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析有多種定義,廣義解釋為在圖書資料、資料庫控制與自然語言、資訊查詢與檢索策略中,對於主題事物之呈現、辨識與表示。從使用者角度來看,主題分析與主題檢索(Subject Access)關係密切。因此,凡是從各種資源將資訊中之某一主題檢索出來的方式皆可謂與主題分析相關。所以此派認為主題分析之範疇包含:(1)索引之理論與實務,如前組合索引、後組合索引、索引品質之研究;(2)控制詞彙,包括分類表、標題表、索引典等;(3)檢索策略與檢索方法,如線上圖書館目錄之檢索,資訊查詢;(4)自然語言檢索;(5)自動化索引與相關程序;(6)引文(Citation)關係應用於資訊檢索上等。
維克瑞(B.C. Vickery)則認為主題分析作業可分為4個步聚:(1)由文獻中選出能代表該資料內容之文字、片語、或句子;(2)必要時將這些文字轉成標準詞及標準型式;(3)必要時將文字轉成標準代碼;(4)選擇特定之文字、名詞、或代碼作為檢索點。
亦有認為主題索引包括兩個步驟:主題分析與主題轉譯(Subject Translation)。主題分析係針對文獻內容分析其主題,研究文獻相關性(Aboutness)之問題:而主題轉譯即是將相關性轉成系統所接受的主題詞彙。主題分析所考慮的對象是文獻本身,而無關乎索引語言,索引者若拿到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首先必須了解下列3個問題:(1)此資料為何?(2)此資料關乎什麼?(3)此資料為誰而寫?
就分析之範圍而言,主題分析可分為概要性分析(Summarization)及深入分析(Depth of Indexing)兩種。分析時以文獻整體為分析之單元者稱為概要性分析。分析一筆資料可由下列各項著手:題名、摘要、目次、序言、每章內文之首段、結論、插圖、圖表、標題等。作概要性分時必須注意下列資訊點:實體(Entities)、實體的部分(Parts)、實體或其部分之組合物及性質、過程、活動與作業、活動之設備、空間、時間等。
深入分析所分析的是一資料中之各部分內容,而不是以整體為分析單位。由於分析之深淺程度不一,所以在程度上深入分析並無明確的定義,完全視目的與實際狀況而定。深入分析依索引分成詳盡性(Exhaustivity)與專精性(Specificity)。詳盡性是指以足夠的名詞來描述一文獻之主題,描述詞越多越詳盡,一文獻被檢索到的機率愈大。主題索引主要原則在於以較專精之名詞而非一般性之名詞來描述資料。
主題分析的方法分人工分析與電腦自動分析兩種。人工分析主要倚賴索引者的學識與經驗作主題分析。自動分析又可稱為內容分析(Contents Analysis),它所需用的技術可分為兩大類:(1)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sis),為分析文章之基本元素,如辨識字,字群、字順等。其分析技巧包括計算文字出現的頻率、相對頻率、索引典的使用、用字分析(Concordance)、字根法(Stemming)、停用字表(Stoplist)、及詞類分類(Part-of-Speech Determination)、詞彙分析、語法分析等。(2)結構分析(Structure Analysis),也是語意分析,在將文獻轉成結構性表達,以推論文獻之內涵。電腦語意分析系統的主要工作在將輸入句子的語法結構以及句中各詞類提供其語意訊息,即將充分表達句意的邏輯結構建置出來,對於不合乎語意的句子加以排除。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3115/
檢索結果:共50筆資料
編號 | 題名 | 作者 | 學校 | 系所 |
---|---|---|---|---|
1 | 舒曼主題變奏曲:克拉拉.舒曼作品20與布拉姆斯作品9的同題異韻 | 溫聿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 |
2 | 儒林外史評點研究 | 鄧卉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3 | 布拉姆斯《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七十八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 魯家安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 |
4 | 鄉愁的形狀—徐薏婷水墨創作論述 | 徐薏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 |
5 | 華語、臺灣閩南語及日語身體詞研究 | 鄧孟倫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臺灣語文學系 |
6 | 貝多芬《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一零二之一》 研究與詮釋 | 陳恩寧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 |
7 | 足球攻守數據與比賽勝負之研究-以2017-2019歐洲冠軍聯賽為例 | 郭子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8 | 水景繪畫的美學心靈-林芳蘭創作論述 | 林芳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9 | 明中晚期重意思想之演變——以王一庵、王塘南、劉蕺山為核心 | 李慈謙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10 | 臺灣當代阿卡貝拉之常見風格與編曲特徵-以《1+1=?》專輯為例 | 蔡欣汝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
11 | 立體書概念應用於珠寶品牌 快閃活動展示設計創作研究 | 李佳珉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設計學系設計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12 | 沃恩・威廉斯連篇歌曲《旅人之歌》之作品研究及詮釋 | 鄧洛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 |
13 | 當代臺灣離散戲劇研究──以《西出陽關》、《寶島一村》、《快雪時晴》為例 | 林承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14 | 〈大理國梵像卷〉之帝王肖像研究 | 羅筠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藝術史研究所 |
15 | 可驗證零知識範圍證明 | 秦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 |
