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narrative)又稱敘說,是人類思考和組織知識的基本方法,我們常以敘事方式進行思考、表達、溝通並理解人類與事件。我們生活在故事裡,故事像文化事件,它表達或再現文化本身。而說故事、聽故事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經由敘事提供人類彼此理解溝通的脈絡,並由經驗的反覆累積,瞭解我們所處世界。而一個好的敘事應包括背景(setting)、角色(character)及情節(plot)要素。
敘事研究或敘事探究(narrative research或narrative inquiry)是應用故事描述人類經驗和行動的探究方式,是一種對生活經驗方式瞭解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詮釋論觀點下所發展出的一種研究取向,企圖針對個人所經驗之特殊經歷進行瞭解,希望藉由聚焦於生活經驗獲取主體性,而語言是個人經驗及呈現自我真實的工具,其主要是探討語言、故事和敘事,以及此敘說對於個人和社會的啟示及影響。透過敘事來組織和建構個人生活的方式,是研究者和其研究對象在一個情境或一連串相關情境,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或相處,和其所處社會互動合作的結果。研究者藉著進入由敘說者生活經驗的故事,並研究這些生活故事、生命故事和口耳相傳的故事。
敘事或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是研究人們說故事的敘述邏輯的方法學,相較於敘事研究,更強調分析,建議將之視為敘事研究的過程,其目的在分析瞭解受訪者被訪談時,如何賦予生活經驗條理及順序,使他們生命事件和行動變得有意義。敘事分析審視敘說者的故事、分析其故事如何組成及故事相關的語言學和文化的來源,以及如何能讓聽者相信故事的真實性。敘事的分析研究,是一種敘說經驗的形式,不僅僅是語言所呈現的內容。 敘事是描述記錄人類經驗的方法,適用於許多社會科學領域。有關敘事的研究領域通稱「敘事學(narratology)」,屬跨領域研究的學科,敘事研究、生命故事(life story)和說故事(story-telling)都屬其研究範圍。過去的敘事研究著重被研究者的言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考量文本,較忽略情境,若能納入建構情境(context of construction),可使敘事更加完整,可以幫助研究者詮釋文本。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52/
檢索結果:共43筆資料
編號 | 題名 | 作者 | 學校 | 系所 |
---|---|---|---|---|
1 | 儒林外史評點研究 | 鄧卉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2 | 從配偶照顧者到志願服務者的角色轉換之敘事研究─以高齡者為例 | 張詩怡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
3 | 大西洋多年代際震盪之季節不對稱性效應對台灣東北湧升流之影響 | 郭泓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地球科學系 |
4 | 兩位輕度自閉症大專生對挫折經驗因應之歷程探究 | 李國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5 | 跨文化「實踐家」:新住民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跨文化挑戰與能動性的交織 | 黃淑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
6 | 成年前期罹癌者生命經驗及網路書寫經驗之敘說研究 | 謝玫芳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7 | 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才能發展軌跡之研究 | 李家兆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特殊教育學系 |
8 | Pachinko《柏青哥》文本中關於身分認同的分析 | 方黛姿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英語學系 |
9 | 余陳月瑛的從政生涯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 | 陳品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歷史學系 |
10 | 江戶時代詠櫻漢詩之文化意涵研究 | 吳雨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11 | 當代臺灣離散戲劇研究──以《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為例 | 林承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12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的殷商記憶研究 | 呂映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13 | 政治質詢中規避語「其實」的使用與性別的關聯:以高雄市議會質詢為例 | 何亦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英語學系 |
14 | 中華臺北跆拳道品勢代表隊2017世大運奪牌策略之研究 | 張惟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運動競技學系 |
15 | 馬軾、李在、夏芷合繪《歸去來辭圖卷》研究 | 李鑫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藝術史研究所 |
16 | 日治時期臺南地區新式糖廠與市街發展的關係 | 李奕樵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地理學系 |
17 | Instagram限時動態新聞的敘事結構初探 | 黃冠儒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大眾傳播研究所 |
18 | 幽谷願伴行‧星星知我心:探究安寧陪伴服務歷程 | 邱資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
19 | 人生四味故事盒:給精神疾患者的藝術課程 | 李加琪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 |
20 | 一位語文跨界教師專業成長的敘事探究 | 溫亭羽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
21 | 未竟之路–中途視覺障礙街頭藝人職涯發展歷程之探究 | 吳佳蓉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特殊教育學系 |
22 | 《三言》中的命 | 卜慧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23 | 視覺障礙者自我蛻變之敘說探究 | 蔡富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復健諮商研究所 |
24 | 花藝造型表現於平面設計之應用研究 | 李翊綾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設計學系設計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25 | 蕭颯小說中的「外遇現象」研究 | 徐鈴茹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26 | 暮年與夢想之間 : 不老騎士「之後」的故事 | 李心怡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27 | 牆的空間觀念:林郁樹藝術創作論述 | 林郁樹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28 | 身處臺灣的外籍非英語為母語英語教師之教師認同 | 潘薇聿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英語學系 |
29 | 一位終身學習母親生命經驗的敍事研究 | 李麗茹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
30 |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復原經驗研究 | 謝妮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31 | 危機化為轉機-未婚青少女非預期生養子女之家庭壓力與韌性 | 蘇郁涵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
32 | 家犬電影中感動因子之研究 | 郭于嘉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圖文傳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33 | 從世代理論觀點探究高中公民教師的敘事認同 | 林威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教育學系 |
34 | 臺灣BL劇中的女性角色與性別政治 ——以《HIStory》系列為例 | 闕慧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臺灣語文學系 |
35 | 近代臺灣官方政策之推動與都市社會的因應── 以大龍峒保安宮之祭典為例 | 劉濟寬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歷史學系 |
36 | 殖民體制中的臺灣哲學:事實、方法與可能性 | 連翊翔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臺灣語文學系 |
37 | 提早學習獨自面對人生──思覺失調症患者女兒的成長故事 | 邱一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38 | 音樂專輯製作 -《空靈之夢》為例 | 任哲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
39 | 溴化銫鉛鈣鈦礦奈米晶體與還原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進行高效率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之探討 | 李亭儀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化學系 |
40 | 〈虬髯客〉三俠初遇情節的詮釋與教學設計 | 王瑜涓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41 | 遠離直線條:高教異男實驗性陽剛氣質的體現過程 | 施牧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地理學系 |
42 | 樸月「重寫型小說-文學家系列」研究 | 廖彥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43 | 臺灣采風文圖意象:清治時期風土文化形塑 | 曾麗玉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臺灣語文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