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麗生 HUANG, LI-SHENG |
---|---|
論文名稱: |
淮河流域的水利事業( 一九一一~一九三七) |
指導教授: |
李國祁
Lee, Kuo-Ch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畢業學年度: | 7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淮河流域 、水利事業 |
英文關鍵詞: | 1911-193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以淮河流域的水利事業為案例,探討民國成立後之動亂的時代中,
人們如何去改善日愈惡化的自然環境,並進而從其反映的人文現象中,了解當時社會
變遷的情況及歷史意涵。所用資料主要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院所藏經濟檔案,相
關機構之官方出版品,地方志以及當時之報章雜誌等。
(一)二十六年間淮河流域之水利事業,以導淮問題為中心,在測量、擬定計劃、施
工、土地整理、造林等方面呈現一進步發展之趨勢。其中在民國二十年以前,成就偏
重於測量、規劃等動員較少、費用較省之業務;民二十年後,則側重於施工、土地整
理及造林等根本改善水利條件之業務,尤於施建工程方面進展最多,為近百年來所未
有。惜因政局不靖,經費困絀,所辦事業離預期目標尚遠,後且因抗戰爆發陷於停頓
。
(二)淮河流域水利事業之進展,直接原因在於建設內在條件逐漸改善。如在水利行
政方面,自國民政府成立後,在中央趨於集權化,在地方則趨於規制化;中央與地方
之立場較為一致,人民與政府之合作意願提高。在人力資源方面,因民初以降即致力
於教育投資,故民國二十年代人力素質提高,各級專業人才已無須仰賴外人。加上實
施征工獲得大批民力之助,增加了施工資本。在財經條件方面則因借貸庾款,寬列預
算等因素使經費較前寬裕。此皆說明當時社會變遷有漸趨勢整合傾向,並助於現代水
利制度的建立;而水利的建設活動提供以互利為基礎的階層關係,亦為社會趨於整合
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