 臺灣教育。
    胡裕樹(1992)。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高強華(1995) 。樂在教學。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唐艷文 (2001)。英語課堂的遊戲教學。雁北師範學院學報,17,1。
    孫懿芬 (2008)。華語讀寫課程設計與實踐--針對歐美華裔學生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興中(1999) 。華僑華文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暨南學報:哲社版。
    黃光雄(2002) 。教育導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春興 (2005)。教與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向前(2005) 。世界華文教育發展趨勢及影響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國際論壇”交流論文。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劉珣(2000)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大語言。
    趙賢州(1988)。建國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報告。第二屆國際和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
    陸儉明(2005)。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莉萍(2002)。華語文能力測驗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張月池、黃瑞枝、郭少梅編著(2003)。泰國華文實用教學法。泰國華僑崇聖大學出版社。
    曾薇慈 (2006)。任務型教學活動在華語教學上之成效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樂成(1984)。中國通史上、下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黃政傑(1997)。課程設計。台北:東華大學。
    黃光雄等(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2)。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2a)。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師大書苑。
    詹秀嫻 (2001)。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以系列式教材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靳洪剛 (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趙金銘(1994)。教外國人漢語語法的一些原則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2期。P4-20。
    趙金銘(1996)。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三個階段及其教學主旨。《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第3期。P74-84。
    趙金銘(2005)。對外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金銘 (2005)。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外語教學語研究出版社。
    趙金銘 (200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理念與模式。世界漢語教學。
    趙金銘(主編) (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蔡清田(2006)。課程創新。台北:五南書局。
    劉珣 (2002)。漢語做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大語言。
    蔡雅薰 (2008)。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
    蔡雅薰、趙日彰 (2008)。兒童華語教材語料之難度定量分析。國文學報,8。
    鄧巧如 (2008)。「遊戲中學習」- 7~12歲兒童華語遊戲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忠安(2010) 。華語文創意課程教學實務與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鎮城(2009) 。泰國國際學校的華語習得規劃:以泰國T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魏淑珠 (2008)。童謠與兒歌在四聲發音教學上的應用。台灣華語文教學
    二、英文部分:
    Anton, R. J. (1990) . Combining singing and osychology. Hispania, 73.
    Arlene M. Orensky & Peter W. Hastorf (1991) . Speak up, speak out games for ESL students. 台北:敦煌.
    Brown,H.D.(1978)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Brown, H. Douglas. (1987) .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N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Brown, James Dean. (1995) .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Carroll, David W. (1999) .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 . CArooks/Cole.
    Cornelius Kubler (1997) .A Checklist of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Basic Chinese Learning Materials.
    Ellis, Rod.(1994) .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ster-Cohen, Susan H. (1999) . An introduction to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N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Gardner, Howard (1993) .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Basic Books.
    Goodluck, Helen. (1991) . Language acquisi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Oxford: Blackwell.
    Hutchinson & Waters (1987) . ESL can be divided in the same way as EFL.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tephen D. (1988)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Krashen,Stephen D.(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University Southern California.
    Lewis,Michael.(1993) .The LexicalApproach.England:LanguageTeaching Publications.
    Long, Michael H. and Diane Larsen-Freeman.(2000)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gman Group UK.
    Laura E. Berk (2005) . Child development.Boston: Allyn & Bacon.
    Lenneberg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Y: Wiley.
    Miller, G. A. (1956) .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 2.
    Miller, G. A. (1956) .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 81-97.
    Ornstein, R. (1997) .The right mind.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Ornstein, R., Thompson, R. & Macaulay, D. (1991) . The amazing brai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P. Skehan. (1998) .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scual-Leon, J. (1970) . A maturational model for the transition rule in Piaget’s developmental stages. Acta Psychologica, 32, 301-345.
    Salcedo, C. S. (2002) . The effects of songs in the foreign langauge classroom on text recall and involuntary mental rehearsa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mith, Neilson Voyne. (2004) . Chomsky: Ideas and ideals. (2nd ed.).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ngerer,Friedrich., & Schmid, Hans-Jörg. (2006) .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2nd ed.) .NY: Longman.
    Winitz H. (1981) . The comprehension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Wolfe, P. (2001) . Brain matters: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classroom practice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三、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教育部網站 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 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www.ncacls.org/
    美國外語教學學會ACTFL National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 http://www.actfl.org/i4a/pages/index.cfm?pageid=3392
    國立教育資料館。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index.jsp?lang=big5
    僑教雙週刊第562期 美國K-16中文教學發展概況。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edu.ocac.gov.tw/biweekly/catalog.asp?weekno=562
    新意文化教育網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www.newconcept.com/index.html
    美國college board網站 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www.collegeboard.com/student/testing/ap/sub_chineselang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網站 2010 年 05月 06 日, 取自http://www.tcis.ac.th
    泰國國際學校聯盟(一)2010 年 05月 10 日, 取自http://www.isat.or.th/about_thailand.asp
    泰國國際學校聯盟(二)2010 年 05月 10 日, 取自http://www.isat.or.th/about_thailand_location.asp
    泰國地圖2010 年 05月 10 日, 取自www.bangkok-maps.co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