16 | 拼貼手法運用於食安議題之海報設計創作研究 | 劉昀芝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設計學系 |
17 | 道法自然—楊喆水墨創作論述 | 楊喆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 |
18 | 以關係類神經網路與嵌入式平台為基礎實作人臉辨識之研究 | 蔡佳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 |
19 | 面向情緒分析及文件產生之探討:以遊戲評論為例 | 吳宣蓉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 |
20 | 詹博文小提琴學位音樂會 | 詹博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21 | 鐵電電晶體以等脈衝編程之神經網路與極化輔助脫陷阱 | 張劭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光電工程研究所 |
22 | 配樂不陪襯-以電影《怪談》與《2001太空漫遊》為例以及在自身創作上的運用 | 陳譽陞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民族音樂研究所 |
23 | 性別、媒體與跨文化教學:女戰士花木蘭的傳奇之旅 | 愛麗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華語文教學系 |
24 | 28GHz砷化鎵增強型pHEMT功率放大器與PIN二極體切換器設計 | 謝雲岳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
25 | 羅永暉《人淡如菊》音樂分析與研究 | 林靖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民族音樂研究所 |
26 | 沈祖棻《涉江詞》研究 | 張芳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27 | 探究新冠肺炎第一波疫情對經濟不利家庭之衝擊—以某協會經濟不利家庭之消費教育團體為例 | 張鈺欣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
28 | 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之話語分析 | 蘇楚雲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
29 | 論Daniel Arasse的細節理論與近看的繪畫史 | 張雅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 |
30 | 臺灣新南向政策之越南初級華語教材編輯設計 | 吳品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
31 | 臺南、高雄地區鄭氏時期里名與營鎮、「甲」字地名的形成及變遷 | 林泓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地理學系 |
32 | 女子籃球進攻戰術之分析:以亞太區奧運資格賽為例 | 劉惠茹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體育學系 |
33 | 愛新覺羅毓鋆教育思想研究 | 吳建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文學系 |
34 | 基於混和式視覺回授之自主式移動機器人位置控制 | 江宥莆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機電工程學系 |
35 | 離島地區社會工作之督導實務探究-以金門為例 | 陳郁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
36 | 琴韻再現於箏鳴─以樊慰慈改編之《廣陵散》及《龍朔操》為例 | 陳品謙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民族音樂研究所 |
37 | 盧托斯瓦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分析研究與自我音樂創作之應用 | 張庭昀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音樂學系 |
38 | 中華臺北跆拳道品勢代表隊2017世大運奪牌策略之研究 | 張惟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運動競技學系 |
39 | 探究臺灣中學數學職前教師對教學過程之覺適 | 朱啓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數學系 |
40 | 牆的空間觀念:林郁樹藝術創作論述 | 林郁樹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41 | 遊牧札記—柯涵瑜創作論述 | 柯涵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 |
42 | 遠離直線條:高教異男實驗性陽剛氣質的體現過程 | 施牧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地理學系 |
43 | 伏流‧異變‧人類世─陳瑞鴻水墨語彙的跨媒材空間詮釋 | 陳瑞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 |
44 | 從〈洛神賦全圖〉看敘事畫傳統在宋代的融合與演進 | 盧冠蓁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藝術史研究所 |
45 | 時空記憶-李蘭琴繪畫創作研究 | 李蘭琴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46 | 艋舺商人的改朝換代:1895 | 陽智寧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臺灣史研究所 |
47 | 彩墨自然變奏-巫登益創作論述 | 巫登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48 | 《流韻‧城市》—鍾惠如創作論述 | 鍾惠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49 | 真實與虛幻‧逍遙遊—林慧怜繪畫創作研究 | 林慧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
50 | 臺灣梅雨季降雨之物理-經驗預報模式分析 | 康証皓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地球科學系 |